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解决微波电缆上屏蔽效应测试的问题(三)

2008-7-1 23:13 2863 9 9 分类: 测试测量

解决微波电缆上屏蔽效应测试的问题(三)


作者:Rudy Fuks


空腔测量法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在一个空腔腔体固定结构进行的测试中,测量结果还取决于外层线路阻抗和速度差,因此,按照IEC 标准,还必须采取适当的校正。


出于机械方面的考虑,外层的线路阻抗通常要大于50 Ω。IEC的缺省值为150Ω,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间的速度差为10% 。根据最新的IEC的标准文件,结果表达式中应该包含10log10(2Zs/R)的校正误差,其中,Z表示外层线路特征阻抗,R是被测部件的特征阻抗(绝大多数情况下为50Ω)。如果外层线路阻抗不等于150Ω,必须将其归一化到150Ω。如果外层电路阻抗不是50Ω的话,也被归一化。


点击开大图

其中,εr1等于被测部件的相对介电常数,εr2,t为外层电路的相对介电常数;εr2为归一化的外层电路相对介电常数。此外,当内外系统的速率差大于10%时,就必须进行速率校正。

这两种方法的另一个区别在于频率的限制。IEC的设计将上限频率限定到3GHz 到4 GHz之间。限制因素是外层线路的截至频率(这种情况下就是传统的截至频率)。空腔腔体管测试法的频率可以达到7.5GHz。Zorzy指出,利用一个特殊的模抑制器,腔体管测试法的适用频率可达到18GHZ。

如果产生TE11模波,那么在腔体内的相同直线上就会发生相互耦合。图4和图5显示的是两个腔体,它们分别采用的是锥形结构和步进结构。若要连接到标准测试连接器时,则必须进行过渡,即使它能够像滤波器一样并能将部分TE11波转化为TEM波。由于半径尺寸的减小,该过渡将反射波导模,从而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抑制这种模的一种方法,就是降低连接体之间的同心容差。

点击开大图




大多数的参考文献仅仅只关注第一波导模,即TE11。使用Ansoft公司的高频结构仿真器HFSS EM软件,作者对一个加载类似RG142的电缆负载的简单空腔管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型的外管的内径为0.915英寸,阻抗约为108 Ω。大约有三个高达约18GHz的波导模是活跃的。此外,也有一些模式在两交叉偏振中被激励,其中也包括TE11模。主波TEM模和各次波导模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忽略不计(除了谐振频率)。在某些情况下,跳模会影响屏蔽效应的测量。

在HFSS仿真过程中,我们还对直径更大的腔管进行了仿真。该管的阻抗为127Ω,并且大于10个波导模式是活跃的。绝大多数仿真在低于7.5GHZ的情况下并不谐振,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对于高达18 GHz的频率,外管直径应尽可能小。采用模滤波器,试验数据可得到进一步改善。多数情况下,开始的三个波导模都有TE波的特征。所有这些波模都具有轴向磁场分量,这也导致了在外部电路的内表面上出现圆周电流分量。波模滤波器可以基于这一点来设计。

当低频屏蔽试验方法被定义以后,对于微波应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尤其是当同轴电缆作为电长物体时。不同的屏蔽效应测试方法之间需要有更好的相关性,而且还需要更好地定义校正和归一化功能。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9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