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于前辈们的遐想
2010-1-28 21:06
4686
9
16
分类:
汽车电子
今天和Jason大哥吃饭,面对一个86年从业的老前辈(偶84年出生滴),只能说内心充满敬意的。Jason大哥师出名门,乃是清华电机系出身,待谈至从业经历和种种感叹,偶获益良多的。包括在EDN上看NI_LABVIEW,HotPower其实都是偶们前辈的网络活跃分子。
以前常常在想,在公司与国外的工程师打交道,欧美的同业都是老家伙了,鲜有35以下的,都是干了很多年的。在国内很少有超过十年的工程师,偶尔有,也属于比较油滑至让人感叹太极无敌的类型。用Jason的话来说,从80年代电子也发展以来,国内还是积累了一些有丰富经验的群体,这些前辈们的经验和学识都是让人钦佩的,但是某种程度上来说,从那时简单的单片机发展到现在,可以说电子行业数字这块发展非常迅速,模拟(电源,电机控制,测量)等都在不停的发展。前辈们几乎所有人都进行了转型,有的转职做领导了(这部分最多),有的转业做销售,转业做市场,有的转不同的行业,还有就是知识的更新也让部分工程师逐渐被时代抛在了身后。因此对比国内和欧美,能够在35以后还能坚持在研发第一线的凤毛麟角了。具体就体现在设计规范和设计思想上,对比国内外的规范和设计经验的总结,国外的工程师写的要深刻许多,我们常常读到的杂志上的科普文集,不正是国外工程师透过自身的经验,传递出来的一些设计经验总集和设计思想的火光。
客观来说,随着2年的从业,偶开始慢慢对设计的方法和一些国外的设计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每个工程师而言,在一定的时候,从业的深度和广度总是需要去做选择的。就以汽车电子零部件也来说,选择深度的,大可以在某一领域进行不懈的研发,深挖洞,然后触类旁通,大可以成为一方大家。选择广度的,既可以转职到IC产业做技术支持做解决方案,也可以往汽车上游,做整车电气的工作。
偶们一批进入公司的,有8个应届生,一兄弟出国读书,一兄弟转职去了整车厂,一兄弟去了别的零部件做软件,一兄弟去了零部件做硬件,留下来的还有四个人。可以说,以正常的水准,大概能够用三年的时间,把该学会的学会(流程和设计方法,具体的细节的问题,考虑到每个人的工作偏重不同实际也有不同)。到了第四年,往往就需要努力去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找个自己喜欢的方向前行,估计是相对来说比较正确的想法。
偶常常在想,找个安静一些的中小型城市,找家比较合适的公司,做做研发也不错滴,在制造业迁移,大城市功能转型的时候,或长或短制造业像偶们这种工程师总是被城市的生活压力挤出去滴,以圆润的姿势离开还不如找个合适的契机主动去找寻一个方向。这是偶个人目前的想法,暂时还是等待偶媳妇的毕业和工作情况,平稳的度过偶的第三年职业生涯,大概就是这么点意思。
用户235812 2010-2-1 01:38
dongbei06_409353400 2010-1-31 20:48
yueleilei2004_790049340 2010-1-30 18:20
朱玉龙 2010-1-29 21:37
tengjingshu_112148725 2010-1-29 21:29
tengjingshu_112148725 2010-1-29 21:27
用户1359678 2010-1-29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