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用人

相关博文
  • 热度 8
    2022-1-1 21:18
    4162 次阅读|
    0 个评论
    管理中的“人才”和“奴才”
    在中国历史上,老百姓把对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优秀人士称之为“人才”,把喜欢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和巴结权贵为生存之道的人称呼为“奴才”,而管理学上也并未对“奴才”和“人才”有严格的定义,因为管理学是西方舶来品,并没有对于两者有详细的分析,倒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关于“奴才”“人才”的研究,远一点有《曾国藩传记》《厚黑学》《潜规则》,近一点有《方与圆》等书籍。 当然,在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的日常言语中,都会有关于用人的部分观点,大佬们会各抒己见: 柳传志:搭班子 定战略 带队伍等等; 张瑞敏: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授权; 任正非:用狼性之人;警惕一生顺利的人等等 媒体里面传言马云,李嘉诚看人都有火眼金睛,八九不离十,不知道是因为有钱以后就从来没有看走眼,还是真的从来不会看错人。 在VC和PE里面更是传言,投资重点是投人的论调,投资人看人就是各种火眼金睛,自媒体里面充斥着第一眼就看中这个人,所以投了这个项目云云。 在管理实践中,人性是管理对象中最为复杂的的要素,人是感情的动物,表里不一而且变化无常,所以用人被中国的培训机构和所谓的管理大师神化,又有所谓人才是第一竞争力之类的论调。 但是现代人很少谈及奴才和人才,倒是对于国民党蒋介石先生用人,媒体上充满了贬斥的用语,比如陈诚,刘峙,胡宗南,贺衷寒,汤恩伯之类的庸才和奴才,而白崇禧, 卫立煌等经常遭打压云云。 管理学里面如何定义奴才和人才呢? 个人姑且认为如下(不太肯定): 所谓奴才,是在职场中,以通过以巴结上级领导,揣摩领导心理作为主要工作方法的人,在类似的人眼里,没有是非对错观念,只有上级指示和个人利益,个人行为则是唯利是图,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缺乏人应该具备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 所谓人才,是在职场中,以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作为主要解决问题的人,在类似的人心里,是有较为清晰的是非和对错观念,可以较好的结合公司利益,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的人,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当然,对于“奴才”“人才”的定义,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定义,也有一千种结论。 在管理实践中,如何管理好两类人是高层领导非常重要的技能。 只用“奴才”,公司内部将天下大乱,组织中充斥着唯利是图的小人,整个组织能力极为低下,内耗将会及其严重; 只用“人才”,公司内部也可能会面临谣言四起,矛盾重重的情况。 当然,组织中两类特点鲜明的人很少,很多情况都是像“奴才”多一点,但是又有“人才”的特点。 管理实践对领导的考验会更加多,下属有时候很讲原则,很有能力,但是他不听领导的指挥; 下属能力不行,但是他很听话,态度很好,所有事情鞍前马后的跑; 各种各样的下属,比普通的黑白分明要复杂得多,而且下属会在不同得时间段,对于上司给与不同的态度和反馈,这才是管理的常态。 掌控好下属的倾诉远近,有效的用好不同员工的态度,技能和秉性是管理者最为多变的的部分。 所谓天圆地方,圆滑并不会一味的解决好所有员工的态度和积极性,而刚正耿直更是容易打击下属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有效的将不同的人组合,可以有效的将人和事结合,解决管理和经营的问题,是管理者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至于领导喜欢用“奴才”的言论,估计从古至今都会有,领导是真的用了“奴才”,还只是有人站在个人利益和角度来炮制“领导喜欢奴才”,都是存在的。有效的组织管理,就是可以既用好奴才,又可以管好人才,让人才和奴才可以融合在组织和流程里,达成管理和运营的目标。
  • 热度 17
    2013-12-24 11:59
    1171 次阅读|
    2 个评论
      怎样巧妙的用人+魏玛电气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http://www.vomat.com.cn魏玛电气小杨祝大家圣诞快乐!
  • 热度 23
    2013-11-21 11:56
    3103 次阅读|
    2 个评论
      昨天,邮件新闻看到简短的一文《 这种人你是用还是不用?》,有意义,就回复了看法。   已经第14位的回复了,也想看看大家的看法,就选择回复通知功能。   昨天晚上12点睡觉前,就有不少回复。   今天,又有很多,到AM11:20,密密麻麻。   这可是我近来见到的短时间内回复最多的话题。 ------------------------------ ------------------------------ ------------------------------ ------------------------------
  • 热度 32
    2013-3-9 19:45
    3087 次阅读|
    11 个评论
      午饭间座谈,一边享受美味,一边交流 企业 管理 之己见。   话题随机、随兴、随想、随问,各有所见。   其中一个话题,引起我的深思,写出来看看大家有何高见,请指教。   一人说:近来我们公司正在研究讨论今年的企业管理如何上台阶,一个焦点就是人——企业员工。   各抒己见,对方又说:是啊,反复摸索。这些日子,频频拜访供应商,顺便观察其环境标语口号等文字信息,也上网、读书 学习 。有一句话值得贯彻,就是“管人要管心”。   这句话立刻引起我的注意,我想:只要更换一个字,意义截然不同。先看看这六个字怎么理解?首先上互联网,到Google搜索着六字言。   管人、管心,这两个关键词信息丰富!搜索结果第一页上,最后一条“领导力需要做人还是管人?”和我的想法相吻合。   这个“管”,潜意识就是“我”字当头,我要“管”你。结果就是常见的“不服管”——凭什么被你“管”? 领工资?那倒是,为这份工资“服管”。这或许就是“管理学”诞生之原意吧?开个玩笑。   更进一步,“管人”,还要“管”到人心,他人的心“管”的住吗?   企业是否意识到,你在支付工资的同时,也在提供环境和资源提升员工的知识和 技能 ,遇到勤奋用心学习的“不服管”的员工,那你可就常常感叹:怎么留不住能干的员工?   所以,人心最终是“管”不不住的。但人心可以唤起“共鸣”,员工用心主动迎合企业的需要,互动,互利,双方各有付出和所得,所谓动态满足等价交换原则,共生存,共成长——达到“双赢”。   回到企业管理这个话题,或许称之为企业 经营 较合适,就是企业和员工是基于等价交换原则的互惠互利,将“管人要管心”改为“ 用人要 用心”。
  • 热度 24
    2011-6-22 08:22
    10526 次阅读|
    4 个评论
        我相信很多主管身上都有这样一个毛病,那就是把员工、经销商当成一种“工具”。     为什么我的邮箱里有员工的不平,为什么我的手机里有经销商的委屈?如果我们的主管真诚地对待我们的员工,如果我们的业务人员本着积极的态度帮经销商解决问题帮经销商卖货,员工不会越级找老板反映问题,经销商也不会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投诉。我们该反思一下自己平时对员工、对经销商的态度,是不是不经意地就把他们当成了达成目的的“工具”?     目前的现状是,我们越想把工作做好,就越把员工当工具,甚至都不去修理工具、改造工具,用得不顺手了直接一扔,再找下一个“工具”,到最后,找不着顺手的“工具”也就不找了。想想老板是怎么对你们的,你们是老板的“工具”吗,你们随手被老板扔了吗?老板是怎么苦口婆心以兄长老师的心来对待你们,带你们成长的?     咱们的精神得一代代传下去,我们不能把人家当工具,我们是伙伴,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以前有人曾分析过企业和员工的几层关系:第一层是雇佣关系,员工打工挣钱,企业靠雇佣员工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而盈利;第二层次是事业伙伴,企业和员工互为依赖,离了谁都不行,为了一个共同事业,企业也要培训改造员工,提升员工的生命价值;最高层次的关系是精神伙伴,企业和员工拥有共同的精神境界,达到互相默契的心理状态,精神上完全是相通的。     我们不强求达到最高层次的精神伙伴关系,起码也应该达到事业伙伴的境界,大家共同从事一个事业,互为舞台,互相支撑,一起来创造舞台,表演一个人生社会舞台剧,愉悦大众,谋利大众、环境和下一代,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我们提出“把经销商、员工当亲人”,现在经销商投诉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真正把经销商当家人,我们没有真正意识到经销商的价值,我们没有真正地对他们感恩。我一直跟大家说不要把老板看得那么高尚,老板是为了自己奋斗,为了太阳能事业也是为了女儿。没有女儿的时候没想到石油、环境和地球,有了女儿以后,这种智慧、感情和境界慢慢就升华了。现在给大家讲的这个道理也是一样,不仅仅是经销商,对待我们的员工也是一样。我们要把员工当作我们的兄弟姐妹,和兄弟姐妹一块去孝敬对我们有恩的人,一起从事这份事业,荣辱与共,共享荣耀与尊敬。谁给我们这些荣耀与尊敬?是我们的经销商,是我们的客户以及社会一切对我们有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