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减排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11
    2022-11-16 21:20
    2332 次阅读|
    0 个评论
    FT中文网报道: 乌卡时代 ,更需要坚持力 ,更新于2022年11月11日 06:28 于哲明。 在信息高度负载的当下,公关从业者如何面对乌卡时代带来的多面挑战?亚马逊中国、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公关负责人阎妍认为,坚持力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提要说:面对乌卡时代多面挑战,坚持力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坚持力,个人看法就是以目标、标准、制度和程序持之以恒。 可又遇到一个描述环境的新名词:乌卡时代。这个时代下会是什么样的坚持力呢? 什么是乌卡时代? 呵呵,还是去百度寻找。 乌卡时代 _ 百度百科 (baidu.com) 说(呵呵,解释不多,全文如下): 一个具有现代概念的词。 引申含义 乌卡时代 (VUCA ),是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的缩写。四个单词分别是易变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意思。 乌卡时代 是一个具有现代概念的词,是指我们正处于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世界里。 社会评价 乌卡时代 (VUCA )中每个元素的深层含义是用来提高VUCA的预见性和洞察力的战略意义,以及要提高组织和个人在企业中的行动力。 V=Volatility(易变性)是变化的本质和动力,也是由变化驱使和催化产生的 U=Uncertainty(不确定性)缺少预见性,缺乏对意外的预期和对事情的理解和意识 C=Complexity(复杂性)企业为各种力量,各种因素,各种事情所困扰。 A=Ambiguity(模糊性)对现实的模糊,是误解的根源,各种条件和因果关系的混杂。 这些因素描述了企业在展望他们当前和未来的状态的情景,表明了企业在制定政策或计划时的边缘性。这些因素使我们制定计划或者向未来展望的时候变得微不足道。 就以上这么简单介绍,看来这是个新玩意儿。 也只能从其名,去悟其道。 怎么看“我们正处于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世界里”? 这世界,变是永远的,不变是永恒的。《老子》有道,无与有。《周易》有示,简易、变易、不易。 看当下世界的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不就是个混乱?有趋于无?实体变虚拟?宇宙变元宇宙? 混乱的表现如何呢? 天在变:气候变化导致高温、干旱、水涝。 地在变:海水上升,人类开山破土、拦河筑坝、毁林造田、垃圾泛滥、消耗过度而破坏了地质地理地貌。 人在变:2022年11月15日 全球人口达到80亿!(peopleapp.com) , 根据联合国最新预测,到本世纪 80 年代,全球人口将达到约 104 亿的峰值,并保持 这个水平到 2100 年 。瘟疫突出了,各种疑难杂症多现,已有多种传染性疾病,这又来个新冠病毒大流行。大大小小战争不断,当下俄乌开战不见停止的征兆,还有冠以各种名词,如经济、贸易、技术、材料、能源等等,这样那样没有枪炮声的战争。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上看天地人都在变,因果错综复杂,不就是个混乱?最终在于道,道在变,如何变? 注意, 联合国最新预测 人口数据提到了2100年,这是地球运行处于天空中黄道十二宫双鱼宫的结束期,2101年地球就处于宝瓶宫了,天空之道变了。 据说,人类每当处于这个转变期,都是会出现混乱,看来就是因为自然资源的因素了,这是前人总结了的并用黄道十二宫系统论告知后人的了,即自然有道,人类不能改变,唯有适应,适者生存,道法自然。 法的表现就是更需要坚持力,因为要应对自然变化,只有减排以适应环境变化,而减排唯有减人,毕竟是人就有排放。 全球人口达到80亿!(peopleapp.com) 新闻也说: 不同的研究机构给出的数据也存在差异,例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 2020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人口将在 2064 年达到峰值,但不会达到 100 亿,且在 2100 年将减少至 88 亿。 呵呵,大数据好说,落实到具体,问题来了,减人,减谁? 看新闻,当下科技行业掀起了“裁员潮”,这会涉及到各行各业,所以,乌卡时代,更需要坚持力。 也报道说: 2023 届高校毕业生预计 1158 万,校园招聘 月启动 (peopleapp.com) ,央视新闻 2022-11-15 17:10 显然,裁员潮下,招聘不可乐观,毕业生如何就业更关键的是主观能动性,算是个人坚持力的表现吧!新闻有报道,另文探讨。
  • 热度 3
    2022-11-6 17:13
    2603 次阅读|
    8 个评论
    思考:“精简时代”?减排=减人?
      FT中文网报道《 美国科技公司为“精简时代”做准备 》更新于2022年11月4日 07:51 伊恩•约翰斯顿,戴夫•李   电子商务平台Stripe和叫车服务Lyft成为最新一批裁员的科技公司,而亚马逊表示将暂停企业员工的新招聘。   呵呵,又来一个新名词“精简时代”。   新闻提要直截了当表明“精简时代”就是裁员。难怪这些年来关于裁员的新闻比较多了。   个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减人”的话题,为什么减人?实质不就是减少了排放?所以,减排=减人。   人类进入“精简时代”,精简到人,从裁员做起,从科技做起,看来动真格的了。尤其神秘人物埃隆·马斯克,收购了Twitter,第一时间就是裁员。《 马斯克计划把Twitter的员工裁掉一半 》更新于2022年11月3日 15:13 英国《金融时报》 汉娜•墨菲,詹姆斯•丰塔内拉汗。   裁员就裁员,明说不行吗?比如“裁员时代”到来。看来不行,谁会主动申请不要工作了?工作才能有饭吃啊!那就来个“精简”,多文雅!   什么是精简,百度查看,说:   呵呵,什么是必要的人?什么是不需要的人?   从“情理法”潜意识出发来看,都是人啊!有情为重。被裁员意味着没了饭钱,找不到下任工作怎么办?情理上说不过去啊!逼急了,告你犯法。   从“法理情”潜意识出发来看,现实所迫,依法行事。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企业有企业制度。企业采取科学手段裁减不必要和不需要的人员。所以科技企业裁员不足为奇。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讲科学,人人遵照企业制度、标准和程序合格工作是基本道理。   企业可持续运作遇到困难而不得不通过裁员来解救,则采取优胜劣汰自然法则的技术手段,比如用机器人替换操作标准化、简单化的体力劳动者。可见,精简一词,恰如其分。使得被裁员而无怨无悔,持续生存,自己想办法,企业和社会面会采取必要且有限的帮助。   实质性问题来了,为什么要裁员减人呢?   明摆着,企业没事做,甚至人类没事做了,或者说做事的人过多了。毕竟做事即工作是人的生存之道,人越多,做事的越多。做事意味着就有排放,排放多了,地球环境受不了了,再有明显自然资源不够用了,再加上天地自然环境变化,如气候变暖、自然灾害上升。面对主观和客观因素造成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人类不得不必须采取措施,比如这些年来的减排意识和行为。   可减排最终会遇到一个根本难题而又必须解决,就是人口数量。   百度查看,说: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21年12月31日报道,美国普查局称,世界人口2021年增加了7400万,达到78亿。   每个人排放如何呢?百度看到:   可见,78亿人的排放量有多大了!难怪人类如此着急地要减排,以解救地球环境燃眉之急!   什么事急到这个程度?看来不仅仅是维持人口总量不升反降单一因素了,做到人人自律节制就算了,或许还有更难,难到人类自身无法控制的事件因素,明显不就是反复唠叨的宇宙自然变化,相对人类生存是恶化,还能是什么?   如今说法很多,越来越多。我印象深刻的是《地球编年史》一书,一套分七部详细汇总分析和推测了地球的命运,看来是符合黄道十二星座的动态规律。每当地球运行到相邻两星座的变换期时,用世纪单位计,前后经过200年,都会有命运特征性的表现。第七部《完结日(The End of Days)——审判与回归的预言》的最后一页图示了前人留下的记录(如下图),地球处于双鱼座。   当下二十一世纪正是双鱼座的最后时期,2101年是二十二世纪起始,地球就进入宝瓶座了(如下图)。   研究发现,这200年过程或长或短不一定,但总是会有天地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在人类身上,就是自然灾害、瘟疫、战乱等种种现象。   《老子》有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黄道十二星座莫不就是自然之道吧?   如这是当下形势外因的话,这是人类改变不了的,唯有适者生存,如何适应?这话题可就多啦!看当下,自然灾害、瘟疫、战乱同时存在啊!该怎么适应呢?   不是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人类之前怎么没做到?或者说做不到?何况是前人总结出黄道十二星座而告知了的啊?这是个神秘话题,暂且不说。总之事到临头,该怎么做吧?没别的招数,只有减人,“减人时代”,不好听,就叫“精简时代”吧!   为“精简时代”做准备吧!成也科技,败也科技,就从科技企业做起吧!所以才有了开篇的新闻一说。   话题回到被裁员怎么生存?也追问,最低程度地裁员或者不裁员,可行吗?   我认为是具有可行性的,但的确难行!这或许是人类神秘之处,另论。   可行,这或许就是“精简时代”用名之道所在。减人,就看减人的方式方法了,简言之,做到企业被减下来的人,同时具有生存之道。   个人认为,可行就在于人人做到自律节制,落实到行动就是勤俭节约不浪费,留下必要的,去掉不需要的。必要的是基本生存所需,不需要的就不要,留给自然,留给他人的必要。   试想,被裁员者以手头有限的钱,以勤俭节约不浪费的日常生活,为实现得到下一份工作争取最大的时间,比如自食其力,自己动手,洗衣做饭做家务,能步行不用车等等。加上未被裁员者也都勤俭节约不浪费,企业有足够的钱得以可持续运作,也就不必裁员了。   再想,企业中高层降薪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从薪资以外的各个方面勤俭节约以降低企业成本,争取不裁员。   这是“精简时代”适者生存吧!不减人也能减排,不增人更减排。法自然。 【之前的看法】 有感:减排=减人,难解! “灯塔工厂”之联想:减排=减人? 思考:减排=减人?水稻种植? 思考:减排=减人?
  • 热度 11
    2022-7-12 16:08
    731 次阅读|
    0 个评论
    车辆电气化是交通运输行业实现减排的途径 本文概述了重型车辆电动化方面的电力电子技术详情,通过研究由能源生成、存储、运输和消耗构成的价值链,可帮助减低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如图1所示。 【导读】本文概述了重型车辆电动化方面的电力电子技术详情,通过研究由能源生成、存储、运输和消耗构成的价值链,可帮助减低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如图1所示。 图1:基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 电动化交通运输 1. 简介 卡车、公交车和工程车辆亦称为重型车辆,据估算这些车辆的碳排放占据了交通运输领域排放量的25%,在欧洲总体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占据了6%。 由于线上业务活动蓬勃发展,可以观察到跨越各大洲的长途交通运输业务出现相应的大幅增长,以及城市内的物品配送运营活动不断增加,这种状况并不限于欧盟地区。根据美国交通局公布数据 ,在美国卡车车辆每年行驶里程大约为2960亿公里,燃烧了1130亿升汽油,进而产生多达2.94亿公吨的二氧化碳量。 在法规和更严格的排放要求推动下,车队运营商越来越多地转向使用零排放车辆。业界认为在全球范围所有主要城市中,提升公共交通以减少私家车数量是减低大都市碳排放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在这个方面,使用零排放车辆运营是目标选择,最好与绿色的可再生能源相结合。 超过 3.5 吨级重型车辆的电动化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艰巨任务,也是功率半导体产品面临的特殊挑战。与设计运行时间约为 8000 小时的典型客用车相比,卡车或公交车的使用寿命则要长得多(包括使用寿命和正常运行时间)。通用目标要求是一年 360 天、每天8 到 10 小时运行时间。预计这些车辆每天行驶多达 400 公里,在 15 年使用寿命期间总计行驶里程超过 200 万公里。在这方面,城市交通中使用的公交车同样面临挑战,因为它们单日需要行驶 200-300公里。而且,这些公交车辆固有的启停模式(start-stop-mode)带来了更多的难题。 全电动重型车辆包含了众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需要使用非常可靠的解决方案。图 2 以电力电子器件为重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图2:“重型车辆”应用概述 经过十年来的 电池 技术发展,车辆电池成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甚至对于电动重型车辆亦然。在过去十年中,每度电的价格已经下降了大约88% 。由于业界开发新的材料和生产工艺,以及制造能力不断增加,预计电价还将会进一步下降。同时,电池的能量密度持续增加,媒体不断报道有关技术突破的新闻。 电池可支持的充电循环次数是决定性参数,这代表着电池的使用寿命,因而非常重要。先前的凝胶式铅酸电池技术可提供几百次充电循环,而现代的锂电子电池则可以达到几千次充电循环。全球范围的电池制造商都在努力实现进一步的改善,并且已经公布了可实现超过10,000次循环和高达1 kWh/kg能量密度技术 。 所有这些因素使得车辆电池方案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甚至对于长距离车辆运营亦如此。接下来的挑战是在合理时间内为车辆充电,而所谓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辆的使用情况。 对于作为当地载客工具的客运公交车,最常见的选择是在轮班或夜间的休息时间停靠在车站里充电。在这种情形下,合理时间是指公交车闲置在停靠站中的几个小时。另一个选择则是在专门的充电站点进行充电。由于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需要更高的充电功率才能向电池注入足够的能量。由于可在几个站点进行充电,可以考虑与在停靠站充电的方式相结合。 对于用于物流运营的卡车,就无法容忍花费几个小时充电的暂停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休息时间进行充电,而休息时间是驾驶员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未来没有驾驶员的自动驾驶卡车,甚至不需要休息。最理想的选择是在技术上实现最短时间充电。 因此,需要将支持这类车辆运营的基础设施视为价值链的一部分。 2. 电动化交通运输价值链 从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发电到电解、传动系统、充电器和较小的车载应用,在交通运输价值链上可以找到功率范围从几瓦到几兆瓦的设计。 图3是相互连接部件的示意图。 图3:用于从发电到电能消耗各阶段的 Littelfuse 功率半导体产品 所有这些应用均需要使用高效和可靠的电子子系统。在这个严苛的环境中,控制、保护、 传感器 和电力电子器件无所不在,以安全高效地处理能量传输。如图所示,Littelfuse产品可以用于使用可靠的元器件来构建、运营和维护电动化交通运输环境。 3. 能量存储 对于为移动应用设备供电,现有三种主要的储存电能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1. 在电场中使用 电容 器直接能量储存。电容器能够以非常高的速率进行充电和放电,从而提供极高的功率密度。除此之外,电容器不会像电池那样受到充电的影响,可以轻松实现数百万次充电循环。根据公式EC=1/2 C·U2,储存能量由电容器的容量和允许电压而定义。在技术方面,高电压的电容器只有低电容量,反之亦然。由于电容器以kWh/dm³为单位测量的能量密度低于电池,因而可以结合电容器与电池以提供高峰值功率,而电池充当主要的储能装置。 2. 在化学方面,能量储存在电池中。对于给定的电池化学,充放电能力受到化学过程的限制。现代的锂离子电池每公斤可以储存多达0.2到0.3kWh电能,这在目前的大多数应用中受到欢迎。在循环稳定性方面,目前采用的化学物质可以实现几千次充放电循环。 3. 从化学过程中获取作为能量载体的氢气,并在第二步中进行纯化。通过电解将水分离成氧气和氢气,提供了使用可再生能源来支持过程的方法。在所谓的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会依次反应并产生电能。今天大多数可用的氢气是使用蒸汽重组器从石油和天然气中提取出来的。 4. 车辆与传动系统 如图4框图所示,重型车辆的传动系统在技术上与电动客用车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图4:电池电动车辆的简化框图 重型车辆与客用车相比具有两项主要的区别。重型车辆的连续功率输出水平超过了客用车,在使用寿命方面也是同样。通常情况下,如果客用车的使用寿命是6000至8000个工作小时,那么卡车和公交车的使用寿命应该是它们的10倍之多。 尽管如此,商用车使用的 电机 大多数为永磁同步电机,由二级逆变器控制,如图5所示。 图5:电动车辆传动系统的典型动力部分 图6所示是将氢气和氧气转化为水、热能和电能的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的扩展框图。大储槽中装有氢气,仍然需要电池在加速期间提供峰值功率,并在恢复期间储存能量。 图6: 使用燃料电池的电动 车辆传动系统框图 除此之外,在构成燃料电池和电池之间 接口 的 DC-DC转换器 中,还需要更多的电子电力器件。 燃料电池传动系统固有的重要部件是压缩机,压缩机驱动强烈的气流进入燃料电池中,这些空气中含有平衡氢气和氧气所需要的氧气。 通过仔细研究燃料电池,可以了解到压缩机方面的挑战。图7是使用氢气进行能源转换所使用部件示意图。 图7:燃料电池能量转换系统 根据燃料电池内需要的气体平衡,可以估算实现150 kW连续运作所需的气流: ● 1 kg H2 和8 kg O2生成大约20 kWh电能 ● 每小时需要7.5 kg H2 + 60 kg O2 ● 1 m²空气重量为1.2 kg,含有0.24 kg氧气 由此可见,每小时必须向燃料电池提供250 m³大气空气。由于燃料电池的负载可能变化得非常快,压缩机需要具备快速启动能力,这往往需要在几分之一秒内从零加速到100%速度。由于这些要求,驱动压缩机之逆变器的额定功率通常为20-40 kW。 如要真正将基于燃料电池的车辆作为一项绿色技术,就必须使用可再生能源来制造氢气。从石油或天然气中提取氢气是一个技术选项,但这种所谓的“黑氢”(black hydrogen)会出现副产品,也就是导致大量二氧化碳产生。 目前,业界正在考虑将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与电解运作相结合,从而将水分离成氢气和氧气。特别地,如果用于消耗多余的电力,这种做法是支持电网稳定性以及生成氢气作为副产品的很好选项。世界各国纷纷制订计划,要将氢气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石技术。 电解是直流电流驱动的应用。单个电解槽的正向电压低于2V,但在工业制氢中可能需要数千安培电流量。图8中的B12C拓朴结构是最普遍的兆瓦(MW)级整流方案。 图8:带有B12C的整流器拓朴结构,也称为B6C-2P 十二脉冲B12C拓朴结构,也可以视为两个B6C结构的并联,称为B6C-2P。即使没有平滑和滤波,也可以在直流侧实现非常低的电压波纹。单级AC- DC 能量转换也可以实现出色的效率。 使用的相关电子电力器件是采用压接封装的 晶闸管 或 IGBT 器件,通常安装在所谓的器件堆栈中。IGBT的额定电流高达4500 A,晶闸管甚至超过8000 A。这些器件可以轻易满足高电流要求。此外,压接封装的短路故障(short-on-fail)特性带来了更好的可靠性和系统可用性。 “ 找元器件现货上 唯样商城”
  • 热度 8
    2022-3-27 23:45
    3256 次阅读|
    6 个评论
    有感:减排=减人,难解!
    今日读报,看到 FT 中文网一文 “ 让每一个人都有减排的动力 ”, 更新于 2022 年 3 月 22 日 15:25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蒂姆•哈福德 看到题目,第一反应,这不就是一直好奇的疑问:减排 = 减人? 如何减少没有“减排的动力”的人呢?让,即被动式,不是主动式的自愿。也是一直琢磨的疑问:实现环境保护,除非人人做到自律节制? 提要说: 如果碳排放永远是一种外部成本,而不算到产品的成本中,那么企业和消费者就很难去关心碳排放问题。 如果,碳排放能算到产品的成本中,人人就有动力关心碳排放了吗? 是啊,我也早就有这样的看法,认为要能实现环保,当下时髦叫减排,产品必须从设计、制造、销售、维修延伸到回收、处理、再设计、再制造 …… 做到循环往复地资源利用,形成一个闭合的全产业链模式,自然每个环节发生的费用都要算到产品的成本中,否则这个链怎么能运行? 记得,还是在欧盟开始执行 WEEE 指令时,就一直关注如何实现?当时印象深刻的有 IBM 的一份白皮书《 Taking responsibility, tapping opportunity——How will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panies respond to WEEE mandate? 》 文件中的图 1 、图 3 显示了产品生命周期实现循环往复的理念。 图 1 :由于 OEM 目前不对 WEEE 负责,他们以回收和翻新为代价优化制造 图 3. WEEE 鼓励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进行优化,并为全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机会。 多少年过去了,如今人类每一个人都做到了吗?没有,因为没有动力?是没有动力源?还是不接受?反正没实现。正如 FT 中文网文章反问: 为什么我们还没有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并给出了原因,就是经济的因素,我看就是没人愿意把环保的费用算到产品的成本中而放出已经到手的经济利益。 看看如今眼前的垃圾桶吧!产生的费用都算在消费品的成本中了吗?不算的话,钱从哪儿来?看来是算了,因为消费品涨价了。 那么,增加成本到底能不能让每一个人都有减排的动力呢? 减排的动力 —— 碳排放算到产品的成本中 自打开始垃圾分类,我一直认为保护环境的费用甚至比破坏环境的费用更大,只有企业把环保费用算在产品制造的成本中,由消费者承担,人类才会有主动力真正自觉做到环保。因为人人既是消费者也是制造者,自觉不自觉地就把消费意识带到制造意识中。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人类做不到环保。 可至今也不见得有企业把这成本算到产品中,因为这会大大减少产品利润,除非提高成品价有消费者买单,比如分类的垃圾桶费用有消费者支付,否则也就没人自愿产生减排的动力,看来环保是个伪命题。 此文作为理想,寄希望于 让 每一个人都有减排的动力。 如何让? 我理解文章让字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如果能有措施逐步减少“没有减排的动力”的人,最终实现人人“都有减排的动力”而表现出自律节制的行为从而实现减排即环保。 做得到吗?我认为人人做到自律节制是不可能的,表现在减排,亦然。 那,对没有动力或动力不足的人该怎么让其产生减排动力呢?前面说了提高成本没人愿意。靠教育?常言道:人不可教也。 那就给钱?有钱能使鬼推磨。 可这钱又从哪儿来呢?这不就回到前面说的成本归纳问题了,从产品中来。归根结底,钱根本还是要通过排放而换来的啊!钱给的越多,排放就越大,到了还是不能实现减排。 所以,根本不能让每一个人都有减排的动力。 看似无解,经济学家根本无解。 其实有解,科学家有解,但是难解,还就是减人,实实在在地减少人口数量。 一个人要吃要排,再少吃,也有个度,健康长寿是人人的追求,有标准吗?如果有,那就符合标准的吃,自然是符合标准的排,就算是最低标准限度吧!在这标准下,人口数量相应也需要有最低标准,毕竟地球资源有限,简言之,可以容纳多少人实现吃和排? 假设有人口数量最低标准限度 接下来的问题是地球可接受多少人类的排放呢?也该有个标准吧?猜想,人类来到地球时是分析研究设定过的,可也遇到棘手的问题,简言之人类想长寿甚至永生,没办法,只好来个折衷考虑,比如人寿命标准定为 100 岁,最大程度地协调出生率和死亡率旨在达到人口数量的动态平衡满足地球可容纳的人口数量,做到自然生态平衡。问题又来了,那人口质量呢?应该也考虑到了,此处不表。 先看看当下地球人口数量的状况。 地球能容纳多少人 _ 百度百科 (baidu.com) 是一部纪录片,共 1 集,本集地平线节目中,自然学家 David Attenborough 带领我们探究地球是否正走向人口危机。 呵呵, 地球还能容纳多少人?科学家吵起来了! 2017-08-18 23:15 吵归吵,事实是人人不会等你的人口数量最低标准限度,地球也不会等。 可眼下提倡和促进多生,同时最大措施保证长寿,结果就是人口数量有增无减,地球资源吃紧,同时人类排放泛滥。到头来,人类面临无粮可吃、无地可住、无处可排的境地怎么办? 不是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吗?看看现在地球上人类的状态和表现,世态的本质可见一斑。 《老子》有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何为道? 不就是减排 = 减人?人类不减人,自然会减人。 不争的事实就是出生率下降,老人越来越多, 呵呵,感悟到此,大家怎么看? 感悟之余,倒也增强了我个人“减排的动力”的意识和行为,生活上做到勤俭节约不浪费。
  • 热度 3
    2021-10-31 10:32
    2366 次阅读|
    6 个评论
    思考:环保也赚钱?
      读报见闻:环保有时候很容易,还很赚钱,更新于2021年10月29日 17:27 英国《金融时报》 布鲁克•马斯特斯 报道   只要对我们已经在消耗的能源进行更好的部署,提高能效,减少浪费,我们就能立即减少碳排放,同时还能赚钱。   呵呵,还以为是什么更高的智慧,开篇就说到是能源中的三分之二以上是被浪费,原来就是要节约。不好意思,节约能使“环保很赚钱”这是废话!又在画馅饼,节约,而且是勤俭节约,人人都能做到吗?能做到早做到了。环保是个伪命题,减排除非减人。   回想过去,在父母、老师、师傅的言传身教下,养成了勤俭节约不浪费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受益匪浅。参加工作后,由学徒工干到了企业总经理。职业生涯走上了企业经营管理岗位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融入企业中,以为可以给企业带来利益,事实证明此路不通!感觉,世人绝大多数潜意识里不会想要做到勤俭节约。难怪上述新闻说到世界欧美发达国家能源中的三分之二以上是被浪费。   也是从小养成了的习惯,加上这许多年来大吹大擂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还以为环保是商业机会,有了理想之幻想。1999年就想搞光伏电力的民用普及,很快发现不可行,毕竟国内那时还有关键环节技术的空白,成本费用太高,百姓大众用不起。   环保理想还不死心,又一个理想之幻想,就是减少垃圾从人人的日常做起。2001年申请域名,边学边用建立个人网站,后来搞了个废物利用个人官网,同时在腾讯、淘宝、易趣建立了三个在线商铺,旨在出售制作方法,唤起更多人自己动手废物利用、勤俭节约的意识行为,见1999年最后的Homepage版面:易亮自助坊 - DIY 自己动手 实惠家居 享受生活 (easybright.com/eblold/ )。   事实证明还是此路不通!就此,意识到了,也给环境保护下了个结论:   环保是个伪命题,人类做不到环保。   试想,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排放,更别说能做到勤俭节约,减排,除非减人。科技越发达,排放越大,非洲排放最低,减排,除非回到原始。   环保简易,做到真难!还很赚钱,除非节约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