这两日,半导体产业界被一个消息所震撼:英特尔宣布自己将彻底告别传统的平面晶体管,只身进入一个3D架构、22nm制程的新纪元——这个芯片巨人新推出的处理器(代号Ivy Bridge),将由其自行研发的3D晶体管构造。这意味着,英特尔不仅挽救了濒临绝境的摩尔定律,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芯片业界的霸主地位。估计这会儿,AMD如同听到丧钟敲响,ARM这一劲敌也会食寝难安。接下来的战略部署和舆论宣传,将是两家公司面临的极大考验。
我想到了华夫饼干,你有木有?这就是垂直的鳍状物。
细看鳍的结构
所谓的3D,实际是三栅极结构。英特尔的科学家们在2002年发明了三栅极晶体管——这是根据栅极有三面而取名的。这款三栅极晶体管代表着从2-D平面晶体管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传统“扁平的”2-D平面栅极被超级纤薄的、从硅基体垂直竖起的3-D硅鳍状物所代替。电流控制是通过在鳍状物三面的每一面安装一个栅极而实现的(两侧和顶部各有一个栅极),而不是像2-D平面晶体管那样,只在顶部有一个栅极。更多控制可以使晶体管在“开”的状态下让尽可能多的电流通过(高性能),而在“关”的状态下尽可能让电流接近零(低能耗),同时还能在两种状态之间迅速切换(这也是为了达到高性能)。就像摩天大楼通过向天空发展而使得城市规划者优化可用空间一样,英特尔的3-D三栅极晶体管结构提供了一种管理晶体管密度的方式。由于这些鳍状物本身是垂直 的,晶体管也能更紧密地封装起来——这是摩尔定律追求的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点所在。未来,设计师还可以不断增加鳍状物的高度,从而获得更高的性能和能效。(具体请移步正式新闻稿)
毫无疑问,人们对于ARM当下作何反应将给予更多关注。至于AMD,似乎也不在媒体热议范围之内。甚至我们可以推测,英特尔如果宣布前代处理器大幅降价,那么AMD将面临釜底抽薪的境地。但是ARM不同。这是英特尔更加重视的敌人。很长时间以来,这家英国公司通过对MCU供应商的IP授权,几乎垄断了全球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内芯。虽然英特尔极力想突破PC处理器的地盘,谋求进入无所不在的嵌入式处理器市场,但是业界普遍认为,ARM的RISC架构比英特尔的X86架构更具有天然的嵌入式设计优势:那就是低功耗。但在英特尔突然宣布步入22nm时代之后,据说“其相同的处理器性能只需耗费原先32nm时代一半的功耗。”这使得ARM和英特尔之间正在缩小的功耗差距,更加难分胜负。
当然,广大“果粉”可能还会想到一个问题:这个事儿,会影响到苹果公司的芯片选择么?毕竟,说到了平板,iPad是绕不过去的,说到智能手机,iPhone也是断难忽略的。现在苹果用的都是自己的芯片——那也是基于ARM核的。估计Ivy Bridge就是真的像英特尔说的那么好,苹果公司也不会贸然迁移。可是,如果英特尔以后不光考虑怎么卖自家的芯片,还考虑借鉴ARM的办法,让别的芯片制造商付费使用自己的知识产权、制程工艺,结果就不可知了……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