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互联网+

相关博文
  • 热度 36
    2015-7-13 15:59
    1120 次阅读|
    0 个评论
    7月12日举办的第三届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了约15分钟的演讲,畅谈万科转型的思考,下一个10年的万科发展方向,万科100亿回购股份之举的背后思考,互联网+,甚至首次对外回应了“万万合作”。 “万科用了过去16个月做计划,到现在仍描述不清楚未来十年会怎么样,但有两点是明确的:由制造型转向技术型,由销售商转向服务商。”王石说。 谈到当下流行的互联网+,王石甚至直言:“别跟我谈什么大数据,现在房地产建筑业很多基本数据都还不全。” “08年到现在,资本市场都不给房地产业扩股,现在开了口,但这牛市是吹出来的,万科还要看一看。”7月6日,万科发布公告称,因最近A股市场大幅震荡,公司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董事会全票通过决定回购A股股份,规模在100亿元额度以内,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在这次的演讲中,王石也首次对外回应了此事,并称,万科不缺钱,帐面上有500亿,即使现在给扩股机会了,也决定先不扩,看一看,而且万科是流动性很好的股票,也不会停牌。 记者筛选出以下五大要点,以飨读者。 谈未来10年 我作为一个传统企业的董事长,在目前这种转型目前,万科是怎么考虑的。万科恰好是去年30周年,我们为了对待将要迎来的第四个十年,从2013年的8月份一直到2014年的12月份,用了16个月的时间去制定我们未来的十年计划,应该说很充分了。但到了2014年的12月28号,我们即将公布我们未来计划的前夕,10点钟要公布,8点钟万科的团队和麦肯锡的团队还在改稿。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十六个月的准备还没有想好,我们未来十年应该怎么发展。但解决了一个问题,这十六个月是上下充分的沟通,充分地各种对话、交流,至少我们的困惑,我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我们上下都非常清楚。 应该说未来十年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现在还是描述不清,但是有两点是要清楚的。 第一,我们如果是从一个产品的制造型向技术型的转型,现在已经到所谓的4.0了,实际上我们还要解决2.0的问题,我们传统企业的技术和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第二,我们从销售商向服务商转型,这点也是非常清楚的。什么叫做服务型转型?现在万科整个员工是4万人,预计未来的第十年,我们的员工会达到一百万人,不要以为说劳动密集型的是郭台铭,我们万科也将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但我们知道,到未来第十年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不要说进入老龄化,就是今天,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干传统行业,现在我们的职工普遍缺少10%,到未来第十个十年,一百万我们缺少多少人呢?应该预计我们缺少40%。怎么办呢?只有上机器人。 在刚过去两个礼拜的第一届深圳创客大会上,相当一部分表现的是机器人,万科去参展的是无人驾驶汽车,当然无人驾驶汽车研发的时间不是很长,从制定到研发只是三年时间,但是无人驾驶汽车是可以开动的,预计明年万科的机器人夜间巡逻保安就会投放市场。万科向技术转型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万科这么多年搞住宅产业化,搞绿色建筑。白领六千人,一半以上是工程师,实际上万科的技术属性已经比较明显了。更不要说万科要解决未来城市的垃圾,微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将是万科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谈互联网 大家都在说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我在万科集团的例会上,我非常明确的说,你们之间怎么谈我不在乎,但是当着我的面请你们不要在我面前说大数据三个字。大数据和我们有没有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但作为传统行业,我们数据还不全的时候,我们谈什么大数据呢?在工业发达国家,作为传统的建筑行业,已经进入BIM时代,即建筑信息模型,从设计、采购、建设,整个过程当中都采用数据管理,而BIM在中国的房地产建筑界,即便是在像万科这样所谓的强调技术转型的企业,现在也只是在试点、试验阶段。同时开工的三百个项目当中用BIM的还不到10%,所以你跟我谈什么大数据呢? 下面再谈一下,是不是互联网时代和万科没关系?我说当然有关系,怎会没关系呢?你们不是在谈互联网+吗?我说我们来谈“+互联网”。 传统行业如果不和互联网结合起来,你会被淘汰,你不是被互联网+的企业淘汰了,你会被你的行业,你的同行+互联网淘汰掉,就像到了电话时代,你不用电话,你不是被电话公司淘汰,你会被使用电话的同行所淘汰。 谈学习 所以在这个转型当中,我们应该清醒。中国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企业,我们缺少一种东西,我们缺少的就是我们现在已经不再看得起我们的邻居——日本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身在中国就有,但是我们缺失了。就是如何精益求精,把一个产品当成艺术,当成生命去做,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中国大了也持续不了,而且这个大可能是一个灾难。 作为一个传统企业,万科从五年前制定了“千人亿计划”,就是一千名工程师,一亿人民币送他们到日本学习,一次一个月,执行到第三年,开始制定第二个千人亿计划,把一千名经理,用一亿人民币的成本送他们到日本学习。第四年我们有第三个千人计划,就是一千名服务人员送到日本学习。预计随着万科的人员增加,我们会有第四个,第五个千人计划继续。 谈股灾和万科配股 万科算是一个老公司了,我也来谈点在这次股灾当中万科的一点体会。很有意思,我非常感谢2008年。08年之前,我们两年不到扩一次股,万科在08年之前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效率是最高的,一直在融资,万科的扩股当中,融资对万科起到一个助推器的作用。但是08年之后不给房地产公司扩股了,怎么办?万科要发展,08年之后万科的发展没受到影响,很简单的秘诀就是合作,万科现在90%的项目是合作的,也就是自己做的项目只占到10%。我们通过合作,万科现在不缺资金。 当然作为上市公司,这次开了之后,我们也想扩股,但是对市场评估了一下,感觉现在牛市是在吹,很明显的管理层的意图非常明确,以至于到最后各种放放放以后就是空,我们经历最痛苦的就是高价发行了股票,最后股价跌下来了,我们的中小股东、战略投资者非常难受,所以这一次我们非常清楚,有扩股机会我们还是要看一看。 我们不缺钱,帐面上500亿,所以我们说即使现在给扩股机会了,我们也决定先不扩,看一看。所以一旦突然发现股价下来之后,我们即刻就申请了100亿的回购计划。 很多公司都停牌,我们不会停牌的,即使有一天我们跌了百分之八点几,万科是流动性非常好的股票,我们不会停。 这就是在这次市场变化的时候,万科的一个态度。而且这时候我才发现,万科变了,以至于变的“上市不上市”对我们来说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万科的基因已经不用依靠扩股来扩张,但不等于说万科将来不会扩股了。 谈万万合作 从企业的发展来说,因为一个靠挖坑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所谓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进入白银时代。为什么万万想不到万达和万科合作呢?很简单,我们先说万科,我们的住宅开发,我们的社区向城市配套发展,住宅是我们的轻资产,盖了就能卖,突然进入商业地产、写字楼地产,第一,你不能盖了就卖,要出租,我们发现这方面我们不是很熟悉,这种商业资产对万科是重资产。万达恰好是倒过来的,商业地产它也不是卖,是租,但是只要一开始它即刻就能组织,你知道你的租金收入是多少,知道客流是多少,商业地产对万达是轻资产,但是和商场配套的住宅就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质量啊,卖的不尽人意,住宅对万达是重资产,这两个公司为什么不合作呢?它的重资产在我手上就是轻资产了,我的重资产在它手上也是轻资产了,所以这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当中重新的资源整合的过程。 谈中国企业 昨天晚上参加这个晚会,今天讲完课赶到这里。大家都在谈中国的巴菲特。我想这里带来两个问题。第一,如果要成为巴菲特的时候,本身就有点问题了,就等于说我们谁成为洛克菲勒,我们谁成为卡内基。我们中国有很多巴菲特,我想这个就有问题了,我们所谓的巴菲特只有一个,完了中国说谁能成为巴菲特,我想最多是一个嘛,怎么会是一堆? 谈到巴菲特,我的联想就联想到了郭广昌,但是郭广昌就是郭广昌。将来发展我觉得在传统企业转型当中,复星给我们做了一个启发,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一个从房地产、医药、钢材,应该说是一种多元化发展,最后如何再通过跨国的经营当中走向了金融,我后面叫金控,我非常看好郭广昌。我们是做传统行业出身的走到这一步,而且是走出国门,我知道我们的主战场还在中国,但是国际舞台和中国市场结合起来,那真是不得了,中国人非常聪明、勤劳能吃苦,甚至可以总结来讲什么叫企业家,什么叫领袖,就是以苦为乐的。 我跟广昌挺熟的,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不打不成交,我们见了一面就互相踩对方,互相笑咪|咪的不服气。尽管是这样,我真正到他家里,也就是两个月前,他家里的朴实,他家里的环境让我感到和中国现在已经富起来一代富人的家里相比,我感到很意外,非常朴实。所以我感到中国人只要给了机会,有这样的舞台,21世纪说是中国的那毫无疑问。但是我们应该记住,我们更多的开始要谈,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责任,更多要强调的不是第几,我们是巴菲特,更多要讲我们的责任,毫无疑问一定会超过巴菲特。不要相信只有盎格鲁、撒克逊的后代一直主导着这个世界,既然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应该是我们龙的子孙在世界上要开始崭露头角,但是要记住我们的责任。
  • 热度 38
    2015-5-4 11:20
    1341 次阅读|
    1 个评论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了“互联网+”这一概念后,一夜之间,所有的事物都被穿上了“互联网+”的外衣,各行各业无一不表现出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与国家领导人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觉悟。可这些策划者们,究竟是真的理解了“互联网+”的核心,还是仅仅只是跟风搭车呢? 有的人说“互联网+”不就是线上、线下的行业整合么,网络上随便几个段子就能看懂“互联网+”,比如这个: “邮政行业不努力,顺丰就替他努力;银行不努力,支付宝就替他努力;通讯行业不努力,微信就替他努力;出租车行业不努力,滴滴快的就替他努力。” 又或者这个: “百度干了广告的事,淘宝干了超市的事,阿里巴巴干了批发市场的事,微博干了媒体的事,微信干了通讯的事,不是外行干掉内行,是趋势干掉规模!” 也许这些段子未必解读到位,但也从某种角度说明了正是因为传统行业的固步自封,才给了互联网公司颠覆市场的机会。想要真正认识“互联网+”,光看段子肯定是不够的,下面这10本书,对理解“互联网+”的本质与核心有极大帮助。 1. 《互联网+:从IT到DT》 作者:阿里研究院 推荐理由:《互联网+:从IT到DT》深度解析了“互联网+”的内涵及其与云计算、大数据、新分工网络的关系。世界正从IT走向DT(数据技术),IT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DT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未来属于DT时代。“互联网+”的过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IT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完美融合,将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本书分为升维与变革两个部分,详尽地阐述了“互联网+”行动将以夯实新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原有工农商业基础设施、创新互联网经济、渗透传统产业为指向,为中国经济实现转型与增长开辟新路。 2. 《互联网+:传统企业的自我颠覆、组织重构、管理进化与互联网转型》 作者:王吉斌 彭盾 推荐理由:《互联网+:传统企业的自我颠覆、组织重构、管理进化与互联网转型》是国内首部关于“互联网+”的著作,在准确解读国家“互联网+”战略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从企业管理和经营的角度,深刻地阐述了传统企业如何通过自我颠覆、组织重构、管理进化、创新变革和跨界融合来制定“互联网+”战略和行动计划,最终实现企业“互联网+”战略落地的最终目标: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互联网企业!本书内容系统、思想深刻、案例生动,宏观上视野开阔,微观上鞭辟入里,为广大企业理解、制定和执行“互联网+”战略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3. 《互联网+兵法》 作者:段王爷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能指导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战略实现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实战兵法。作者在10余年的传统产业互联网实践中总结出了这套“互联网+”兵法,它的心法秘诀是:柔、软、感、快。“柔”是指战略重构,要“变基因”,增强战略柔性,使战略变“柔”;“软”是指组织结构重构,要“变形体”,增强组织的软性;“感”是指商业模式重构,要“变玩法”,增强品牌感性,使商业带“感”;“快”是指运营系统重构,要“变速度”,加强响应客户速度,使运营变“快”。在这4字心法秘诀之外,本书还在战略层面从6个不同的维度对“互联网+”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讲解,这是企业实施“互联网+”战略的行动指南。 4. 《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作者:陈灿 曹磊 郭勤贵 黄璜 等 推荐理由:“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每个企业都要找到自己的“互联网+”。“互联网+”使得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和资源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的环境。 5. 《O2O实践:互联网+战略落地的O2O方法》 作者:叶开 推荐理由:这是国内首部讲解企业如何通过O2O的方式实施“互联网+”战略的著作,也是目前O2O领域最系统和最接地气的著作,对“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作者是中国知名的产业互联网专家、O2O实践派专家、粉丝经济学权威、SocialCRM倡导者。 6. 《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 作者:夏妍娜 赵胜 推荐理由:全球视角、本土实践,案例丰富,深入浅出,逻辑清晰,让你轻松掌握工业4.0的核心与本质。 工业4.0不仅为中国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而且与中国国策“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战略不谋而合。新一届中国政府鼎力推荐工业4.0,工信部快马加鞭制定“中国制造2025”,都是为了使工业4.0能顺利落地中国,并开花结果,升级“中国智造”,调整就业的结构性失衡。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是我们未来十年的国之大略。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 7.《跨界:开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新趋势》 作者:腾讯科技频道 推荐理由:互联网带来的跨界浪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势颠覆传统行业。从2014年开始的十年里,“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行业将慢慢消失,因为大部分企业会互联网化。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疆界将被完全打破了,门口的野蛮人“跨界”而来,这是一个超过万亿美元的巨大商机,也是一次产业格局大洗牌的机会。你准备好了吗?本书荣登京东、当当、亚马逊2014年年度管理好书榜,一上市即发行10万册,是2015年各大企业学习的首推用书。 8.《风口:把握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创业转型新机遇》 作者:八八众筹 推荐理由:昨天,BAT(百度、阿里、腾讯)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被吹了起来;今天,中国经济最大的台风——产业互联网来袭;未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你无法洞察和掌握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注定被时代抛弃,这本书将教会你如何进行产业互联网转型或升级。 9. 《互联网思维2.0: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 作者:卢彦 推荐理由:这是首部系统阐述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专著,分别从三个层面(取势、明道、优术)、四个维度(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产品模式、营销模式)全方位解构互联网转型内在的商业规律与管理逻辑,并且详细解读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与特征以及传统企业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错误认知。从战略规划到品牌建设,从组织变革到文化重塑,从产品研发到营销推广,本书结合具体企业案例给出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方向、目标、路径、方法、步骤、标准,围绕整个企业经营价值链以专业的视角深度诠释移动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的颠覆与重构。如果把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看作一次旅行,面对那片从未涉足的旖旎风景,你怎能错过此次出行的必备攻略呢?这是一部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行动指南,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文明的系统思考与统筹谋划。 10. 《云战略:传统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转型》 作者:徐欢生 推荐理由:互联网公司的超速发展,以及对传统产业越来越猛烈的变革,让“焦虑“成了很多传统行业企业家的新常态。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中国,一年血压计的销量大约是1000万台;但是,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这个行业中的绝大多数玩家将会死去,因为有人会免费送出数百万台血压计。是谁这么大方?难道是疯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更让人想不明白的是,这家公司不但没有倒闭,反而成为一家价值超过十亿美金的公司。这虽然起源于一个疯狂的想法,但是当它变成现实的时候,一定是个天才的设计,基于万物互联和互联网的商业逻辑。这个逻辑,在《云战略:传统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转型》中会得到清晰而完整的展示,并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即使没有互联网基础的企业家也能轻松读懂,为自己企业的战略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持。
  • 热度 39
    2015-4-29 10:51
    1292 次阅读|
    2 个评论
    在互联网化从靠近消费者一段的服务零售业逐渐逆推至生产领域的工业制造业,这个时候需要的恰恰不是互联网大佬那种唾沫满天飞的炫酷词汇和各式炒作,反而是真是懂得硬件生产规律,踏踏实实深入工厂车间开展最基础改变的互联网人。 我国的制造业虽然也有一些“大块头”企业,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为止我们的制造业还是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环节,技术含量不高,人力密集型居多,比如就自动化水平而言,目前我国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为23台,而德国的这一数字为273台,日韩则是300台,整体落后发达国家水平,自动化尚未完成,智能化何以谈起? 由于自动化水平低,所以我们的制造业还是属于人力密集型产业,过去三十年靠着人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占领了中低端制造市场。这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工业4.0、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等措施的目的就是解放人力,减少人工。 可想而知,我们这一个劳动力人口大国,政府到时候又该如何安置被淘汰下来的广大的劳工人员,就业率偏低自然会带来社会稳定的隐患。 再有4.0背后的核心就是德国人说的CPS(信息物理系统),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实现智能化转型。 这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自主研发技术一定要跟得上才行,我国的企业很多时候还是要靠进口先进设备、全自动生产线、以及高级机器人,如果依然是依托外部技术资源的话,我们的4.0充其量就是德国技术的出口市场而已。 抛去就业和技术能力这些基本因素,推动工业4.0的真正动力归根结底还是企业主们,如果与企业没有巨大的利益,无论政府如何呼吁鼓励,也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在南方沿海的很多出口加工型企业,正挣扎在金融危机后的寒冬中:企业倒闭,资本撤出。 这个时候要让企业主们投入巨资引进智能化的设备,而放着相对便宜的人力不用,怎么听都“不靠谱”。企业是追逐利润的,“高大上”的战略口号于生死存亡的切身利益相比,还是隔得很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了“互联网+”的计划,同时也提到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这几天,对于“互联网+”最热衷的基本上还是互联网企业,让大家感觉到互联网+其实就是微信+,淘宝+。这就容易产生一个错觉,就是仅依靠网络服务提供商就能够带领中国实现全面的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高。 显然,互联网企业先天的具备具备造势和宣传的基因优势,但如今,在互联网化从靠近消费者一段的服务零售业逐渐逆推至生产领域的工业制造业,这个时候需要的恰恰不是互联网大佬那种唾沫满天飞的炫酷词汇和各式炒作,反而是真是懂得硬件生产规律,踏踏实实深入工厂车间开展最基础改变的互联网人。 国内企业不宜过度炒作 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练好内功,德国工业是站在3.0的门口才谈4.0,而我们自身的发展水平还层次不齐,少数大企业完全可以跟进4.0的步伐,以此带动行业整体的进步,但这不等于说还有大部分的中低端企业也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大跃进”,西方工业国百年走过的路,我们可以缩短时间,但无法跳级。 现阶段,国内企业不宜过度炒作“工业4.0”,更不能把这种舶来品变成另一个“互联网思维”,总是梦想着手握此利器,便可一步登天,赶英超美,成为一种浮躁的商业文化现象。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剑指工控
  • 热度 32
    2015-4-9 11:43
    1164 次阅读|
    1 个评论
    工业4.0自从被德国提出来以后就迅速火遍全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自然会深受影响。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 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工业和信息化的结合必将助力中国制造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未来很美好。工业4.0认为,实现工业4.0目标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人、机器、资源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社会,物联网、互联网、服务化的智能联接必然要求一个系统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各种终端设备、应用软件,它们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识别、处理、维护等必须基于一套标准化的体系。 本质上看,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4.0的进步在于利用互联网激活了传统工业过程,使工厂设备“能说话、能思考”,同时实现三大功能:较大程度地降低制造业对劳动力的依赖、较大程度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将流通成本降到较低。 工业4.0产生在德国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德国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唯一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国的国家,产品质量和技术能力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崛起,以美国为首的信息化国家却通过“虚拟经济”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主导,包括德国在内的整个欧洲在网络经济上普遍处于严重的弱势。如此世界经济格局,让德国的工业界不得不充满担忧,到底是互联网巨头控制工业巨子,还是工业企业通过互联网成功转型,已经成为德国及中国要回答的问题。 最近几年,以谷歌、苹果、亚马逊等为首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向制造业进军,他们利用自身的地位,推广自家的产品和服务,开开发了可穿戴设备、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物流、实体超市,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互联网公司进军实业、打通互联网和制造业的新战略。更令制造业忧虑的是,这些互联网公司市值巨大、资本雄厚,而且在网络上具有垄断地位。据统计,德国 95% 的互联网搜索流量来自 Google,他们掌握了消费者和企业连接的桥梁。德国经济部长就曾明确表示,担心美国的互联网巨头会主导互联网数据业务。 与德国不同,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制造业和互联网平行发展的国家,制造业占据了世界第一的规模,而互联网经济也领先欧洲几乎与美国平分天下。传统制造业的力量在中国很强大,产业资本的实力很强,向互联网转型的动力也十分充足。互联网资本在以BAT等为代表的网络公司带动下更是发展迅速,这些公司也在努力进军线下,智能硬件、汽车及其他的很多制造业都开始获得互联网资本的青睐。 因此,中国没有必要完全效仿德国,通过扶持占据主导地位的制造业摆脱互联网公司的资本和资源控制,相反可以双向支持。既让产业资本通过互联网转型提高自身的能力,也就是走工业4.0之路,使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甚至中国智造。中国也要通过互联网+的战略让互联网企业积极投入到中国制造业改造中来,将信息产业的优势转嫁到制造业上来。 工业4.0产生于德国,是其工业制造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到了特定的发展阶段。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是,仍然不敢说是制造业强国,在核心的工业制造技术和科研能力上还存在很大的欠缺。 从发展阶段上看,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但第三次工业革命却还处在进行过程中,甚至还是初级阶段,部分产业向工业4.0转型是可能的,但整个工业体系整体转型是不切实际的。 中国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工业化生产的中期阶段,以成本控制为生产管理的核心,大规模集成化是当然的选择,至少在最近五年之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对于中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而言,工业4.0虽然美好但还很遥远。不过,一些已经跻身世界领先位置的企业,比如海尔、联想等等,确实可以借助工业4.0提升企业能力,以满足电子商务和跨界融合产品生产的需求。 工业4.0适应了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将为各传统行业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但工业4.0从战略上看是德国对抗以美国为首的互联网霸权的产物,中国国情与德国不同,互联网行业已经处于世界领跑地位,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而不是跟风,才能真正把握住工业4.0的机会实现弯道超车。也许,这才是中国政府推出“互联网+”的根本原因。 本文转自百度百家,作者 马继华
  • 热度 46
    2015-3-24 11:58
    6397 次阅读|
    12 个评论
          吹着马云刮起电商的风,处于元器件产业末端的”华强北”分销行业的有志之士感觉神清气爽。从2011年开始,抱着马云梦,自我革命,多一条路,投入不大试一下等各种想法的各路英雄开始了他们元器件电商的路,短时间以上海云汉商城,深圳的360IC,Rightic,北京的元交网建立的天交商城为主的20多家网站蓬勃上线,到2014-3月,华强实业与大联大强强联合打造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配套采购服务平台“开芯猫”,2014年7月科通芯城香港上市,2014年10月有国资背景的中电器材花20多亿RMB,200+人团队打造的中电港,算达到一个阶段的顶峰。         传统领域的电商年交易额已经超万亿人民币,元器件行业每年的交易额也超万亿,而令我不解的是开芯猫已不再叫。科通芯城的股价平平。中电港执行董事周继国非常坦诚的表示:"现在我们上线了接近3个月的时间,实际上是一个反思、改错的过程。反思和改错的时间远远大于我们正常工作的过程,很多上线以前的东西都在改……”而做得比较好的云汉商城年销售额仅在亿元人民币的低位徘徊!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谈了互联网+,为什么元器件电商成绩却如此?元器件电商到底什么时候能做大? 我这个青年的答案是:爆发,现在还不是时候,快--3年,慢--5年之后。 笔者是个80后,以我的亲身精力说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之路:00年左右上高中,开始玩QQ和上网,上网就要提到门户和hao123网址 导航,再隔2、3 年上大学后开始用百度和chinaren,工作后慢慢接触淘宝,真正网购是从2012年开始。 我总结的互联网之路为 第一阶段让大家学会上网,形成网民基数。 第二阶段让大家用好互联网解决一些问题。 第三阶段让互联网真正服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显然,元器件电商是第三阶段的事情。现下,电商火,元器件电商不火,对比就出来原因。 原因1: 元器件互联网基础不牢,妨碍跳跃发展 没错,元器件行业的人都上网,但针对元器件的工作和学习上不习惯上网,或者说网上没有好网站可以帮到从业者。 切身为例,我08年开始在大联大卖元器件。 前2年就上原厂和客户网站,学习产品。连自己的官网都很少上。 成熟后,偶尔上华强电子网为客户买样品和alldatasheet去下载规格书做替代。 5年后,慢慢有空,才泡泡国际电子商情,尽管知道集邦网、Digitimes和日经技术在线也极少上。 元器件行业专业性太强,分类又多,加之从业者散布全球各地,以至元器件行业的网站相对不多,经常上的集中上的网站就更少,以至于中国的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行业里网站流量超过日均IP超过10W的网站几乎没有。 元器件行业的网站没有榜样,没有老大,大家又不习惯用互联网解决自己的问题。元器件互联网的网民分散,数量不够,直接做电商是不是太冒进? 原因二: 互联网玩的在元器件行业都难玩。 互联网主要围绕3个主体作文章:关系、生意、数据。 简言之,腾讯的QQ和微信就是关系,淘宝就是生意,数据就是百度。 结合元器件行业,关系就是钱,必然是线下的,深入的,是为了活命扎到骨子里的。自然不等同于纯互联网里的玩玩的关系。 元器件行业生意的特征为大批量为主,价格第一,品质第二。这 2点注定元器件电商目前不可能有大的作为,也注定传统的元器件库存信息平台长成华强电子网这种规模就到顶了。 元器件行业的数据更新太快,且浩如大海,很多数据有保密性要求,虽有人在原厂数据库、代理商分销商数据库、规格书库、终端客户数据库等上做尝试的,但真正让我满意的还没发现。 原因三: 现阶段的元器件电商的做法与互联网思维不一致 “互联网精神”即:开放、分享、免费、扁平化、平等……这些精神都是基于服务社会每个人的宏愿出发。 现阶段的元器件电商要不卖自己的货,要不卖别人的货,都是纯生意行为;同时,元器件电商覆盖行业群体有限;最根本创建电商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跟QQ、百度这样免费服务每个人,把服务做好了钱自然来了的互联网思维相悖。 虽然看到cecport\cecport\ickey都有搞些开放、分享、免费的板块,总感这些都是配角。 之前阿里巴巴和慧聪等寡头都有实地调查华强北,想把华强北互联网化,最终都放弃了。而华强北元器件行业的从业者还拼命往上冲,真的急了点!   -----此文为一个在元器件代理商做过7年的青年所原创,代表其4年来对元器件结合互联网的深度思考。 此文分3篇,此篇谈我对互联网的理解,下一篇谈谈元器件行业是不适合搞电商? 系列阅读: IC大佬们,元器件电商还不是时候(一) IC大佬们,元器件电商还不是时候(二) 原创总结篇 | IC大佬们,元器件电商还不是时候( 三)     更多精彩,请多多关注如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