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产业升级

相关博文
  • 热度 11
    2020-9-11 19:18
    9630 次阅读|
    5 个评论
    自从出现了抖音之后,来自各个地域,各个职业的声音都开始得到发出,无论是抗疫英雄,边防英雄,慈善明星,还是来自不同年龄 层的务工的朋友,都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情绪得到释放和展现,对于那些曾经熟悉的工厂,地点,现在荒芜人烟,心里确实不是太舒畅,是 不是我已经老了,开始怀旧了?我简单去回顾一下东莞这些年的变化。 一.裕元鞋厂 台湾宝成1989投资的鞋厂,在东莞主要是高埗和黄江,在鼎盛时期,员工可以达到十几万,整个高埗闹市区的后面都是裕元的厂区, 现在由于成本的上升和产业的升级,鞋厂基本上迁移到了东南亚,目前东莞员工只有万人左右。 二.东莞诺基亚 诺基亚1994,在东莞南城宏图路成立的诺基亚工厂,在鼎盛时期,诺基亚是东莞南城的一个小地标,员工待遇也非常好,像我们这样 的英语太逊色的人基本上靠不了边,员工总数虽然不是很多,最多的只有万人左右,但是其象征意义非常浓,2014年随着其手机业务在全球 竞争中失利,彻底淡出了中国市场,工厂未来会改造成总部基地写字楼,感谢房地产的发展。 三.东莞万士达 东莞万士达成立于1995年,鼎盛时期员工上万人,也是其和苹果合作最密切的时期,随着苹果在屏幕技术上对其进行了淘汰, 管理不善和技术落后的结果是彻底退出了市场竞争,2013年关闭了东莞桑园的工厂。 四.厚街/寮步伟易达 东莞在厚街寮步高峰期员工可以达到20000-30000,目前在两个厂区的员工大致只有几千人,导致人员精简的原因,首先是 人力成本的提升;另外就是自动化取代了原来的人工作业,另外也是对部分业务进行了调整和迁移。 五.东莞新科电子(SAE) 香港投资的电子元器件厂家,被日本TDK收购,2016年,随着南城的地价和人工的成本上涨,新科对于公司的规模进行精简, 部分调整至长安,其余就遣散了,具体的员工流失无法统计。 六.东莞三星(寮步/厚街) 三星电机和三星视界,肯定是多数东莞求职者的向往之地,目前随着中国三星在业务上和成本上的考量,三星电机已经关闭了, 三星视界暂时不清楚,天津和苏州的电视业务已经停止,惠州手机业务也停止,目前原因可以归结为成本考虑和产业竞争结局,在中国 市场遇到了更厉害的中国对手,只有迁移到海外。 七.东莞台达电子 台达电子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东莞石碣投资,员工在2008年前左右是最多的,最多应该接近30000-40000人,目前业务在内地和东南 亚进行了调整,东莞厂区的员工只有几千员工。无论是自动化,还是业务调整,都是东莞制造业的一个变化的缩影。 还有很多的厂商无法一一陈列了,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的制造业的业务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大陆工厂的崛起;比如领益,华勤,哥尔,蓝思,OPPO,VIVO,立讯等厂商;深圳有比亚迪,信维,惠州有龙旗,欣旺达,光 弘等 大陆厂商在国际供应链上得到了充分的成长,也在部分行业做好了品牌推广,所以逐渐成长壮大; 2.外资工厂的撤离和减少;比如台湾的精成,韩国三星,香港的伟易达,日本东芝;深圳有爱普生,奥林巴斯,德昌电机等 当然富士康做全球布局和调整是最早的,但是在龙华和观澜的人数并没有严重的变化,只是在逐步的向河南,广西,河北, 山西等地方转移,未来这个趋势会更明显,当然比富士康更早的EMS比如伟创力,捷普,天弘这些早就受不了成本的上涨。 外资工厂主要是成本的攀升,另外是在低附加值或者部分同质化严重的业务同中国大陆竞争落败退出中国; 像川普这种以政治目的要求撤退的估计会非常的少,只会是多中因素共同影响才会导致企业撤离开; 3.工厂规模(主要是人数)急剧的减少;主要是自动化和效率的提升减少了劳动密集依赖性; 工厂规模首先是受制于人工成本的上升会控制; 另外就是自动化手段和效率提升降低了人工依赖性; 以前的大规模流水线的需求模式越来越少,小批量,定制化,多样性的需求导致工厂规模的更灵活; 轻资产运行的模式在制造业也越来越普遍; 4.新型的制造业,主要是围绕电商和新零售等开展的中小规模工厂越来越多; 电商比如淘宝,拼多多,京东,跨境的ANKER,SHEIN等; 新零售比如盒马鲜生,比如名创优品,比如钱大妈,比如美菜网,比如小米之家; 中国的消费需求端基本上被电商给牢牢的控制住了,这个也是影响作为供给的制造业的重要因素, 制造业必须要从属于销售的模式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等因素,所以要快速的适应电商和新零售的模式来生产。 5.制造业的布局会比以前更加分散:以前制造业基本是密集在珠三角,目前很多的厂商会将工厂分布布局到内地湖南,江西, 河南,四川;有国际运作能力会分别依据成本分布到东南亚甚至非洲。 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是会分散布局自己的制造业务,降低成本,降低风险。 6.珠三角的流动人口是降低幅度很大,各个城市公布的吸收人口只是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长,这个跟目前直觉和视频展现 出来的并不矛盾,大量的流动人口和产业工人才是之前城市繁华,拥挤热闹的一个基本,我们不能认为现在的人都进去写字楼, 晚上都是加班深夜,没有人出来吃夜宵,房价太高,没有人逛街导致的冷清。 当然不只是珠三角,长三角也是面临类似的问题,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在调整和变化的过程中面临挑战。 是机会还是风险,是英雄还是狗熊,看个人的造化。 加油,朋友们;加油,东莞;加油,中国制造。
  • 热度 9
    2020-5-1 14:53
    5812 次阅读|
    2 个评论
    中国的AI产业:今天的你我,怎能重复昨天的故事。
    中国的AI产业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风险资本终于找到了除去互联网之外的另一个风口,一个近乎完美的风口。 AI,中文就是人工智能,既有“高科技”的标签,也有“实体经济”的关联,更有让人无限遐想的“人类和超人类的科技”,但是一切听起来高大上的产业并非空中楼阁,都需要企业有长远的积累和技术沉淀,都需要继承部分旧的技术,并加入新的技术,最终才会形成一个完整和繁荣的科技产业。在这里,我就没法像科普老师一样去讨论机器人未来消灭人这样的终极问题,只是去探究AI产业对于现有的硬件产业,软件产业,互联网产业以及垂直行业的影响。 AI的实现不是空中楼阁,实现机器智能化,就需要有硬件,软件,总不太可能和外星人一样,天生神力和聪慧无比。 首先,AI需要硬件实现功能,通过什么样的硬件呢?现在也没有千里眼,也没有顺风耳,只能通过计算产品和自动化产品来做基础支撑,也就是需要继承现有的产业技术和科技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理论,自动化控制理论等,所以硬件的零件和产品也都有需要沿袭现有的科技产品。大多数最先会想到的就是“芯片”,芯片是实现智能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尽管近些年来产业界都是传递软件定义一切,但是没有芯片,软件似乎还真定义不了什么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传统的计算机产业里面已有的芯片体系,还在AI产业里面扮演了巨大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定义也会持续和长久的影响着AI产业的发展。比如CPU,目前没有一个专家会说AI只需要TPU,NPU等芯片,在现有的产业体系和架构下,CPU还是会占据较大的影响;整个智能计算体系,也就是AI计算需求里面还不是纯AI芯片主导着,目前的所谓的AI服务器都是CPU/GPU架构下主导着计算,大部分的系统厂商还是从事传统计算机行业做的事情,在服务器或者其他产品里面加了几个GPU/FPGA加速卡,本质上还没有变化,这是目前整个硬件行业迫切需要思考的。现有的国产AI芯片厂家,无论是寒武纪,还是地平线,也都是某个领域实现了硬件和算法的优势,但是在更为广泛的AI计算平台依然无法去挑战欧美厂家,这个现状需要改变。当然华为在硬件领域已经开始大范围的布局了,包括CPU,AI芯片,GPU也开始投入实践,但是目前HW的硬件平台资源,大部分还是局限于自己应用,而在其他厂商应用还非常少,无法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条和利益体系,也是很难同欧美的框架对抗,所以HW来牵头去打造AI计算或者智能计算的产业体系是个关键的事情。而百家争鸣的其他AI厂家,有可能是局限于资源,也有可能局限于市场,似乎有一些同质化,如果资本褪去,裸泳的时候就会露出本质的不足,如果不能在垂直领域应用上深度下沉和结合,其实前景也是堪忧,需要做专用的AI芯片,比如自动驾驶的地平线,做机器视觉的云丛和旷视,但是在其他行业应用上,AI似乎也没有那么多应用,所以现有的AI大部分集中在机器视觉,语音智能上,而没有办法找到真正的市场应用和方向,最终会导致行业洗牌。 其次,除去硬件就是软件,在AI软件里面,算法和架构是核心,目前由于中国在消费互联网积累了大量的软件人才,而且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上快速的提升了软件实践的能力,所以在软件上,中国的AI似乎比起硬件有更多的禀赋,也更有可能取得更多的成绩。只是目前AI的软件人才大部分集中在了BAT等头部互联网厂家,而真正从事AI硬件开发的创业企业还存在一定的能力不足。而互联网厂家里面真正有呼吁向AI转型和投入押注的就是百度,而阿里,腾讯在现有的主业里面活的相当滋润,自然不会押注AI。当然更重要的是,AI作为一个风口,目前可以变现的场景和应用确实很难立刻发现,也许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吧。BAT也不可能去做中国的英特尔,英伟达和赛灵思,但是谷歌,微软和亚马逊有可能在美国去挑战现有的硬件产业体系。未来,互联网厂家更有机会成为系统厂家,而非单独擅长软件算法的传统软件公司。 最后,简单的谈谈应用,无论是通信老兵王建宙还是长期在关注AI的院士,大部分可以发现的AI应用确实还是非常集中在弱智能的语音识别,比如智能音箱,现在在深圳代工小米音响都说自己在干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也就是刷脸和人脸识别,现在搞个刷脸门禁,都说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当然在监控安防领域产业化已经非常成熟了,而稍微深入一点的就是自动驾驶,其他领域,AI似乎还没有找到很好的产业化路径。如果说在物流领域,自动化分拣和机器人运送,更多看成传统自动化的延伸,AI似乎作用并没有那么大。而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更多的是大数据的处理,是处理的效率,效果,并没有对金融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区块链就更多是个概念了。 总而言之,AI如果只是TMT行业的旧瓶装新酒,披着马甲的TMT,都是中国的从业者没有办法接受的,中国的工程师如果还是在美国的硬件核心上修修补补;中国的工人如果还是在恶劣的环境下去做个智能音响,都不是我们需要AI产业。 神马都是浮云。 加油,AI的同胞们。
  • 热度 49
    2020-4-4 12:34
    4970 次阅读|
    0 个评论
    新冠疫情后的中国制造:加速升级和自主可控
    2020年开始,世界没有享受一个祥和幸福的开始,却遇上了噩梦般的疫情,而今中国已经基本摆脱了疫情带来的伤害,而海外疫情给他们国家带来的焦虑,恐慌和死亡确让人更加触目惊心,而从更长远的经济角度来看,欧美国家的制造体系确实表现得脆弱不堪,经济全球化的重新思考重新构建会加快。 1.医疗物资奇缺无必,而欧美国家过度依赖全球化分工导致欧美本土得的生产能力极度贫乏。 首先是意大利告急,接着就是西班牙奔溃,目前就是纽约危机,而制造业根基比较好的德国,日本和韩国,却没有遭遇如此的依赖症,当然国家疫情防控和体系建设也较前三个国家更为完善和稳妥。 各欧美国家不得不低下往日高傲的头,将目光转向他们眼中只配做产业链下游的中国企业,口罩,防护服,呼吸机。 新冠过后新的传染病产生,欧美制造还要只玩高端大气上档次? 2.贸易保护主义加速抬头,美国政府的忧虑感加速。 疫情初期,美国政府表现出来的冷漠确实让国人刮目,而且趁火打劫,从中渔利的行为为人不齿。 首先舆论上煽风点火,人权问题,政治体制问题,产业回归,层出不穷; 其次,继续延续贸易战和科技战,对于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和重点企业压制; 最后,3/27号还通过了《台北法》,扰乱中国发展的正常规划; 3.全球产业供应链依赖加深,供应链安全解构难度加大。 欧洲缺呼吸机,生产组装在中国,但是核心元器件供应大部分在欧洲,疫情重点在欧洲,本身就是一个困局; 存储芯片最大需求在中国,最大的产出是在韩国(三星,海力士),台湾;上游的设备和材料是日本和欧洲; 以上因素对于中国制造的都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会较深的影响中国经济走向,从目前的资本层面和企业管理层反馈出来的信息都是非常不利的,美日台企业表现出来的负面情绪会更明显,因为美国重点打击的区域是电子信息产业,欧洲除去德国瑞士有一定影响,其余都影响不大。未来的中国制造,需要克服的不利因素会更多,也会更坚定的促使我们走安全可控和产业升级的道路。 1.加速重要行业的核心元器件,核心零部件,核心装备的国产化进程,确保国家产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大部分都会觉得在吹牛逼,喊口号,最终会和米国人欧洲人妥协,依照当前的环境来看,米国会经常性的以此来要挟和遏制中国企业的产业升级,这是我们没法承受的,如果呼吸机里面的芯片,部件不给你了,肯定会是灾难性的结局;服务器的CPU,交换路由的芯片等等都是命脉,如果全面开火,后果将不堪设想,产业下游的基本都是中国高科技目前的主力企业。目前需要下游的龙头企业,央企和政府牵头,组织生态和产业链建设,反推上游的供应链建设和升级,形成产业经济,确保科技行业可持续发展。以ICT产业为例子,我们完全有可能这样设计产业发展,以华为的CPU芯片为核心,配套深圳/上海/北京的芯片国产厂商,在大湾区配套周边的电源,结构,系统厂商,软件厂商,首先形成产业生态区域,实现一个初步完整的国产ICT圈子和链条,逐年的升级和更替。同样,欧美Wintel的生态也可以继续发展,但是我们可以依据外部环境做出自己的调整,同样允许欧美国家中的中立国家的技术,产品进入国产链条,确保产业,技术和产品可以更加完整和更加快速的成长。 2.重点区域加快产业升级和低端产业调整转移,形成产业经济协调发展。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深圳,广州需要首先避免产业空心化的趋势,高端制造需要加快培育,尤其是可以确保产业安全的芯片元器件,高端材料,高端医疗等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深圳和广州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产业上游的事情,去研发设计集成电路,去研发芯片材料,去研发电子材料,去研发CT等高端医疗设备甚至核心部件。其次,低端产业,手工作坊需要加快转移到更需要他的粤港澳周边地区,甚至东南亚地区,形成沿海和内地产业配套发展。目前相对人力密集的服装,鞋帽,人力需求更多的电子组装工厂。比如什么电子烟小工厂,还有什么小电镀厂,低价值的流水线组装厂。租金也贵,人力也贵,水电气都是贵,而且带不来产业和城市价值的升值。这也是全局性的问题,粤港澳地区未将低端产业淘汰,实现高端产业,那周边地区也无法承接相对低端的产业,如果全国各地都在低端产业互相博弈,产业布局和产业协同确实无法形成良性发展。另外,并非中西部地区都要承接沿海的低端制造,也需要依据禀赋发展地区的特色产业,但是需要避免全国一窝蜂的上马同一产业,导致产能过剩,刺刀见红。当然我们在中部地区,包括和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都看到地方承接了很多电子信息产业的供应链,包括PCB,手机玻璃,电子组装,屏幕组件等等都具备一定产业规模,需要加速的是深圳,广州,北京和上海的上游产业的研发和培育,未来铁定需要去同欧美日企业去抢夺供应链上游的饭碗,不像紫光赵伟国董事长所说的那样委婉,必须要去同跨国巨头展开阵地战和遭遇战,否则产业升级和腾龙换鸟还真的是个空话,我们没法指望网红,共享经济担负起中国经济的脊梁,疫情告诉我们,有担当和责任的必须是长期积累和负重前行的中国科学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当然包括医生,也包括各行各业最有责任的人。 未来加油,中国加油,
  • 热度 21
    2009-12-15 22:16
    1699 次阅读|
    0 个评论
        人与人之间扁平了,世界扁平了,金融危机自然再没有引起世界大战,但漆黑的夜暗潮涌动,第五次科学技术革命在酝酿,黎明的曙光也即将到来。在物质生活极度膨胀的年代,“科学技术革命”或许已经被许多人淡忘,以为金融就是支柱,可是金融让世界失望了,世界再次重视并呼唤科技革命的到来,我深信只有危机才能加速它的到来,也只有它的到来,才能让黑暗重现光明。     金融杠杆的作用勿容质疑,但金融杠杆作用的过分放大,会导致财富泡沫,终于在 2008 年全球爆发了金融危机,至今世界仍然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霾天空下。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或财富极大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而不是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政府 4 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或许是一盒强心剂,但无法从根本层面复苏经济、增长社会财富。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才是刺激社会需求的良方,也是刺激社会财富增长的长久之计。     无怪乎温总理一再呼吁产业升级,等待吧、等待在一阵摧枯拉朽后,让我们拥抱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