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减人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11
    2022-11-16 21:20
    2372 次阅读|
    0 个评论
    FT中文网报道: 乌卡时代 ,更需要坚持力 ,更新于2022年11月11日 06:28 于哲明。 在信息高度负载的当下,公关从业者如何面对乌卡时代带来的多面挑战?亚马逊中国、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公关负责人阎妍认为,坚持力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提要说:面对乌卡时代多面挑战,坚持力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坚持力,个人看法就是以目标、标准、制度和程序持之以恒。 可又遇到一个描述环境的新名词:乌卡时代。这个时代下会是什么样的坚持力呢? 什么是乌卡时代? 呵呵,还是去百度寻找。 乌卡时代 _ 百度百科 (baidu.com) 说(呵呵,解释不多,全文如下): 一个具有现代概念的词。 引申含义 乌卡时代 (VUCA ),是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的缩写。四个单词分别是易变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意思。 乌卡时代 是一个具有现代概念的词,是指我们正处于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世界里。 社会评价 乌卡时代 (VUCA )中每个元素的深层含义是用来提高VUCA的预见性和洞察力的战略意义,以及要提高组织和个人在企业中的行动力。 V=Volatility(易变性)是变化的本质和动力,也是由变化驱使和催化产生的 U=Uncertainty(不确定性)缺少预见性,缺乏对意外的预期和对事情的理解和意识 C=Complexity(复杂性)企业为各种力量,各种因素,各种事情所困扰。 A=Ambiguity(模糊性)对现实的模糊,是误解的根源,各种条件和因果关系的混杂。 这些因素描述了企业在展望他们当前和未来的状态的情景,表明了企业在制定政策或计划时的边缘性。这些因素使我们制定计划或者向未来展望的时候变得微不足道。 就以上这么简单介绍,看来这是个新玩意儿。 也只能从其名,去悟其道。 怎么看“我们正处于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世界里”? 这世界,变是永远的,不变是永恒的。《老子》有道,无与有。《周易》有示,简易、变易、不易。 看当下世界的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不就是个混乱?有趋于无?实体变虚拟?宇宙变元宇宙? 混乱的表现如何呢? 天在变:气候变化导致高温、干旱、水涝。 地在变:海水上升,人类开山破土、拦河筑坝、毁林造田、垃圾泛滥、消耗过度而破坏了地质地理地貌。 人在变:2022年11月15日 全球人口达到80亿!(peopleapp.com) , 根据联合国最新预测,到本世纪 80 年代,全球人口将达到约 104 亿的峰值,并保持 这个水平到 2100 年 。瘟疫突出了,各种疑难杂症多现,已有多种传染性疾病,这又来个新冠病毒大流行。大大小小战争不断,当下俄乌开战不见停止的征兆,还有冠以各种名词,如经济、贸易、技术、材料、能源等等,这样那样没有枪炮声的战争。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上看天地人都在变,因果错综复杂,不就是个混乱?最终在于道,道在变,如何变? 注意, 联合国最新预测 人口数据提到了2100年,这是地球运行处于天空中黄道十二宫双鱼宫的结束期,2101年地球就处于宝瓶宫了,天空之道变了。 据说,人类每当处于这个转变期,都是会出现混乱,看来就是因为自然资源的因素了,这是前人总结了的并用黄道十二宫系统论告知后人的了,即自然有道,人类不能改变,唯有适应,适者生存,道法自然。 法的表现就是更需要坚持力,因为要应对自然变化,只有减排以适应环境变化,而减排唯有减人,毕竟是人就有排放。 全球人口达到80亿!(peopleapp.com) 新闻也说: 不同的研究机构给出的数据也存在差异,例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 2020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人口将在 2064 年达到峰值,但不会达到 100 亿,且在 2100 年将减少至 88 亿。 呵呵,大数据好说,落实到具体,问题来了,减人,减谁? 看新闻,当下科技行业掀起了“裁员潮”,这会涉及到各行各业,所以,乌卡时代,更需要坚持力。 也报道说: 2023 届高校毕业生预计 1158 万,校园招聘 月启动 (peopleapp.com) ,央视新闻 2022-11-15 17:10 显然,裁员潮下,招聘不可乐观,毕业生如何就业更关键的是主观能动性,算是个人坚持力的表现吧!新闻有报道,另文探讨。
  • 热度 3
    2022-11-6 17:13
    2627 次阅读|
    8 个评论
    思考:“精简时代”?减排=减人?
      FT中文网报道《 美国科技公司为“精简时代”做准备 》更新于2022年11月4日 07:51 伊恩•约翰斯顿,戴夫•李   电子商务平台Stripe和叫车服务Lyft成为最新一批裁员的科技公司,而亚马逊表示将暂停企业员工的新招聘。   呵呵,又来一个新名词“精简时代”。   新闻提要直截了当表明“精简时代”就是裁员。难怪这些年来关于裁员的新闻比较多了。   个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减人”的话题,为什么减人?实质不就是减少了排放?所以,减排=减人。   人类进入“精简时代”,精简到人,从裁员做起,从科技做起,看来动真格的了。尤其神秘人物埃隆·马斯克,收购了Twitter,第一时间就是裁员。《 马斯克计划把Twitter的员工裁掉一半 》更新于2022年11月3日 15:13 英国《金融时报》 汉娜•墨菲,詹姆斯•丰塔内拉汗。   裁员就裁员,明说不行吗?比如“裁员时代”到来。看来不行,谁会主动申请不要工作了?工作才能有饭吃啊!那就来个“精简”,多文雅!   什么是精简,百度查看,说:   呵呵,什么是必要的人?什么是不需要的人?   从“情理法”潜意识出发来看,都是人啊!有情为重。被裁员意味着没了饭钱,找不到下任工作怎么办?情理上说不过去啊!逼急了,告你犯法。   从“法理情”潜意识出发来看,现实所迫,依法行事。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企业有企业制度。企业采取科学手段裁减不必要和不需要的人员。所以科技企业裁员不足为奇。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讲科学,人人遵照企业制度、标准和程序合格工作是基本道理。   企业可持续运作遇到困难而不得不通过裁员来解救,则采取优胜劣汰自然法则的技术手段,比如用机器人替换操作标准化、简单化的体力劳动者。可见,精简一词,恰如其分。使得被裁员而无怨无悔,持续生存,自己想办法,企业和社会面会采取必要且有限的帮助。   实质性问题来了,为什么要裁员减人呢?   明摆着,企业没事做,甚至人类没事做了,或者说做事的人过多了。毕竟做事即工作是人的生存之道,人越多,做事的越多。做事意味着就有排放,排放多了,地球环境受不了了,再有明显自然资源不够用了,再加上天地自然环境变化,如气候变暖、自然灾害上升。面对主观和客观因素造成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人类不得不必须采取措施,比如这些年来的减排意识和行为。   可减排最终会遇到一个根本难题而又必须解决,就是人口数量。   百度查看,说: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21年12月31日报道,美国普查局称,世界人口2021年增加了7400万,达到78亿。   每个人排放如何呢?百度看到:   可见,78亿人的排放量有多大了!难怪人类如此着急地要减排,以解救地球环境燃眉之急!   什么事急到这个程度?看来不仅仅是维持人口总量不升反降单一因素了,做到人人自律节制就算了,或许还有更难,难到人类自身无法控制的事件因素,明显不就是反复唠叨的宇宙自然变化,相对人类生存是恶化,还能是什么?   如今说法很多,越来越多。我印象深刻的是《地球编年史》一书,一套分七部详细汇总分析和推测了地球的命运,看来是符合黄道十二星座的动态规律。每当地球运行到相邻两星座的变换期时,用世纪单位计,前后经过200年,都会有命运特征性的表现。第七部《完结日(The End of Days)——审判与回归的预言》的最后一页图示了前人留下的记录(如下图),地球处于双鱼座。   当下二十一世纪正是双鱼座的最后时期,2101年是二十二世纪起始,地球就进入宝瓶座了(如下图)。   研究发现,这200年过程或长或短不一定,但总是会有天地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在人类身上,就是自然灾害、瘟疫、战乱等种种现象。   《老子》有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黄道十二星座莫不就是自然之道吧?   如这是当下形势外因的话,这是人类改变不了的,唯有适者生存,如何适应?这话题可就多啦!看当下,自然灾害、瘟疫、战乱同时存在啊!该怎么适应呢?   不是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人类之前怎么没做到?或者说做不到?何况是前人总结出黄道十二星座而告知了的啊?这是个神秘话题,暂且不说。总之事到临头,该怎么做吧?没别的招数,只有减人,“减人时代”,不好听,就叫“精简时代”吧!   为“精简时代”做准备吧!成也科技,败也科技,就从科技企业做起吧!所以才有了开篇的新闻一说。   话题回到被裁员怎么生存?也追问,最低程度地裁员或者不裁员,可行吗?   我认为是具有可行性的,但的确难行!这或许是人类神秘之处,另论。   可行,这或许就是“精简时代”用名之道所在。减人,就看减人的方式方法了,简言之,做到企业被减下来的人,同时具有生存之道。   个人认为,可行就在于人人做到自律节制,落实到行动就是勤俭节约不浪费,留下必要的,去掉不需要的。必要的是基本生存所需,不需要的就不要,留给自然,留给他人的必要。   试想,被裁员者以手头有限的钱,以勤俭节约不浪费的日常生活,为实现得到下一份工作争取最大的时间,比如自食其力,自己动手,洗衣做饭做家务,能步行不用车等等。加上未被裁员者也都勤俭节约不浪费,企业有足够的钱得以可持续运作,也就不必裁员了。   再想,企业中高层降薪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从薪资以外的各个方面勤俭节约以降低企业成本,争取不裁员。   这是“精简时代”适者生存吧!不减人也能减排,不增人更减排。法自然。 【之前的看法】 有感:减排=减人,难解! “灯塔工厂”之联想:减排=减人? 思考:减排=减人?水稻种植? 思考:减排=减人?
  • 热度 8
    2022-3-27 23:45
    3303 次阅读|
    6 个评论
    有感:减排=减人,难解!
    今日读报,看到 FT 中文网一文 “ 让每一个人都有减排的动力 ”, 更新于 2022 年 3 月 22 日 15:25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蒂姆•哈福德 看到题目,第一反应,这不就是一直好奇的疑问:减排 = 减人? 如何减少没有“减排的动力”的人呢?让,即被动式,不是主动式的自愿。也是一直琢磨的疑问:实现环境保护,除非人人做到自律节制? 提要说: 如果碳排放永远是一种外部成本,而不算到产品的成本中,那么企业和消费者就很难去关心碳排放问题。 如果,碳排放能算到产品的成本中,人人就有动力关心碳排放了吗? 是啊,我也早就有这样的看法,认为要能实现环保,当下时髦叫减排,产品必须从设计、制造、销售、维修延伸到回收、处理、再设计、再制造 …… 做到循环往复地资源利用,形成一个闭合的全产业链模式,自然每个环节发生的费用都要算到产品的成本中,否则这个链怎么能运行? 记得,还是在欧盟开始执行 WEEE 指令时,就一直关注如何实现?当时印象深刻的有 IBM 的一份白皮书《 Taking responsibility, tapping opportunity——How will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panies respond to WEEE mandate? 》 文件中的图 1 、图 3 显示了产品生命周期实现循环往复的理念。 图 1 :由于 OEM 目前不对 WEEE 负责,他们以回收和翻新为代价优化制造 图 3. WEEE 鼓励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进行优化,并为全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机会。 多少年过去了,如今人类每一个人都做到了吗?没有,因为没有动力?是没有动力源?还是不接受?反正没实现。正如 FT 中文网文章反问: 为什么我们还没有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并给出了原因,就是经济的因素,我看就是没人愿意把环保的费用算到产品的成本中而放出已经到手的经济利益。 看看如今眼前的垃圾桶吧!产生的费用都算在消费品的成本中了吗?不算的话,钱从哪儿来?看来是算了,因为消费品涨价了。 那么,增加成本到底能不能让每一个人都有减排的动力呢? 减排的动力 —— 碳排放算到产品的成本中 自打开始垃圾分类,我一直认为保护环境的费用甚至比破坏环境的费用更大,只有企业把环保费用算在产品制造的成本中,由消费者承担,人类才会有主动力真正自觉做到环保。因为人人既是消费者也是制造者,自觉不自觉地就把消费意识带到制造意识中。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人类做不到环保。 可至今也不见得有企业把这成本算到产品中,因为这会大大减少产品利润,除非提高成品价有消费者买单,比如分类的垃圾桶费用有消费者支付,否则也就没人自愿产生减排的动力,看来环保是个伪命题。 此文作为理想,寄希望于 让 每一个人都有减排的动力。 如何让? 我理解文章让字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如果能有措施逐步减少“没有减排的动力”的人,最终实现人人“都有减排的动力”而表现出自律节制的行为从而实现减排即环保。 做得到吗?我认为人人做到自律节制是不可能的,表现在减排,亦然。 那,对没有动力或动力不足的人该怎么让其产生减排动力呢?前面说了提高成本没人愿意。靠教育?常言道:人不可教也。 那就给钱?有钱能使鬼推磨。 可这钱又从哪儿来呢?这不就回到前面说的成本归纳问题了,从产品中来。归根结底,钱根本还是要通过排放而换来的啊!钱给的越多,排放就越大,到了还是不能实现减排。 所以,根本不能让每一个人都有减排的动力。 看似无解,经济学家根本无解。 其实有解,科学家有解,但是难解,还就是减人,实实在在地减少人口数量。 一个人要吃要排,再少吃,也有个度,健康长寿是人人的追求,有标准吗?如果有,那就符合标准的吃,自然是符合标准的排,就算是最低标准限度吧!在这标准下,人口数量相应也需要有最低标准,毕竟地球资源有限,简言之,可以容纳多少人实现吃和排? 假设有人口数量最低标准限度 接下来的问题是地球可接受多少人类的排放呢?也该有个标准吧?猜想,人类来到地球时是分析研究设定过的,可也遇到棘手的问题,简言之人类想长寿甚至永生,没办法,只好来个折衷考虑,比如人寿命标准定为 100 岁,最大程度地协调出生率和死亡率旨在达到人口数量的动态平衡满足地球可容纳的人口数量,做到自然生态平衡。问题又来了,那人口质量呢?应该也考虑到了,此处不表。 先看看当下地球人口数量的状况。 地球能容纳多少人 _ 百度百科 (baidu.com) 是一部纪录片,共 1 集,本集地平线节目中,自然学家 David Attenborough 带领我们探究地球是否正走向人口危机。 呵呵, 地球还能容纳多少人?科学家吵起来了! 2017-08-18 23:15 吵归吵,事实是人人不会等你的人口数量最低标准限度,地球也不会等。 可眼下提倡和促进多生,同时最大措施保证长寿,结果就是人口数量有增无减,地球资源吃紧,同时人类排放泛滥。到头来,人类面临无粮可吃、无地可住、无处可排的境地怎么办? 不是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吗?看看现在地球上人类的状态和表现,世态的本质可见一斑。 《老子》有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何为道? 不就是减排 = 减人?人类不减人,自然会减人。 不争的事实就是出生率下降,老人越来越多, 呵呵,感悟到此,大家怎么看? 感悟之余,倒也增强了我个人“减排的动力”的意识和行为,生活上做到勤俭节约不浪费。
  • 热度 8
    2021-4-25 17:38
    3622 次阅读|
    41 个评论
    思考:减排=减人?
    减排目标及措施 (百度搜索图片)   2020年,国家规划制定了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   中国如何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网上查阅,实现2060碳中和的主要路径和面临主要障碍如下(斜体字),“产供销”三位一体(产业、能源供应、终端消费)。    首先,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要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要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来取代那些传统的能耗高、附加值低的产业和产品。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   第二,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消费。清洁低碳的能源结构,既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部门,要用电力取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直接燃烧和利用,而且要主要靠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在终端大量用电取代化石能源的消费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且有助于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我们要用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和深度电气化的应用来推进低碳化的进程,从整体上实现能源和经济的低碳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部门都需要突破一些深度脱碳技术。例如,交通领域要发展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在工业部门加强电气化的同时,部分难减排的部门比如炼钢、水泥、化工、石化等,需要发展革命性的技术,比如用氢取代焦炭实现零碳炼钢,用氢作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等。   另外,电力系统在大比例可再生能源上网情况下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一方面要发展智慧电网,另一方面要增大储能和调峰功能,比如发展化学储能、抽水蓄能以及核能等。当然,我们还要发展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CCS)技术和二氧化碳的直接去除等技术,还要推进碳市场建设以及碳价机制的发展等。中国是一个大国,每个地方的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的差异都很大,不可能依靠一种技术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这些前沿技术都要研发。   可以说“产供销”三位一体的应对战略,涉及了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互相制约,战术复杂,能否实现?可行性真的是可圈可点。总之,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物质不灭定律,人类消费越多,耗费自然资源越多,除非人人做到自律节制,可以减轻自然资源的消耗,但终归会消耗一尽,除非人类发现新的可消耗资源。   就说水电、光电、风电有自然不断可循环供应,终端电力消费看得见的是既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但前端看不见的对自然资源消耗随着消费增大而有增无减,如发电、储能、传输的设备设施制造都还是要炼钢炼铁等环节而产生碳排放和消耗物质,产量越大,排放越大。   归根结底,就是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唯有减人,自然减排。 如何减人?   今日新闻关于五一报复性出游,百度搜索截图: (百度搜索截图)   减人,这是个难解的话题,就别说实施了,更是个神秘的话题。   本来也没打算说,毕竟减人减谁?从情考虑,没有理由。可是不断看到有关人口数量的话题和科学家关于人类未来的趋势分析,觉得减人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界生态平衡机制的规律性,而且正在进行时,不以人类自我意识为转移,冥冥之中所谓是天意。所以,就谈谈想法看法。因为在减人,前面关于如何减排的复杂性做法和重重困难,都不是问题了,2060年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符合自然规律或说自然法则。   看中国,网上说,专家言,目前(2020年)我国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是30岁以上的群体,如此算来,这个数量就是7亿。按照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72岁来算,那么到达2060年的时候,这7亿中的人将会面对死亡。   据说,按现在1.22的生育率来计算,如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到2060年80后、90后、00后出生的人口大约在4到5亿人左右。   而事实上,如果有战争瘟疫,或人口生育观念改变,都有可能对死亡人口和出生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据说,人类将成为“濒危物种”?专家:2045年男性或将“绝精”。   由此推论,以上死亡数量规模不会减小,而出生数量规模只会减小,所以一增一降,以现在14亿推算,到2060年中国的人口总数在7亿到12亿之间。不乐观的估计趋于7亿左右规模的概率更大,不排出还看不见止于7亿的兆头。   人口数量少了一半,这要减少多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啊!制造规模大幅减小,最终反映出的结果不就是减排!   所以,减排=减人。   人类要减排,必须接受的是自然减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效益的维系,还要增长?所以机器人来了。   未来话题,机器人会完全取代智人吗? 【参考】 《习近平: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2021-04-22 20:49:46 来源:新华社微博 《何建坤:中国能够,而且必须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2020-12-26 21:55 来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作者: 胡文娟 《人类将成为“濒危物种”?专家:2045年男性或将“绝精”》红星新闻 发布时间: 03-29 21:31 成都商报社 【新闻看点】 2021年4月28日    FT中文网2021年4月28日上午报道: 中国将报告1949年以来首次人口下降    知情人士称,已于去年12月完成、但尚未发布结果的最新中国人口普查将报告全国总人口不到14亿。这可能带来各种后果。 2021年6月2日    FT中文网报道:中国经济复苏导致制造业电力短缺    中国经济复苏强劲,华南制造业和工业中心出现电力短缺。面对碳排放目标,地方政府不愿扩大对燃煤发电的依赖,不得不实施限电。    高温天气和对用煤的担忧加剧了电力短缺,部分工厂至被要求每周停产一至三天。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难解甚至无解的矛盾。 2021年6月2日    人民日报视频报道:我国已超额完成2020年碳减排目标, 央视网快看微博 2021-06-05 07:14 2021年6月7日    FT中文网报道:全球投资者施压亚洲大型发电企业减排    根据一项新的气候变化问题参与计划,摩根大通、富达等全球投资机构将要求亚洲5家污染最严重的发电企业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2021年6月18日星期五    FT中文网报道:联合国气候预热会议未就气候融资取得进展    2021年6月18日 19:33 英国《金融时报》 何丽 伦敦报道    富裕国家似乎没有完成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11月的COP26势必就达成气候融资新目标面临一系列艰难讨论。    气候融资方面的紧张可能会使今年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偏离正轨。此前几周的联合国(UN)预热谈判没有就如何推进《巴黎气候协定》核心原则达成多少共识。    这一悲观结论加深了人们对阻止全球变暖进程的失望,此前七国集团(G7)领导人康沃尔峰会未能为新的气候融资制定出具体计划。 2021年6月21日星期一    FT中文网报道:默克尔之后,德国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2021年6月21日 00:24 朱利安•韦滕格尔 为环境网站“中外对话”撰稿    韦滕格尔:默克尔可以为更进取的德国气候政策定下基调。德国的合作伙伴可以确信的是,无论谁当选,新一届德国领导人都会更加高举绿色旗帜。    在德国,摆脱化石燃料的同时不依赖核能的转型被称为“能源转型”(Energiewende)。    英国已经明确将G7定位为确保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的驱动力量。各国领导人正逐渐将温控目标锚定在1.5摄氏度的,而非《巴黎协定》中设定的2摄氏度目标,这是因为科学家称后者带来的气候影响会严重许多。 2021年6月29日星期二   FT中文网报道:上海:中国一线城市碳达峰样本   石毅:中国多地开始为早于2030年实现碳排达峰制订时间表。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的达峰路经具有标杆意义。   图文达意,中国的城市楼林密布是碳达峰的路径和目标吗? 2021年7月17日星期三    FT中文网报道:如何“人道”地杀死一只大龙虾?    更新于2021年7月13日 07:43 英国《金融时报》餐厅评论家 蒂姆•海沃德    海沃德:其他生物的痛苦问题与其说是科学问题,不如说是道德和哲学问题。我们无从知道龙虾被以各种方法杀死时有多痛苦。    文章最后说:    此文借龙虾说事。最后一句:要找到答案——如果有的话——我们需要研究的不是龙虾,而是我们自己。    我看也是,藏传佛教一理念:人要会生也要会死。正如文章所说:与其说是科学问题,不如说是道德和哲学问题。 2021年7月21日星期三    FT中文网报道: 美气候特使克里:中国必须在2030年前削减排放    更新于2021年7月21日 16:05 英国《金融时报》 何丽 伦敦报道    克里在一场措辞严厉的演讲中表示,世界未能兑现其气候承诺,并呼吁所有主要经济体在2030年前开始减排。    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John Kerry)警告称,如果地球要避免陷入气候“紊乱”,中国必须在2030年前削减排放。他在一番措辞严厉的评价中表示,世界未能兑现其气候承诺。    在周二于伦敦邱园(Kew Gardens)发表的政策演讲中,克里特别提到了中国,并称除非 全球最大排放国 改变其目标,否则世界“不可能”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2021年9月22日星期三    FT中文网报道: 中国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 更新于2021年9月22日 11:25 英国《金融时报》 卡米拉•霍奇森 习近平在本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的举措被誉为意义重大,但专家强调,中国也需要逐步淘汰煤炭在国内的使用。    其实,中国很难,只能一步一步来,就看还有没有时间了? 2021年9月29日星期三    FT中文网报道: 我们必须停止妖魔化化石燃料    更新于2021年9月29日 12:43 MoneyWeek总编辑 梅里恩•萨默塞特•韦布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文章提要:    韦布:围绕可再生能源的工程挑战意味着,在等待绿色转型的同时,我们需要现实一些——正视我们将长期离不开化石燃料的事实。    上周早些时候,英国在线超市Ocado告诉顾客,其冰淇淋配送“能力有限”。为什么呢?因为天然气价格飙升了。这已导致英国两家大型工业化肥厂关门,天然气是制备氨的原料,而氨是用来制造化肥的。由于二氧化碳要从氨的制备中捕获,这也打击了英国的二氧化碳供应,从而导致了干冰供应的减少,超市要用干冰来冷却货车上的食物。所以就没有冰淇淋喽。    一直认为除非冶金和设备制造工业可以完全使用光伏电、风电等,不用化石燃料的电才成为可能。更别说还有更多领域离不开化石燃料。    看看,英国这样发达且人口不多的国家都不能不用化石燃料,所以说白了,人类的减排是个伪命题。除非减人。 2021年10月8日星期五    FT中文网报道: 中国要求煤矿提高产量以应对能源危机    更新于2021年10月8日 16:15 英国《金融时报》 白艾德 釜山 , 康河信 香港报道    为维持工厂继续运转,中国已下令煤矿企业紧急增产,而这可能破坏中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承诺。 2022年2月14日星期一    FT中文网报道:《英国大学养老基金设定“中转站”排放目标》    英国资产规模最大的私人养老基金、价值820亿英镑的“大学养老计划”准备为新的脱碳战略投资5亿英镑。    看看,老人与减排有关系吧?从教育入手?有意思。 2022年8月23日星期二    FT中文网报道:《 福特裁员3000人以迎接电动汽车新时代》, 更新于2022年8月23日 10:54 克莱尔•布希    福特高管们称,集团的成本结构“缺乏竞争力”,将在美国、加拿大和印度进行裁员。   制造电动汽车不需要人吗?看来,真是减排=减人。 2023年1月17日星期二    今天看到三篇新闻报道中国人口自2022年开始减少了。    FT中文网报道:《哪些股票将受益于孤独经济?》, 更新于2023年1月17日 06:00 利奥•刘易斯    随着中国接近人口萎缩的临界点,投资者开始思考老龄化亚洲市场的未来。未来几周,中国可能宣布人们担忧已久的人口拐点——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开始人口负增长的时刻——已经到来,或者近在咫尺。    人民日报报道:《国家统计局: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 人民日报客户端 陆娅楠 2023-01-17 10:07    国家统计局: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FT中文网报道:《2022年中国人口总量减少》, 更新于2023年1月17日 14:19 埃莉诺•奥尔科特,孙昱    中国人口出现了60年来的首次下降,这一历史性转变预计将给中国和全球经济带来长期影响。 2023年2月2日星期四    人民日报报道:《俄罗斯常住人口减少逾55万》, 央视新闻 2023-02-02 08:47    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2月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1月1日,俄罗斯国内常住人口(仅计算俄罗斯公民)约为1.46425亿,过去一年减少了约55.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