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项立刚

相关博文
  • 热度 28
    2013-7-2 16:52
    3715 次阅读|
    1 个评论
    前段时间在新浪博客发了一篇文章,看到国际电子商情博客大赛,说说电子这点儿事,还挺相关的。 丹麦学生实验无线路由器导致水芹不能发芽的传言,非常有冲击力,也让很多关心辐射的朋友非常担心。以我个人的常识,事情没有那么严重,我生活的家里和办公室都有无线路由器,从来没有出现植物长不好的情况。不过如果真要证明,还是得做个实验。 我选择的实验环境是自己家中,使用的绿豆,想实验完了也不浪费,可以吃顿炒豆芽。 我家里的无线路由器是TOTOlink,300M,和一般的无线路由器相比,这是功率比较强大,号称穿墙王。 用家用辐射仪测试,这个路由器四周确实是有电磁辐射,在距离约30厘米以内,辐射仪报警,辐射值较高(因为不稳定,无法给出一个准确值)。不过把辐射仪移至30厘米之外,辐射仪的显示基本为0。距离约50厘米,可以说用辐射仪完全测不到辐射。 实验是将绿豆放置于塑料碗中,对照组同一个袋子中的绿豆,也是塑料碗,实验组放置于无线路由器30厘米之内,长期开启无线路由器。对照组放置于阳台,相对室内光线更好,用辐射仪检查,辐射读数显示为0。第一天,用水淹没浸泡绿豆20小时,其后每天用水喷淋绿豆上,经过72小时,基本观察的情况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绿豆都正常发芽,基本找不到没有了芽和绿豆。直接目视,实验组比对照组的长势还略好。   这个实验说明: 1.家用或办公室一般的无线路由器,在30厘米内是有较强的电磁辐射,超过30厘米辐射量较小。 2.在有无线路由器辐射的情况下,绿豆并不是不能发芽,而是都能正常发芽,长势不错,说明电磁辐射造成植物不能发芽,很难成立。 3.实验组比对照组长得还更好一些,可能室内的温度较高,阳台温度低,影响绿豆生长。温度比辐射影响大。   一点建议: 1.  对于无线路由器的电磁辐射不用太过担心。它并没有那么严重。 2.  可能的话,最好不要把无线路由器放置于身体很近的地方,如脚下,床边。尽可以保持距离身体1米。 3.  偶尔靠近无线路由器影响并不大。                 ******************************************************* 2013国际电子商情博客大赛 ——我在电子行业的这些年 http://www.esmchina.com/STATIC/SITE/2013_blog.html
  • 热度 31
    2010-5-17 08:41
    1881 次阅读|
    4 个评论
    这两天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最想当中国移动总经理的三个外行》,其中一个“外行”也列了我。能得到这样的关注,把我和任志强的这样的人物列在一起,亦算一种表彰吧,我不由得想再次传播一下,另外又想起一些关于外行的话题。 对于通信业我是不是外行?确实是呀,我没上过大学本科,中专学的是商业会计,虽然以中专学历直接考上研究生,学的却是文艺学,工作了又读个在职研究生班,尽管专业是计算机应用,但是因为《算法》课过不了,一个班,最后就是我这个班长拿不到学位。1999年,我开始创办《通信世界》杂志,真是我一个外行,带了一群外行。那个时候,我跟同事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没有学过通信,没事,在大学里怎么混文凭,我们都知道,我们都混过,好好的把你的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地下功夫,三年,你就是一个硕士,再三年你就是一个博士。曾经有一次在北邮讲课,有个老师听了我这样的说法,插话说,超过一个硕士。 事实证明我这个说法还是不错的,《通信世界》的很多员工,经过几年的努力和锤炼,有人进入了管理局,有人进了运营商,也有人进了制造企业,大家都是做得非常不错。 其实在一些企业中,经常会有人来问我,我原来不是学技术的,不是学通信的,要在这个行业发展会不会有机会呢?我也会告诉他们,有时外行更有价值,因为你的思维定势少,受到的局限小的,眼光更开阔。而且这个行业也在变化,以前是一个封闭的小行业,只要一些技术人员,把网络建设起来好,所以以前的邮电管理局局长都是技术人员出身,但是现在这个行业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仅建一个网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市场化,要懂资本经营,而且这个行业也远不是过去的小行业了,它正在壮大,需要从政治、战略多个方面的考虑问题,还有以前通信业只卖一件产品,就是语音,今天通信业正在从一个语音时代过渡到一个数据的时代,谁是内行?没有内行。 所以,我们看到在业务上有所创新、有创见、有突破的,不是内行,而是外行,象i-mode这样的成功的产品就是在外行的领导下创造出来,我也看到越来越多,不是学通信的人进入这个行业,在成为这个行业的中坚。这个意义上,通信业现在需要的是什么人?是外行,是那些不带着行业的思维定势,打破了习惯力量的新的思维,新的人物。我想这个行业要迎接3G时代,要在这个新的时代有所创见,有所突破,真是需要更多的外行。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这个行业中智者的态度,和运营商的领导一起聊起来,以前,我们这个行业招人,首先要的就是北邮、南邮,象清华、北大的都不受待见,现在完全不同了,邮电院校,学通信的人并不是当然的选择,把眼光看得更加广泛了。 前两天“3G产业联盟”开理事会,我们几位到北邮前校长林金桐先生的办公室坐了坐,聊天时我说了几句行业格局,张英海副校长出来就跟我说:老项,你把你战略的演讲也给我看看,其实我们这些搞技术的也需要了解战略。 我想,随着这个行业不断发展,还会有更多的“外行”,进入中国通信业,大家不要怕,其实这个行业有了外行,才能有活力,才能打破过去的思维,才能有创新精神,有创造力,才能有更大的机会。中国通信业需要“外行”。    
  • 热度 23
    2010-4-12 11:18
    1743 次阅读|
    1 个评论
    前两天我写了篇关于iAD的文章,写这个文章时,是微博上大家开始议这个广告平台,我找了找相关资料,还是没有找到更多详细的,所以我也说明,这是拼凑出自己的感觉。 文章出来,遭到了很多网友的指责,不过这些指责也有非常大好处,就是帮助我了解情况了iAD的运行机制,虽然有人说话是不客气的,但是信息还是有价值的。 iAD这样一个广告平台,其实并不是一个程序和应用,而是通过和APP开发商的合作,把广告植入在每一个应用中,应该说,这个的雏型我已经在一些应用中看到,我相信这样的广告有价值的,也会有较大的影响。因为每个应用都可能成为一个广告平台,我在一些应用上看到的广告位,应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一个并不大的图标,点击之后可以链接到相应的应用和服务上。这样的广告对于用户的影响不大,也可以把用户带到更多的应用与服务中,虽然我并不认为未来的手机最主要收入是广告,但是在合适的位置放置广告,也是有价值的,即使它不是主要收入,但是可以是收入来源之一,是有价值的。对于这样一个平台,我也有一些自己的问题? 1.中国会不会产生同样的平台?因为iAD虽然是产苹果提供的平台,我也相信苹果的强大,不过这是一个封闭产品这上,如果你用别的系统,可能就不方便,而对于中国用户而言,他可能并不需要看国外的产品和应用,对于在中国销售的iphone,甚至是别的系统手机,也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广告平台,并且符合本地化的服务。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如果建立起这样的一个平台,提供服务一定是会有市场的空间。 2.对于iAD广告,会不会面临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这样的一个平台之上,就会有国外的应用、产品和服务广告在iphone上呈现。这也意味了国外的广告在中国发布,取得的收入也是通过在中国发布获得的。我们都知道对于广告的发布,工商管理部门一直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从内容到收入都有要求。那么对于这样的iAD广告平台,工商管理部门会采取什么态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让这个广告平台进入中国可能不太可能,但是如果同意其进入中国,应该怎么管理?在内容上是不是需要和中国企业同样要求?收入需要不需要税收?这都是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事。 3.苹果会不会进入中国运营自己的广告平台?这个广告平台如何实现精准投放?怎么进行投放计费,这些都是我的疑问。 不管怎么说,一直富有创新的苹果,总是用各种创新提出自己的挑战,这次的广告平台一定会产生重大影响,而我们也需要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商业机会。 (文/飞象网项立刚 xiangligang@gmail.com  中国通信第一网 飞象网  手机访问飞象网 wap.cctime.com)      
  • 热度 13
    2010-4-11 21:07
    1652 次阅读|
    0 个评论
    今晨,苹果公司发布了最新的iPhone OS 4,对于苹果迷们来说这是非常令人期待的,这次新的操作系统进行了七大方面的改进。而其中我最为关注的是iAD。 对于手机网的发展,很多人一直非常看好广告的模式,我想原因有三:一是,互联网的发展,最初的商业模式,基本上就是广告模式。二是,手机的用户量确实非常大,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差不多是PC用户的两部。三是,手机可以进行精准的有指向的投放。 对于手机的广告模式,我却有点怀疑,原因也有三:一是,不是所有的模式都可以照搬,互联网的模式未必就能搬到手机上,这需要了解手机的体验和感觉。二是,手机屏幕非常小,如果在屏幕上广告占据了较大的位置,会很影响体验,如果广告位大小,很难达到效果。三是,被强制携带的手机,广告的骚扰程度非常高,消费者的抵触情绪会很强,广告的效果差。 当然,我也相信广告会有一定的空间,即使空间小,也有小的空间。 这次苹果公司的iAD推出,就是要在手机上建立起一个广告的平台,自然我关心它是如何运作的,它在手机上是如何呈现,运作的机制是什么? 网上查了一些信息,说实话,现在的信息是不全面的,对于运行机制了解还是不太全面,我们只知道它是苹果提供的一个广告台,苹果是和广告商四六分帐的,它可能是和一个应用一样的程序,用一个客户端安装在用户的手机上,也许iphone手机被内置了,比如象音乐和天气的客户端一样。用户打开这个程序,就可以通过联网的方式,看到各种有意思的广告,我想通过远程控制技术,是可以进行监控和记录,这个用户看了哪个广告,看了多长时间,根据这些,可以和广告商进行分帐,向广告主的收费也是更加有依据。 是不是我描述的准确,现在我不敢保证,我只能依据我所知道的情况,拼凑出我的感觉。也欢迎更多了解情况的人,给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这样我有这些的一些疑问: 用户为什么要装这个程序?难道我们还真是喜欢看广告吗? 即使已经安装了这个程序,它是内置的,我们安装了iPhone OS 4,就已经被安装了,我们愿意打开这个程序吗?我们能喜欢上没有事情时,以看广告为乐吗?有什么办法能吸引用户打开。 打开iAD必须是要联网的,联网就需要数据流量,谁会为这些数据量付费?没有人为其付费,用户为什么要打开这个广告播放程序? 不管我怎么有疑问,我想这个iAD有一个令我喜欢的东西就是,广告就是广告,清清楚楚,而不是内容塞了广告,让我分不清什么是内容什么广告,或是我正看内容时,或是做某个应用时有广告来折腾我,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则,这是尊重用户的原则。其次对于广告的制作者提出一严峻的挑战,创意呀,创意呀,好的创意,广告我也愿意看的,没有创意,恶心的广告,象“送礼就送脑白金”,打死我也不看。这些方面我们中国广告人是不是要认真思考一下,我们的创意在哪里?怎么能让用户看?说到这里我对苹果又是充满了尊敬,这样的平台前提可能就是对于广告创意的信心。我们有吗? (文/飞象网项立刚 xiangligang@gmail.com  中国通信第一网 飞象网  手机访问飞象网 wap.cctime.com)
  • 热度 17
    2010-4-7 13:42
    2304 次阅读|
    3 个评论
    和所有苹果的产品一样,上市都是非常有冲击力,都可能会大卖。虽然我经常怀疑这是公关公司的操作,是一场市场秀,不过最后还是有很多产品非常成功。在市场操作上,美国人的能力、气势与眼界真不是我们所能及的,利用一切资源来吸引眼球,这点不能不让人心服口服,何况,苹果在产品的创新上,一直有令人称道的地方,革命性的思维与创意一直是这个企业最精髓之处。 iPad还是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在美国的市场势头还是非常不错的。 不过在中国市场iPad会不会有较好的表现,以我目前对这个产品的研究,可能不会有太多的机会。 首先,产品定位,无论是上网本还是智能本,它是介于笔记本和手机中间的一个产品,一方面它似乎有两者的长处,又比较方便携带。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没有笔记本的强大,也没有手机的方便,是一个两头不落好的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情况可能是决定这个产品是不是能够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经济情况好的人来说,已经有了笔记本和手机,买一个介于其间的产品玩一玩,也很有意思。所以500美元的定价,对于美国人的消费水平不算什么,又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就有很多美国人去追捧。 但对这个价格对于中国人的影响却是致命的,500美元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就不是一个小数字了,很多人还没有都拥有手机和笔记本,除了极少数的人群,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时尚,表示不在乎钱,从实用角度来考虑的绝大部分人群都会望而却步。 其次,一个对于价格敏感的用户群体,一定会把实用性看成为重要的因素。既然买不起,那么下决心要买,就一定要实用。目前从数据和体验来看,iPad都不是很实用的产品,携带不方便,而真要象用PC一样上网,显然做不到,而一些手机的功能却不能较好的应用,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用户需求。我们都知道,对于绝大部分中国的iphone用户,真是下载了软件并不是很多,但是iphone有一个最刚性的用途,就是用户打电话的用途是不受影响的,而且除了满足打电话的基本需求之外,又可能满足一定的虚荣心,有用户喜欢就不难理解了,但是ipad显然缺乏那个最刚性的功能。 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应用是一个最难突破的问题。买ipad最重要的一个应用不是玩游戏不是上网,它这方面显然不如PSP好用,也不如笔记本强大,最重要的一个业务是阅读,然而象ibook这样的业务,基本上没有中文,而它对于版权保护是做得较好的,说白了,就是安装一本电子书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想安装没有版权的电子书,也是更麻烦,这些决定了,真要买一个ipad,其实基本上没有办法看电子书。而绝大部分中国用户需要的电子书应该是:中文版的,符合自己需要,免费。这些都不是ipad的强项。这意味了对于绝大部中国用户而言,买它就是一个摆设。 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外语水平,需要经常看国外的图书,经济水平也一般,可能ipad唯一的功能就是时尚,能让和你别人的感觉不一样。除此之外,可能不如买一个国产的电子书,或是暂时还是用笔记本。 (文/项立刚 xiangligang@gmail.com  中国通信第一网 飞象网  手机访问飞象网 wap.c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