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老百姓把对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优秀人士称之为“人才”,把喜欢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和巴结权贵为生存之道的人称呼为“奴才”,而管理学上也并未对“奴才”和“人才”有严格的定义,因为管理学是西方舶来品,并没有对于两者有详细的分析,倒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关于“奴才”“人才”的研究,远一点有《曾国藩传记》《厚黑学》《潜规则》,近一点有《方与圆》等书籍。
当然,在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的日常言语中,都会有关于用人的部分观点,大佬们会各抒己见:
柳传志:搭班子 定战略 带队伍等等;
张瑞敏: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授权;
任正非:用狼性之人;警惕一生顺利的人等等
媒体里面传言马云,李嘉诚看人都有火眼金睛,八九不离十,不知道是因为有钱以后就从来没有看走眼,还是真的从来不会看错人。
在VC和PE里面更是传言,投资重点是投人的论调,投资人看人就是各种火眼金睛,自媒体里面充斥着第一眼就看中这个人,所以投了这个项目云云。
在管理实践中,人性是管理对象中最为复杂的的要素,人是感情的动物,表里不一而且变化无常,所以用人被中国的培训机构和所谓的管理大师神化,又有所谓人才是第一竞争力之类的论调。
但是现代人很少谈及奴才和人才,倒是对于国民党蒋介石先生用人,媒体上充满了贬斥的用语,比如陈诚,刘峙,胡宗南,贺衷寒,汤恩伯之类的庸才和奴才,而白崇禧,卫立煌等经常遭打压云云。
管理学里面如何定义奴才和人才呢?
个人姑且认为如下(不太肯定):
所谓奴才,是在职场中,以通过以巴结上级领导,揣摩领导心理作为主要工作方法的人,在类似的人眼里,没有是非对错观念,只有上级指示和个人利益,个人行为则是唯利是图,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缺乏人应该具备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
所谓人才,是在职场中,以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作为主要解决问题的人,在类似的人心里,是有较为清晰的是非和对错观念,可以较好的结合公司利益,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的人,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当然,对于“奴才”“人才”的定义,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定义,也有一千种结论。
在管理实践中,如何管理好两类人是高层领导非常重要的技能。
只用“奴才”,公司内部将天下大乱,组织中充斥着唯利是图的小人,整个组织能力极为低下,内耗将会及其严重;
只用“人才”,公司内部也可能会面临谣言四起,矛盾重重的情况。
当然,组织中两类特点鲜明的人很少,很多情况都是像“奴才”多一点,但是又有“人才”的特点。
管理实践对领导的考验会更加多,下属有时候很讲原则,很有能力,但是他不听领导的指挥;
下属能力不行,但是他很听话,态度很好,所有事情鞍前马后的跑;
各种各样的下属,比普通的黑白分明要复杂得多,而且下属会在不同得时间段,对于上司给与不同的态度和反馈,这才是管理的常态。
掌控好下属的倾诉远近,有效的用好不同员工的态度,技能和秉性是管理者最为多变的的部分。
所谓天圆地方,圆滑并不会一味的解决好所有员工的态度和积极性,而刚正耿直更是容易打击下属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有效的将不同的人组合,可以有效的将人和事结合,解决管理和经营的问题,是管理者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至于领导喜欢用“奴才”的言论,估计从古至今都会有,领导是真的用了“奴才”,还只是有人站在个人利益和角度来炮制“领导喜欢奴才”,都是存在的。有效的组织管理,就是可以既用好奴才,又可以管好人才,让人才和奴才可以融合在组织和流程里,达成管理和运营的目标。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