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RE辐射

相关博文
  • 热度 6
    2022-1-23 13:02
    3244 次阅读|
    1 个评论
    网络变压器初级侧参考地引起的辐射超标
    产品结构介绍 某四轴机械臂产品架构组成如上示意图: 由五部分PCBA组成,PCBA之间采用EtherCAT通信; (1)PCBA0---产品主控制器,EtherCAT主站; (2) PCBA3,PCBA1,PCBA2,PCBA4---关节电机伺服控制器,硬件、功能一模一样,EtherCAT从站; (3)各PCBA之间采用软质线缆连接;线缆含电源(48V)、信号(EtherCAT)两部分; 问题描述 本产品在进行RE辐射(10米场)测试中,无法满足EN 55022 CLASS A标准, 1G频点处超标0.65dB; 现场进一步定位:将J1-J2轴之间电源线、信号线断开,1G频点改善3.91dB( 3.26+0.65 );这说明辐射超标原因与关节板卡有很大关系,且断开J1-J2轴之间线缆后,1G频点辐射能量减少了36%(根据3.91dB推算所得); 推测J3、J1轴也含有较大的1G频点辐射能量;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一步验证。 回公司后,使用频谱分析仪近场探头排查,果然在每个板卡的EtherCAT的输入,输出口连接器处,1G频点有较大的辐射量,尤其是输出口; (J1轴EtherCAT输出口排查图片) 问题分析排查 可能 原因1: 辐射频点经 PCBA 上方线材耦合后进行放大? 猜测: 各关节线材均经过 PCBA 正上方;怀疑辐射频点是否经线材耦合后进行放大? 验证: 梳理关节线材:布局在电机两侧,避免经过 PCBA 上方; 然后近场探头扫整改前位置( J1 轴线缆),频点辐射值没有变化; 结论: 初步结论推测,推测与PCBA上方走线关系不大; 可能 原 因2: 辐射频点来自 EtherCAT 通信数据流? 猜测: 近场探头排查发现: J3,J1,J2 轴 EtherCAT 输入线、输出线辐射值较大;怀疑是否 EtherCAT 通信时候, 100M 网口数据流导致大幅射; 验证: 把 J3 轴 EtherCAT 输入线拔掉,即切断J3轴与后续各轴之间的EtherCAT通信; 近场探头扫整改前位置( J1 轴线缆),频点辐射值没有变化; 结论: 线缆辐射值与 EtherCAT 通信与否无关; 实验中还发现: J3 轴与 J2 轴之间的通信( EtherCAT )线,只要在任一端拔掉与 PCBA 板卡的连接,J1轴相同位置辐射值大有降低; 说明通信线上存在共模电流,在线缆 / 连接器阻抗下行程共模电压,从而形成 EMI 辐射; 可能 原 因2: 如何有效降低线缆的共模电压? 猜测: 根据实验 2 定位到轴之间通信线存在较大共模电流; 仔细分析,通信线共模电流回路如下示意图: 如上图,MCU测试是EtherCAT等数字电路,25M的基频,40次谐波即1000M;在高频情况下,隔离便器初次级之间存在寄生电容,导致高次谐波可由次级侧耦合到初级侧线缆; 经线缆到下一 关节PCBA,然后又经PCB A上RC上电容(1nF)到机械臂钣金,从而在PCBA、线缆、再PCBA、钣金之间形成工模电流的闭环大回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拔掉J2或J3轴的通信线后,J1轴辐射大有改善。 基于以上分析, 可在截图红圈位置增加 100pF/1PCS电容 (根据辐射频点及电容谐振频点选容值) ,以减小线缆上共模电流,让其就近返回MCU侧; 根据实际 PCB 布局,电容增加位置: 验证: 公司内部整改后测试对比(相同工况、测试位置): 频谱分析仪前后测试对比,有较大改善(8dB); 10m 暗室整改后测试对比(相同工况): 1G频点有较大改善,此时余量预计有8~9dB(余量较大,测试中没有标注); 结论: 可见,整改前后相同位置辐射值相差较大; 公司频谱分析仪多次测量,整改前后相同位置至少相差 4dB ; 同时经 10m 暗室验证, 1G 频点确有极大改善( 余量预计有8~9dB ); 总结: 隔离变压器,如选型不当,在高频情况下,其隔离效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所以设计中一定要处理好变压器初级侧的参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