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报关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9
    2012-1-7 14:48
    1314 次阅读|
    0 个评论
      2011 年对于整个中国 IT 业而言是一个新技术崛起之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 算这些之前被热炒的概念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而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互联网巨头,都对这些技术以及技术背后所孕育的巨大商业机会高度重视,试图抢占新技术高地。 对于 IT 业未来的发展,不少机构和专家预测,2012 年国内 IT 业有望进入新一轮爆发增长期。 1   IT 要角争相布局: 移动互联网,这是一个在雷军眼里“未来十倍于互联网规模”的江湖:L B S、移动电 商、云计算、物联网、新型移动 IM  、移动操作系统……这些名词不仅仅是移动互联网江湖中的细分领域,也预示一块又一块的市场机会。而在 2011 年中,中国 IT 业的各要角们,也 围绕移动互联网试图圈定各自新的江湖地盘。 最早出击的是创新工厂力捧的点心 O S。作为创新工场投资的第一个项目,点心 O S 已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耕耘了几乎一年的时间。今年 3 月,两款搭载新版点心 O S 的夏普智 能手机上市;同期点心 O S 还与海尔联合推出首款平板电脑 haiPad。 而成立一年的小米科技推出的小米手机更是受到消费者热捧,在刚刚过去的小米手机公开发售日上,10 万部小米手机在三个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 和其他厂商不同,阿里巴巴宣称自己的阿里云操作系统,是货真价实的“原创作品”,除了部分采用了其他操作系统的开源技术外,其核心完全自主开发。据马云透露,在阿里云操作系统上,阿里巴巴投入了 3500 名工程师和大量的财力。 除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抢占战略高地外,云计算和物联网也日益成为新的产业热点。   2011 年,成都等地率先开始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而无锡则凭借自身优势,进一步推动各 类物联网应用。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则整合了这三大技术领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无线城市”战略。  以中国移动为例,2011 年内已与 26 个省份的 161 个城市签署了无线城市建设的合作协议。根据规划,到今年底,将有超过 1600 万活跃用户成为无线城市的受益者。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在各地跑马圈地,布局无线城市建设。而在应用方面,三大运营商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围绕各地资源发展本地特色,相继已经推出了政务、公 共事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应用。 对于 2011 年 IT 业的种种趋势,,各大厂商纷纷推出手机或者操作系统以及各类无线互联网战略,与之前业界的浏览器、输入法大战有相似之处,无非是为了获得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并从入口获得数据,获得用户,进而 获得收益。 2  新技术将成竞争核心  对于国内 IT 巨头围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而进行的产业布局,英国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大伦敦地区销售经理杨毅指出,今年 IT 企业的各种动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据他介绍,从 2007 年开始,中兴、华为等中国 厂商已经开始生产智能手机并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销售,并有着不俗的表现。随着谷歌安卓系统的进一步普及和欧美地区移动互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中国厂商生产的智能手机越来越受 到国外消费者的认可。目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开始起步,未来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 需求将与日俱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厂商绝不会放弃这样巨大的市场。 中兴通讯研究部研究员邱昊介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概念前几年对国内消费者和业内都比较陌生,但在国外,谷歌、亚马逊等 IT 巨头 早已开始布局。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普及,目前这些技术已经成为国内企业们盈利的新途径。因此,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一批新技术正在迅速崛起,并正在形成一个日益完善 和规模巨大的新产业。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互联网经济课题研究组研究院王冉表示, 尽管技术不是决定性因素,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却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中国 IT 业竞争的核心。另外,从国外的经验以及中国 IT 业自身都可以证明,围绕新技术展 开的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已经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再加上中国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未来这一竞争趋势将更加明显。 3   IT 业有望进入爆发增长期  对于 IT 业未来的发展,不少机构和专家预测,2012 年国内 IT 业将有望进入新一轮的爆发增长期。  中金公司移动互联网分析报告称,随着 3G 网络的正式商用,硬件条件日益成熟,这 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则指出,随着 3G 网络 的正式应用,以及三大运营商一年多来的网络建设和业务推广,移动互联网用户呈现快速增 长。统计显示,2011 年 10 月国内 3G 渗透率已达到 12%,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数据标志着 我国移动互联网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商业运营水平,并即将达到爆发式增长的临界点。 中国移动珠海分公司总经理徐刚介绍,2012 年移动终端产业和移动应用产业,这两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最重要的“链条”,将会率先迎来快速发展期。 他解释,随着 3G 网络的不断建设,国内3G 网络条件完全达到了商业运营的条件。在 此基础上,3G 用户不断增长,到 2012 年底,有望突破两亿用户,这将直接启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市场。“从目前各大主流手机制造商推出智能手机的速度和数量,就能明白这一市场的潜力。”徐刚说。 对于徐刚的判断,一位华为手机部门的业务经理表示同意。他表示,在手机业务方面,华为等国内电信设备制造商之前将很大的精力放在国外市场。但目 前国内市场已经成熟,需求也非常旺盛。所以,华为越来越重视国内市场。 徐刚还预测,随着网络条件的好转,各类移动应用将会在 2012 年出现井喷,成为另一 个产业发展热点。 IT 业资深分析师王一江说,移动互联网的根本是移动应 用的发展,用户对各类应用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 年和用户生活、 工作、消费等相关的应用将会成为主流。王一江还强调,移动应用还能为 IT 企业带来新的 流量,必将会进一步促进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 除了移动互联网行业外,王一江认为,云计算和物联网行业同样会在 2012 年迎来高速 发展期。他介绍,云计算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处理方式,不但能为企业提供全面和专业的数据服务,也能为移动互联网业务提供数据储存、数据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各类支持。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也会加快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对云计算的需求。因此,2012 年云计算行 业将“大有可为”。 而刚刚投资了一个物联网项目的香港金宇集团投资经理王舜来表示,物联网产业在 2012 年会有实质性发展,是 IT 业的新蓝海。他认为,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产业联系紧密,但更偏重于实际应用,更有发展前景,所以会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事实上,新的技术总会带来新的产业机会。很多新技术都已成熟,相关的商业模式 也已建立起来。因此,2012 年这些技术都有望成为行业内新的机会。”王一江说。  4  行业将获国家全面支持  随着未来国家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无线互联网、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产业将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2 年开始,相关产业的前景将 更加乐观,竞争也将更为激烈。 多项利好 IT 产业的政策有望出台,包括《信息化推进“十 二五”规划》、《工业转型“十二五规划”》、《宽带网“十二五”规划》、《通信业“十二五” 规划》等,以及针对云计算、三网融合、物联网等产业的产业指导政策,目前都已成型,并 上报有关部委。 根据工信部、中国工程院等国家权威部门初步估算,新一代移动通讯网络(4G )的基础 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 5000 亿元、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将形成 6000 亿元投资规模、下一代数字广播电视网的投资规模也将超过 3000 亿元。 记者从近期获得的《互联网“十二五”规划》、《宽带网“十二五”规划》和《通信业 “十二五”规划》三个重点规划中还了解到,“十二五”期间,用于 IT 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 直接投资将超过 16000 亿元。 如此惊人的投资规模不但会直接拉动各类基础设施投入,还将使云计算、三网融合等 相关产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上述三个“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随着企业 和个人对信息处理或储存需求的日益加大,与云计算息息相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系统服务等领域将高速成长。 王冉认为,随着这些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从 2012 年开始,借助各类新技术和新的商 业模式,国内 IT 行业有望迎来新的高速成长期。她认为,从技术角度讲,移动互联网、云 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慢慢具备了商用的基础。而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激励下,从技术到商业应用的转化速度将会加快,再加上日益成熟的市场,以新技术为基础 的新兴 IT 领域发展将更为迅猛。 邱昊指出,包括中兴和华为在内的硬件厂商,在拓展国外市场的基础上,越来越看重 国内市场,计划在 2012 年继续和三大运营商合作,推出各类定制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终端。 据邱昊介绍,中兴和华为两家巨头 2012 年推出各类移动终端的款数,将大大超过 2011 年的 水平。分析机构 ID  C 报告指出,2012 年,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成为业内发展的主流。如果不抓住有这一趋势,企业将有可能被淘汰出局。ID C 报告同时指出, 由于这些新技术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以及统一的商业模式,因此留给业内企业难得的机 会。对一些小公司而言,很有可能借助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实现快速成长,并成长为新的行业巨头。而已有的行业巨头,如果错失机会,很有可能会沦为二流企业。 杨毅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IT 企业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在市场格局未定的情况下, 各大企业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并推广自己的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对于国内 IT 企业而言,不管是业内巨头,还是新兴企业,2012 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 热度 19
    2011-12-3 14:07
    1758 次阅读|
    0 个评论
    一代大师乔布斯的离去让人扼腕。他缔造和成就的苹果王国以及iPhone 手机标志着一   个时代和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苹果的成功固然源于乔布斯的个人能力、创意、魅力,但更源   于全球化时代所赋予乔布斯的无穷资源和机会,是乔布斯把全球化的资源用到极致,把全球   化的机会发挥穷尽,从而创造出一个全球化企业的典范。        从一个产品的全球旅程开始,解析全球化赋予企业的能量以及企业所焕发的生机,其   实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       创新的力量        乔布斯和苹果的成就并非偶然,他们所体现的是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   能力,以及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市场适用性———创新。从他的创业经历无一不显示出创新的   基因———无论失败还是成功。        在苹果的创新理念中,落到实处的创意及产品才是创新的根本。乔布斯意在改变人们   的生活、改变世界,其实正是以改变世界来改变企业,促进企业的成长。因此有了苹果的一   代代 产 品 , 有 了 智 能 手 机 , 有 了iPhone、iPad。        从iPhone 手机的产生和演变可以看到,苹果对于产品的创新有着全方位的视角、持续   的动力。从产品的内在功能及适用性,到产品的外形,再到营销和服务,苹果的设计、创意   无一不体现出人性化的理念,从而以产品和服务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并使消费者的忠诚度   不断提高。        人才是苹果创新系统的关键要素。自然,乔布斯的个人智慧、能力和魅力固然不可或   缺,但苹果人才队伍及其结构才是推动苹果持续成长的核心元素。合理、完整、高效的人才   机制使苹果保持着持续创新的源泉、动力。         全球化供应链战略        苹果是全球化供应链布局的代表性企业。《一只iP hone 的全球之旅 》为 读 者 展 现   了 一 幅 全 方 位 的iPhone 全球产业链图景。iPhone 手机的产业链涉及美国、韩国、中   国台湾、中国内地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在苹果的整体管理下,iPhone 的设计、生产,销售,处 于高效的运作之中。        从iPhone 的供应链可以看到,苹果在全球性布局中,实现了收放有度,在掌握供应链   高端环节的基础上,致力于运用企业外部资源,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   重点是,苹果始终把握着全球化布局的主导权,掌握着核心的环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苹果的创新能力更体现为对整体供应链的整合能力而非全新的创造上。同时,苹果还努力在   全球化布局中,以改变产业规则为目标,构造起行业领头地位,成为行业的典范企业,从而   带动企业的发展。         管理的力量        苹果的全球化供应链构建及其成功,表明苹果在企业管理上的能力。在企业的整体经   营管理上,企业各种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运用,使苹果的资金使用、人才使用、生产管理、营   销服务等都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比如在 iPhone  的产业链管理上,全球性的产品开发、设   计、生产和营销的流程管理,既是苹果管理能力的体现,更是苹果赖以成功的关键。在苹果   的管理中,“快 人 一 步 ”也 是 重 要 的 因 素 。从iPhone 系列手机的推出可以发现,   苹果其实是以快制胜,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占据主动,以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产品率先赢得消   费者,占领市场。        苹果的全球化供应链布局为苹果带来了非凡的成功,也在客观上推动了相关国家、地   区和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同时也把苹果的管理方式推向了全世界。所谓的“苹   果挽救了台湾”,其实是多赢的局面,也是全球化产业链的正常结果。所以以富士康为代表   的苹果代工企业,客观上成为全球化链条中的得益者,但实际上是全球化的必要环节。        乔布斯已去,但苹果仍在,苹果的创新不会停止。就算苹果倒下,人类的智慧和追求   永存,企业创新的脚步不会停止,全球化的脚步不会停止。从 iPhone  透析企业的全球化以   及全球化供应链,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 热度 20
    2011-11-26 11:37
    1476 次阅读|
    0 个评论
      亚洲区域市场“井喷” 货机增投成为热潮 商贸通供应链 Email:lihi.liu@tlscm.com  QQ:1621723683       长期以来,亚洲各大航空公司在货运方面都将经营的重心放在了北美和欧洲等国际远程市场上。然而,近年来,随着欧美经济的不景气,这一趋势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现在,亚洲航空公司纷纷将货机运力的投放向亚太区域内市场进行转移。考虑到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亚洲对欧美的出口还没有逆转的迹象,预计这一现象还将会长期持续下去。     风景这边独好     亚洲货运巨头新加坡航空拥有一支庞大的波音747-400货机机队,长期以来由其执飞欧美远程航线。而在今年,这些货机的身影却出现在了台北、曼谷、加尔各答和大阪等亚洲区域内市场上。在今年6月和9月,新航将最新改装的两架波音747-400货机投放到台北、东京和上海航线上。9月,新航又将雅加达纳入到公司的货机航线网络中,开航之初定为每周1班,年底之前将增加到每周2班。新航坦言,公司会根据市场需要,在亚洲区域市场上投放更多的货机运力。     韩亚航空货运部门也在积极增加在亚洲区域内的货机运力投放。受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影响,韩国的出口需求出现了大的波动。为弥补远程市场的损失,韩亚航空相应增加了在亚洲区域内的货运运力投放,在客机腹舱运力无法有效满足货运需求的情况下,韩亚航空在区域内航线上投放了全货机。     而韩亚的竞争对手——大韩航空在今年9月开通了从韩国首尔到中国成都的货机航班,并将航班从初期的每周1班增加到每周2班。此外,大韩航空还将目光转向乌兹别克斯坦的纳沃伊。2010年,大韩航空的母公司韩进集团在纳沃伊投资兴建了一个货运站。在该集团整体战略指导下,大韩航空在过去两年内逐步增加了从纳沃伊到欧洲和亚洲的货机航线。韩进集团的最终目的是将纳沃伊这一中亚机场打造成为一个复合的货运枢纽。     亚洲的另一货运巨头——国泰航空也在亚洲区域内的航线上大量运营波音747-400货机。该公司最近订购了新一代波音777货机替代现有的波音747-400客改货飞机。根据国泰的安排,新波音777货机未来将投放到欧洲航线上,同时也将作为区域市场的主力货机。在与波音747货机进行货物转换方面,波音777货机具有极好的兼容性,从而节省了货物重新组装的额外操作成本。但国泰航空也强调说,订购波音777货机的同时,也不排除引进空中客车A330货机的可能。这种区域性货机可以用来直飞中国成都或是马来西亚槟榔屿等航点。但至少在目前,国泰还没有将引进空中客车A330货机正式提上日程。从目前情况来看,波音747-400货机已经可以满足现有的运力需求,成都和槟榔屿两个航点都已经被纳入到波音747-400货机的运营范围内,现阶段采用串飞的方式,其中成都串飞上海到香港,槟榔屿则经停新加坡。     阿联酋航空也在非洲和印度市场上使用宽体货机。该公司认为诸如空中客车A330-200或波音767等中程货机因为局限性太强而不适用于该公司的运营。因此,该公司更倾向于使用宽体货机进行运营。     受亚洲内部贸易增长驱动     长期以来,航空货运都被看做是世界贸易的晴雨表。近年来,亚洲区域内货机航线的繁荣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亚洲内部贸易的繁荣。亚洲内部的贸易增长已经使该地区成为近年来市场增长最强劲的区域,而且相比欧美市场,亚洲内部的贸易流量更为稳定。     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推动因素。一是受益于自由贸易协定,亚洲的加工流程日益三角化。例如有一些中国公司只生产大规模的半成品,这些商品再被运输到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地进行最后的组装,最后运往目的地。这意味着同一件商品要在多个国家进行加工,这有效地促进了亚洲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另一推动因素是受消费驱动的出口需求增长影响。亚洲开发银行在最新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不断增加的个人消费占到中国(含港台地区)、马来西亚和泰国2011年下半年GDP增长的大部分,也在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中占到很大比重。旺盛的国内私人需求预示着该地区市场经济将持续良好发展势头”。报告还指出,因为财政空间宽裕且负债低,所以亚洲国家政府有余地支持国内需求。     一方面是欧美远程市场的持续疲软,另一方面则是亚洲区域内贸易的欣欣向荣,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无论是海运还是空运业者都迅速作出了反应。同时,这也标志着亚洲内部市场出现的一个新变化。以往,亚洲区域内的货运市场通常是作为欧美长航线的补充而存在的。     同亚洲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如今,亚洲区域内的货机装载的货物不仅有以欧美为最终目的地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以亚洲内部为目的地的。对于区域内贸易的这一新变化,航空公司普遍表示欢迎。虽然最终航空公司的收益取决于货物的种类和密度,但是总体而言,亚洲内部航线的收益水平要高于远程航线,从而有助于航空公司提升整体的收入水平。     面临的威胁     同亚洲情况有所不同的是,而在北美洲和欧洲,在区域市场上采用全货机经营的举措已经被实践否定,地面卡车对于货主来说是一个更为合理的选择。在与地面卡车公司的竞争中,美国境内的定期货机航班都相继偃旗息鼓,最新的一个例子是DB Schenker宣布取消该公司运营的定期夜间货机航班。     在亚洲,地面卡车与空运的竞争也在近些年变得日趋激烈。地面卡车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最近,快递巨头TNT公司就宣布将把自身在中国运营的卡车网络与东南亚的卡车网络连接起来;另外两家跨国货物代理——Panalpina和DHL也相继宣布运营在东南亚地区的卡车航班;而阿联酋航空则通过地面卡车经营泰国到香港的定期航班。     快递巨头DHL认为,卡车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基础设施和安检的更新和升级。今后无论是本地客户还是外地客户,都会对多式联运这一方式产生更大的兴趣。预计未来,卡车将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获得更广泛的普及。同时,考虑到对跨境卡车运输的需求虽然在增加,但是亚洲区域内的许多线路仍然对空运有需求,所以亚洲境内的货物空运仍然能够成为收益较高的领域。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红火的市场表象下也潜伏着危机。虽然各航空公司都对亚洲区域内的市场充满信心,但是根据seabury咨询公司的预测,今年亚洲区域内的市场运力供给增加了17%,而需求则下降了1%。根据预测,2012年亚洲区域内的市场将会出现温和增长,但是相对于各大航空公司大幅投放的运力,有可能会造成收益水平的下降。因此,对于航空公司的管理层而言,如何对运力进行有效的配置和管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