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imec

相关博文
  • 热度 1
    2023-12-19 10:37
    326 次阅读|
    0 个评论
    Imec和三井化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用于EUV光刻的CNT薄膜技术商业化
    CINNO research产业资讯,2023年12月14日-全球领先的纳米电子、数字技术研究和创新中心Imec与日本领先的化学公司和EUV薄膜供应商三井化学宣布,开始就极紫外光刻用碳纳米管(CNT)基薄膜(Pellicle)的商业化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这一合作伙伴关系,三井化学将把imec的碳纳米管基薄膜创新地整合到其现有碳纳米管薄膜技术中,以建立完整的生产规格。这一合作的目标是在2025-2026年将其用于大功率EUV系统的制造中,双方的签约仪式在东京举行的Semicon Japan 2023上举行。 600W)。鉴于这些优势,这种碳纳米管基薄膜,引起了众多希望在其大批量制造过程中使用EUV光刻技术的公司的强烈兴趣。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上述合作伙伴双方希望通过共同开发适合行业的CNT薄膜,以满足市场需求。 “Imec在支持半导体生态系统推进光刻技术发展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自2015年以来,我们与整个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合作,开发了一种创新的基于CNT的薄膜设计,用于先进的EUV光刻,”Imec高级图案化、工艺和材料高级副总裁Steven Scheer表示:“我们相信,公司对CNT膜的测量、表征和参数性能方面的深入了解将加速三井化学的产品开发。我们希望共同将CNT膜投入商业生产,用于未来几代EUV光刻系统的构建。” 从上述光刻技术的路线图看出,市场预计在2025-2026年会推出新的薄膜,即下一代ASML 0.33NA EUV光刻系统,支持600W及更高功率水平的光源。该时间与超过2nm逻辑技术节点的插入相关联。 关于imec Imec是全球领先的纳米电子、数字技术研究和创新中心。该研究中心利用其最先进的研发基础设施及其5500多名员工和顶尖研究人员的团队。除了先进半导体、硅光子学、人工智能、5G通信和传感技术之外,他们还致力于健康和生命科学、移动、工业4.0、农产品、智能城市、可持续能源等众多应用领域的研发。Imec将半导体价值链、佛兰德斯和国际科技、制药、医疗和ICT公司、初创企业、学术界和知识中心的世界行业领导者团结在一起。Imec的总部位于鲁汶(比利时),在比利时、荷兰和美国设有研究机构,并在三大洲设有代表处。2022年,imec的收入(P&L)总计8.46亿欧元。 关于三井化学 三井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该公司最先在日本开始用煤气副产品生产化肥原材料。这项事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它是当时的一个主要社会问题。后来,该公司将其技术从煤化工发展到天然气化工,并于1958年建造了日本第一个石化联合企业,从而为日本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如今,该公司拥有许多世界级的产品,销售额超过16000亿日元,在30个国家拥有160多家公司。其业务组合包括生命与医疗保健解决方案、移动解决方案、ICT解决方案、基础与绿色材料。
  • 热度 6
    2023-7-26 10:14
    424 次阅读|
    0 个评论
    如何将CFET用于1nm及以下节点工艺
    互补场效应晶体管 (CFET) 在 4T 轨道单元设计中优于叉片晶体管,使其成为 1nm 以下逻辑技术节点的极具吸引力的器件架构。 而 imec 在 VLSI 2021 上介绍的叉片器件架构,将纳米片晶体管系列扩展到 1nm 甚至 1nm 以下的逻辑节点。在叉片器件中,由于减小了 n 型和 p 型晶体管之间的间距,因此可以使有效沟道宽度大于传统的全环绕栅极纳米片器件。这将有利于改善晶体管的驱动电流 ( 或直流性能 ) 。此外,更小的 n-p 间距可以进一步降低标准单元高度,逐步将标准单元推向 4T 轨道高度设计,从而使得 4 条单元内部金属线都能适配标准单元高度。 但是对于 4T 单元设计和窄至 16nm 的金属间距来说,即使叉片变得很窄也难以提供所需的性能。这也正是互补 FET 或 CFET 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Julien Ryckaert 表示: “ 在 CFET 架构中, nMOS 和 pMOS 器件相互堆叠。堆叠从单元高度角度看消除了 n-p 间距,进一步实现了有效沟道宽度的最大化,进而使驱动电流最大化。还可以借助由此产生的面积增益将轨道高度推至 4T 及以下。 ” 图 1 :从 FinFET 到纳米片,再到叉片,最后到 CFET 。 两种不同的实现方案:单片和顺序 目前业界正在探索两种可能的集成方案,以实现具有挑战性的 nMOS-pMOS 垂直堆叠:即单片式和顺序式。 单片 CFET 流程从底部沟道的外延生长开始,然后是中间牺牲层的沉积,然后是再是顶部沟道的外延生长。 Naoto Horiguchi 认为: “ 虽然这似乎是构建 CFET 最直接的方法,但处理流程相当复杂。例如,这种堆叠方法会导致垂直结构的纵横比非常高,从而为鳍、栅极、间隔物和源极 / 漏极触点的后续图案处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 可以使用由几个区块组成的顺序制造流程来制造 CFET 。首先,底层器件被处理直到触点。接下来,利用晶圆对晶圆键合技术,并通过晶圆转移在该层的顶部创建一个较厚的半导体层。然后再集成顶层器件,连接顶栅和底栅。 Julien Ryckaert 指出: “ 从集成的角度来看,这个流程比单片流程更简单,因为底层和顶层器件都可以用传统的 ‘ 二维 ’ 方式进行单独处理。此外,它还为 n 型和 p 型器件提供了集成不同沟道材料的独特可能性。 ” 这两个流程各有自己的优缺点。通过开发模块和集成步骤、量化 PPAC ( 功率、性能、面积、成本 ) 成本效益、简化每个工艺流程的复杂性, Imec 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PPAC 基准测试:优化的顺序 CFET 是单片 CFET 的有效替代方案 之前,作者对 4T 标准单元设计中的单片 CFET 与顺序 CFET 作出了 PPAC 评估。 Julien Ryckaert 指出:从这个基准来看,与导致有效电容上升的顺序流程相比,使用单片工艺流程制造的 CFET 消耗的面积更少,性能也更高。然而,通过以下三个优化,可以将顺序 CFET 的轨道与单片 CFET 的轨道相提并论。这三个优化为: (1) 自对准的栅极合并 ( 见图 2 中的 v2) ; (2) 省略栅极帽 ( 见图 2 中的 v3) ; (3) 使用混合定向技术,简称 HOT 。 图 2 :纳米片 (NS) 、叉片 (FS) 和 CFET( 单片和顺序 ) 的栅极横截面示意图。基本顺序型 CFET(=v1) 比单片型 CFET 更宽更高。通过优化流程 ( 包括自对准栅极合并 (v2) 和无栅极帽 (v3)) ,顺序 CFET 在面积消耗方面接近单片 CFET 。 HOT 允许独立的优化顶部和底部器件的晶体取向和应变工程,不会增加工艺流程成本。例如在 n-on-p 配置中,可以在顶部使用具有 取向的硅晶圆,从而为顶部 nMOS 器件提供最高的电子迁移率。而底部的 pMOS 空穴迁移率则受益于 的硅晶圆取向。 “ 尽管单片 CFET 仍然是首选,但顺序工艺流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利用晶圆取向方面的这种差异。我们的基准测试表明,通过这些优化,对于未来的 4T 轨道设计,顺序 CFET 流程可以成为更复杂的单片 CFET 的有效替代方案, ”Julien Ryckaert 表示。 模块和集成步骤的逐步改进 近年来, imec 报告了在改进单片和顺序 CFET 的模块和集成步骤方面取得的进展。例如其展示了通过优化关键模块步骤实现的单片集成 CFET 架构。 同期, imec 也报告了顺序 CFET 的逐步改进成果。虽然底层和顶层器件可以用传统的 “ 二维 ” 方式分开处理,但晶圆转移带来了特定的挑战。例如,为了避免对底层器件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对两层间转移和顶层器件处理都有热预算限制 ( 大约 500℃ 或以下 ) 。这属于顶层器件的栅极堆叠可靠性问题,通常需要 900℃ 量级的热处理。早些时候, imec 展示了保持良好栅极堆叠可靠性的新方法,其中包括对 pMOS 顶部器件进行低温氢等离子体处理。此外, imec 还报告了通过开发无空隙薄键合氧化物工艺在介电晶片键合步骤中的进展。 智能切割层转移:顺序 CFET 的关键构建块 在 A.Vandooren 等人发表的 2022 VLSI 论文中, imec 评估了三种不同的层转移过程。本文研究了各种工艺选项对顶部 ( 绝缘体上完全耗尽型硅 (FD-SOI)) 和底部 ( 体 FinFET) 器件性能的影响。 Naoto Horiguchi 认为: “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特别有前途的是 SOITEC 的低温智能切割流程,它使用工程化的大块施主晶圆来实现低温下的薄层分割。这种方法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允许复用施主晶圆,因而使其成为一种极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其他两种方法都依赖于通过研磨和硅回蚀去除衬底,不允许重复使用施主晶圆。 ” 图 3 :无固化或低温固化的 SOITEC 低温智能切割层转移流程示意图。 通过进一步优化,在使用低温智能切割进行概念验证层转移后处理的顶部器件,可以从劣化的电气性能中恢复。 Naoto Horiguchi 表示: “ 由于低温固化未经优化,这些器件的电子迁移率较低。 Soitec 进一步完善了其解决方案,并表明可以通过优化低温固化步骤来恢复迁移率损失,从而提高硅沟道的晶体质量。鉴于这种方法的成本效益,采用新开发工艺条件的智能切割是在顺序 CFET 工艺流程中执行层转移的有效选择。它提供了一个通用流程,支持 CFET 之外的 3D 顺序堆叠应用,例如逻辑存储器或逻辑上逻辑器件的 3D 顺序集成。 ” 图 4 :低温智能切割层转移方案中,优化和参考 ( 概念验证 ) 工艺对比时的电子有效场迁移率与反转电荷的关系。 图中迹线 B( 紫色 ) 具有更好的迁移性,因为它采用了额外的低温固化步骤。 器件测试结果显示了顶部和底部器件之间良好的电气互连性,这通过功能逆变器链得到了验证。此外,通过集成氢等离子体处理步骤,顶层 pMOS 器件的栅堆叠可靠性得以保持。 图 5 : 3D 顺序堆叠器件的 TEM 横截面。 “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架构还不是真正的 CFET 最终实现, ”Naoto Horiguchi 补充道, “ 例如,在设想的顺序 CFET 架构中,底部器件的金属互连层 (M1B) 是不存在的。我们的测试工具主要用于演示作为顺序 CFET 和其他 3D 顺序堆叠实现的关键模块的层转移改进。未来,将继续努力优化集成步骤,完成真正顺序 CFET 的最终实现。 ” 关注公众号“优特美尔商城”,获取更多电子元器件知识、电路讲解、型号资料、电子资讯,欢迎留言讨论。
  • 热度 2
    2019-12-11 13:43
    4001 次阅读|
    1 个评论
    Imec 发布叉片器件仿真结果,将是 2nm 技术节点的终极方案?
    在2019年IEEE国际电子器件会议上,比利时微电子研究机构 imec 展示了叉片(forksheet)器件的首个标准单元仿真结果,专为3nm以下逻辑技术节点而设计。与纳米片器件相比,缩减n到p间距可将性能提高10%。当与缩放助推器结合使用时,新的器件架构将使逻辑标准单元的高度降低至4.3轨,再加上单元模板优化可将面积减少20%以上。结果表明,叉片架构作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可以将纳米片结构的可扩展性扩展到3nm技术节点以上。 imec最近提出,叉片器件是垂直堆叠的横向全栅纳米片器件的自然扩展。与全栅式纳米片器件相反,在叉片中,纳米片现在由三栅极叉形结构控制,这种结构是通过在栅极构图之前在P和NMOS器件之间引入介电壁来实现的。该壁将p栅沟槽与n栅沟槽物理隔离,从而实现了更紧密的n到p间距-这是FinFET或纳米片结构无法解决的挑战。由于减少了n到p的分隔,因此预期分叉片具有出色的面积和性能可伸缩性。 标准单元仿真首次确认了叉片设备架构具有出色的功率性能区域(PPA)潜力。所研究的器件针对imec的2nm技术节点,采用42nm的接触栅间距和金属间距为16nm的5T标准单元库。拟议的设计包括缩放助推器,例如埋藏的电源轨和环绕触点。与纳米片器件相比,报告了10%的速度增益(恒定功率)和24%的功率减小(恒定速度)。较小的栅漏重叠会导致米勒电容降低,从而可以部分解释性能的提升。最后,n至p间距的减小可用于将轨道高度从5T减小到4.3T。利用器件结构的进一步布局优化可将单元面积减少20%以上。当在SRAM设计中实现时,仿真显示出8nm pn间距的组合单元面积缩放和性能提高了30%。 imec的3D混合缩放计划总监Julien Ryckaert说:“随着行业从平面到FinFET,再到垂直堆叠纳米片的规模扩展,叉片的概念被认为是非破坏性的扩展。” 纳米片装置主要是为了改善静电控制和驱动强度而引入的。但是,FinFET和纳米片架构都具有较大的n-p器件分隔距离,从而阻碍了进一步的可扩展性。forksheet体系结构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种方法,可以视为2nm以上的最终逻辑“通用” CMOS器件。继续扩展到叉片器件之外,我们建议使用互补FET(或CFET)作为器件候选。”叉片的工艺流程类似于纳米片器件,只是有限的附加工艺步骤。 这项工作是imec逻辑INSITE R&D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针对3nm以上技术节点的设计技术共同优化(DTCO)。结果将在12月11日(星期三)第36.5节(下午3:15)在IEDM2019上发布。此外,计划总监Julien Ryckaert将在周三11 日 上午10:20 举行的受邀演讲中,讨论imec走向2纳米以下技术节点的路线图,从垂直堆叠纳米片,叉片到最终的CFET,并结合缩放助推器使用。 图1 –从FinFET到纳米片(带有埋入式电源轨(BPR)),叉子片和CFET。 图2 – a)FinFET,b)全方位栅纳米片和c)叉片的SRAM半单元的布局。由于pn空间不受栅极扩展(GE),栅极切割(GE)或虚拟鳍状栅极褶皱(DFGT)的支配,因此分叉片可以提供高达30%的位单元高度缩放比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