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1
2012-10-14 17:27
2794 次阅读|
2 个评论
目前谈论金融危机是热门话题,仔细观察欧美国家所谓政治经济『精英』们的应对之策,难免有滑稽之感 主流舆论反思金融危机,基本把成因归咎于美元的泛滥,以至于格林斯潘也因其长期的低利率政策,而毁掉一世英名。 可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有过之而无不及,直接开动印钞机加剧美元泛滥,如此『饮鸠止渴』的行为原因何在? 在于欧美国家长期信奉的几种经济理伦。 自由主义明知经济周期的存在,而采用不作为政策;凯恩斯主义则认为乘数式的投资拉动行为,是解决经济周期的有效方法;货币主义则走向数字游戏的极致,一方面剥离坏帐以制造出另一份『好』的财务报表,另一方面加速货币贬值,人为制造『通账预期』以影响消费信心,其核心是借混水以转嫁危机,最终让消费者和债权人买单。 如果站在微观经营者的角度,会发现正常的商业周期变得更加难以预测,本来平滑而有周期性的商业周期变成剧烈震荡,并立即在三个方面蒙受损失: 库存价值缩水, 现金流紧张,应收帐款变成坏帐。 面对危机,绝大多数微观经营者无法摆脱剧烈震荡的消极影响。是否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不受经济危机影响,或者受影响很小的商业经营模式,已成为微观经营者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普通的商业周期可以用数学公式描述: F = F『X,Y』,其经典的图形如下,大体包含三类情况: 某一产品对不同的客户形成持续的销售。(图A) 某一客户对不同的产品形成持续的需求。(图A) 某一客户对某一产品的偶然交易行为。(图B) 图 A 图 B 目前设定: X = 产品数,Y = 客户数,数学公式: F = F『X,Y』,上述三种情况便可描述为: X = 1, Y = M ﹙1 M 无穷大﹚ Y = 1, X = N ﹙1 N 无穷大﹚ X = 1, Y = 1 ﹙大数级别的偶然交易行为﹚ 对宏观商业周期而言,一类和二类相叠加,形成了一条﹙X=大数,Y =大数﹚的长周期曲线﹙图C﹚,三类的偶然交易行为,则体现出非相关性和非周期性﹙X =更大数,Y =更大数﹚,其图形接近物理学的白噪声曲线。﹙图D﹚ 图 C 图 D 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 宏观商业周期曲线是由大数级别,弱相关性,短周期的微观商业周期曲线叠加而成的长周期曲线﹙图C﹚。大数级别的非相关性,非周期性曲线﹙图D﹚对﹙图C﹚进行了平滑,即减少了宏观周期的波动幅度。 由于微观实体必然存在对现有产品的推广,和新产品的创造行为,以及由于其客户群的类似行为,而产生的需求创造,即微观商业行为必然存在短周期性。因此,宏观经济曲线的周期性波动属于『自然』现象,这也是传统自由主义理论的立论基础。 自由竞争的结果,首先使﹙X=产品数﹚这组大数序列的分布和权重发生了变化,简单而言,便是在产品供需方出现了相对集中和垄断。大数序列呈现正态分布后,二八现象便在微观商业领域普遍存在,当然,这也属于『自然』竞争的健康结果。 问题的复杂化,是出现了能单独影响商业周期曲线的超级变量: 国家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具备了单独影响宏观商业周期的能力,这是凯恩斯主义的立论基础。 货币本来只是作为曲线的计量单位,具有标准性,可一旦被『货币主义』作为武器,便神奇地实现了提升曲线幅度的能力。 目前的主流政策都是围绕国家行为展开,然而,即使国家的投资和消费行为能产生乘数效应,『X = M1,Y = N1』也绝非大数。只有真正产生『X = M2,Y = N2』大数的政策,比如全民消费券发放或惠及全民消费,才存在立即修复商业曲线的能力。 可是,如果此政策需要消耗国家财政能力,或只能靠货币增发来完成,其正面效果很快会被对冲。 费此篇幅讨论宏观商业周期,是因为微观经营者在无法单独影响宏观商业周期曲线的前提下,只能采用顺应趋势的行为,未雨绸缪,在商业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制订自保或扩张的策略。 另外,F『X,Y』的数学模型假设,也为研究微观实体如何规避商业周期剧烈波动的不利影响,甚至找到超越周期性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提供讨论前提。 微观实体的实际运作,具体围绕下列情况展开: X = 1﹙产品﹚,Y = N﹙客户﹚ 相信某一产品,能有可行的方法,销售给某一客户,即﹙图B﹚的必然性。 相信某一产品,能有可行的方法,销售给不同客户,即﹙图A﹚的必然性。 相信存在可行的方法,增加Y = N 的数值,延长周期,提升幅度。 数学模型和具体成功案例,证明此方法的可操作性,现有的销售理论也对此进行了总结。 X = M﹙产品﹚,Y = 1﹙客户﹚ 相信某一客户,对现有产品,会有持续需求。 相信某一客户,对新产品,会有持续的需求。 相信存在可行的方法,增加产品数,延长周期,提升幅度。 数学模型和具体成功案例,证明此方法的可操作性,现有的产品理论也对此进行了总结。 X = M﹙产品﹚,Y = N﹙客户﹚ 综合运用1,2类法则,增加产品数和客户数,可有效延长微观商业周期,提升曲线幅度,目前流行的营销理论对此进行了总结。 当微观经营者们信奉上述法则后,竞争便成为唯一的选择。而对某一经营者而言,即使﹙图A﹚客观存在,实际上却只能捕获其中的某一段商机。 日常的经营活动,只能依靠下列行为得以维持: 主动性产品创新和创新推广,以及主动性发掘客户。 所有的主动性操作,均需要人力和货币的支出,即使在利润可预测的前提下,微观经营者所有试图扩大『M ,N』的努力,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其最终所获得的产品数和客户数均非大数级别,因此,微观实体的商业周期具有『天然』的短周期性。 于是,理论的指导和实际结果发生了背离,任何微观经营者的主动性经营策略,即使在最理想的内外条件下,也无法改变其最终退出市场的命运。 主动性投入人力和货币的行为如果一旦失控,微观实体便会立即被宣布『突然死亡』,所谓『巧妇难为无米炊,英雄挥泪别疆场』,描述的就这类结局。 上述分析似乎得出了悖论,究起原因其实很简单: 主动性﹙盲目﹚拓展产品和客户的商业行为, 过快消耗了有限的人力和财力,微观实体最终只能『专注』于小数级别的产品和客户进行运作。 主动性策略的佼佼者,是在拓展产品和客户的过程中,稳定价格策略,有效成本控制,保证足够利润,其最完美的结局莫过于控制风险,达到善始善终的境界。 真正理解『大数模型』的商业行为,即有利于主动性策略的执行,更能建立一套可持续捕获偶然**易行为的商业模式,模拟出类似﹙图D﹚ 的非周期性商业周期曲线。 客户的真实价值,在其具有不断产生实际需求的能力, 即所谓客户只有向公开市场发出具体而真实的需求信息时,客户本身才有操作价值。 目前暂无具体的理论,能够总结如何对待大数级别的偶然**易行为,以及采用何种行为准则。鉴与目前的营销理论是基于『接触』的法则,暂且把这种未知的理论设定为『非接触』法则。 只有建立在可靠理论和数学模型上的理论指导,才能使微观经营者的行为趋向理性与合理,所谓两套法则互为参照,相得益彰,乃创新之基石。 最后,借用前人心法以做总结:『金刚王宝剑,一击万法生,百魔自粉碎,何必分尔我,乾坤一握中』。 作于二零零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晚 ﹙二零一二年十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