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2023-3-30 18:50
2681 次阅读|
5 个评论
走进电梯,小妹妹们抱怨身边的人周末加班,卷成一团; 走进地铁,小伙子们苦笑着说加班一个月,已经卷不动了; 打开手机,年轻人在自媒体上看到最多的是“内卷”“卷王”“花卷”; 是不是90后00后更加承受不了当代社会的竞争,还是社交网络发达以后,年轻人更加善于表达自己的态度,用脚表态。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应该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当下的竞争激烈。 一、 宏观因素:国际产业分工 国际贸易以国际分工为前提,中国目前处于美国/欧洲/日本的产业分工的下游,同样处于更下游的东南亚,印度开始积极取代中国所处的“产业角色”。 从客观因素上,我们总是质疑越南和印度的基础设施,也会怀疑东南亚国家的制度和劣根性;同样,我们也会对中国的巨大市场充满自信;然而外贸数据和就业数据会直接给普通人以巨大的伤害,总有人会去展望机器人、人工智能和金融等高大上的“发达国家”形象,更有所谓莫名其妙的专家总是所谓1万美元的GDP瓶颈等等“照虎画猫“,给出一堆花言巧语的“借口”,就是大家要跨越阵痛期,普通人要接受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过程的阵痛,头头是道、言之有理。 中央政府还是非常及时敏锐观察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在分配制度上给与了更多重视,但是在产业政策上需要大力扶持制造业,哪怕低端制造业,可以解决就业,这样并不丢脸。中国大陆任何土地上生产鞋子,衬衫,塑料桶并不是可耻,只要不是违反环保和耗能政策。 政府招商动不动都是千亿高科技项目,中央企业项目,跨国企业的项目,大型项目当然可以带来了巨大的GDP和政绩,但是对比中小制造业解决的就业,我想GDP的数据有时候会遭遇更多人的质疑,务实才是实事求是最好的解释。 二、 产能等相对过剩 而今放眼望去,电子产品相关的主要品类: 消费类:手机/PC/平板/手表/音箱/VR&XR/智能家居; IT设备:服务器/存储等; 网络通信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 新能源汽车相关:整车/电池/汽车电子等; 消费类产品: 国内小米,华为,OPPO,VIVO,联想,中兴,魅族,传音,酷派等等,产能出货量都是席卷全球的代表。 而利润被欧美厂商带走:高通,博通,Intel,Arm,还有操作系统的微软,谷歌;高端显示屏的三星,LG。 中国厂商能带走的虽然比较以前要多,但比起外资厂商,依旧非常少。 最关键的是,整个消费电子的产能远远超过国内需求,甚至满足全球的大部分需求没有问题。 而中美地缘政治之争,最先受伤的就是消费电子行业。 三星、苹果已经先后将主要的供应链迁出中国大陆,分别在越南、印度打造新的供应链体系。 原本满足国内需求绰绰有余,而今遭遇贸易壁垒的影响,更大程度的影响了国内供应链的产能问题。 在企业级产品中 ,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幌子,对主要的中国主要的科技企业进行制裁和打击,包括华为、中兴、海康、浪潮、曙光、大华、龙芯、飞腾、海光、长江存储、福建晋华、盛科通信等等。 同样美国政府联合欧美日国家限制华为中兴的通信设备在相关市场销售和布网;同样,销往美国的IT设备必须在中国之外生产制造,导致大量ODM和EMS大量迁移东南亚、中美洲等。 而以上影响了中国重要关键的企业的市场发展,从而影响了整个科技行业的进步,导致整个行业的就业空间和发展机会受到了严重的挤压。 当然,相对滞后的半导体制造设计、制造和材料技术,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又一因素,也是整个行业不得不去重点解决的难题。 最后,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 ,目前整体看整个行业趋势是欣欣向荣,但是繁荣背后还是隐藏着巨大的产能过剩风险。 电池厂商: 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欣旺达,丰巢,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大部分产能,而不断的买矿扩产,给未来产能过剩带来巨大隐忧。 整车厂商: 蔚小理,威马、零跑、比亚迪,广汽,北汽,吉利,奇瑞、长城、赛力斯,哪吒,东风,恒大,宝能,格力,还有小米,创维等等在路上,已经倒下的就不在一一列举,要是全部量产,全球其他国家就估计不用造车了,近似疯狂的程度会给整个产业带来巨大的浪费风险,也形成了巨大的“龙卷风”。 巨大的产能一旦形成,减产、消化或者转移,都会带来巨大的浪费和后遗症,政策、资本和企业家都需要对行业的发展给与更多健康的引导和控制,而不是一哄而上,一地鸡毛。 三、 企业文化和舆论 由于外部激烈的竞争环境,很多企业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激进的企业文化,包括很多企业宣导的“狼性文化”、“996”、“007”。站在企业的角度,强调员工努力工作,减少休息时间,满足企业的客户需求,以获取更高的利润,看起来都是非常合理。 而看似合理的背后,形成了巨大“卷”基因,为了绩效,大量的企业员工将时间花费在“加班时间”,加班时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绩效。在稀少的A和晋升机会引导下,会导致大量的非良性竞争方式出现在职场,最终让年轻人感到疲惫不堪。 当然,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旧形态的经济红利---通过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土地成本、低廉的原材料成本和低廉的环境成本等生产要素来获取企业利润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通过简单粗暴的泰勒管理制去管制和驱动员工,将会变得更加的低效和困难,希望员工“内卷”来最终驱动企业走上新境界的企业,相信不会持续的在市场竞争中优秀,而最终胜出的企业都将是对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高度结合,期待中国有更多类似企业,促进中国的经济走上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