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格力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8
    2020-10-29 09:24
    1934 次阅读|
    1 个评论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疫情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做饭。”在美食博主的微博评论中,这句话是出现最多的。从美食博主的微博不难看出,疫情期间大多数人都把烹饪当做闲余消遣的方式,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厨房上。而在这波热潮兴起后,作为厨房好帮手的小家电产品就成了用户的“心头好”,厨房小家电市场也因此受益。 与此同时,国内的白家电市场增长却日益疲软,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白家电电器产品均出现明显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白电行业的巨头们也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厨卫小家电市场,和九阳、苏泊尔、小熊电器这些小家电企业争夺市场。 白电、小家电市场冰火两重天 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国内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理念也开始发生变化,更健康、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逐渐受到了国内居民欢迎,而同时兼具这两种生活方式的烹饪,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并日渐流行。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调查报告显示,超过90%的居民认为在家做饭更健康,也更愿意选择在家做饭。而对于在家做饭需要用到的厨房小家电产品,大部分居民在选购时将品质放在了第一位。从报告来看,居民日益提升的健康观念,已经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 这种观念的变化,也深刻地改变了国内厨房小家电行业。一方面,用户消费意愿的增强,推动了厨房小家电市场规模增长;另一方面,用户对品质要求的提升,推动了厨房小家电行业对其产品进行品质升级。 而今年突发的疫情,更进一步加速了厨房小家电行业的转变。在疫情管控期间,烹饪成了满足个人兴趣和陪伴家人主要的闲余消遣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带动下,厨房小家电行业迎来了逆势增长。 据天猫数据,疫情期间全国小家电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达到103.5%,多功能料理锅、厨师机、三明治机等厨房小家电产品的成交额上涨,更是分别达到了15011%、453%、3353%,销量较往年同期暴增。 和厨房小家电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的、格力这些白电巨头却因为洗衣机、空调产品销量的下滑深陷焦虑。据中怡康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1至13周,国内家电行业销售额整体下滑了47.5%,美的、格力、海尔三个家电巨头第一财报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22%、73%、50%,净利润下滑明显。 从白电、厨房小家电市场对比来看,疫情对白电市场冲击非常明显,而厨房小家电市场却因此受益。这样的情况下,业绩承压的白电巨头们,开始纷纷将目光转向厨房小家电市场。 家电巨头向小家电市场发起猛攻 白电市场不利的情况下,格力、美的这些白电巨头,纷纷开始在厨房小家电市场发力。 今年6月开始,在厨房小家电领域深耕多年的美的,先后推出了电热饭盒、不粘炒锅、多功能料理锅等20多款新品,并通过圆角、曲线等设计造型,提升了产品的外观品质。另外,美的还通过和OPPO合作,打造厨房场景联合实验室,持续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和美的产品布局不同,格力在厨房小家电领域的布局,采取了直播带货的方式。在5月10日的快手直播间,格力的董事长董明珠和朱广权、李佳琦联手,为格力空调等家电产品带货,同时为格力的电饭煲、破壁机等厨房小家电产品做营销。 从两家的布局来看,美的在厨房小家电市场的布局侧重于产品,格力则更侧重于营销。而两家截然不同的布局,跟两家在厨房小家电市场面临的形势有关。美的已经在厨房小家电深耕多年,并且抓住了疫情冲击带来的红利,因此在业绩上受到影响较小,上半年营收下滑仅有9.47%,相比之下格力上半年营收下滑幅度高达27.21%,这让格力面临的压力倍增。 以此来看,董明珠频频亮相直播间,推出自家的厨房小家电产品,也是在为格力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空间做准备。而董明珠在接受新京报直播时也曾表示,今年做小家电的反而很好,小家电市场有很大的商机。从董明珠的态度来看,格力显然已经盯上了厨房小家电市场,接下来仍会继续在厨房小家电市场发力。 而在美的、格力这两个家电巨头猛攻厨房小家电市场后,九阳、小熊电器等小家电企业压力倍增,只能被迫开始迎战来自传统家电巨头们的猛攻。 小家电企业坚守迎战 在白家电巨头发起进攻后,九阳、苏泊尔这些厨卫小家电企业也开始奋力反击。 和格力采取的直播带货方式相同,九阳、苏泊尔也以直播带货的方式来迎战。今年3月份开始,九阳就开始和拼多多、苏宁这些电商平台联手,为自家的豆浆机、破壁机小家电产品直播带货;另外,九阳也和李佳琦这些直播红人合作,在线上渠道为榨汁机、炊具等产品做营销。 而厨房小家电行业的另一小巨头苏泊尔,也是通过和王源、肖央、刘涛这些明星合作,在淘宝、京东这些电商平台直播,进一步稳固其品牌优势。 总体来看,九阳和苏泊尔都是以直播为切入口,用流量来争夺市场,这和格力的思路一致。但和格力相比,和格力品牌挂钩的董明珠,显然在直播平台拥有更高的人气,这恰恰是九阳、苏泊尔在品牌营销方面所欠缺的。 不过,对九阳、苏泊尔这些厨房小家电企业来说,直播毕竟只是一种营销方式,产品质量、品质、口别才是影响销量最重要的因素。在这方面,九阳、苏泊尔已经有多年的积累,品牌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而这也正是入局厨房小家电市场不久的格力所没有的。 另外,在产品质量、品质和技术方面,九阳、苏泊尔也有多年积累的优势,格力入局之后还需要使劲追赶。而在白电市场上半年萎靡不振的情况下,美的、格力这两个家电巨头仍会把厨房小家电市场作为新的增长点,继续和小家电企业争夺市场,这意味着接下来厨房小家电市场的竞争会更加凶猛。 双11,战火燃烧更激烈 随着厨房小家电市场战场升级,白电巨头和小家电企业的博弈也更加激烈,随着双11临近,战火更加激烈。 对美的来说,它已经位居厨房小家电市场的龙头地位,需要做的是稳固和扩大市场优势;而对于后入场、处于追赶态势的格力来说,尽快拓宽产品线并利用品牌优势进行产品推广,尽快提升其在小家电市场的竞争力,才是其急需做的事情。 而对于九阳、苏泊尔这些小家电企业,品牌是它们拓展市场的最大倚仗。从市场层面来看,厨卫小家电产品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同质化严重,这意味着小家电企业难以建立很高的行业壁垒,而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就成了其最核心的竞争力。 但这种品牌优势,在具有更高品牌知名度的格力、美的发力小家电市场后未免大打折扣,这就迫使小家电企业,去寻找能够提升其竞争力的新方向。而在万物智能的新风口,主打智能化的厨房小家电产品,则为小家电企业提升竞争壁垒提供了全新思路。 在互联网、AI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化烤箱、智能电饭煲、智能烤面包机产品,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小家电产品智能化、个性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而小家电企业想要在智能化的风口,提升其在行业的竞争壁垒,就必须在AI、互联网技术方面多下功夫。 而对于格力、美的来说,智能化风口同样也是它们发力厨房小家电市场的机会。以此来看,智能化战场将会成为白电巨头、小家电企业的新博弈战场。在战火升级的情况下,谁会在这场博弈中胜出,仍需要市场检验。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 热度 15
    2020-8-7 10:08
    1746 次阅读|
    0 个评论
    配图来自Canva “海尔兄弟”在长达7个多月私有化的酝酿之后,终于又要重逢。 7月31日,海尔智家披露将会通过介绍的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并挂牌交易。同时,海尔智家还将通过换股加现金协议安排的方式私有化海尔电器,预计私有化方案的理论总价值最高达到440亿元。 在此次交易完成之后,海尔电器将会退市成为海尔智家的全资子公司,而海尔智家将会在港股登陆。这一次,将家电平台合一的海尔智家,在白电江湖里又增添了竞争的砝码。 聚焦私有化定局 屡次传出私有化消息的之后,海尔智家终于定下私有化海尔电器的方案。 海尔智家公开的交易方案显示,参与交易的海尔电器股东可以获得海尔智家新发行的H股股份作为对价,换股比例为1:1.6,同时还有海尔电器将会以1.95港元/股的价格向海尔电器股东支付现金。 海尔智家此次的H股价值预估范围在16.45元/股-16.90元/股(约等于18.23港元/股-18.27港元/股),最终的美股计划股份价值约在31.51港元。和海尔电器在7月29日的收盘价26.85港元相比,溢价约达17.35%,和私有化公告发布前30个交易日海尔电器的平均市收价24.55港元相比,溢价约达28.43%。 目前,海尔智家及其一致行动人直接或间接持有海尔电器已经发行股份的58.41%。当中,海尔智家以及全资子公司持有45.68%的股份,除了海尔智家直接持有的股份之外,海尔电器其他的股份在私有化协议生效后会被注销。 同时,海尔电器将会从香港联交所退市,成为海尔智家的全资子公司。而海尔电器股东将会成为海尔智家的H股股东,海尔智家也能通过此方式在港交所实现上市。也就是说海尔智家将会搭建“A股+H股+D股”的全球化资本市场平台,海尔的家电业务也将能够达到整体上市。 海尔智家的这一举动被市场认为是重估市值和利润的时刻,市场反应热烈。 在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双双公布私有化消息之后,二者的股价在8月3日、4日、5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实现上涨,海尔智家的涨幅分别达到10%、4.65%、5.60%。同时花旗、富瑞等机构也发文表示,这次私有化交易将会给海尔智家带来长远的协同效应。而海尔智家私有化海尔电器背后,是激烈的白电江湖背后海尔智家长久以来的焦虑。 二合一背后的焦虑 尽管海尔和美的、格力被成为中国白电的三大巨头,但海尔在家电领域并没有能够实现海尔智家与海尔电器各自精彩的愿望。 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二者的市值与美的、格力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的总市值分别为1439.61亿元人民币、842亿港元,而美的总市值为5013.36亿元人民币,格力电器的总市值为3419.94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尽管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的营收可观,但是二者的净利润总和却也不及竞争对手。 海尔智家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实现营收为431.41亿元,同比减少11.09%;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减少50.16%。而海尔电器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实现营收为145.66亿元,同比减少22.4%;净利润为5.08亿元,同比减少47.3%。 美的发布的财报信息则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中,美的实现营收为580.13亿元,同比减少22.86%;净利润为48.11亿元,同比减少21.51%。 2,反而因为两家平台在主营业务如冰箱、热水器、洗衣机等家电业务上,出现物流以及渠道服务等大量重合交叉的局面,造成不少内耗。海尔电器在2019上半年里,其采购金额在营业成本里占比达78.7%。 虽然海尔智家的战略布局在市场上获得了不少认可,但是一直处于增收不增利的海尔智家,也难稳住资本市场的热情。所以海尔智家与海尔电器二合一的背后,是海尔急需要突破桎梏的重要一击。 2? 海尔智家和海尔家电的二合一,意味着将会使海尔的实力得到统一,无论是在运营效率还是业绩上都能得到可观的提升。 合二为一的海尔智家将会能够实现人力、物力的整合。产品矩阵的整合,将会有效提高研发、生产、管理的效率,减少在销售等环节的内耗。如此之前被资本市场所诟病的高成本问题,将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海尔智家实现数据与技术的协同,在家电领域能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平台和入口,使海尔家电在智能化战略上一致。 在完成私有化之后,海尔智家的盈利规模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2019年的数据来看,私有化交易之后,海尔智家的净利润将会得到近47%的增长为121.18亿元,净利率提升至6.04%。 在此次的私有化方案中,海尔还表示,私有化将会“提升公司对股东的回报能力和回报水平”。海尔智家在7月31日宣布,在2021年-2023年度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将分别不会低于其当年实现净利润的33%、36%、40%。 由此可以看出海尔智家对于海尔电器的私有化,是对海尔智家一次巨大的助力,对于其今后在白电江湖里想要从智能化方面突破,有着重要意义。 向智能化狂奔 在海尔智家从“青岛海尔”到“海尔智家”的改变中,可以窥见目前的家电行业正在往智能化的方向靠近。海尔智家面对潜力无限的智能家居与逐渐没落的传统家居,选择智能化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 海尔智家在2018年智慧家电销量增长达到79.8%、智慧家庭用户数量增长15.6%,全屋成套解决方案增长128%,物联网生态收入为28亿元,增长1622%。 海尔智家的“5+7+N”智慧家庭场景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转型升级与落地。海尔智家2019年年度财报显示,海尔智家的智能家电激活量增63%,智家APP月活跃用户增量为350%,场景月活增量为142%;物联网生态收入为48亿元,同比增长68%。 7月29日中国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度APP分类排行”中,海尔智家在同类APP中排名达到第一。 可以说,在白电江湖里往智能化狂奔的海尔智家,把智能化作为从强劲对手中突围的一把利剑。而在私有化之后,海尔智家承压的业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同时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曾经凭着张瑞敏砸冰箱,砸出一片天地的海尔,在物联网时代会异军突起还是泯然众人,目前正面临着关键的抉择。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 热度 3
    2020-7-14 10:17
    2354 次阅读|
    1 个评论
    配图来自Canva 日前,格力5G手机获工信部入网许可,并曝光手机基本参数及外观,这意味着格力5G手机就要面世了。这让沉寂许久的格力手机再次引发热议,有关注者更有质疑者。 一直以来格力手机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里面,几乎没有泛起过任何水花,格力手机因为销量不佳,因而大多只能内部消化。那么,手机行业竞争这么激烈,为何格力仍然矢志不渝造手机呢? 这跟格力电器如今的处境息息相关。一方面格力电器传统的空调业务增长见顶了,另一方面华为、小米的智能家居正在蚕食传统家电的市场份额。后者带来的威胁更加明显,因为后者代表了未来趋势。因此,对格力而言,智能家居非做不可。 据了解,目前格力已经研发了多款智能家居产品,比如格力的语音音箱等。但相比小米、华为有自己的智能手机作为智能交互入口,格力的手机却是个短板,很难与华为、小米相抗,这也是董明珠为何矢志不渝,一定要打造自己的智能手机的理由。 不过,智能手机领域大局已定。格力要想有所作为,恐怕并不容易。 格力电器的“手机”梦 格力5G版本的手机刚一传开,就引起了网络上广泛讨论,唱衰之声不绝于耳,而这都源于格力之前在造手机上的失败。 2015年,格力第一代手机问世,在处理器、摄像、版本均不如其他手机厂商的情况下,定价1600元,消费者并不买单。尽管董明珠口放豪言声言:“分分钟秒掉小米。”,但惨淡的销量说明了一切。 格力并没有停下做手机的步伐,2016年格力二代手机发布(后更名为格力色界),董明珠举行了盛大发布会,并亲自担任代言人,但这款搭载骁龙821芯片、售价3599的手机,仍然没有占到优势。原因是同时期“友商”的手机芯片,已经是是骁龙855芯片,同时价格比它低上近千块钱。 这款格力手机生产了30万台,实际销售不到1万台,这里面绝大部分还是被用来给供应商抵款和内部员工购买。也就是说,格力的这款手机即便是售出去的1万台,也多半是“自产自销”。 2019年,格力三代手机问世,依旧搭载骁龙821芯片、售价却仍然高达3600元,销量只有数万台,据爆料绝大多数仍是内部消化,在消费市场依旧没有泛起太大水花。连续三代格力手机均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但格力并没有因此放弃造手机的梦想。 随着5G商用加速,绝大部分手机厂商纷纷推出5G手机,连一些小众手机厂商比如中兴、魅族,也开始推出自己的新款5G手机等,在智能手机领域屡战屡败的格力,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5G手机并非所有厂商拐点 随着5G商用的到来,很多厂商都在期待着“5G换机潮”的到来,并寄希望于借助这次“换机”赢得一些市场,格力也不例外。 但从目前国内手机的竞争态势来看,格力想要通过5G手机实现弯道超车,实在有些困难,这主要跟国内手机行业已经白热化的竞争格局分不开。 2015年格力入局手机的时候,国内手机厂商的白热化竞争已经初显端倪。彼时,小米凭借着性价比正在市场上策马狂奔;而华为、OV等厂商也在蓄势待发,逐渐显露出强劲的爆发力;另一些手机厂商如金立、联想、中兴、HTC等逐渐被边缘化,开始落伍。经过5年发展,今天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大局已定。 据IDC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前五大厂商的数据显示,华为系手机销量达到了2840万台,占据42.6%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vivo、OPPO手机分别占据18.1%、17.8%的市场份额,小米占据10.6%的市场份额,其余10.9%的市场份额由其他厂商瓜分,这个“其他”里面苹果又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市场的集中度明显又一次上升。 这对在消费市场毫无影响力的格力而言,显然是不友好的。5G换机潮虽被视为手机行业最新的增长机会,但并非每一个玩家都能获利。 618期间,由京东手机和手机之家发起的国内首个5G应用环境大规模用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用户已经入手的手机多为国产5G手机,其中选择华米OV的占到了82.28%,剩余份额中绝大部分用户,则选择观望苹果的5G新机。 而实际参与5G新机发售的还有中兴、魅族、三星等传统手机品牌,但最新的618手机销量榜前十里面,鲜有这些品牌手机的身影。这些有多年积累的品牌机尚且如此,格力手机的处境可以想象。那么,手机如此难做,格力为何仍然孤注一掷? 格力手机依然孤注一掷 格力孤注一掷造手机,真的是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分一杯羹吗?从格力手机的一路更迭来看,似乎并不是。 一代格力手机采用格力的品牌推出,但销量惨淡。也许正是因为一代格力手机销量太过惨淡,格力电器怕格力手机有损格力品牌的声誉,此后格力的品牌机一直在淡化格力母品牌的影响。 格力二代手机被定名为格力色界,到了最新一代格力手机其LOGO已经换成了大松电器的LOGO,而这个大松电器正是格力电器旗下智能家居物联网平台。 由此可见,经过三代更迭,格力手机的品牌已经从格力母品牌变成格力色界子品牌,从单纯的智能手机变成了格力智能家居平台的一个交互入口。可见格力做手机的真正目的,主要是为其智能家居生态铺路。 格力做智能家居原在情理之中,实际上,格力电器近年来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作为格力主营业务的格力空调,已经做到了行业第一,增长日益缓慢,盈利能力也在持续下降。 年报显示,2019年格力电器实现营收2005.08亿元,同比仅增长0.24%;归母净利润246.97亿元,同比下降5.75%,这份财报明白无误地说明了格力电器的处境。 为了应对增长困境,董明珠一边转战线上,谋求新的增长点;一边全力投入格力智能家居业务的研发,力图能够在新业务领域,开拓新场地。不过,从操作层面上来看,显然前者更容易做到,见效也比较快,后者却并非如此。 格力的线上直播、线上网店渐有起色,但格力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却远没有那样顺利。去年12月28日,格力电器在“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峰会上,提出格力自己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其中格力手机作为五大智能入口之一,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此次格力新款手机LOGO 变化,也可以看出格力手机定位的改变。 不过,作为智能家居入口的格力手机,很难与华为、小米等厂商对垒,这对于极力推进智能家居战略的格力而言,自然是不利的。因此,继续加码手机势在必行。 格力要突围的不只是手机 目前在智能家居领域,小米、华为等互联网科技公司已经领先一步了,而传统的老对手海尔、TCL、海信、美的等公司也在步步紧逼,格力夹在其中,处境可想而知。 据了解,小米凭借庞大的生态链,打造智能家居生态,目前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小米AIoT平台已经连接了超过2.35亿台智能设备,小米计划未来还将在物联网上投入500亿元。由于起步较早,小米在国内的物联网市场,已经具备领先优势。 华为则凭借“入口+连接+生态”的智能家居战略,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目前华为的物联网连接设备总出货量超过2.2亿,基于华为的HiLink平台、芯片等方面优势,华为的智能家居生态正日益完善。 此外,海尔智家、美的等老对手,在智能家居领域也在深入布局。这对于当前的格力而言,要想在智能家居领域有所作为,格力要突破的显然不只是手机,而是要在整个智能家居生态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格力的智能家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 热度 16
    2018-2-5 11:18
    4546 次阅读|
    18 个评论
    深圳最低温度低于8度的天气已经整整两周,今天更是市区低至5度,关外龙岗低至4度。并且这一周都还是低温寒冷天气。以前深圳人买空调 ,很多人家就只是安装了单冷空调,只是热天开一开空调,冬天根本就没有想过开空调吹热风。 到了这一周,深圳天气虽然无雨,但是气温仍然只降不升。长期的低温天气,已经让很多人受不了室内的低气温,羽绒服在家里都不敢脱。现在咱们办公室很多人都是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搬砖码字,包换我在内。有人早上看了一下室内温度,已经在15度以下。如果是通风较好的地方,温度在10度以下。只穿个简单外套确实会很难受。 那么问题来了,空调厂家可不可以上门服务,将单冷空调改装一下,变成热冷空调呢?如果技术上不可行,那么现有市场上超级巨大数目的单冷空调,就只能冬天不起作用了?如果是可行,那么改款空调的成本会相差多大? 或者是根本不可行,还是花个几十块,网购几个下面这样的暖风机更合适? 如果哪位大师,想出来一个单冷空调改热冷空调的后装市场方案,价格在两百块以内,估计应该能发大财。
  • 热度 55
    2010-11-30 11:20
    10935 次阅读|
    23 个评论
    格力美的的核心竞争力何在? 格力、美的是全国甚至全球最大的空调家电制造商,全球每年生产、销售上亿台空调,我们中国厂商就占 6000 万台,其中一半是这两家巨头贡献的。看来他们是空调制造业的巨头,是足够强大的企业,但事实上他们的空调控制板大部分是一些家电控制板 IDH 提供的,他们自己开发的控制板极少。为什么他们这样的整机厂自己不开发核心技术部件?他们怎么不怕没有核心技术?他们怎么不怕失去控制?他们怎么不怕这些 IDH 赚黑钱?但实事就是这样,如果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必然的,那么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何在呢?   一、分工专业细化是社会发展必然 越成熟、规模越大的产业分工越细,各分工个体越专业。美的、格力是行业内最优秀最专业的产业龙头。他们承担的产业角色分工主要是这几项:渠道管理、品牌经营、产品营销(售后服务属于其中)、生产制造。 而这四个分工角色依然可以分拆:前三个组合(如苹果、 NIKE 公司,海尔已经在向这个方向转移)、制造外发。 渠道管理也可以再分拆出去(如多数的美系 IC 厂商,销售全部找代理商完成)。品牌与产品分开的很罕见。(品牌经营与其产品体验设计如果再拆分是什么样子,可以请大家展开想像!) 因此,专业分工是必然趋势。   二、开发设计独立出去是必然 产品设计与开发可以放在产品营销部分,也有的委外设计的。委外这种就太多了,我们见到的国内很多大品牌都是 IDH 支持的,因此才有海尔多年前号称的三天一个创新产品的说法成为现实。不然这些独立 IDH 如果只给海尔供应而不是面向全行业的话,产品系列越齐全海尔全部采用的难度越大,这个矛盾会让这些 IDH 会非常低效至严重亏损,海尔当然不乐意自己养,还是各自独立保持选择权好。 同时, IDH 比品牌大厂更专业、迅捷、灵活。品牌大厂很难同时能兼顾如此众多部件供应商的不同管理特点与经营差异,这是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一个酒楼是很难连养鸭子、种菜、采蘑菇、榨油、打渔都管得很高效的。再比如,美的做品牌宣传要找什么形象代言人的部门要对媒体、八卦非常内行才行,这类人能跟成天与单片机打交道的人一同考核吗?又比如,做产品规划与产品定义的人不能全是技术专家,不然会影响产品真实体验与想像力。因此控制板部件大部分是 IDH 供应是合理的。(有关这个问题的具体分析可参考在下的另一篇博文: IDH 的优势与存在合理性分析)   三、有关核心技术问题 实际上是当前媒体舆论对核心技术的理解太过片面。我们不能把纯功能开发及软件开发当做核心技术,否则核心技术永远在上游芯片中,不在我们手中。只要掌握了产业链中产品的某个环节、某个工艺、品质之关键的能力,这就是竞争力,就是核心技术。因此, IDH 的技术也是空调产品众多核心技术之一而已。   四、有关失去控制的问题 有关被供应厂商怕不怕不失去控制的问题,可以打个比方: IDH 与美的合作非常类似一种拍拖关系,是相互选择的,你美的不够优秀或表现不忠的话, IDH 会被推向竞争对手,比如格力。你控制也控制不住,因为这是你自身的问题,说明你自己还不够帅。这种关系是双方都具备生存竞争力的帅哥与美女的般配组合,是否控制得住还是要看自己够不够竞争力(包括诚信力)。如果非得要控制得住合作方的话是属于贪婪自私的价值逻辑,是不切实际的。根本问题是自己靠市场能力吸引 IDH 供应商才是最良性的产业链关系。 五、有关美的、格力的核心技术与竞争力 美的、格力都是公认的优秀企业。个人认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上述四个方面都不错。与我们行业最有关系的是生产制造能力。这两家公司都是业内进行六西格玛管理(百万产品不良品低于 3.4 个)较成功的企业,产品品质达到真正量化的一流。品质提高,返修减少,售后费用减少,售后队伍缩减,呆坏帐减少。其中格力更绝,他们专门成立了一千多人的 ICQ 部门,专门对来料进行独特的严格的上线前测试,据说格力对此核心能力十分自豪。董明珠曾说,我宁愿增加一千个 ICQ 也不愿增加一千个售后服务人员。这样,两家企业的品质达到了业界的至高点。 但是,有朋友会问:人家日本、德国的同类产品的品质比我们更高,人家才是六西格玛的鼻祖,我们凭什么最终能赢呢?在这个问题上是没错,日本、德国的产品品质非常好,但他们保证品质最常用的主要招数就是材料降额法,说白一点儿就是用 25V 的电容来当 10V 电容用,这样可靠性提高几个数量级,但带来的问题是成本也随之上升,这一点中国企业当然首先不会选择。我们中国的企业在做到高品质的同时也在拚命追求成本的低水位从而达到了高的质价比,不仅仅是性价比,这才有几年前美的最终将日本三菱空调从德国挤了出去的战例。高品质下的成本控制没那么容易! 那么我们的成本是怎样控制的呢?两家企业都从成本上下足了功夫,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管理,杜绝亲属供应商,全力保证成本与质量,这点两家企业是业内做得最到位的。美的更是从高阶主管的管理下手,落实责任与利益的正比关系,让高管的收益远远高于偷偷摸摸(有人笑称美的的高管会场外就是名车展),真正达到了强大的执行力,使材料成本达到了中国制造的极限。让产品达到了中国的成本、德国的品质。美的在六西格玛的管理中创造出了很多自己的“黑带”、“绿带”制度,有了自己的品质管理能力。这些都成为企业自身管理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有兴趣的话可以找相关报道与传记类参考)。所以,别人很难抄得去、学得会的产品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其手段就是核心技术。 那么,美的与格力两者华山论剑谁更强呢?之前广东某地医院空调竞标诉讼案件,让我们发现格力比美的还有更强的成本竞争力,这应该是因为格力更专心做空调而美的过早进行多元化的高手间的差异吧。   六、综述 这种核心能力的企业都非常不容易,也不是万能的,他们善长挑战品质与成本的极限管理。这套成功的管理模式可以复制到冰箱、洗衣机等等相近的产品、相似的制造管理上,但要成功复制到 IDH 管理中就不容易了。比如, IT 企业中的弹性工作时间就很难与制造模式相适应。因此,我们之前笑话美的、格力是五金铁皮厂、不懂开发是说得通的,不过我们也没认清人家的强大核心竞争力。他们是值得尊敬与学习的中国企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