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海归

相关博文
  • 热度 47
    2010-9-26 09:32
    3631 次阅读|
    36 个评论
    鲁迅先生当年对中国人有一个精辟的论断,后来被柏杨先生通俗成了“丑陋的中国人”,大概的意思是说中国人多“乡愿”的劣根性,所谓乡愿也就是乡下人的想法的意思,孔子讲一个人若“疏于礼”其实是“曲于教”,孔子他老人家没说清楚的是,这个“教”其实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而更重要的是家教。最近 30 年中国人有一小部分人富裕起来了,富裕起来的人最怕别人说的软肋就是说自己是个爆发户,特别是那些稍微有些文化的富裕阶层,所以他们多选择把自己的后代送往国外,以为把自己孩子送到国外就能提升自己的档次,事实上那些在国内就属于“次品”的孩子,去了国外直接也就被归为了“垃圾”,连澳洲这样当年欧洲“杂碎”组成的国家,也看不起咱们的中国留学生,到处都是中文警示牌,可见丢人丢大发了!提醒这些家长,暴发户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看上去就像爆发户,要提升你的孩子还不如先提升你自己吧。   颜式家训里把人做了一个简单的分类,虽有些唯心但多少有些道理,他把人分三种,一种人叫做“上智”,上智之人谓为生而知之,属于天才型;一种是“中智”,中智之人谓为学而知之,属于大众型,大多数人都是属于这种;第三种叫做“下愚”,就是学了也不知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海外,几年后还是一口中文回来的原因,别说学什么本领了,连人家的话都没学会,基本还是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混,花掉父母大把的银子,回头还养成一堆资本主义的“腐朽”做派。特别是一些女生更甚之,以为在国外呆几年就时常有种错觉,觉得好像自己就是那个发达国家的人一样,成天把自己弄的像个 PARTY ANIMAL ,品味格调虽没发现,侨情倒是多了一堆,“非诚勿扰”里就不乏这样的人群,这些暂且统称为“海龟”吧,说到底海龟就好比是外贸服装店里的衣服,要么属于出口转内销,要么属于尾货,要估个大价钱其实挺难的,国人已经不是过去国人了。   再谈谈那些学到一些本领的海归, IC 在美国被戏称为 Indian and Chinese ,硅谷就是最多聚*集这两类人群的地方,如果你认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荣誉那你就错了,这么辛苦的活儿人家美国人才不乐意干呢,大家都知道做 IC 研发是件极其幸苦乏味的活儿,且要一堆专业知识,多数得拿到工程类学士或是硕士、甚至博士文凭才可以干这个活,而拿的薪水甚至比那个吃香喝辣的做 MARKETING 的老美少很多,这是多数华人留学生有意无意不愿意提及的事实。不愿提及其实还是比吹牛要好,而像那个唐姓的海归就属于不厚道了,得了便宜还要把自己包装成青年领袖,大吹自己的丰功伟绩,其实在微软混过的人都知道,当年的微软中国顶多也就算一个技术服务中心而已,其级别类似海尔在上海的产品维修服务中心,上去还有大中华区总裁、亚太区总裁、全球副总裁,然后才到比尔 . 盖子,人家微软光全球副总裁就不下 2 位数,这哥们却要把自己吹的好像和盖子很熟的样子,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知道是在忽悠,难怪方舟子一质疑,人家就彻底没声了!当然我们的同行败类交大“汉芯”的那哥们其荒谬和无耻远超唐氏,忽悠了国家上亿经费,居然后来还能不了了之,真乃中国之特色啊!     有个英国人说了句很有名的话,后来被广为引用,不记得原话了,大概的意思是说,要成为一个有钱人,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做到,但是要培养一个贵族可能至少需要三代人的时间,在我们目前这样的体制环境和文化里,我们需要妥协的东西太多,大家估计都很难活的高尚,只是有的人愿意承认有的人却要刻意包装罢了,比如唐之流。方舟子也就干了一个诚实的知识份子该干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却成了异类,真乃时代的悲哀!  
  • 热度 37
    2010-9-3 10:25
    5430 次阅读|
    27 个评论
    IC 销售和海归创业者的对话,品牌不重要?   太极老人 2010-09-01 18:05 评论 :   销售 IC 和销售牛奶还是有区别的。老百姓对牛奶的认知最要是品牌,对它的成分,质量无法鉴别。而 IC 则不一样,懂的人通过测试,总可以知道其质量好坏,性价比如何。品牌不一定重要。要不然千千万万的小科技公司还怎么活下去。     太极老人,你好!   我的观点和你向左, IC 的品牌还是很重要的。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客户的工程师往往连试也不愿意试。你说得再好,他最多再问你一句:“谁用过了?”如果没有个响当当的公司用过,基本上就到此为止了。   IC 的测试并不容易,用户很难通过测试来判定产品质量的好坏。   功能测试比较简单。举个例子,如果是个音频功放 IC ,做成板子能出声音了就意味着功能测试通过了。   性能测试就比较复杂了。通过放大的音频,失真、噪音等等参数是否好、更好?除了耳朵,更要权威测试仪器的数据来说话。这些仪器即使一些专业的音响制造厂家都未必具备。 Datasheet 中的那些参数,除了些静态参数客户自己模拟测试一下还有可能,那些动态参数的测试困难重重。   可靠性的测试则更麻烦了。即使经过各种高低温、冲击、环境试验也只能推测出可能的产品寿命。它需要时间的检验。科技日新月异,缺的就是时间。   所以,即使再大的客户他都不会通过自己的“测试”来确认一个 IC 好坏的。产品的性能、质量是由供应商来保证的,如果一个供应商名不见经传,客户会很担心他有能力来保证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的。客户可不愿意用自己的产品来赌这个 IC 的好与坏。   虽然不是普通消费者,但专业的客户也还是相信品牌的,所以品牌还是很重要的。 活着的“小”科技公司很多,但滋润的寥寥无几,能壮大成“大”公司更是屈指可数。   欢迎讨论, QQ : 867013424
  • 热度 70
    2009-10-15 10:08
    9232 次阅读|
    58 个评论
    今日,安排一本土IC创业团队和一开发区招商的朋友聊聊。招商的朋友说:对于一个初创的IC公司,没有海归在团队里担任主要负责人甚至法人,项目扶持资金是难以申报的,即使有,也很少,云云...   按照二八定律的说法,IC中,有20%的属于中高端技术含量的,80%是非中高技术含量的。中国IC大力发展已经10来年,目前已经培养出了相当多的人才了,完全能设计出这80%的非中高技术含量的芯片。   中国目前的电子通讯整机厂家,80%的也非走高端路线,需要的是80%的非中高技术含量的芯片。   中国IC行业,80%的公司,得通过大量的做中低芯片的积累,锻炼了人才,培养了客户的忠诚度,积累了公司管理运营经验,特别是一定的技术积累后,以及资金积累后,才可能去做高端芯片。对于中国初创公司,想做世界领先的IC,想直接跟intel、TI等开战,抢他们的市场,那绝对不是现实的做法。   首先要能爬得上高人的肩膀,然后才能站在高人的肩膀上!我们需要先从高人的腰部往上老老实实向肩部爬!既如此,因此,80%的IC创业公司,其实不需要什么海归!   另,就是有20%的IC创业公司,需要海归,也不需要海归在公司中做老大。因为海归绝大多数只有技术,IC设计的技术,但对于市场与公司管理,几乎都没有经验,特别是在大公司里的。(政府还希望海归在世界500强里工作过,可500强里有多少是IC公司呢)。搞IC公司,首先是做生意,需要懂中国市场懂中国销售的人;其次,公司,就得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因此海归回来,最好最好的位置,就是老三,抓技术研发。强行让没有市场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海归去做法人做老大,实际上是害了他!   政府呀,别就只盯着海归! 本土人才创业,目前才是最值得扶持的,最有成功做大的可能的! 更多相关文章请参见"胡说IC", http://www.kthr.com/bbs/index.asp 胡运旺  总经理 ************************** KT人才——专注于IC/电子/通讯猎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