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紫光集团

相关博文
  • 热度 3
    2021-12-29 22:46
    2274 次阅读|
    0 个评论
    紫光集团重整:初心如磐、奋楫笃行  ——中国最大半导体产业集团扬帆起航、再出发
    2021年7月9日,债权人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2 021 年 7月1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受理紫光集团破产重整,并指定紫光集团清算组担任紫光集团管理人(以下简称管理人)。 经过债权人、管理人、监管机构等共同选定第三方专业机构审计,截至 2021年6月30日,紫光集团重整主体资产客观公允的市场价值约1214.78亿元,匹配拟化解债务约1376.09亿元,集团所有者权益为-442.78亿元; 管理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履职尽责,依法合规开展债权申报与审查、选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审计评估、引进战略投资人、开展尽职调查和投资报价等工作。在多轮市场化竞价后,所有战略投资人提供的最高报价仍无法覆盖紫光集团全部债务,即所有参与战略投资竞标的战投方均认为紫光集团资不抵债。 管理人始终坚持 “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公开、公平、公正面向全社会招募战略投资人的过程中,与债权人、股东进行了充分、有效沟通,全程接受法院、债权人等各方监督,及时向债权人披露招募进展情况,充分维护了包括债权人、债务人、股东在内的各相关方合法权益。2021年12月10日,管理人对外宣布选定智路建广联合体为紫光集团重组的战略投资人,于12月10日在全国企业破产网上发布战略投资人中选公告,管理人联合战略投资人于12月13日向债权人发布紫光集团重整计划草案。 2021 年 12月29日北京市一中院主持召开召开紫光集团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审议重整计划,紫光集团重组方案获得债权人会议审议通过。 在紫光债务重整的这段时间里,管理人团队秉承尽职、专业的工作态度和勤奋、奉献的工作精神,在救助紫光集团免于破产、稳定紫光集团正常经营秩序和遴选战投机构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法院和第三方机构监督下选出智路建广联合体,是所有投标方中估值最高,债权人偿债率最高。智路建广所提方案中付出现金最多、投后方案最完善。不论从资质要求、资金实力,还是国资比例、管理能力和组织资源方面看,智路建广都是符合重组要求的最合适的战投机构。重组方案可以尽可能避免银行的国有资产不会流失,使各方利益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保障,做到债 权人、股东、员工 各方多赢、得到了债权人、股东、管理人的一致认可。 本次债权人会议通过的重整方案以 120万元为限,120万元以下部分将全额现金清偿;120万元以上部分,债权人可从三种股抵债综合方案中选择一类,具体包括“现金+股票+三年留债”、“现金+股票+五年留债”以及“现金+八年留债”,其中,“现金+股票+三年留债”的赔付比率为95%,其余方案赔付比例100%。若紫光集团重整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有财产担保债权将会得到全额现金清偿,普通债权将通过现金、股票抵债及留债等方式予以清偿,预计可实现95%至100%的清偿率。重整方案超出债权人的预期,所以通过率很高。 据悉,重组方案对紫光集团未来业务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规划:在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监督下,投资人在做好紫光集团稳定持续经营的同时,通过结合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多种形式,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投入 “移动及物联网芯片(紫光展锐、紫光国微、紫光联盛等)”、“存储芯片(长江存储、西安国芯等)”、“云网芯片(紫光同创等)”以及“云设备及服务(紫光股份、紫光恒越、紫光云、紫光华智等)”四大核心板块,并其塑造成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因此,重组方案在稳定资本市场对紫光集团的发展预期的同时,对于未来集团可持续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紫光集团股权价值。此外,对于国资股东清华控股和民营股东健坤集团来说,也可免除给紫光集团的担保,以防重组不成债权人追偿造成更大损失。同时,重组方案也利于国家深改组制定的校企改革能够得以推进,后续进一步释放发展的潜力和活力。所以,原股东方清华控股和健坤集团一致同意了重组方案,对智路建广联合体也高度认可,股东、战投机构和管理人各方利益和发展方向高度一致。 由于之前对于紫光集团股东不确定性及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的担心,包括紫光展锐在内的一些子公司的核心员工出现的比较大的流失并且很多员工目前处于不稳定和观望状态。重组方案除了对紫光集团业务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还对紫光集团旗下四大核心板块列出了详尽的规划方案,并将推动各重点业务板块具有上市潜力子公司的上市工作。同时,过去智路建广投资的各半导体企业,通过资源对接等一系列扩大市场、增产提效、整合资源的手段,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企业业绩均大幅提升的事实,为提振员工对未来发展的信心都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重组方案将为原紫光集团员工和建广智路的半导体产业集团的员工,打造一个更高层次、更广阔、国际化的职业生涯发展平台,利于员工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 智路建广联合体依托中关村 融信金融信息化产业联盟,具有丰富的半导体产业、技术、人才和金融资源,不但有国际化视角,而且本地化管理经营经验丰富。紫光集团正式对接战略投资人资源, 能够吸引和稳定一批具备丰富半导体行业经营管理的专业团队,在新的平台一起共同创业、共同发展。不但能组织好国内设计、制造、封装、材料、设备等全产业链资源,还能引进和吸收全球创新技术,帮助这些资源和国内市场整合,促进半导体产业集团内业务资源有效融合。在经营过程中,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提升经营绩效,对标国际半导体标杆企业。这既能给企业输血、也能使企业具备自身造血能力。同时进一步优化紫光集团的资本结构、重建紫光集团信用体系,恢复紫光集团及各实体子公司融资能力,市场化打通资本与产业通道、以合理的杠杆水平和科学的资本结构持续融资。 作为重组主导机构,智路建广联合体可以把融信产业联盟已有的半导体业务与紫光集团业务互相协同、实现优势互补,在业务、团队和产业链等方面进行融合。同时,也相信智路与建广会本着开放的态度,结合以往成功经验、与包括紫光集团原股东清华控股和健坤集团在内的各相关方坦诚相待、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合作,赋予紫光集团更强的发展动能!也会给国内半导体产业产业带来跨越式发展机遇。 当然,也要认识到紫光集团重组的复杂和难度,各债权人的债务问题解决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分层次、分阶段完成,债权人层面、股东层面、公司业务层面的问题在时空上也会犬牙交错,需要极大的耐心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相互理解,不确定性将会是伴随重组的整个过程。产业优化、债务重整、资产重组三方面并行,债权人利益、股东权益、企业存续、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等几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既要考虑重组紫光集团和优化整合紫光半导体业务问题,也要能够暂时牺牲短期和局部利益从 国家和产业层面考虑 , 把控重组方和紫光集团整合后的产业方向和业务方向 。 从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的半导体产业经验和过往业绩看,过去六年控股了半导体从 IP、设计、IDM、制造、软件、封测、材料等上下游近20家大型企业,控股的半导体产业公司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是国内最大的,在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完成收购之后,控股企业如联合科技、瑞能半导体、瑞士富巴、安世半导体、AAMI等均实现营收利润大幅增长或扭亏为盈,这正是紫光集团所急需的管理整合能力。从智路建广以往投资的投资回报率、控股的企业业绩、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等几方面看,智路建广联合体也完全能够胜任紫光集团的重组工作。 本次重整方案,罕见的达到债权人、管理人、股东(清华控股、健坤集团)、战投方的多方共识。而本次紫光集团重整本身也肩负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责任与使命。相信在智路资本、建广资产、债权人、原股东(清华控股、健坤集团)、紫光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管理人和社会各界的齐心合作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面,紫光集团与战投方能够 “初心如磐、 奋楫笃行 ”,打造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联合舰队。在不断推进集团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一条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紫光集团涅槃重生走进新时代!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明天更美好!
  • 热度 10
    2021-12-18 21:28
    3514 次阅读|
    3 个评论
    紫光,加油!中国半导体,加油!
    紫光集团作为中国本土近十年崛起的高科技集团,其经营和发展受到受到了国内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也是媒体 和科技界关注的焦点 。 尤其是2020年年底陷入债务危机,更是成为了焦点的中心,而处于漩涡中心的债务重组,给人带来的是国人的失 望和遗憾。 简单的回顾一下紫光集团2021年重组过程的重大事项: 2021年7月9日,债权人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申请对紫 光 集团 开展破产重整。 7月1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受理紫光集团破产重整并指定紫光集团清算组担任 紫光集 团管理人 。 2021年 10月18日,在北京市一中院的主持下,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披露共计7 家意向 投资人 报名参与战略投资。 2021年 11月初确切的消息显示,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联合体与阿里巴巴和浙江省国资组成的联合体入围下一轮竞 标,即 最终竞标, 这意味着将只有一家接盘方最终胜出。 12月10日晚,上市公司紫光国微的公告透露了其间接控股股东紫光集团的破产重整进展。公告称,确定北京智路 资本、 北京建广 资本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当晚紫光股份、学大 教育等也 发布了这一公告。 所有的人都认为大局已定,万事大吉之时,情形急转日下: 12月15日,紫光集团股东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持股49%,以下简称健坤集团)和实控个人赵伟国对重整方案提出质疑。 健坤 集团在一份名为《谁的紫光》的声明中表示,紫光集团重整引进战投事宜涉嫌734.19亿国有资产流失,并且不满紫光 集团管理人 全面接管后的处理程序,已通过邮局向中纪委、国务院办公厅纪检组、财政部纪检组、教育部纪检组进行实名 举报。 对此,12月16日晚间,紫光集团发布了《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严正声明》进行回应,声明表示:“就健坤集团 和赵伟国个人 散布不实信息,企图干扰并影响紫光集团司法重整工作进程,管理人坚决反对,并将采取措施依法追究相关 个人和单位法律责任。” 重组过程一波三折,前几天各种媒体发布的“重磅“”尘埃落定”现在看来都是“不好意思,草率了。” 2021年10月29日,我简单的分析了阿里和智路建广双方的入围优劣,个人主观上认为私募智路建广胜出,H3C和部分ICT的从业者认为不可思议,阿里在这里确实是神一般的存在,圣殿。 阿里的优势是有钱,名气大,但是对于紫光集团的重资产经营完全不在行,阿里的资产最重的就是阿里云的服务器,其擅长公有云,零售和物流都跟半导体业务关联度极低,阿里同紫光唯一比较感冒的是紫光股份的新华三和紫光云,新华三的ICT设备研发制造,私有云业务可以很好的同阿里云契合,形成协同效应,那样阿里云如虎添翼,可以更有效的对付华为云和天翼云,私有云和公有云都取得绝对的优势。阿里的AI芯片,服务器芯片跟紫光展锐的通信芯片,紫光国微的FPGA,紫光联盛的智能卡芯片都没有什么关联,基本上没有协同效应;而紫光集团的核心资产长江存储,是阿里完全未知的行业,完全的重资产,长周期,低产出的业务,阿里的轻资产,高回报,高利润的电商业、本地生活和娱乐完全不是一个道上的。 紫光集团管理人团队是来自工信部,北京国资委的专业人士;长江存储,紫光系各级企业都是卧虎藏龙,都很容易推断真正要整合半导体业务需要什么样的投资方,虽然中国国内没有三星,镁光,海力士,TI,英特尔,台积电这样的半导体制造龙头,但是阿里来做这个重组业务的事情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智路建广的优势在于其团队都是国内外顶尖的高管,包括奇梦达的高层,十年内曾经整合过规模较大的半导体制造业务,包括NXP标准业务,最近的日月光工厂,当然也包括同高通组建的瓴盛科技,直接动了紫光展锐的奶酪,2017年5月31日,赵伟国还炮轰了高通的孟璞,也对建广资产的李滨产生了不满。经过4年的实践证明,以楚庆为领导团队的紫光展锐在市场上完胜对手,目前展锐是国内仅次于海思的IC设计企业,已经进入了5G的第一梯队,而瓴盛的业务在紫光展锐面前不值一提,没有可比性。紫光展锐的研发和销售确实给赵董事长长了威风,也是国人的骄傲。当然在商言商,赵董事长和李滨先生也不会因为历史恩怨去阻碍紫光集团重组事宜。 智路建广的劣势是私募资本,并不一定是打造百年基业的实体企业,之前转卖NXP给闻泰科技就是一个例子,不利于半导体类似业务长期稳健发展。虽然美国也有不错的私募基金管理高科技企业,但是主流还是实体企业会更有优势。同样,智路建广只重组过100亿左右规模的单体业务,对于千亿级的集团业务也是没有经验,但是比较阿里为零的经验,完全是绝对优势取胜。 显然,从结局来看,紫光集团的管理人选择了智路建广,也符合分析的结果。赵伟国董事长和北京健坤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小数方股东对于债务重组的结果表示了不满,其采取了一个极为激进的方式,直接向媒体爆料和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纪检部门检举,让整个事件完全出人意料。2009年,当时紫光集团的小股东旺达集团董事长钟栗铎向媒体披露紫光集团重组的乱象,也是提出的抗议向法院披露国有资产流失,当时的紫光集团新总裁就是赵伟国董 事长,当 时的紫光集 团资产和影响力同今日 无法比拟,只是时至今日,还是在重复当年的情形,令人感到非常的 遗憾。 紫光集团从2009年引进赵伟国和北京健坤,经历了十年的快速扩张之路,同大多数中国的快速扩张的企业一样, 比 如 海航集团,方正集团,紫光集团并没有很好的做好兼并和重组,最终陷入了债务危机,确实给中国的半导体从业 者带 来新 的思考。 联想集团今年也被媒体爆料,当年在半导体业务选择上有失偏颇,并且将倪光南院士扫地出门,结果被很多国人所不 能理解,导致企业形象受到巨大损害。 中芯国际的蒋尚义和梁孟松也在今年陷入人事地震的风波,也是让科技界感到胆颤心惊,中芯可是中国芯片制造 的全村希望,也会给投资人,股东和上下游带来不太好的影响。 作为中国人,或者说基层的公民,我衷心的希望中国的高科技业务可以健康,稳定和快速的成长,但是在国家 利益, 企业利益,小集团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的取舍中,是非常微妙的。紫光集团的业务来自世界级的对手:三星, 海力士;英特尔, AMD;高通和思科等,而今集团内部陷入了利益的纷争,又如何能担当起中国半导体复兴的大业呢? 真正的中国人是不会想 吃 瓜看笑话的,而是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在给中国的半导体发展挖坑,埋地雷,等着中国企业 去踩,最终关门大吉。 大多数中国人都期望紫光集团可以尽 快解决好集团公司股东之间的纷争,完成业务的重组和发展, 给中国的高科技提供最好 的 的答卷: 世界级的存储芯片,世界 级 的5G通信芯片,世界级的FPGA,世界级的云产业和ICT产业。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紫光,加油!中国半导体,加油!
  • 热度 4
    2021-7-17 10:51
    5832 次阅读|
    4 个评论
    紫光集团的战略困境
    7月12日,一则新闻引爆了半导体圈: 3000亿紫光集团被申请破产重整,阿里或500亿收购紫光股份? 继紫光集团被申请破产重整后,旗下核心资产紫光股份(000938.SZ)又被传出新动作。据新浪网消息,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与几家由政府支持的企业正考虑收购云计算基础设施公司紫光股份的股权,出价或达人民币500亿元。 紫光集团遭遇的困境从侧面反应了中国企业在发展半导体业务面临的共性问题,紫光集团的业务横跨存储芯片:长江存储的NAND FLASH;紫光南京的DRAM;计算芯片:紫光展锐的手机Soc;通信芯片:紫光展锐的基带芯片和5G芯片,新华三的交换机芯片;逻辑+计算芯片:紫光展锐的FPGA,还有安全芯片,模拟IC;新华三的ICT业务,云计算业务,紫光西数的SSD业务等。庞大的业务体系所带来的经营难度,资金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也可能最终引发企业的巨大困难。 一.半导体发展的业务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尤其是半导体制造业务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 这是科技行业里面一般企业无法面临的,其套路和玩法也非普通企业,国企可以去参照的。有媒体说参照京东方的模式去融资,不断亏损,不断补贴,不断投入研发,最终获得了今天在LCD领域的地位。个人认为其可参照性不高,且不说20年前发展的环境和今日环境的巨大差异,两者的经营思路一开始就有着巨大的不同,京东方是大规模的投入研发,自己吸收,上市获取资金,继续投入研发和产品;紫光集团一开始就是大举并购,资金换技术,然后吸收;京东方走的是专业化道路,紫光走的多元化道路。同样,LCD业务并不是美国人的核心业务,虽然发展过程里面也面临美国的阻碍和韩国的技术封锁,内存业务发展面临的困境是直接触碰了美国的利益,福建晋华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有人就说要参照韩国三星和海力士,大财阀的机制,中国政府通过超大的投资基金输入到企业,但是中国不像韩国,只需要发展内存,中国需要发展CPU,FPGA,DSP,GPU射频芯片,信号芯片,半导体设备,EDA,半导体材料,韩国人没有这些可以向美国和日本下单,中国现在这个环境下,已经不行了,别人已经大范围的卡脖子了。既然这样紫光集团发展的资金只有下面几种方式。 1.经营利润转换为自有资本继续投入。 从主要几个营收实体来看看集团的利润情况,2020紫光股份的应搜597亿,利润19亿; 2020紫光展锐的营收99亿,利润不详,参照晚年在5-9亿; 2020紫光国微的营收是32.7亿,利润8.06亿; 紫 光 集团 发布公司债券2019年度报告。 报告披露的紫光集团的业务经营情况数据显示, 2019年,其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 766.56亿元,同比增加16.8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 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增加326%,2020年的年报已经无法及时披露。 14亿的利润,在需要每年上百亿的芯片制造面前杯水车薪, 三星、 镁光 、SK海力士及东芝在存储器上 的年 资本支出 均超过 50 亿美金;台积电2021将达到300亿美金。 仅仅通过自有资本远远不够。 2.上市股票融资,紫光集团本身未整体上市,所以无法直接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如果通过子公司 紫光股份,紫光国微,甚至未来的紫光展锐来融资,但是这些非紫光全资控股,资金可以发展本身业务, 而非存储制造业务,就算减少集团对子公司资金投入,也意义不大。那是否可以将长江存储,武汉新芯,紫光 南京打包上市融资,从资金和财务角度来看可以操作,但是实际过程看,这块业务处于长期烧钱且无法盈利, 上市又面临多种的困难和不确定性,至少现在不行,股民和资本也不会买单。 3.风投资本,私募基金,互联网资本是否可以融资?看看嗜血的资本家,就知道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能, 他们不会直接投资这样的高投入,回收周期长的产业,玩玩团购,打车,买菜,游戏,广告这些多舒服, 何苦费力来搞这种费力不赚钱的产业。 4.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这个成为了紫光集团发展存储和收购的主要资本来源: 2018年1月25日,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在境外成功发行18.5亿美元无评级高级债券。本次发行刷新了紫光集团在境外发行债券的历史记录, 同时也创造了境外中资国有企业无评级美元债券发行最大规模。 同时紫光集团在国内发行了不少的公司债券。 而债券的高利息,高额的融资成本成为了紫光集团的巨大的财务负担,最终拖垮了资金链条。 二.紫光集团的经营发展战略是高开高打,垂直整合和多元化的战略,而这样的战略发展道路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 作为支撑,而且给企业发展的带来的经营难度也很大,不同业务的整合和赋能,都是需要非常厉害的整合能力。 2013年,紫光集团斥资17.8亿美元收购专注于无线通信及多媒体终端核心芯片研发的上市公司展讯通信,中国进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为其提供了大约9亿美元的贷款;2014年,紫光集团斥资9.07美元收购锐迪科微电子,拓展物联网芯片市场,此次并购最终以海外融资的方式得以实现。如今在手机芯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紫光展锐,就是由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合并而来。2015年,紫光集团斥资25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公司新华三51%的股份,成为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网络产品和服务领军企业;2018年,紫光集团又以22.6亿欧元成功收购法国芯片组件商Linxens。另外,在存储芯片领域,紫光集团与西部数据共同成立合资企业紫光西数,收购存储芯片公司武汉新芯,后又在武汉成立长江存储。 紫光集团公开的战略是从芯到云,但是从业务角度来看,内存业务跟云计算强相关吗?镁光发展云计算了,三星也没有,台积电业没有生产手机和服务器,多元化发展是当企业主营业务发展到瓶颈再去发展其他相关业务,而存储业务本身没有发展起来,早就在其他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分散的资金和资源本来就无法为主业提供支撑,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华为的压强原则,都是强调单点突破,在业务上取得成功后,再去发展多元业务。 中国的半导体肯定希望紫光是世界级的存储龙头,中国的存储龙头;但是客观上讲也不希望紫光又同时是世界级的CPU龙头,FPGA龙头,ICT龙头,云计算龙头,不是我揣测,也是反垄断的需要,这是个超级巨无霸。 紫光集团最优还是剥离非相关业务,集中资金和资源在存储业务上,这样对于企业发展才会有更好的选择,就像京东方亏损盈利20年沉浮,最终取得了今天的地位。 三.多个大城市的圈地投资合作而实际却未履行,给紫光集团客观上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管理和经营负担。 据集邦咨询消息: 2018年6月22日 目前在投资建设方面, 紫光集团 已与厦门、杭州、 南京 、合肥、 武汉 、 成都 、昆明、 大理、天津、连云港、 东莞 、石家庄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总额超千亿美元。 紫光存储布局继武汉、南京、成都后,再度“结缘”广州。 据超能网2019年4月4日报道,内存及闪存在内的存储芯片去年进口额超过千亿美元,占了全部集成电路进口额的三分之一,国内市场供应几乎100%依赖进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存储芯片是国内近年来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很多人都知道紫光旗下的长江存储,一直在说今年量产3D NAND闪存。实际上武汉只是紫光集团存储芯片布局的地方之一,在成都、南京也有巨额投资。昨天在广州的投资年会上,紫光集团宣布在广州打造紫光南方总部,签署了紫光广州存储系列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据悉项目投资1000亿,将在广州建设2座晶圆厂。 而实际上真正落地的业务和投资有多少,可以了解一下,Zaker新闻有文章论述了,确实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 一个项目的烂尾,不只是直接影响到那些建筑工地的工人,也是消费了地方政府和人民对企业诚信,对企业的商誉 是个绝对的打击。 作为中国电子行业的从业者,肯定希望紫光集团可以发展好自己的业务,我们买芯片不用出高价,还得看原厂的脸色, 交期巨长,价格不菲,态度差得很,不仅原厂不怎么搭理你,连代理都不怎么喜欢。 中国人肯定会感谢紫光在半导体道路上做出的探索和成绩,但是也需要像紫光一样的领先企业可以找到更有效,更 合理的方式发展好自己的半导体业务,为中国高科技的自主可控发展助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还是引用赵伟国董事长的一句诗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希望紫光集团没有忘记,也希望所有的半导体的同胞都没有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