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1
2011-2-17 13:08
8573 次阅读|
13 个评论
呆料或者叫呆滞物料( EO )包括多余物料( Excess )和无用物料( Obsolete )。每家企业对于呆料的定义各不相同。有些对库存管理比较严格(比如 EMS 代工企业), 6 ~ 12 个月之内不需要的库存都列入呆料的清单。有些只是把 BOM(Bill of Material) 不需要的元器件列入呆料清单,即使项目 EOL(End of Life) 了,如果其它项目有 BOM 需求,也不算呆料。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呆料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有些企业呆料比例甚至达到 3 ~ 5% 的水平。 处理呆料常常是采购经理的烦恼。归纳起来有以下途径处理呆料: 和原厂商或者授权代理商商量,以一定的价格退还。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处理办法。但是采购经理习惯于把有限的谈判资源用在采购价格、交货期和付款条件上,导致原厂商不愿合作回购这些呆料。因为对回购的质量无法保证,许多原厂商或者代理商也不愿意回购呆料。 在集团内部或者和合作伙伴协商消耗库存。如果处理得当,这种方式也非常有效。 将该料号设计进新产品 BOM 中,或者更改产品规范使得元器件可以被使用或者代用。这个途径需要设计部门的配合,批准周期比较长,只适用于少数几个总价较高的料号。 有些属于进口物料,如果在 6 个月之内,企业可以选择退出境外,这样可以收回 17% 的增值税 通过以上几个途径还是有相当比例的呆滞物料没法消耗。多数采购经理选择将所有呆料打包出售。通常会邀请 2 ~ 3 家回收商报价,价高者得。有些会将少数好卖的料号单独出售,然后再打包出售剩余料号。这种途径一般可以回收原采购总价值的 3% ~ 8% 左右。回收价值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回收商对于出售这些呆料没有把握,如果回收价格过高,则可能出现亏损的风险。 因为出售呆料的价格太低,许多企业选择保持呆料而不是及时处理。另外一个原因导致企业不愿处理呆料:一旦出现需求,因为最低采购量( MOQ )以及采购周期( leadtime ),采购成本甚至会超过处理这些呆料的收入。 最近新出现一种叫寄售的处理呆料的模式可以作为很有效的补充。 TL Electronics( 苏州陶林电子 ) 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因为有专业的销售渠道,平均回收价值大大提高,扣除寄售企业的佣金,寄售的价值回收率还是远远高于一次性打包出售模式。而且寄售商都提供保留( reserve )和召回 (recall) 的服务,企业可以要求将部分数量保留不得出售,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召回,这样企业既可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又可以避免前述尴尬的情况发生。 企业一般选择在年终空余时间处理呆料,而这个时候市场需求很少,出售价格很低。将呆料交给寄售商,寄售商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出售,从而实现资产价值回收率的最大化。 呆料处理需要及时进行,除了占用企业宝贵的仓储资源和流动资金外,超过保质期的物料价值会快速贬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