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立体声

相关博文
  • 热度 19
    2014-6-30 14:30
    890 次阅读|
    0 个评论
      为电子产品选择合适的器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情,常常要在许多方面反复进行折中,例如D类音频放大器就是这种器件。   下面通过一个假设的应用,例如由墙上电源适配器或碱性电池供电的手机或个人媒体播放器(PMP)底座,来介绍选择这类放大器的过程。    市场推广的需求   市场人员可能对产品提出很多具体建议,从一个很小的细节(例如,应该使用立体声扬声器),到一堆要求与竞争产品相媲美的指导意见。市场人员也可能提出让产品符合业界的性能标准(如Microsoft Windows Vista或Dolby Digital认证)。   在我们的项目中(PMP底座或外置音箱),我们假设市场人员要求产品在采用电池供电时,声音要尽可能大,工作时间要尽可能长,而且当电池快耗尽时应该温和适度地降低性能,使用两个直径50mm、功率为3W的8Ω扬声器。我们进一步假设,市场人员没有对底座的传输带宽、线性度或信噪比(SNR)提出更多的意见。   电路约束   如果产品有两个电源,一个是稳压的12V墙上电源适配器,一个是可选的碱性电池组(采用新电池时的标称电压为9V,在电能快耗尽时的电压为6V)。   输出 功率决定了放大器所需的输出级拓朴。为向8Ω负载提供每通道3W的功率,需要4.90Vrms左右的供电电压,或是6.93V的峰值电压。由于单端(半桥)布局即使在最好的供电条件下也无法产生所需的功率,必须采用BTL(全桥)拓扑。   进一步说,在最差(6V)的供电电压时,即使BTL放大器也不能产生维持3W输出所需的6.93V峰值电压。不过这可能不是问题,因为接近完全放电的电池一般不可能提供两个3W扬声器所需的电流了。最终的产品将可以实现市场人员所说的“温和降级”的特点。   物理/机械约束   D类音频放大器的效率要远高于线性(AB类)放大器。换言之,如果要给负载提供一个给定的输出功率,D类放大器在散热上浪费的功率要远小于相同输出功率的AB类放大器。   有必要检查是否需要特殊的热设计。假设,现在有一个合适的立体声D类放大器,可以在4.5V电压下工作,由正常工作的电源供电,可以输出2×3W的足够功率。   在2×3W输出功率(驱动两个通道)的条件下,效率与输出功率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从图中可见,器件的典型效率是82%。当有了这个指标之后,可由下式得出在这些条件下的散热功率。   η=Pout/Pin=Pout/(Pout+Pdiss)   Pdiss=Pout×(1-η)/η   这里,η为百分比。   图  效率与输出功率的关系曲线   立体声输出是6W(2×3W),效率是82%,可以计算出Pdiss=1.32W,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采用器件建议的封装,不太容易把热量散发出去,所以把热量散发出去的唯一办法是通过PCB板上的镀铜。   因此,在PCB布局阶段需要注意,确保暴露在器件下的引脚是与PCB板连在一起的,通过多条路径连到焊料侧的带铜接地上。在成本和封装约束允许的情况下,在PCB板上暴露的铜面应该尽可能大,以便将放大器产生的热量散出去。   这时,D类放大器的评估板是非常有帮助的,生产商提供的PCB布局和元器件的放置位置可以做为很好的参考,并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知道器件在加负载情况的温升,并确保在高温下器件不会关断或发生误动作。   EMI约束   D类放大器的输出级会在电源轨之间快速地开和关,从而达到此类器件所特有的高效率。对放置在放大器附近的其他设备和电路来说,这种快速上升和跌落时间所产生的EMI是非常有害的。虽然对于采用D类放大器时,如何进行折中以满足RF辐射标准的详细分析超出了本文的论述范围,下面列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   首先是要了解产品必须满足的辐射标准,以及在满足标准的前提下希望留出的裕量。   不要假设所用的D类放大器的开关频率是300kHz,不会碰到30MHz或以上的情况,超出这个频段范围的辐射经常被检测。在100倍基本开关频率的声频段,都会出现难以消除的EMI辐射。   扬声器的引线实际上是一个有效的RF辐射天线。引线越长,会出现EMI问题的频率就越低。   如果在扬声器前使用了LC滤波器,截止频率为20kHz,就必须检查电感在整个EMI辐射频率范围内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如果在底座外壳内有足够的空间和充足的PCB板面积,在设计PCB板原型时就可以有多个滤波器设计方案,这样就可以在产品进行EMC测试时尝试不同的方案,以达到所需的性能。   一些放大器提供商发布了在给定的电缆长度和滤波器元件的条件下,评估套件的RF辐射性能测试结果,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工程师着手进行设计。为了从源头上减少EMI,大多数新型D类放大器都使用了专利的调制技术,以保证音频质量和效率。   供应链约 束   不幸的是,在为产品仔细选择器件之后,要由许多非工程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是否采用这种器件。下面是一些可能碰到的问题。   ● 供应商是否通过了采购认证?   ● 器件供应商的技术支持人员是否胜任?   ● 后续成本满足目标要求吗?   ● 对供货商能够以所需的数量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是否有信心?   细节设计   在任何音频系统设计中,精细的外观可以增加(或减少)用户对产品的整体体验。在选择各个音频部件的增益时,应在避免出现扬声器限幅失真的条件下,使整体的增益结构能够达到高音量。但也不能使增益过大,避免噪声超出可接受的音量水平。   应该使在开机和关机时出现的瞬态噪声最小化,但要抑制噪声,产品、价位和用户体验都会发生变化。对喀嗒声的抑制性能最终是由放大器决定的。一些生产商在数据表中给出了典型的喀嗒声抑制参数,这样就可以在进行听觉测试前,对不同器件进行比较。
  • 热度 24
    2012-5-17 16:28
    2228 次阅读|
    4 个评论
    人类的头部长了几个重要的器官,其中无方向感的有一张嘴,有方向感的有一只鼻子上的两只鼻孔,以辨别味道的来源方位;两只耳朵,以辨别声音的来源方位;以及两只眼睛,以辨别形象的来源方位。 作为视觉娱乐形式的电影和电视,使用了两只眼睛,但是只能看平面的画面。然而立体电影利用这两只眼睛,来使大脑产生前向深度感和左右感。这不是3D,而是立体。千万不要混淆。 音乐是利用人类的两只耳朵,开始只能单声道,也就是两只耳朵听的是同一点声源来的声音。后来立体声形式开始普及,立体声使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两只耳朵,听到来自左右声源的声音,一边在大脑产生有左右方位感的声音,同时,由于混响等因素,也会让人类的大脑产生一定的前向深度感。 这里到了关键,有一位所谓3D大师,说什么3D是因为人类有两只眼睛。于是大家都觉得是真理。其实是误导,因为人类的眼睛尽管是两只,但是绝对不能不转头而看到侧面(超过余光区域),更不能看后面。因此不转头就看不到3D,所以这位大师要增加一句,人类的头部可以旋转。 可是,后面的声音人类不需要转头,就可以听到,这就是环绕声的原理。作为最简单的5.1环绕声,5只喇叭中,两只后置喇叭是放在后面的,人不转头是看不见的。可是,播放环绕声音乐或电影效果声音,观众不需要转头,连左右摆动都不需要,就可以感受到在360度环绕你的任何一个声音方位,就是说声音的3D早已实现。这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特性,不是什么大师的一句话就可以改变的,更不是臆想的什么3D就以为真正可以看到后面。至今,真正的3D电影或电视都没有出现,甚至没有实现,包括实验室里。一些设想的实现方式,其实不仅不现实,而且很怪异。例如全息技术等等,可以设想一下,作为一个重要事件的记录,也许可以实现。但是作为一种影视娱乐手段,实在是遥不可及。 然而,环绕声的技术和艺术在国际上已经十分成熟,人们早已在电影院里和在家庭影院播放系统里体验了声音的3D效果。可是,有一个从来不重视声音的国家,生生把影视声音定为“伴音”,也就是人们戏说的“聋子的耳朵”。所以,环绕声在这个国家几乎没有什么进展。连单声道电视的声音质量,至今还是该国电视观众批评的重点。 同样都是长在人类脑袋上的器官,怎么也不能公正对待?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