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专家

相关博文
  • 热度 2
    2022-4-23 08:57
    916 次阅读|
    0 个评论
    ​ 转载--- 3W互联网深度精选 2016-02-23 22:20 以下文章来源于李叫兽,作者李靖 有很多读者问李叫兽:为什么你年纪不大,经验并不多,但却能擅长复杂的商业策略和文案写作,是如何做到的? 因此,本文就来回答这个问题:如何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 如何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有人说主要靠经验,有人说靠天赋,但是大量的研究发现:不论是经验还是天赋,都不是成为专家的关键因素。 经验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任何一个工作10年的人都很有经验,但是他们大部分并没有做到领域内专家。 NSEAD商学院有一项研究发现:比起只有少量经验的人,大体而言,更有经验的管理者并没有产生高效的效果。 天赋也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即使在国际象棋这样的『高脑力活动』中,研究发现,国际上一些排名靠前的大师,甚至在天生智力上低于普通人。 那么什么决定了一个人可以成为顶尖的专家,并且做出领域内的卓越成就? 为什么大部分人不能像杰克·韦尔奇一样管理企业,不能像大卫·奥格威一样设计广告,不能像梅西一样踢球,不能像二郎一样做寿司? ​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完全不能做到的事情,一些大师级人物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做到? 不论是为市值千亿的大公司制定战略,还是做出影响大众、让人口口相传的广告文案,还是在欧冠赛场上轻易过掉强队的中后卫,还是85岁高龄做出让总统惊叹的寿司? 或者看看周围的大多数人,他们工作勤奋,也经常看书学习,有的甚至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为什么没有因此成为更优秀的人?更残酷的是,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几乎永远也无法达到或者接近伟大的水平。 心理学家Ericsson的研究发现: 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 比如足球爱好者只不过是享受踢球的过程,普通的足球运动员只不过是例行惯事地训练和参加比赛,而顶尖的足球运动员却不断地发现现有能力的不足,并且不断以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挑战并练习高难度的动作。 而这种刻意练习的程度,而不是单纯的工作经验,真正决定了顶尖大师和一般职员的差距。 有的人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无意识地重复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真正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10小时都不到。 有的人只有2年工作经验,但是每天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做刻意练习,不断挑战自己完成任务水准的极限,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会有1000小时。 所以,为什么有的人工作10年,仍然不是专家,而有的人2年时间,足够表现卓越? 表面上看是10年和2年的差距,实际上是10小时和1000小时的差距——因为真正决定水平高低的,并不是工作时间,而是真正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 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人只是在无意识地增长经验,在35岁之后就感叹力不从心;而另一部分人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逐渐用更快地速度达到顶尖水平。 更可怕的是,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比如移动互联网经济),整个社会正在迅速拉开顶尖水平和二流水平的差距。 在过去,如果你羡慕邻居公司有个一流的销售员,每个月能拿100W的订单;不用担心,你只需要雇佣10个二流销售员就完了——反正质量差距可以用数量差距来弥补。 而现在,如果通过互联网文案来营销,1个一流文案所创造的价值,1000个二流文案都无法弥补。 再比如商业战略,一个顶尖战略专家1天创造出来的价值,可能是一个对战略似是而非的人一辈子都无法创造的。 当数量越来越难以弥补质量的差距,『顶尖水平的专家』就会变成越来越稀缺的资源。 所以,通过刻意练习来逐渐成为顶尖水平的专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如何刻意练习? 假设你现在在从事任何一个领域,同时找到了一系列的教材、任务,如何开始呢? 一. 避免自动完成 自检问题 :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识地刻意提升,还是在自动完成? 比如一开始学习驾驶的时候,你会去刻意地记忆如何换挡、如何刹车,当遇到情况需要刹车的时候,你就会回忆起刹车的要领(比如既要踩离合,又要踩刹车),并且在头脑中执行这个要领。 然后,随着练习的增加,你做这些事情会越来越熟练。 直到到了某个时刻,你遇到情况就会立刻刹车——这个动作是自动完成的,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刹车的。 一旦进入了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我们对驾驶技术的改善将会不断降低并最终停止。 而真正想要达到专家水平的车手,从来不允许自己进入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每过一个弯,他都会刻意去思考刚刚过弯用了什么技巧、表现得怎么样、应该如何提升。 对于每一项工作,大部分人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都会逐渐进入『自动完成』的状态。而真正想要成为高水平专家的人却在极力避免这种状态。 比如跟客户打电话沟通合作,大部分人的做法是:拿起电话,告诉客户我们的需求和报价。毕竟这件事已经做过了无数次,之前做的也都OK,早就进入了『自动完成』的状态。 而优秀的人却会刻意避免这种『自动完成』,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无意识』地完成了这个工作。 在拿起电话之前,他们可能先问自己: ●上次我做类似的事情,有什么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哦,对了,我表达逻辑有问题,让客户半天都不知道我在讲什么。 ●还有,我记得上次沟通后我曾遗漏了细节,忘记跟客户讨论。 ●怎么办呢?逻辑问题的话,我首先练习『结论先行』这个原则吧(记得上次李叫兽来培训的时候讲过),这次先练习一下。 ●遗漏细节的问题,记得上次看过一个《清单革命》,我这次就开始练习每次沟通之前列一个任务清单,这样就不会遗漏了。 在打电话过程中,他可能变打电话变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的技巧(比如训练『结论先行』)。 结束电话,他可能会想一下:刚刚是不是有效训练了沟通技巧?还有哪些可以继续提升的?我还用了什么技巧?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日常工作的所有事情,不论是沟通客户、改个公关稿件还是写一段文案,我们总是缺乏动力去超越自身极限,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只不过是越来越熟练自己已经可以做到60分的东西,越来越可以自动的维持过去的水平,但是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顶尖专家。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在某个岗位上5年之后,就陷入了能力增长的瓶颈——因为他已经做到了60-80分,已经做得比周围人好,已经可以满足职位的要求。 他们每天就是按照『自动模式』发邮件、沟通电话、管理文件,很少进一步去精进自己每天的工作。 但是有的人却不满足于这一点,他们在把领域内的事情做到95分的时候,还不允许自己进入『自动完成』状态,非要刻意学习各种新能力,把它做到96分、97分、98分……即使,这个职位对他的要求只有80分。 其实即使职场上最简单的『发邮件』『沟通电话』都有很多技巧、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 比如,上次在跟秋叶老师聊到这个话题,发现秋叶就开发了一个基础职场技能的课程,针对的就是那些早已被当做『自动完成』的基本职场任务——比如发邮件、沟通电话、文件管理等。 ​ (PS. 帮秋叶老师打个广告:http://study.163.com/course/courseMain.htm?courseId=967019) 这些基础任务所有人都可以做到60分,但如果你想成为专家,那么在其他做到60分后进入『自动完成』模式时,你的机会来了——你要做的是精益求精,利用任务刻意练习刚学会的知识,避免自己进入『自动完成』模式。 二. 离开舒适区 自检问题 :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离开了你的舒适区域,让你觉得需要付出额外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做好? 人在面临任务的时候,心理上有3个区域: ●舒适区——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学习区——稍微高出能力范围; ●恐慌区——远超现有能力范围。 ​ 而刻意练习,就是想办法更多地让自己停留在『学习区』,想办法寻找难度高出现有水平的工作,或者使用自己仍然不熟练的技巧。 而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能力基本上很难成长。 就足球来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非常有天赋的足球爱好者,在场上的水平永远比不上一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足球运动员(即使他天资平庸)——他们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 足球爱好者纯粹为了乐趣而踢球,他们享受踢球的过程,他们渴望的是下班后去足球场拔脚怒射、排解郁闷。所以他们停留在舒适区,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踢着让自己舒服的足球。 而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可不是这样,他们经常在不舒服的位置踢不好踢的球,他们被教练要求增加训练量(比如昨天是10次50米加速冲刺射门,今天要30次50米加速冲刺射门),他们被要求今天专门训练左脚踢球…… 这一切任务,都不会让我们舒服,因为很难轻易做到。但这的确是长期提高能力的必要条件——离开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你可能对自己的领域很感兴趣(比如你热爱文案或者热爱商业分析),但是相信我,在任何一个领域内的刻意练习本身,都毫无任何兴趣可言——因为那意味着你需要经常去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并且经常遇到失败、挫折。 比如,对文案感兴趣,有空的时候看看文案书、看看创意文案合集、看看李叫兽写的文章,这很放松和有趣,但是这和专业的文案练习是两码事。 在刻意的文案练习中,你找到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比如20字以内解释清楚产品是什么,同时解决消费者偏见问题、能够给读者记忆力、能够强化品牌、能够区分竞争对手……) 为了完成这个『离开舒适区』的任务,你需要用上几乎所有的文案技巧,比如『巧妙利用基模』、『指向读者利益』、『建立反差』、『附着在大众情绪上』、『策略上扬长避短』、『寻找极端且高频的使用情景』…… 然后经过大量的修改、反思,再比照优秀的文案…… 这绝对没有任何舒适的享受和轻松的乐趣。 同样,对商业分析感兴趣,看几本商业分析的有趣书籍(比如我常推荐的《好战略坏战略》),这和我把『扬长避短』『行动协同』等基本原则练到吐,并逼迫自己一天诊断3个困难的商业案例是两码事。 同样,业余歌手练习歌曲的时候非常有乐趣和放松,当做排解压力的方式,这和专业歌手非常紧张和困难地挑战一个高音是两码事。 任何专业的刻意练习都意味着离开舒适区——学习大量的知识,寻找困难的任务,用着自己不习惯的方式大量训练。 三. 牺牲短期利益 自检问题 :有多长时间,你没有为了训练而牺牲短期绩效? 绝大多数刻意练习,都意味着短期效果的下降——因为你在用自己不熟悉、不舒服的方式做事。 比如你本来从用笔写字切换到键盘打字,一开始肯定是绩效降低的——估计刚开始你一分钟只能打5个字。 但是持续地练习之后,最终你可以一分钟打80字,而这是写字永远也赶不上的速度。 所以,如果总是追求短期绩效,总是追求这次能够把活尽快干完,就很难有刻意练习的机会。 比如之前我在练习《金字塔原理》中的逻辑表达的那段时间(记得是大二),需要群发一条简单的会议通知,结果过了一个小时我还没写完。 有人问我怎么这么慢。 我说我在练习逻辑化表达,等下会写出一个超牛的会议通知。 然后周围人不解:这也太费事了吧,按之前的发出去不就行了。 但是我觉得,即使这次我用很不熟悉的方式(金字塔原理),花了很多时间才能写一条简单的会议通知(牺牲了短期利益),但是将来我训练熟了,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来完成。 这就好像学习键盘打字一样。 这样训练的结果就是,现在,我可以用远超常人的速度,清晰化逻辑化地表达复杂的观点。 很多人把精进某种技能当做工作的附加品,在最快做好当下工作的同时顺便学习一些掌握一些经验、技能。 但是如果想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成为顶尖专家,你需要在某些时候,把掌握技能当做工作的目标呢,而不仅仅是附加品。 『既然今天的工作不那么着急,那么我今天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用这些工作来训练技能,而不是追求最快把工作做完。』 比如上周『李叫兽圆桌会』结束后,我让团队的一名成员整理圆桌会的主要内容(发给客户用的),然后他很快就整理完发给我。 结果我发现整个内容提升空间很大——缺乏层次、逻辑,而且写作不够清晰。而这其实是文案人的关键能力。 所以我让他利用未来一周的时间,把这个内容整理到最好,当做自己的训练。 从业务角度来讲,这是不经济的,因为这是对客户的免费内容,本应该最快搞完交差。 也就是说,这样的训练会降低短期绩效(速度太慢)。 但是从能力提升的角度来说,这会让一个团队成员利用一个非紧急工作,最大化地学习技巧、提升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训练技能』变成了工作的全部目标,而不是工作的附属品。(当然不能所有的工作都这样做) 四. 大量重复性训练 自检问题 :你在多大程度上,对某一项能力进行了大量重复性训练? 练习和实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专项能力重复性训练的程度。 在实战中,我们是用到所有的能力来完成一个职责——比如如果你是市场人员,你可能在一天内需要用到构思创意、检查策略、沟通乙方、撰写邮件等十几项能力。 刻意练习,则往往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训练少数能力——比如你刚学习了『扬长避短』的战略思维技巧,就要试图在所有任务中锻炼该能力。 而单纯的实战其实并不能持续地提高一个人的能力——没有一个足球运动员是每天的内容就是参加比赛。 相反,足球运动员大多数时间做的事情和参加比赛毫无关系,比如一个球员可能会花费一整天的时间练习40米外的右脚任意球;另一个球员可能整周只是在做小腿力量的训练。 而如果所有运动员每次的训练内容就是各种比赛(踢野球的人就是这么练的),就无法持续而迅速地提高能力。 所以,要想在某些领域刻意联系并最终成为专家,就需要对某些关键技能进行细分,并且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 而不是只去实战。 比如我最近在训练『用文案指出痛点』的能力,就找来了大量的案例去重复性训练(包括我自己过去做过的文案和即将要做的文案)。 然后,我还会专门针对这个内容搞一场培训或者写一个公众号,以强化我的单项训练。 五. 持续地获得反馈 自检问题 :在我想刻意练习的领域,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得到反馈? 反馈是指任何让你知道自己现在做的有多好,以及距离理想目标有多远的方式。 比如一个练习任意球的足球运动员,反馈方式就是看看这一脚下去,能不能直挂死角。 没有反馈的练习,就相当于没有球门,对天射门练任意球一样——无法通过结果来纠正和诊断自己的学习。 所以,在你的刻意练习计划中,一定要加入持续的反馈。 比如为了训练团队成员的文案能力,我设计了写文案的『自检清单』,清单上分类列出了几十个文案的基本原则——比如『是否顺应了疑问』、『是否开头创造了缺口』、『是否属于粘性信息』等。 然后其他人只需要在写完某个文案之后,按照这些原则去自检,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反馈。 『我靠,原来这个文案忘记了创造缺口,怪不得感觉不吸引人』 除了自我检查等方式,还有的反馈就是提供一定的外部激励。 比如设置每周的团队分享会,让每个人分享自己写文案使用的技巧,分享自己本周最得意的一个文案等(担心这周自己讲不出干货?好好练吧!) 就像前面说的,刻意练习并不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如果缺乏反馈和激励,很少有人能够长时间坚持下去。 结语 为什么通往杰出和卓越成就的道路非常明确(比如使用刻意练习),但是只有少数人选择这样走下去? 因为上面讲到的大多数方法,都与我们的本能相违背——比如大脑会自动把熟练工作归到『自动完成』,而不是继续刻意提高。 使用『刻意练习』,就意味着你经常无法轻松地完成工作、无法轻松地读书,意味着你高度集中精力,意味着你需要不停地思考、总结、反馈,并且做自己不习惯、不舒服和反直觉的事情。 刻意练习是成为顶尖专家的必要条件,如果你做的事情和上面讲的没有关系,你就永远也成为不了顶尖专家——不论你有多大天赋、多久的经验和多大的梦想。 但是一旦你长时间至少在一个领域进行了刻意练习,你最终取得的成果将是非常巨大的,其中包括: ●碾压并且秒杀你的大部分同行; ●远超同龄人的远见卓识; ●不断接近的伟大成就…… 这就是为什么杰克韦尔奇可以像杰克韦尔奇一样管理企业;梅西可以像梅西一样踢球,二郎可以像二郎一样做寿司。 ---end--- ​
  • 热度 24
    2015-4-4 10:14
    1657 次阅读|
    2 个评论
    最富有 趣味 的技术研讨会!   “点菜式”交流会,聚焦、分享、交流您最想探讨的问题。 历时3年巡回1000场,每场分享的五个问题现场投票决定。 每举办50场,将会抽奖诞生1名示波器幸运星,获得iPad mini一部。 “广告时间”仅有20分钟,现场沙漏计时, 超时1分钟罚款10个积分 X N(N表示现场人数)。 现场提一个问题攒20积分,现场回答一个问题攒20积分。 积分1分价值1元,可以到鼎阳硬件智库网站兑换。     示波器销售人员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专家: “如何判断示波器的测量结果是否靠谱呢?” 信友: “难道示波器还会说谎吗,我将被测信号与探头连接完成之后,直接按下Autosetup键就会有波形出来。接下来只要把波形打多一点,打少一点,调大一点,调小一点,就可以直接观测了。” 专家: “其实示波器没有想像的那么完美,屏幕显示的波形可不一定代表实际信号的真实情况啊!” 信友: “原来如此!那么我有一个问题,在确认波形显示可以代表真实的信号之后,示波器还能帮我干点啥?”  专家: “兄弟,现代智能示波器的功能可远不止是看波形哦!”     给您一个菜单,您来点菜!   实验室使用的示波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带宽1GHz以下的示波器,主要用来调试电源,时钟,各种时序,低速串行信号。另一类是带宽1GHz以上的示波器,主要用来调试高速串行信号的眼图和抖动,产生一致性测试的报告。    这样两大类应用中都会涉及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仪器本身提供的测量结果(如波形的形状,基于波形测量出来的各种参数) 靠谱还是不靠谱? 基于不靠谱的仪器或不靠谱的测试测量方法将会得到一个不靠谱的测量结果,产生一个不靠谱的结论,最终南辕北辙,事倍功半。所以“工科学生”常有的一个方法论是: 先找到一个坚实的可以完全确认的“结论”,这是第一步,以此为基础再去探索下一步,这样就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了。   鼎阳科技依托“鼎阳硬件设计与测试智库”的专家资源,深刻体会到这是很多硬件人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普及测试测量知识,增强国内测试测量的水平, 决定花3年的时间和1000位以上的最终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由知名测试测量专家汪进进先生领衔主讲,以发自内心的分享热忱,探讨测试测量领域“最干货”的问题。    哪些问题才是“最干货”的问题呢?鼎阳硬件测试与测量智库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中,很多都是10年以上的一线硬件专家,他们搜集了一些最能代表干货的问题。但是,每个客户关心的问题又是不一样的,如何做到众口不难调呢? 给您一个“菜单”,您来点菜! 我们将请大家对这些问题现场投票,列出您最感兴趣的3个问题。统计每个问题的得票多少,按得票的次序进行交流。给我们3小时,我们分享给您的是 “最美妙的豁然开朗的测试测量界的顶级盛宴”! 鼎阳硬件智库专家即将来到您身边!    鼎阳科技,不止于提供一流的测试测量仪器! 我们还提供鼎阳智库专家服务!鼎阳硬件设计与测智库,连接所有硬件人。 鼎阳科技,帮您解决一切硬件问题! 选择鼎阳,和顶级专家面对面!   报名信息:   如果您想和测试测量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技术交流,敬请致电 400-878-0807 或者电邮 wangjinjin@siglent.com 。   关于鼎阳硬件设计与测试智库   鼎阳硬件设计与测试智库(简称鼎阳硬件智库)由深圳市鼎阳科技有限公司领衔创办,是中国第一家“智力众筹”模式的硬件智库。   鼎阳硬件智库顺时顺势,倡导“连接-分享-协作-创造”的理念,高举志愿者服务的大旗,相信互联网是“爱”的大本营,相信人们都有发自内心分享的愿望。   鼎阳硬件智库选择硬件领域最普遍的七类问题:电源,时钟,DDR,低速总线,高速总线,EMI,测试测量进行聚焦。寻找“最针尖”的问题进行研讨,针对“最针尖”的问题组织专家答疑,将硬件大师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变成公众财富,惠及更多硬件人。   鼎阳硬件智库的运作载体包括“线上”的微信公众号分享,微信群,网站,网络社区论坛,博客,邮件群等多种互联网工具和“线下”的专家论坛和专家把脉。“线上”的分享坚持原创,坚持干货,保持专注和深耕。“线下”专家论坛邀请硬件相关的一线实战派专家分享“最干货”的硬件设计与测试知识与经验,面对面相互研讨;“线下”的专家把脉,通过大数据连接,促使具体问题和最熟悉这个具体问题的专家“精准匹配”,远程问诊和现场解决问题相结合。   鼎阳硬件智库,群策群力,连接所有硬件人。   有硬件问题,找鼎阳硬件智库。
  • 热度 20
    2013-12-24 11:23
    1305 次阅读|
    1 个评论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专家博主了 诚惶诚恐啊,感谢EDNChina的错爱!其实看看文章数、访问量、评论数都太少了~~ 再次感谢,新的一年马上来了,新的一年将把更多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也请大家多支持和批评指正。谢谢!
  • 热度 29
    2013-11-23 15:40
    1825 次阅读|
    5 个评论
      ——贱名孩子好养,贱名产品可不好活!       Naming(命名)在传播理论里很重要,尤其兼顾兴趣点、利益点、技术支撑点的命名更是难上加难,甚至有时候命名一个新产品比发明一个新产品用的时间还要多!     关于命名理论,已经有很多人总结了几大规则、几大要素等,不再赘述。我讲几个在实际经营中遇到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贱名孩子好养,贱名产品可不好活!     由于过去医疗卫生条件差,儿童死亡率很高,在我国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贱名的孩子好养活”。所以原来经常听到有狗剩、狗蛋、傻根、臭蛋儿这样的名字。人们相信名字越贱,孩子越好养活。至于有没有道理,我不得而知;但在市场中有一点可以肯定:产品或品牌的命名稍有不慎,将会带来严重的灾难。试想一下,如果一家美食店推出“臭蛋”之类的产品,虽说有可能出奇制胜,但我相信更多消费者会觉得恶心,该店必深受其害。     在有关我们的新品“太阳微厨”营销 策划会中,有人提议将其命名为“太阳炉”,理由是在功能上其可以烧烤蒸煮,类似于炉子,而且这个名字通俗易懂接地气。但为什么最终被否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灶和炉差不多,“太阳炉”会让人联想到“太阳灶”,后者是七八十年代,在我国农村边远地区兴盛的产品,早已过时,它在人们心里已经是 “cheap”的代名词了。如果我的宣传让消费者想到的是又大又笨又简单的过时便宜货,那这个命名就很失败。也就是说“贱名”虽然很大众,但“cheap”的刻板印象已根深蒂固,很难有存活空间。 忽悠“砖家”可以,但千万不要忽悠专家     更重要的一点是“太阳炉”还有技术上的歧义,经不起专家推敲,即便全世界知道“太阳炉”学术名字叫“Solar furnace”的人占百万分之几,但这几个人我惹不起,这几个人会说“黄鸣胡说八道!‘太阳炉’是一个利用巨大的凹镜将阳光聚焦到一个点上,达到几千度的高温、用来冶炼金属、提纯贵重金属的装置”。千万别小看这百万分之几的人,他一张口,你的品牌有可能就完蛋了。     有一个例子,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差不多二十年前,国内一家知名电器公司,大肆宣扬数字电视、数码电视,忽悠了很多人,但我对此嗤之以鼻。因为我是这方面的专家,知道他们在忽悠。我从小爱好无线电,跟我舅舅看了大量的书籍。我知道电视信号有两种,一种叫模拟信号,一种叫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就是将声音、图像模拟转换成电波,但是它在传播的时候容易变形,导致信号失真。数字信号则不会,把信号编成数码,传播是非常准确的,就像发电报。     可是二十年前,当时电视台发出来的信号,本身就不是数字信号,而这个厂家却宣称他的电视是数字电视,专业人士知道这是在骗人,要么这些企业不诚信,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理误导消费者,要么是他们企业根本就什么都不懂!所以,新产品命名时切忌踩到“专业”雷,要有技术支撑点,千万不要忽悠专业人士。     由于消费者在未接触到商品之前,常常通过名称来判断商品的性质、用途和品质,所以一个简洁明了、引人注目、富于感染力的名称,不仅可以使消费者了解商品,还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反之,则一损俱损。由此可见,“命名”,确实是产品成败的“命门”。    
  • 热度 19
    2012-9-4 08:20
    1061 次阅读|
    0 个评论
      原文来自: http://news.csdn.net/a/20101122/282308.html     原文作者Jenkov是一位丹麦资深开发人员,从事软件开发已有十多年。常有读者咨询他,“怎么才能成为一位专家级的开发人员?”(这个“专家”不是头衔,应是指硬实力,“成为专家”和“被视为专家”是两码事)。所以他在下文中给出了相关建议。另外,他也提醒到,这些建议因人而异、因所用技术而异,并非适合所有人。 什么是“专家”?成为“专家”需要多长时间? 在我开始讨论如何成为一名专家之前,我们一起来花上30秒时间,看看专家的定义,还有成为专家需要多长时间? 在使用某一技能三个月后,你还不是专家,即便使用时间是三年,你还不是。马尔科姆·格莱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成为一名真正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10000小时!如果一天用10小时,每天都学习,则大概需要3年时间。如果一天5小时,一年学习200天,则大概需要10年时间。10年! 根据这一说法,我想起来,我曾在有3年开发经验时,自认为是一个专家级或高级开发人员。如今,在2010年我已有约10年经验,我已经知道,自己已经掌握多少东西,还有多少东西尚未知晓。现在,我已觉得自己不再是一名专家了。 此外,在过去10年当中,这一行业(Java企业级开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过去掌握的技能,已不再“风光”。所以,即便你是专家,你可能也会发现自己正在过时,不得不重头开始。 还有一件事:你不可能是全才(即:各个领域的专家)。这也就是说,你或许在某一技能上比张三优秀,但张三在另一技能上或许比你优秀。你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比别人优秀或比不上别人。你总是能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更不能因为别人使用的技术和你不同而去攻击他人,只要别人不是一无是处,你就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程序员所需要知道的那些事》之一)。我曾经遇到过一些开发人员,他们总以为自己在全方面都比他人优秀似的,即便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这通常就是区分新手的一种方法。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新手总是相信自己知道一切,并会至始至终地争辩。他们的争辩相当绝对,比如“这个总是比那个要好”,或“这就是解决事情的唯一方法”等。专家则几乎不会那样做。他们知道,一切事情取决于具体情况(也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开发人员所掌握的技能,公司所选择的工具,公司政策,个人喜好等等。没有经验的开发人员(和普通人)一般都认为“世界是非白即黑”。而专家知道,世界还充满了灰色区域,甚至还有其他大量颜色和色调。 如何成为一名专家 对于大多数你需要学习的技能,这里有四个步骤,以助你成为一名专家。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按照顺序完成如下步骤,也可以从上至下重复如下步骤: 1. 学习技能; 2. 实践技能; 3. 讨论技能; 4. 传授技能; 学习技能 在你掌握一门技能之前,你必须先学习相关理论。你可以通过书籍和教程,或课程教育,或综合前面这些方法来学习理论。 实践技能 一旦你掌握了技能相关理论,你需要在现实中运用该技能。通过实践,你会知道你所学的理论,哪些地方正确,哪些地方有误。当然了,你在大学中所学到的理论,通常在现实中并不奏效,或者根本不适合你所处的环境。 讨论技能 一旦你使用技能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发现自己能解决很多需要该技能的问题,那这时候你应该和其他经验人士讨论它了。讨论使用该技能的最佳方法,技能相关理论的局限是什么,还可以增加什么东西等等。简而言之,讨论如何进一步推动该技能。(比如一个API,如何优化/改进它等。) 传授技能 向他人传授技能,无疑是完善自身技能的一种好办法。可能有很多事情只顾着做了,但并未考虑为什么要那样做。因为必须(向他人)解释你的方法,这会迫使你自己重新思索“为什么要做”和“做了什么”。 此外,你的技能上或许有些边边角角事从来都不需要掌握的。(比如,Web服务规范的边边角角)。因为要传授自己的技能,这迫使你也要掌握这些空白了,这会让你更上一层楼。 如何成为一名专家级的开发人员 既然我已经谈论了如何成为一名普遍意义上的专家,我将进一步谈论如何成为一名专家级的开发人员。 作为一名开发人员,你将很可能在特定行业(至少有一段时间)做软件开发,使用特定的平台。如果不是,如果你一直在选择工具或行业,就像一些Web开发人员一样,那么你很可能将永远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专家。你会成为万金油或三脚猫(在某些方面还是挺有用)。如果你没有专注某一平台或行业,而你又想成为一名专家,那你要学会专注了。 1998年,那是一个春天,我开始做Web应用,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我发现自己一直在更换着工具,也就是说我并没有真正擅长于某种工具。我只是一直在为新工具而战。后来,我决定专注一门面向对象语言和一个平台,并选择了Java。那时候还没有.Net。所以从1999年开始,我一直只用Java。 在成长为专家的路上,你必须要选择一个平台,可能还有一个行业。行业并不特别重要,但拥有业务领域知识,这将真正增强你的实力。 在你学习一个平台时,你可以选择一门语言来入手。比如,Java语言。在你学习语言之后,则需要学习一个平台(包括所有的API和工具)。在Java中,有两大平台:标准版(J2SE)和企业版(J2EE)。(编者注:还有微型版(J2ME)) 一旦你开始掌握选择的平台,你应当开始学习独立于平台的技能,比如模式设计、分布式系统设计、系统机构和可用性等等。在你取得进步时,你将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这些技能。这是好事。因为这些技能不受平台限制,更容易转移新的技术平台。 最后,你或许会脱离软件开发,转入到诸如项目管理或架构师的完全不同的业务领域。请谨记,一旦你停止使用你的开发技能,你的专家之路将更加长远了。 下面有一张关于你的“专家之路”的图表。你从最低端开始,逐层上升。蓝色层表示独立于平台的技能。其他颜色层表示特定的平台。即便下图中并没有你的平台,你也可以自行添加。 (图:“专家之路”:语言 - 平台 - 独立于平台的技能) 你必须根据你所处的行业、所在的公司和所使用的平台来填入具体的工具和技术等。这些事情,我无法一劳永逸地为各位一次性做好。 怎么知道自己该学习什么,查看招聘广告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看看最常用的工具和技术?阅读一些在线软件杂志,看看行业人士讨论最多的技术是什么?泡相关论坛和博客,看看他们最常问的问题是什么?还有,人们谈论最多的技术是什么?总之一句话,什么技术是明天的热点?
相关资源
  • 所需E币: 2
    时间: 2024-3-27 14:09
    大小: 12.39KB
    Grok-1是马斯克AI创企xAI发布的Grok的第一代产品 ,其参数量达到了3140亿,远超OpenAIGPT-3.5的1750亿。这也使得Grok-1成为当前参数量最大的开源大语言模型。Grok-1的模型细节包括如下:基础模型基于大量文本数据进行训练,没有针对任何具体任务进行微调;3140亿参数的MoE模型,在给定token上的激活权重为25%;2023年10月,xAI使用JAX库和Rust语言组成的自定义训练堆栈从头开始训练。xAI遵守Apache2.0许可证来开源Grok-1的权重和架构。Apache2.0许可证允许用户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发软件,无论是个人还是商业用途。项目发布短短四个小时,已经揽获3.4k星标,热度还在持续增加。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3-7-10 14:53
    大小: 513.31KB
    上传者: 张红川
    第三章专家PID和模糊PID技术.pdf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3-4-23 22:44
    大小: 3.1MB
    上传者: EPTmachine
    Kuka机器人专家编程.pdf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3-4-23 22:43
    大小: 17.34MB
    上传者: EPTmachine
    培训资料_TQspecialistcommissioning_TQ专家调试.pdf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3-3-27 15:56
    大小: 1.38KB
    上传者: 开心就很好了
    分享一套CKS视频教程:《Kubernetes/K8SCKS安全专家认证实践》,2023年完结新课,课程基于k8s1.26最新版本!提供配套的文档下载!课程大纲:第1章KubernetesCKS课程介绍及说明第2章Kubernetes1.26集群部署第3章集群检测kube-bench第4章容器镜像检测Trivy第5章容器权限最小化SecurityContext第6章系统强化Seccomp、AppArmor第7章容器沙箱gVisor第8章容器运行时监控Sysdig、Falco第9章集群审计日志Audit第10章容器网络策略NetworkPolicy第11章镜像策略ImagePolicyWebhook第12章CKS原题模拟分析与解析第13章附赠基础安全-Secrets【选修】第14章附赠基础安全-ServiceAccount【选修】第15章附赠基础安全-RBAC【选修】学完本套课程,您将会获得:——>帮助学员掌握CKS考试所必备的安全相关技能,同时提供考题原题分析,帮助学员轻松拿下CKS认证考试——>掌握如何使用Kube-bench等工具检测和排查集群安全漏洞,提升集群安全性和稳定性掌握如何使用Trivy等工具检测和修复容器镜像中的安全漏洞——>提高容器镜像的安全性掌握容器最小化权限的相关概念、实现方式,帮助学员提高容器安全性——>有效防止容器攻击掌握Seccomp和AppArmor限制容器的系统调用和资源访问权限——>为企业提供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掌握gVisor容器沙箱,实现容器的更加安全的资源隔离和保护——>有效避免容器攻击和跨容器漏洞攻击掌握容器运行时的监控sysdig、Falco,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掌握如何使用audit对容器日志进行全面审计和分析掌握NetworkPolicy网络策略实现容器之间的流量访问控制——>有效防止恶意流量的传播和攻击掌握ImagePolicyWebhook实现对容器镜像的安全检测——>防止恶意或未经授权的容器镜像运行剖析考试题型和考察知识点,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CKS考试,提高通过考试的几率
  • 所需E币: 4
    时间: 2023-2-11 16:07
    大小: 1.61MB
    上传者: ZHUANG
    基于记忆的注意力图神经网络专家推荐方法
  • 所需E币: 5
    时间: 2023-2-11 14:42
    大小: 6.99MB
    上传者: ZHUANG
    结合注意力与循环神经网络的专家推荐算法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2-9-30 20:32
    大小: 21.01MB
    上传者: 西风瘦马
    C专家编程(cn).pdf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2-8-15 20:24
    大小: 264.21KB
    上传者: samewell
    专家解读《电子信息产品环保使用期限通则》.pdf
  • 所需E币: 3
    时间: 2022-5-28 17:42
    大小: 33.06MB
    上传者: xyzzyxaaa
    《汽车维修专家》2003全集.pdf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2-5-9 13:01
    大小: 2.88MB
    上传者: 西风瘦马
    专业的力量: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专家.pdf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2-1-25 16:33
    大小: 85.43KB
    上传者: samewell
    专家PID控制的MATLAB程序代码.pdf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1-4-13 17:38
    大小: 1.77MB
    上传者: Argent
    Mentor在电子电路设计,PCB设计制作在业内有很大的影响力,本专题是Mentor在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的参考资料,仅供参考。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1-4-10 23:21
    大小: 745.52KB
    上传者: ZHUANG
    基于DSP的专家PID控制在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1-4-7 22:24
    大小: 745.52KB
    上传者: czd886
    基于DSP的专家PID控制在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1-3-24 18:20
    大小: 37.52KB
    上传者: samewell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设计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1-3-25 03:23
    大小: 1.27MB
    上传者: stanleylo2001
    成为XilinxFPGA设计专家(基础篇)
  • 所需E币: 3
    时间: 2021-3-19 21:57
    大小: 7.26MB
    上传者: samewell
    C专家编程(经典扫描版)
  • 所需E币: 2
    时间: 2021-3-20 22:43
    大小: 1.27MB
    上传者: samewell
    成为XilinxFPGA设计专家(基础篇)
  • 所需E币: 3
    时间: 2021-3-21 18:26
    大小: 1.42MB
    上传者: Goodluck2020
    徐强华电磁兼容专家_电磁兼容的创新思维方式.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