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读后感

相关博文
  • 热度 5
    2023-6-24 17:30
    1324 次阅读|
    0 个评论
    《GD32 MCU原理及固件库开发指南》详细开发的快捷助手
    《GD32MCU原理及固件库开发指南》是一本介绍GD32系列单片机原理和固件库开发的实用性指南。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这本书有兆易创新的高工参与编写的,对于一款单片机,绝对是原厂的工程师是最了解的。 本书共计分为8章节,从兆易创新的型号发展历程开始,不断细化到其开发环境的创建,并以GD32F303为例进行其固件库的详细介绍,这里需要了解一下GD32F303 ,GD32F303 32 位 ARM Cortex-M4 内核的高性能单片机,具有丰富的外设、灵活的中断处理和低功耗等特点,适用于广泛的应用领域,也是目前国内STM32F103的一个主要替代型号。重点章节介绍GD32的外设,分为基础外设(GPIO、EXTI、DMA、定时器、RTC等)、模拟外设(ADC和DAC)、基础通信外设(串口,IIC、SPI)、高级通信外设(CAN、USB),这些外设的介绍也是偏重于实践,主要通过具体的实例例程来进行的讲解。我将注重从多个角度对这本固件工具书进行分析。 从内容角度来说,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基本涵盖了GD32系列单片机的主要知识点。例如,第一部分讲解了GD单片机的分类组成和单片机基本知识,如产品家族、开发环境、系统架构等;第二部分介绍了GD32固件库的使用和实现原理,深入讲解了GPIO、定时器和中断控制器等的相关知识,通信接口的使用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本书包括了丰富的应用案例和故障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这里有个小建议就是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可以从第四章开始阅读,而初学者可以从头开始进行了解。 从易用性和实用性角度来说,本书的写作方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易于理解和使用。作者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解释每个知识点的实现原理和步骤,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给出了详细的代码实现方案和案例分析。此外,本书的配套代码丰富全面,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开发中,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从实用性和适用性来说,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和应用场景,适用于不同层次的读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开发经验的读者,都能够从本书中获得实际应用的知识和经验。此外,本书还提供了广泛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是一本非常实用和适用的参考指南。 《GD32MCU原理及固件库开发指南》是一本内容丰富全面、易用实用、适用广泛的GD32系列单片机开发指南。读者可以通过学习此书,深入了解和掌握单片机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技巧,为实际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论坛本次的试读活动,让我可以对GD单片机重新认识,加深理解,系统的再学了一遍,随着GD单片机市场的不断扩大,相信它也可以陪伴着我们一同进步!
  • 热度 2
    2023-5-15 15:30
    2046 次阅读|
    0 个评论
    【PADS PCB设计指南】保姆级PADS软件使用教程
    这次非常有幸试读《PADS PCB设计指南》书籍,非常意外会被选中,本来六周年活动中没有抢到还感到比较遗憾,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本人从事的也是硬件工程师的工作,平时进行PCB设计都是使用的AD,只能说AD的教程太多了,生态布局比较好,起初公司也是使用AD进行设计,不过现在开始要向PADS转,怎么说呢,确实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使用习惯还是很不一样的,说实话很影响工程进度。对于PADS这个软件来说,本人就完全像一个小白一样,急需这样一个保姆级的应用数据来保驾护航。 本书的作者是龙虎老师,是一个从事了多年硬件的的工程师前辈,具有丰富的PADS使用经验,本书也是多个实例出发,尽可能的贴近工程师的使用习惯。 本书的资源非常丰富,从目录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根据应用工程的整体框架对软件功能进行的介绍,章节分的非常的细,包括PCB设计的各个方面,如原理图设计、布局、走线、封装、DRC检查等等,先从认识PADS开始,首先了解这个软件的基本使用,这个和具体的设计没有关系,只是对软件支持的了解,包括界面、菜单、工作区域、环境等等;然后是PCB设计的流程规范,原理图设计——预处理——布局布线——后处理等等,了解PCB设计的一个一般流程;接下来就是根据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详细介绍和应用技巧,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掌握基础的设计操作原理才是彻底掌握这么技术的根本,一个合理的学习步骤才不至于出现断层。我初步了看了一下这本书籍,保姆式的教学步骤直接引导你一步一步操作,不给你错误的机会,如下图: 图文并茂,相互照应,可以让读者结合软件使用进行操作,准确理解,还会有一些重点提示。 将近500页的使用经验,全部读完确实需要很长时间,不过正是它全面的内容,才是我们喜爱的原因,书中自有解决方案,我先行了,希望这本书可以伴随我一直使用PADS,也希望想要使用PADS的工程师们可以在这本书的帮助下快速掌握,一路破风前行!
  • 热度 11
    2023-4-6 11:01
    1841 次阅读|
    0 个评论
    作为一本介绍移动终端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开发的书籍,《移动终端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开发》向读者全面地介绍了移动终端上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智能推荐等多个方面。同时,本书还介绍了如何在移动设备上开发应用程序,包括如何使用移动终端上的传感器和硬件资源,如何使用云计算服务等。 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它既介绍了理论知识,也提供了实践案例。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可以学习到大量的技术细节,同时还能看到很多实际应用场景。这些案例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知识,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移动终端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 此外,本书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并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性的书籍,而是一个完整的开发指南。在学习完本书后,读者可以掌握如何开发移动终端上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并且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从内容上来看,这本书介绍了移动终端上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包括移动终端人工智能技术概述、移动终端人工智能技术架构、神经网络模型、移动终端推理框架和深度学习编译器等内容。在第一章中,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趋势,以及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最后介绍了移动终端人工智能应用的现状。第二章介绍了移动终端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和分层架构,并详细介绍了各层的功能。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神经网络模型,包括神经网络模型的构成和获取移动终端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典型神经网络模型。第四章介绍了移动终端推理框架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并详细介绍了TensorFlow Lite、PyTorch Mobile、Paddle Lite、VCAP、高通SNPE、华为HiAI Foundation、旷视天元和苹果Core ML框架等主要移动终端推理框架。第五章介绍了深度学习编译器的概念、主流编译器的介绍和比较,以及不同深度学习编译器的差异。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详细介绍了移动终端人工智能技术的方方面面,包括技术架构、神经网络模型、推理框架和深度学习编译器等。对于想了解移动终端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尤其是第四章介绍了主要的移动终端推理框架,对于选择推理框架的人来说是很有用的。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书中的技术术语较多,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总之,这本书值得一读,尤其是对于在移动终端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工作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 热度 12
    2019-10-3 13:43
    34315 次阅读|
    5 个评论
    前一段时间在面包板社区申请了一本书《RISC-V架构与嵌入式开发快速入门》。本来不抱希望,所以没两天就忘记这事了。突然收到小编的信息,还是很惊喜,确认送书的第二天就收到了。这里为快递点个赞。 本来我是想在学习《教你设计CPU--RISC-V处理器》(这本书是我自己买的,申请”嵌入式开发“那本书时可能是这本书的申请已经结束或者是我没看到,太可惜了,哈哈)之后在学习《RISC-V架构与嵌入式开发快速入门》。不过小编要求提交读后感,所以就先阅读了这边书。 我自己以前是做过程仪表设计和开发的工程师,当时做设计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成本。因为公司设计的隔离器、安全栅成本已经非常低了,但是这几年环境不好,需要继续降成本,加上公司每年出货量不算小,所以PIC,STM32,Holtek等代理都来找过我们公司,我也负责和这些MCU代理商的技术支持讨论和选型。每一次不同厂家送来的样片,我们做测试,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新的开发环境,配置,外设应用,不同MCU引脚不兼容,又需要重新设计PCB。所以更换MCU基本等于重新开发,当然模拟前端和输出部分可以不变。 在更换不同内核MCU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我在各个公司的MCU库中选型,总是不能找到非常合适的型号,要么串口通道少一个,要么我需要的两个功能引脚是复用的,或者当所有功能模块都够了,MCU的体积又太大或者功耗太高。我就想要自己能完整的定制一个MCU,需要什么功能模块,需要多少个,对应功能模块的引脚怎样布置,都可以由我自己定制。 用FPGA+CPU内核+功能模块IP,就能达成我希望的样子。不过这个时候又出现另一个问题:成本、开发难度。FPGA本身价格非常贵(相对于市场上的MCU而言),CPU内核和功能模块的IP除了成本还有开发难度。 不过RISC-V内核和开源文化会让开发难度降低,FPGA的应用到一定程度,开发者变多以后也会将开发难度降下来。所以我认为RISC-V和定制MCU的唯一问题就是成本。 所以我设想将来RISC-V会在物联网领域出现大规模定制的可能,第一,物联网会大量使用MCU,而且对MCU有极高的功耗要求和尺寸要求,这样作为开发者一定希望一个功能都不能少,一个引脚都不能多,还要能用最省电的方法完成所需要逻辑和计算。第二,验证方式和定制方式发生变化,以后由IC设计公司与应用公司共同完成一个产品的开发,前期验证时会使用FPGA,当MCU裁剪完成或确定方案后,就交给芯片生产商定制生产,这时就要求有一个起订量,这个起订量就是芯片生产商提出的要求。 有了定制MCU的设想之后,其实我就开始注意各种内核的信息,最常见的ARM,8051,PIC等等,现在可以说ARM占嵌入式市场的绝对优势,各个IC公司即使拥有自己专用的内核,也会出ARM的MCU。ARM Cortex-M0,M0+等内核与RISC-V相比还是稍显复杂,开发难度要更大。 《嵌入式开发快速入门》这本书从CPU,内核讲起,介绍RISC-V的设计思想,然后到指令和中断处理,然后从CPU内核继续往外衍生,到各种接口和功能模块。 接下来就开始进入编译器介绍,编译环境,开发板示例,集成开发环境,RTOS移植等等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就是MCU应用工程师比较熟悉的部分了。 在这里,我有几个自己的意见: 在书中,我基本没看到开发板的电路原理图,作开发板示例应用的时候没有电路原理图,可能会给学习的朋友带来一些不便。 上面这些都是我的设想,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请大家指出来,一起讨论。
  • 热度 22
    2013-6-26 11:39
    1403 次阅读|
    0 个评论
        近期有幸读了一本好书《Makers》,作者是克里斯·安德森。作为3D Robotics和DIY Drones的联合创始人,自然对于正步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有较为深刻的体会。清晰的逻辑中,为我们预测“创客运动”—运用互联网和最新的工业技术进行制造定会颠覆制造业。语气断然坚定。     那么如此坚定的预测来自哪里?其实无不是 长尾理论贯穿始终。     最易理解的长尾理论解释:     长尾理论,是指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举例来说,一家大型书店通常可摆放10万本书,但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排名10万以后的书籍。这些“冷门”书籍的销售比例正以高速成长,预估未来可占整个书市的一半。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面对无限的选择时,真正想要的东西、和想要取得的渠道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套崭新的商业模式也跟着崛起。简而言之,长尾所涉及的冷门产品涵盖了几乎更多人的需求,当有了需求后,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这种需求,从而使冷门不再冷门。     那么就以目前发展火热的网购说起,网店销售提供了无限的“货架空间”,这无疑让“长尾”更好的凌驾于整个市场,需求随之而来,无限增长:巨头垄断的时代一去不返。阿里巴巴的崛起就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互联网加长了消费者实体产品市场的“尾巴”,现在,大众化的生产工具正在激活供应长尾。     所以,追溯到制造业,从工厂大批量生产到现在的创客运动,无非依然是垄断转向以个人为单位制造。这无疑拉长了制造的可能性空间。这些创客正使用着各种生产工具,比如3D打印机,Arduino等等,他们创造,分享…随之出现了Kickstarter这样的网站,可将你的创意放到这样的募集资金的平台,它甚至帮你完成了市场调研的工作,之后又可以帮你推向市场。传播方式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电子邮件、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介,但这些传播方式所联结的离散程度堪称神奇。制造业这样的发展趋势,创客运动定会进一步发展。每个maker相当于数字电子制造业长尾中的一员,推动创客运动,制造业发展 。    随后WIZnet大陆市场小组,在会议上总结了此话题。    作为顺应利基市场的一部分,正在努力建立开源平台,为创客提供更多便利的通道。WIZnet在Arduino上的出现,使开源硬件的力量催促我们,必然要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时,做好长期的准备。长尾效应才刚刚开始,信心自然而来。    伴随着长尾效应,新时代终结的不是行业龙头,而是行业龙头的垄断。制造业亦是如此。我们只是会看到更多:在更多的地方有更多的人专注于更多的利基商品,贡献更多的创新。这些新的制造者将共同改变工业经济的面貌,通常一次只有几千个产品诞生,但这些产品正是眼光日益锐利的消费者所需。这些瞄准若干利基市场的等等公司,它们将一起改变制造业的格局。    让我们一起进入长尾效应。 By Katrina   欢迎更多交流: 邮箱: katrina@wiznet.co.kr WIZnet中文主页: http://www.iwiznet.cn WIZnet中文博客: http://blog.iwiznet.cn WIZnet企业博客: http://e.weibo.com/wiznet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