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借鉴之路-1

2012-2-3 09:51 1601 16 16 分类: 工程师职场

写问题的写了多篇,除了赢得一些同感以外,确实也就是这样了。当然,尽个人所能,也要想想出路在哪里。当然从大环境、小环境到个人,这样的一个系统性嵌套的问题,能得出一个系统性解决方案,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往后写博文,大概的方向是从周边的一些案例上找些借鉴,也可以说,看看别人怎么做的,想想我们怎么做。当然,对于工程师而言,能在自己可影响的范围内,去做些现实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人总是需要摆脱一些依赖的情绪,哪怕大小环境都不是特别好的,能做一点,机会或许就能出现。

第一个当然,还是从台湾开始吧,从李国鼎开始。

WIKI的link在这里,似乎用google的hk还不能直接搜索,我把它转化成pdf放在下面。

pdf.gif维基百科-李国鼎.pdf

有很多的文章已经做了这些事情,比如

1.李国鼎与台湾资讯电子产业

2.科技创新的台湾样本

这都是背景的故事,因为不可能做大量的研究,也不可能去还原事实(有条件可以去看看这些学术文章:李国鼎与台湾产业经济论李国鼎与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从以上的材料之中去整理一些线索可能比较现实。

在前面的科技创新的台湾样本之中,谈到了以下的几点

“工研院”的做法有哪些特殊之处?

一是聘请一流人才。这项内容不知道到哪里去找,看这个似乎有点描述《台湾工研院模式及其对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启示》。
二是帮助企业购买国外技术,绕过知识产权障碍。这里在工研院的网页上找到了这个页面: 國際合作夥伴
三是帮助企业研究最新产品。 这个页面介绍了几项内容產業服務
1)知識顧問服務(Industrial & Business Consulting)
2)產業學習教育(Education & Training)
3)技術應用服務(Technical Services)
4)委託研究產品開發與製程改善
5)小型試量產
6)檢校量測服務
7)推動策略性服務業(Enabling New Service Industries)
四是剥离成熟的研究项目成立公司。这个页面介绍了几项内容衍生加值
1)技術移轉與加值運用(IP licensing & Business Development)
2)新創事業(New Ventures)
3)開放實驗室與創業育成中心(OpenLab & Incubation)
以上两点看这个页面似乎更为直观点:工研院大事紀

 

所以我在考虑以下的一些问题:

1.是不是所有的技术都要每家单独搞,特别如同汽车一样的每家都在搞,把钱投在不同的地方

2.如何从虚的往实的发展,由于国人实在太聪明了,啥都能复制,以上谈到的那些都不是陌生的东西。关键的一条在于,那些如同海浪一样的微型的企业,如何能够找到一片不是很苛刻的土壤能长起来。而不是将资源都投向那些永远依赖资源的地方。

本文主要是收集信息和内容的,本人对于宏观的东西,并不明白,也不是专业搞这个的,欢迎探讨之。对于工程师而言,这个地方是很有趣的,国内乱七八糟的培训在邮箱里面一大堆,是不是我们需要从提高产业工程师的水平开始呢?

课程页面链接:Link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16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