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阿里巴巴

相关博文
  • 热度 29
    2015-11-19 09:31
    2029 次阅读|
    0 个评论
    “鉴于C2C(个人对消费者)模式的电子商务在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中监管难度较大,无法有效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京东集团决定,到2015年12月31日停止提供C2C模式(PAIPAI.COM)的电子商务平台务。” “拍拍”,这个被京东高调认领而又被无情抛弃的苦孩子,它的命运着实该让人警醒。   标题:C2C正在被“拍拍之死”搞臭, B2B们会是无感、快感还是痛感? 当强东同学用颇为正经的新闻腔对构成“马式成功”主因的C2C(个人对消费者)嗤之以鼻时, 姑且不论京东是多么财大气粗可如此弹指扔掉尚能贡献百亿级潜在年交易额和巨额广告收入的 拍怕,单从看客们的诸多反应来说,就已非常值得有趣一聊了,比如: 看客之一的B2B们,正抱着什么心态在围观?   无感、快感、痛感?、 “C2C”与“马云”这两个名词之间,是伯牙子期般的关系,既彼此成就了对方,也在这一刻联 袂饱受争议,无论马大哥会对此祭出怎样的法宝来力挽狂澜,C2C正在因“监管难度大”的基因 缺憾而毫无争议的快步走下互联网神坛。   假货横行、信任度缺失、恶意价格战……饱受中国电商乱象所扰的普通消费者,虽然有无数理由 和事实来声讨 “监管难度大” 的C2C,但是作为继C2C后引发投资狂潮的B2B们,在眼红耳热   “马式成功”而不断借鉴之时,忽然面临“拍拍之死”及一系列关联反应,必须要静下心来审视 自己的商业模式,冷静客观的评价一下自己的平台是否也有导致“拍拍之死”的相同病因。   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将拍拍所代表的C2C模式轰然倒地的病因清晰如下: 1、 质量监管问题 。 由于个人卖家不用在工商登记备案,导致没有人能够对他们进行有效监管,售假者违法的成 本几近为零。 2、 商品的分类销售体系 。 看上去没有参与门槛、竞争开放的C2C平台,其实是有着森严等级的江湖,平台内高昂的广 告费用、流量费用和过度的恶性竞争让店家和买家都苦不堪言,也是后来跟风来开店的人再 也无法重现当初财富传奇的主要原因。 3、 卖家信誉问题。 这就是 “马式成功”中被诟病最多之处,也是各路店家为了信誉而刷单、刷信誉的罪恶之 源,但这却也是C2C模式中最值钱的资源。 基于以上三大病因,我们再来看B2B们,这个定位于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 及信息交换的运营模式,正被中国中小企业主们视为转型互联网的关键途径,目前的发展现状如 何?是否也有雷同的危机因素呢?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了2014年中国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市场的关键数据: 1、 年总营收规模为234.5亿元 2、 增速为32%   漂亮数字的背后,是各路B2B们正在展现着的多元化市场运营模式,不断创新的B2B运营商们一 路高歌猛进、蓬勃发展,而在当前最受传统制造业企业热捧的B2B模式中,与“拍拍”倒地要素 最为相似的是【以在线交易为主的垂直 B2B 商城模式】。   很不幸,目前处于这部分类型的B2B们还真不少,其中不乏有IPO新晋品牌。   危机指数: ★★★★★ 典型企业: 富贸商城,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科通芯城 危机原因:无论是商家的自建商城,还是第三方提供的平台式商城,此类模式的运营链条过长, 很容易出现因一个环节出问题而全盘皆输的局面,即:不仅需要自有产品或取得第三方代理的商 品作后盾、有自建物流或者第三方合作伙伴解决物流运输问题、为部分商家提供金融产品服务, 更无法摆脱导致“拍拍之死”的质量监管、商品的分类销售体系、卖家信誉这三大问题。   既然提到危机指数这个话题,我们不妨也来看看其他几种“玩儿法老套”却依旧健在的B2B们:  危机指数:★★★★ 典型企业: 慧聪网、环球资源 危机原因: 亟需更新营销模式才能继续辉煌。此类企业仍以提供内贸线下服务为主,主要收入 来源尚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线下会展、商情刊物、出售行业咨询报告等所带来的广告和所收 取的增值服务费用。   危机指数: ★★★★ 典型企业: 中国服装网、中国医药网、小生意 危机原因:以招商加盟服务为主、收品牌商的广告费、会员费来维持其运转的行业B2B模式,网站运营所需流量、排名、访问量等过于依赖百度排名竞价,销售方式陈旧,依旧停留在招聘大量 的电话销售人员卖广告和会员的简单粗暴阶段。   危机指数: ★★★ 典型企业: 阿里巴巴、筑牛网。 危机原因:大而全的综合B2B模式,不符合移动营销时代企业间高效合作的本质,对企业的诱惑 力正在逐年降低,主要收入来源为:会员费、提供增值服务所带来的广告和搜索引擎排名费用, 向认证供应商收取的企业信誉等认证费用。   结合当前的市场现状以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B2B市场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起的未来3-5年间, 中国的B2B发展将于【垂直细分领域、行业精准搜索引擎、供应链金融以 及质检、物流的工具化移动电商应用平台】等方面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   让我们庆幸的是,当人们还在感慨“拍拍之死”的同时,一部分初具上述特点的B2B企业正在不 同垂直细分领域内低调踏实的风生水起,正如当前火爆白电行业控制板供应链领域的上海檬豆科技,他们潜心打造的【柠檬豆】工具化移动电商应用平台,尚未上线就已拥有超过8亿元的品牌 订单,来自国内外的优质供应商们竞相涌入,而以【我的钢铁网、联讯纸业、敦煌网、易唐网、 中国机械专家网、程序员论坛、螺丝网】等为代表的一大波B2B们也正蓄势待发,在技术社区服 务、“行业门户+联盟”、供求商机信息、行业资讯、项目外包等不同领域内扩张明显。   因此,我们由衷的期待这些初具B2B井喷基因的企业,能以敬畏之心向失败者学习, 在“拍拍 之死”所导致的C2C地震余波中,抓住B2B的发展机遇,成为新一轮互联网神话的典范。   (本文首发自柠檬豆公众号  )
  • 热度 16
    2015-6-18 15:20
    1344 次阅读|
    0 个评论
    6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富士康向日本软银集团旗下机器人控股子公司Soft Bank Robotics Holdings Corp(简称SBRH)分别注资145亿日元(约7.3亿人民币)。根据签署协议,阿里巴巴、富士康将分别持有其20%股份,软银则持有SBRH 60%股份。 据悉,阿里巴巴与软银、富士康这三家世界知名企业在未来将联手推动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的开发和拓展。目前,SBRH拥有全球首个具有感情的机器人产品Pepper。 2012年年初,软银收购了一家专注机器人业务的法国公司Aldebaran,以此为基础成立了SBRH,2014年继续收购或投资了机器人相关产品如表情云、表情传感技术的若干家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未来,机器人产业有望在医疗、公共服务、研究和智能家庭等方面成为催化科技突破的关键领域。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为产业结构、思维方式和社会发明带来新的变革。 在马云看来,工业时代把人变成机器,DT时代则把机器重新变成了人,这一转变过程的关键则依赖大数据和云服务。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优势,将为智能产品和机器人的研发提供支撑,未来的机器人甚至可能具备“人”的感知、思维和智慧能力。 阿里巴巴集团中国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表示,希望通过投资SBRH来建立机器人产业通路。接下来,阿里智能平台将在机器视觉、语音解析、家庭智能控制、智能网络安全等方面与SBRH建立研究合作,促进智能家庭在基础技术方面的扩展。 此外,阿里还将借助自身的渠道优势、阿里云的存储、计算及大数据分析能力与SBRH联合开展机器人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方面的研究合作。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2025年,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产业应用创造的产值为1.7万亿到4.5万亿美元;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报告称,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年增长达到25%以上,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 热度 25
    2014-10-14 20:47
    1357 次阅读|
    1 个评论
    ——伤 「 民生 」 害 「 实体 」 的假货及内腐会定时爆毁   导言: But even if we act to erase material poverty, there is another greater task, it is to confront the poverty of satisfaction -purpose and dignity- that afflicts us all. Too much and for too long, we seemed to have surrendered personal excellence and community values in the mere accumulation of material things. 即使我们消除了物质的贫困,我们还面临一个更大的任务,那就是满足的缺失、目标的缺失、尊严的缺失,还困扰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太长时间里,我们太注重物质的积累,而放弃了个人的美德和社会的价值。 …… It measures neither our wit nor our courage, neither our wisdom nor our learning, neither our compassion nor our devotion to our country, it measures everything in short, except that which makes life worthwhile. And it can tell us everything about America except why we are proud that we are Americans. 它(GDP或物质财富)不包括我们的机智和勇气,不包括我们的智慧和学问,不包括我们的同情心,不包括我们对国家的热爱。总之,它衡量一切,却把那些令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排除在外。它告诉我们美国的方方面面,却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为她自豪。 ——美国前总统罗伯特·肯尼迪忧虑60年代拜金潮败坏美国时如是说   (一)为何说“阿里若不‘断腕’,三年将成‘垃圾股’”? 八年前,我预言“光伏产业若无核心技术且畸形疯长将会带来毁灭,十几家纽交所上市企业将很危险”,大家不以为然;五年前我警告“太阳能热水器下乡若不严控质量底线‘惠农’将变成‘坑农’,光热市场将‘城市大溃败、农村变大泥坑’”,很多人觉得危言耸听;很不幸两件事都应验了,皇明是十年来一直坚守光伏终端应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光热坚守城市高品质,才免遭涂炭。如今,我竟在全民唱赞声中预言“阿里巴巴若不‘断腕’,三年将会成为‘垃圾股’”,这肯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众矢之的,但我依然选择站出来。 当然,我预言“阿里”三年在美国将成为“垃圾股”,并不是空穴来风,依据有三点: 第一,国家为民生、为国誉必整“伪劣”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家发展之最终目的,任何有损或伤害民生之事都将受到严惩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祸害民生,从大形势上看,整治以“阿里”为首的假冒伪劣孵化平台将成为政府保民生、立诚信的必然工作。 近年来,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国民经济,“三聚氰胺”、“毒胶囊”“苏丹红”“辐射建材”“黑心衣服”接连坑害百姓,民生已惶恐;然而,“阿里”等平台却让假冒伪劣的食品、药品、生活用品通过更加前卫、更加便捷的手段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阿里等平台“加速了假货流通的速度,扩大了假货蔓延的边界,降低了贩假的成本”,假货正以数十倍的速度与体量增长,在某些领域,借助网络平台,假货泛滥成灾,比如被新闻曝光过的淘宝假药硬是“封杀”不了,危害到数以万计的消费者。 马云作为财富精英,阿里作为电商模式的“老资格”,正成为无数想涌入电商潮浪者的“榜样”,量变必质变,假冒伪劣的电商模式,渗透的越多,社会的“黑”将变成正常状态,这对中华民族的社会影响该是多么可怕!(“阿里”是否是网上假冒伪劣的“始作俑者”,这可请大家公论。) 有人说阿里美国上市为国“挣了荣誉”,是,他是创造了财富的神话,但同时还会让中国制造名誉扫地。“阿里”一头烂的问题没解决,又跑去美国上市,在一个体制下,“阿里”在形式上无论怎样“变招”,终会烂到另一头。这十几年来,中国一直想改变的“Made in China”形象(便宜、低端、质量差等),因阿里海外上市,不但不会加分中国制造,反而会让中国制造再次遭受更大范围的鄙视,更会把中国制造踩在脚下。中国人的信誉将会快速地一落千丈,国誉遭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相信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为了保障民生,为了中国制造的声誉,打击假冒伪劣将成为国家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第二,假货和内腐(内部**),加速劣币驱逐良币,损害实体经济,商界反贪势在必行。 习总书记在政界铁腕“整贪治腐”是民心所向,随着“政贪”整治的深入,商界反贪将会是下一个重点。商界反腐,阿里会被首当其冲,因为“阿里店小二**”,不仅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且还数十倍地放大了假冒伪劣产品流通速度与半径;同时阿里内腐蔚然成风,甚至蔓延成为整个电商行业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伤害。 随着一批批“老虎”、“苍蝇”落马,举世瞩目的中国政界反**运动已初步告捷,为巩固此成果,今后反腐的触角势必向更广更深领域延伸,无可避免将会涉及到商界,况且,商界的**现状已不容小觑。 以电商行业为例,行业内部**绝非是一两家企业的偶然事件,**已成为很多电商公司最为头疼的内部管理问题之一。那些假冒伪劣的店主,为获暴利,拉拢腐蚀店小二,相反,那些正经的优质商家因经营正品,无假冒商品的价格优势,也就无法同“卖假”商人进行竞争。2012年阿里曝出“聚划算”事件,当时的负责人甚至被刑拘,然电商**形势并无好转,在“低价”“内腐”的推动下,网购“假冒伪劣”泛滥成灾,劣币驱逐良币;“劣币驱逐良币”对实体经济的伤害深刻且深远,不仅直接“抢劫”实体,更重要的是,将会导致那些坚守质量底线、坚持品牌创新的制造企业被人为操纵的虚假仿冒所排挤,进而失去创新的能力。饱受非公平、公正竞争挤压的中国实体经济前景十分令人堪忧! 第三,纽交所和美国股民届时必抛阿里 曾被美国政府“拉黑”的“恶意市场”阿里,犹如定时**,随时可能会受“纽交所”的制裁。 12年12月份,《福布斯》杂志发表分析文章称,美国政府将淘宝网从“恶意市场”名单中删除,阿里IPO(首次公开招股)的障碍被扫除。阿里巴巴也知道如果淘宝网仍旧位于美国政府的黑名单,阿里也不可能推进IPO进程。所以聘请USTR前总法律顾问詹姆斯•门登霍尔(James Mendenhall)对美国政府进行游说,才解决将淘宝从“恶意市场”名单中删除的问题。 如今阿里成功的在纽交所上市,不得不让我们回顾“恶意市场”事件,阿里的问题就真的解决了么?时至今日在中国都没有根治的“假冒伪劣”、“店小二黑幕”等问题会在美国上市后清除干净么?美国政府会因半年多的游说将美国一直秉承的商业诚信文明置之不理么?美国的民众会开始享受低质廉价商品么?很显然,美国政府一贯的“双重标准”暴露无遗,而阿里在“双重标准”的漏洞中又能存活多久呢? 阿里成功上市融资,不代表其未来的路途便从此一帆风顺,摆在其面前的是更多的严峻挑战。而阿里现在最大的风险不是别人,而是那些手握资源的“店小二”以及已经成灾的假货。美国一直以来在注重“价廉”还是“物美”的问题上,一直选择后者,这样的商业文明决定了阿里在纽交所上市后,变为“垃圾股”仅是时间问题。因造假低质被摘牌的公司在纽交所比比皆是,阿里的问题一天不根除,被摘牌就处于倒计时状态,我预计三年,也许根本不用这么久。 (二)中国企业的出路何在? 是不是做电商就要深陷价格战的红海中,而无其他出路? 是不是中国人真的只爱占便宜而不注重产品质量呢? 是不是在“假货泛滥”的电商冲击下,实体经济将只能一败涂地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全球光伏崩盘,光热下乡遭灾”就是前车之鉴,电商亦是“伪劣则亡,诚信者兴”。 像“阿里电商”一样,光伏、光热产业也是不顾质量只会打价格战,最终光伏企业集体败退纽交所,光热在农村被市场唾弃,当年我准确地预言了其灾难,同时也明确地指出了其救赎之路。 2000年后,国内光伏像疯了一样,先后有十几家企业在纽交所成功上市,造就了数个“中国首富”,上万亿民间资本被投入进去,不管有没有“条件”都往上扑……另一方面,皇明身受质疑,被认为“没远见、没胆量、不懂发展”。但我当时的判断是,这个市场仅靠政策补贴,政府唱主角,这违背了经济运行规律,有形之手过多的干预一定会惹大祸。在各种国际论坛上,我也多次当面对德国、丹麦、瑞典等国家的政要直接痛批:“光伏目前的境况,都是你们惹的祸。过去30年,你们成功让大家关注了能源危机,但你们也成功误导了世界,让新能源依赖政府补贴,深陷不可持续发展的境地。”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光伏属于“三头”在外(设备、技术、市场都在外),这样的情况如何发展?而且光伏产业在质量把控上也没有完善的强制标准体系,“大跃进式”自由发展,只会让整个行业全完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沼中。因此八年前,在光伏企业如日中天之时,我预言全球光伏将会崩盘。事实上,最终欧美一个“双反”,中国光伏就没了招架之力,败的一塌糊涂,上万亿的民间投资也瞬间灰飞烟灭,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全新能源、河北晶澳等十几家企业,先后沦为垃圾股,遭退市警告。 皇明能逃此“劫难”,靠的并不是运气。当年很多人也极力劝皇明进军光伏产业,争做“中国首富”、说“不跟进将会被边缘化”等等,皇明没有贪大,没有跟风,而是守品质、守安全,皇明看见最多的是民需产品的空间,研究如何扩大太阳能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运用,如太阳能玩具,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光伏雕塑以及太阳能旋转凉亭、太阳能微厨、未来屋等气候改善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安全电力产品”(最大电压只有24伏,对人体是绝对的安全电压)。整个创新研发过程,虽然艰苦、长久一点,但做得踏实。随着民众对安全的需求、绿色生活认识的提高,我们将得到了消费者的尊重和认可,并最终赢得民心。就连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也表态“美国只反中间产品,不反应用产品,将协助皇明在美国进行推广普及”。 同样,五年前我警告,在安全标准和监管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太阳能热水器下乡只会让“惠农”变“坑农”。当时整个行业几千家企业一股脑地逃离城市市场,转向农村市场,大打价格战,甚至“骗补”,结果不到五年,质量问题就全面大爆发,老百姓对太阳能失去了信心,农村市场一片混乱。另一方面,逃离了城市的太阳能产业,因长期缺乏创新,产业可持续发展困境重重。 当时在行业会议上,我多次和主管政府部门据理力争,甚至拍桌子,最终硬是把太阳能下乡推迟了半年,也正因此,耽误了别人赚钱,皇明由行业榜样一下变成行业公敌。另外,在农村市场,皇明针对农村水质差、居住偏远等问题,快速推出适合农村使用的太阳能、售后服务标准以及管理体系,比如抗垢腐五防机和“五不卖”标准(没有固定联系方式和售后点的不卖、不顾家人只嫌贵的不卖、将就凑合图便宜的不卖、警告不听出了事情才害怕的不卖,不怕麻烦用后抱怨的不卖),总算没有让农村消费者对太阳能彻底失望;与此同时,皇明也拼命坚守城市市场,用技术和品质根治太阳能的“11大隐患”(漏电伤人、水漫金山、冰山压顶、开肠破肚、英年夭折等隐患),并研发了“星级热水中心”、“超级热水中心”,不仅实现了电、燃气热水器的所有功能:即开即热,智能化,而且超越了电、燃气热水器,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热水、超大热水量,红外感应循环……更节能更安全,完全能够满足城市市场复杂的、多用途的热水需求;在坚守企业道德上,我们连续11次曝光行业潜规则,力推“强制安全标准”,维护消费者利益和行业健康发展。 实体经济如此,电商亦是“伪劣则亡,诚信者兴”。电商无论如何创新发展,仍然需要遵循市场经济交换的规律,遵守诚实守信交易准则。事实上,相比传统营销,虚拟购物,消费者更依赖“诚信”,消费者的信任将直接决定电商的存亡;遮掩、阻挡并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越积越深、越积越大,一旦爆发,将势不可挡。 现在“阿里”能迅猛发展,是因为还处于“电商市场”的早期草莽时代,市场不够成熟,又缺乏国家监管,但随着电商市场制度逐步规范,经历过价格血战和物流竞赛之后,有序竞争必会是趋势,品质竞争决定存亡。 被“假货和内腐”两大生死劫困扰的电商出路何在?站在互联网浪潮席卷下的传统制造企业又该如何迎接挑战? 出路只有一个,作为“阿里”,只有壮士断腕,早解决早蜕变。马云要像过去一样,继续与假冒伪劣斗争下去,而且力度还要大,决心还要强,并要再创新改变机制,甚至是变革商业模式,如果光撤一波人,光抓几位高管,其结果只会是治标不治本。如果马云不自行整顿,自然会有其他电商通过“品质、创新、服务”超越阿里。 反过来,作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做品牌的实体企业,更应该运用电商的武器,拥抱互联网:或与诚信的电商合作,或开通自己的网络营销平台,或发展垂直电商……正如证严法师所说,“善和恶,就像一场拔河”,实体经济不能被充斥“毒瘤”的电商所侵蚀。 无论何种行业,何种模式,何种企业,市场竞争的最终结果,一定是那些坚守诚信,遵市场规律,并不断创新的企业,才在市场竞争中被“选择”留下。 (三)为什么我要站出来? 许多人说,阿里巴巴很成功,至少目前在资本市场上看起来的确如此,但我们不能以“一俊遮百丑”的态度对其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当然也不能因其不完美而一票否决,然而国内舆论几乎一边倒地盲目追捧。 去年马云高调退休,众商界大佬都去捧臭脚,舆论媒体一片歌功颂德,我当时就强烈反感并批判这种现象;或许是国内太缺乏商界偶像,需要造就一个“神话”来填补国人心灵的空虚;但这种“社会运动”的做法,着实不值得提倡。所以当时在一片簇拥声中,我冒天下之大不韪泼冷水,写了一篇博文《淘宝劣币未逐,马云何颜言退?》,希望能改变这种非正常的社会形态。 而今,阿里在没有处理完“假冒伪劣”横行的情况下,跑去美国上市,这一把火烧得更旺,“臭脚”捧的更猛,这种社会形态越演越烈。马云成为多少青少年的人生偶像,如果人人对这样的财富榜样追而捧之,那是多么的危险;另外社会媒体一边倒的表态也让我担忧,试想一下,媒体作为社会精英聚集地,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缔造者、传播者,如果不理性、不客观,而是带上主观感情百般渲染,无形之中扼杀人们独立的判断力;或为吸眼球不惜绯闻化、娱乐化,丧失操守,误导社会取向,树立负面财富榜样,那真是一种社会的悲哀。 众所周知,忠言有可能是逆耳的,所以讲真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在大家狂欢的时候,之所以还要连续这么做, 首先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民族精神遗失和财富标杆走样等现象的担忧。 其次,我站出来说真话,也是想让阿里正视自己的问题,尽快解决假冒伪劣和店小二**问题,既为中国企业基业长青考虑,也为那些受淘宝假劣货品坑害的无助买家申申冤。 可能有人会问我,你这样做不怕马云“下架”你天猫店的产品吗?第一,我相信马云不至于低下到这种程度;第二,如果我因为怕被“下架”产品而不把这些正义伸张出来,黄鸣就不是黄鸣,皇明也没有今天。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马云也是人,也有走弯路、犯错误、做不到位的时候。马云也曾跟这些“**”,假冒伪劣斗争过,我们是同情支持他的,只可惜他没有坚持下来,他的淘宝代表的不只是淘宝,而是中国整个电商生态系统。 他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就高调退休,又要把中国人的脸丢到美国股市,难道让后来者学习他这个态度吗? 就像一个政府办的商贸城,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和商家,负责人管了,没有管好,反而更猖獗了,于是负责人就高调隐退,跑到另一个地方去建商贸城,因此还升了官、还受到追捧,这难道不可笑吗? 第三,我也想为中国商界或社会精英在历史上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不能等到了十年、二十年之后,让后辈诟骂我们说:这一代人,眼里只剩下钱,像淘宝这样充斥假冒伪劣的商业模式都能成为榜样,群体性地没有原则,盲从跟风“**假冒”,误导社会风气,贻害后人 …… 事实上,中国精英不缺良心、良知,企业界也不都麻木不仁,不袖手旁观!我这时站出来,正是想证明这一点!所以即使马云真的会因此而迁怒于我、迁怒皇明,那我也必须站出来。正义的声音哪怕再小,只要有人坚守,总会给人以希望;一个人的呐喊即使撼动不了整个电商的生态系统,也充满了正能量,因为他告诉世人,还有人选择坚守良知。 “你好、我好、大家好”、“怕出头,不敢斗争”是我们这个民族许多人的劣根性。我想告诉国人,做人不要丢掉古圣先贤孔子的“直”文化,做纯粹直人,有原则,敢说真话,不仅心底敞亮,不委屈自己,而且更受人尊敬,更会有福报。以我“连续11次曝光自己行业潜规则,力推‘强制安全标准’最终大获全胜”为例,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认为几无胜算。许多亲朋好友(包括不少社会贤达)深为皇明的“直”担忧,极力劝阻我,不要出头了。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时过2年,我的“直”和敢于与不良现象斗争的行动,不仅得到了众多贵人的倾力帮助,更获得了无数消费者尊重和认可,产品更受追捧,与大家担心的相反,皇明越来越兴盛!这一点正应那一句老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黄鸣    2014年10月14日于太阳谷
  • 热度 25
    2014-5-19 13:14
    955 次阅读|
    0 个评论
             原标题:阿里布局O2O,“2”才是关键          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计划筹集10亿美元资金,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终于走到了上市。          在阿里巴巴的上市之路中,收购是沿途不可忽视的风景,在阿里生态的宏大拼图中,O2O则是不可或缺的一块。涵盖餐饮、电影、酒店、购物等在内的多个本地生活服务领域,O2O被业界一致认为是继电商之后的又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          将时间线拉长,可以看到阿里O2O战队已浩浩荡荡。在BAT中,阿里最早涉足O2O,2006年就收购了本地服务网站口碑网。2009年支付宝钱包上线,比百度地图(移动版本)早1年,比微信早2年。美团、丁丁优惠、新浪微博、陌陌、穷游网、高德地图等,也在阿里的O2O投资之网中。          在2014年伊始,阿里巴巴就组建了O2O事业部,并对外宣布了“千军万马”和“四通八达”的O2O战略构想。所谓“千军”即今年将有近5000家品牌商进入到整个阿里O2O战略范围中,包括线下10亿以上销售额、100家以上门店的公司,都在阿里巴巴O2O考虑范围之内。“万马(码)”则指的是二维码计划。阿里巴巴相信未来所有场景里面都会有二维码,品牌、店铺、导购员、会员、支付都有二维码身影,而所有人借助二维码分账功能变成淘宝客。“四通八达”则是阿里巴巴将“千军万马”联系起来的手段。          阿里巴巴集团O2O项目组资深运营专家刘灿认为,过去阿里巴巴只做线上网购的时候,看着线下各种商家“在水里用各种各样的姿势游泳,现在阿里巴巴也下水了,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商家的游泳姿势这么多。”          他强调,阿里巴巴做O2O是要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和平台,这个平台就像“大地”,帮平台上的消费者、商家、服务商活得更好、更滋润。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葛甲则认为,阿里做O2O的逻辑不对。“阿里采用的商业逻辑还是原来的产生入口、建立生态,让传统企业都上线进行投入,然后把这个生态做大。阿里主要是用疯狂的促销吸引眼球,并没有站在线下商家的立场为他们的利益考虑。”葛甲对笔者说道。          线上的巨头正在极力炒O2O概念,只是在快速圈地,并没有花费经历为线下商家真正创造价值、提供服务。一位营销从业者表示。          葛甲认为,阿里一直在说O2O,但实际的投入力度并不同步。这和阿里面临上市,业务不能变动太大有关。很多时候只能维持现状,等待将来上市后再做大的调整。这也是阿里O2O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阿里的O2O尚须改进,包括能不能建立统一、标准化的物流,能不能做好本地化的网店等方面。           对于如何做好O2O,阿里巴巴B2C、O2O项目品牌商负责人天机曾说,O2O不仅是online to offline, O2O还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要不OK to OK,要不Over to Over。 OK to OK 是,如果你的线上做得很好,你的线下也做得很好,两者融合起来更加好。如果你的线下本来就在萎缩,本来就做得不好,线上也做得很烂,现在忽然想借助O2O 把二者给激活,这就是Over to Over。          有业内人士认为,O2O的交易场景主要基于移动互联网,如果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做得不够好,依旧无法实现突破。          葛甲则认为,实际上O2O应该帮助传统企业顺利走到线上,要顾及传统企业的利益,不要本末倒置。最重要的不是第一个“O”,也不是最后一个“O”,而是中间的“2”,这个桥梁要好好搭建起来。          转载自中国硅谷在线
  • 热度 28
    2014-5-5 13:25
    1457 次阅读|
    1 个评论
    今年是中国互联网20周年,这个在1969年诞生于美国的概念,到了上世纪90年代才被国人所知。而另一个名叫“物联网”的衍生词,却在诞生未过多久便走进中国这个第二大经济体发光发热了。 顾名思义,所谓“物联网”(IOT, internet of things),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官方的定义就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物联网几乎是在诞生的10年之后一夜成名,而且大红大紫。“物联网”概念将股市搅得热血沸腾,各大互联网研究者以及企业纷纷投向物联网,使出浑身解数来唤醒沉睡的百姓从没有物联网的时代中醒来,准备迎接一个不一样的多彩世界。在这场浩浩荡荡的运动中,智能产业被重新定义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无论是互联网业还是硬件业,都不乏一些典型的案例,笔者今日就来盘点一二。   互联网业   阿里巴巴   阿里在智能产业上可算是真正的布局甚远,包揽了智能家居、智能电器、智能电视等众多入口,野心十足。先不说老生常谈的云计算平台、加盟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以及与美的的战略合作等。单说硬件,阿里目前就已经推出了天猫魔盒和天猫魔盘,一个是电视盒子出货量已超过50万;另一个则是随身WIFI,与老牌路由厂商D-Link合作。基于阿里云OS、由TV事业部打造的天猫魔筒也摩拳擦掌,只待5月份正式推出,凑足 “三件套”产品组合。 在去年的“双11”活动中,天猫魔盒的总出货量就超过50万台。在今年3月26日首次低调发售时,更是创下10分钟售罄10000台的记录。最近又传其正秘密招聘电视研发人员,看来阿里TV也不远了。   百度   相对于阿里巴巴,百度在智能产业上只能算是小弟了。虽然入门晚,但是因为“出生名门”的关系,实力依旧不可小觑。 根据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专利显示,百度目前已拥有头戴式设备校准专利、智能手环专利、智能手表控制专利。前不久百度又推出了Baidu Inside计划,将为智能硬件们提供云存储、视频播放与解码、图片识别、语音语义识别、LBS等支持,取得“Baidu Inside”授权的产品更能获得更低的京东入驻、营销费用以及百度京东的流量支持。乍看百度仅仅是扮演一个技术服务提供商的孵化器,但仅仅是这样又怎么足够满足百度的野心? 于是北京车展上,百度又推出了车联网产品CarNet,直指苹果的Carplay以及谷歌的Android车联网系统。作为一款平民化的车联网产品,CarNet只需一根USB线,就可以使用原有的导航仪屏幕,将手机丰富的功能在导航仪上使用,众多汽车厂商将会接入这一系统。百度在车联网的领域上插上了自己的旗帜。   硬件业   上海智朴/快按钮 说起上海智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信大多数人都完全没有印象。但就是这么一家只有一个近10人小团队的公司,却孕育了一代智能快捷键——快按钮。 快按钮是一款针对安卓设备的智能快捷键,只要将其插入耳机插孔,就可以通过预设手势快速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快按钮在2013年3月份开始立项,经过外观设计、APP需求分析、产品功能手板开发等近10个月的蛰伏,在今年的1月份开始量产,目前版本已经更新到了1s。 这个在点名时间上筹集到20多万元的硬件团队,在业内开始成名却是因为别人家的产品。360“智键”以及小米“米键”的发布,无疑对快按钮是一场重大的打击。产品易做,创意却难。更何况互联网大佬们的渠道、营销、销售等资源非常丰富,像智朴这样的小型创业公司自然比不上。但是快按钮的联合创始人李刚显然比较乐观,他觉得互联网大佬们的争相模仿,无疑为打开和普及智能快捷键的市场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快按钮将以最纯粹的心专注在硬件本身而不是抓取用户,一定能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小米 小米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应该是“饥饿营销”。小米模式引来争相模仿,也让雷军和他一手创立的小米名声大噪。在刚刚落幕的“米粉节”上,小米公司在12个小时卖出了130万台手机,销售额逾15亿元,吸引了逾1500万名“米粉”投身其中,而深圳市的人口总数才1000多万。 但是国内智能手机这片海已经够红了,所以小米将它的触角伸到了更远的地方。名声在外的小米盒子(据悉小米盒子已经悄然占据了互联网电视盒20%的市场份额。),可以连击10次的米键,以及前不久首发便59秒售罄的小米路由器,很巧地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智能客厅。 而小米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将软硬件与服务有效地整合在了一起,在用户体验上具有极大的优势。无论是从营销手段、性价比、还是渠道方式,小米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恰如其分的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看来其对智能客厅也是志在必得了。   互联网结合硬件的新模式   宁波慧谷/中国硅谷在线 国内的智能产业,互联网依托硬件的有之,硬件依托互联网的有之,但是将硬件融入互联网平台的依旧在少数。宁波慧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业内尚未有名气,但是在宁波这座智慧城市却已经悄悄萌芽了许久。 中国硅谷在线(WWW.HUIGUCHENG.COM)是一个在线的B2B交易平台,主要经营的正是目前正大红大紫的物联网产品:智慧解决方案、智能识别、智能产品、网络通信、安防监控等。而它的硬件,依托于一种名叫“IIDKEY”的人体生物识别技术。指纹技术方便却不安全(三星苹果手机的指纹解锁技术一发布便引发争议想来也不是没有理由的),银行的U盾太繁琐又不方便,传统的密码不安全又不方便。而“IIDKEY”是一种基于人体内部的非明码技术,在安全以及便捷性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将这种技术融入在线交易平台,基本上等同于“生物信息上的实名制”,可以使平台交易以及支付更加透明、真实与安全,确实是一项创举。但是笔者私以为,在目前指纹验证尚未十分普及,支付方式又显单一的大背景下,想要推广“IIDKEY”尚需要走一段艰辛的路。   智能产业尚属于新兴产业,笔者列举的也只是中国智能产业的冰山一角。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快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日益旺盛,相信国内的智能产业会涌现出更多更强的企业,也会有更好更有效的运作形式。   此文转自慧谷城信息港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