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专注

相关博文
  • 热度 14
    2011-11-2 16:05
    149683 次阅读|
    50 个评论
    ——看杰克·韦尔奇节目有感 那天回到家里晚十点钟左右,看到一期以杰克·韦尔奇为主嘉宾的《对话》节目,我看到时已是节目的后半部分了,却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那个冲击点是学习的心。 杰克· 韦尔奇 (Jack Welch)被誉为“全球第一CEO”,“ 美国 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从他入主通用电气起,短短20年内将一个弥漫着官僚主义气息的公司,打造成一个充满朝气、富有生机的企业巨头,市值由他上任时的130亿美元上升到了4800亿美元。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究竟是谁培养了他,是谁造就了他?这个疑问无论是主持人也罢,在场的对话嘉宾也罢,都是非常关心的问题。而且《对话》主持人陈伟鸿在问的时候形成了“连问”——是谁发现了你?是怎么发现的你?是谁培养了你?是哪位老师? 杰克·韦尔奇的回答令人意外:人一生当中不能只有一个老师,是有许许多多老师,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是:你们6位嘉宾中谁最好谁最优秀?一定是把另五位嘉宾的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的那个人,能发现他人优点,吸取他人优点,把他人优点变成自己优点的人一定是最优秀的。接下来他就解释自己有一群老师,只要有优点的就是他的老师,只要有用的好东西,真理的东西就马上亲近它,亲近真理,像饿虎扑食、久旱逢甘霖一样的去吸取。这是一种对真理的感情和态度,跟智商无关,甚至和学习能力无关,是跟自己强烈的渴望有关,渴望丰富自己,渴望完善自己。 平常我回到家看电视是一种放松的休息,一般比较懒散,但一到能有利于学习的节目时,我必是全神贯注,调动任何一根敏感的神经去专注,怕太太打扰我还把门关起来,这种如饥似渴聚焦式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习惯。我曾经写过周其仁 “大家风范”的博客文章,我曾亲眼见过他是如何成为“大家”的。在西安一次“未来之星”的论坛上,我在演讲的时候看到有位嘉宾在下面非常专注身体往前倾地听我演讲,抽神仔细一看,原来是当代经济大家周其仁,当时我心里那个虚荣心哟,高兴得不得了。结果我下去后看其他嘉宾演讲,无论是空洞套话的还是水平高的,周其仁老师都是那样子听课,我瞬间受到了打击,绝对是瞬间的打击,一是觉得自己太自作多情;二是记住“大家”就是这样成为“大家”的。回想我自己参加活动当嘉宾,哪有周老师的专注?哪有周老师的学习力?要么自己演讲完走开,要么跟周围的嘉宾分心讲话,这样一是对演讲者不尊敬,最重要的是自己没学到什么。 从那以后我老实多了,我们可以差,可以不足,但是一定要有强烈的触动反应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尤其是对那些自己不足别人特强的优点。抢别人财物宝玉难,抢别人思想学别人品质易,并且完全可以瞬间移栽到自己身上。这些关键在于自己对真理、对珍贵品质的情感、愿望和识别能力,在于是不是愿意改善自己?而且这种愿望真是跟目的无关,跟功利无关。不停地去吸取他人的营养,至于将来怎么样,我们要有一个坚信,一定对我是有好处的。至于什么好处有用没用都不想,因为那是杂念,一个人进步越快,补短的本领越强。 注:以杰克·韦尔奇为主嘉宾的那期《对话》,对我们企业人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找来了视频,与大家共享。 (本文投稿于“国际电子商情网站2011年博文大赛”) 2011国际电子商情博文大赛——电子职业之路 已经启动, 我眼中的NOKIA手机 Cost down 的意义是什么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Marketing 2011下半年电子元器件的销售应对技巧 我非传奇——记忆中的销售之路 中国农村市场为什么就不能发展太阳能等洁净能源?
  • 热度 42
    2008-10-16 00:36
    3422 次阅读|
    19 个评论
    8 月份一篇文章(不景气行情下的小型分销商:延续多元化经营,探索新供应模式 http://www.esmchina.com/ART_8800092232.HTM / )中,提到一家年销售收入为 5,000 万 ~1 亿元的中小型分销商,他们的做法是授权、紧缺料、协议经销等多个业务多元化并存发展,甚至还与计划推出自有品牌 IC 。   文章推出之后,有人认为是个好思路,是中小企业生存乃至生财之道,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混杂模式到头来是样样不精,人却累垮。   其实,企业究竟选择专注还是多元化发展,的确是一个长期 PK 的话题。战略本身都没有错,只有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有的公司用专业化成功了,有的公司走多元化更强大了。那么,这个议题本身实际上应该是有条件的。我个人认为, 中小型 分销商还是应该以“专业化”为首。原因很简单,要看市场的环境是怎样的, 10 年前的元器件分销能做的事情很多,似乎做什么都很赚钱,但是时至今日,分工越来越细化,也越来越专业化,当你进入一个虽然很大但越来越难于赚取利润的市场,你就必须做得非常专业才能拥有立足之地。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在竞争不激烈的市场或区域里发展多元化是可行的,但不幸的是,电子行业的竞争程度从来没有减弱过,这从我们每年的分销商调查数据就可以得出结论。   当然,文中的主人公也很坦诚,他认为至少要在今天这样一个行业低谷时期先解决生存才能获得温饱,他的所谓多元化实际上更多意义上是无奈的选择。对于这一选择我并不反对,只是期望企业的发展千万不要没有了 长期的方向和核心的业务 ,尤其不要“有奶便是娘”,像最近爆出的奶业丑闻一样没有了起码的企业责任。另外,有时候多元化发展也能带给客户更好的用户体验,比如 Google 推出的 Gmail 、 Google Earth 等桌面工具被相当多的用户反馈说这些产品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和用户体验。不过,这些发展的前提仍然是企业依据其专有的核心业务带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阶段之后。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