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8
2011-4-29 09:27
2343 次阅读|
1 个评论
mo主席说:什么是机会主义呢, 机会主义就是这里有利就到这里去,那里有利就到那里去,无一定原则,无一定方向。 mo主席批评的是当时一种缺乏远见的军事政治倾向,其实对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来说,也一样适用。今天这件东西吸引你你就投向这个,明天那件东西吸引你你马上就能毫不在意地抛弃原来的追求,转过去投向那个,其实很多聪明的人,最终却没有作出比较大的成就,和思维中的机会主义很有关系。 职业生涯中, 一个人发展的是否好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内容:正确的见解、资深的背景、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尤其是在资深的背景一项上,经常有很多的聪明人犯下这个错误,集中表现是换行业、换岗位、换单位,尤其是21世纪初期,网络热的时候,满大街都是创业的公司和跳槽的人,昨天的应届毕业生,今天就是百万期权的CEO,管它什么盈利模式,管它能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纳斯达克上能露面就行;手机行业的基本薪酬高就去手机行业,过几天发现手机行业的技术开发都是些简单的改型设计,不足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就又跳到民营企业,又几天看同学移民加拿大了或在外企升职加薪了,又开始补外语去了。(作者本人在97年到现在的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中,始终坚持着创造价值带来收益的准则,所以始终没有暴富,所以没有那么多求之而不得的伤感)。 对于职业发展,对于创业,机会主义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机会,但不要发展到机会主义的程度。机会主义是机会的较高级阶段,可惜这个高级带来的是负面的东西,是危害。 现在的中国,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企业在大搞机会主义,他们用来应对外界批评的一句话就是“我干成了,你也干成一个给我看看”,达到机会主义层面的人,如果是你的老板,奉劝一句,尽快离开他另择明主。相信一个基本的道理,做生意,总要是你给用户创造了使用价值或能给他带来经济价值,你才可能从他收获的价值中得到一部分分成。 看完上面的话,可能几乎没有人反对这个提法。但世纪的生活中,大家却有很多的现实表现。试举几例: “我有个朋友,在某酒店管采购,咱们弄个酒店用品公司吧,肯定能每年弄它个几十万的纯利”; “我在公司管销售,产品很畅销,你弄个公司,再有客户买货,我把货发给你,你倒手挣点”; “我考察了,这一段没有复印社,又守着一片办公楼,弄一个复印社,绝对能挣钱”; “我在公司搞技术,我们一起弄个公司,我的这点技术图纸肯定能撑起一个公司的,刚开始别用太大,有个与原单位保密违约的问题,一年后保密期一过,就大干一场”; 。。。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机会我们一定要去抓住,但不要让机会成为你的护身符,别因为你的亲朋故旧掌握着某个权力就决定自己如何如何,这有几个问题,一是如果你的核心竞争力没有的话,即使你的亲戚是采购总监,他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明显犯规?第二你是二道贩子,你为客户创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第三你的亲戚能在位到何时? 考察过多少个企业,能活过3年以上的企业,还没有这种靠一个关系、靠偷出来的一套图纸、靠比别人早一步来维持自己的竞争力的。个别的可能在初期会投下机,但一旦走出第一步,一定会放弃了机会主义。机会主义者永远生活在崩溃的边缘,他的每一天都不是对未来的积累、机会主义者是浮躁的,他难以踏实下来扎扎实实的去做,在机会主义者的眼里,机会是永恒的,机会主义者是不懂得舍弃的人,都想抓住却都抓不住。 孙武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有那么一点点机会主义,他注重机会,但高明的是他又不全依赖于机会,在其经典著作《孙子兵法》中,几个思想充分表露了这一点,“以正合,以奇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这两句话讲,用正面常规的战术方法可以保证战略相持的局面,用创新的方法抓住特别的机会才能战胜对手,敌我双方都以此为出发点在设计自己的战略战术,不被敌人战胜须保证自己没有明显漏洞过失,战胜对手要靠自己对机会和创新方法的把握,对对手的失误的捕捉和利用。 现在流行一个新词“蓝海”,有人说蓝海不就是发掘对手未发现的新增长点吗?说出这话的人是一个潜在的机会主义者,为什么?做生意我们研究的主要是客户,蓝海是发现客户尚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不是找对手是否发现了什么,就像短跑达标的考试,你的目标是必须在12秒内跑完100米,至于你是第几名跑到终点的不是被关注的。 总结到一点:做人做事需要有自己的准则,只要有了内心的准则,世间的微小波动都将难以动摇你的灵魂和方向,这样你的成就的可能性会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