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半导体产业

相关博文
  • 热度 13
    2021-8-15 11:18
    7693 次阅读|
    4 个评论
    中国台湾的电子行业现状分析2021
    2019年,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一家最具争议的台湾企业被国人记住,那就是台积电; 2021年,天津飞腾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同样是台积电第一时间响应美国的制裁,停止了对飞腾的供货。 台积电是目前市值最高的半导体企业,达到5892亿美元,力压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等传统芯片巨头,而且台积电也是目前净利润最高的半导体企业,在半导体制造基本具备全面的领先地位,不能因为台积电未供货而否认其能力和实力。 目前国内有媒体因为两岸关系的原因,一边倒的唱衰台湾的经济和产业,台湾的GDP目前不到广东的一半,与其初到大陆面临不一样的情况。台湾企业在国内也早就失去了超国民待遇,低端的制鞋制衣电子组装等已经规模化的迁移到东南亚,但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还是保留了相当有实力半导体产业和电子产业。 1.IC设计产业 以联发科为代表的芯片设计企业在CPU,模拟IC,电源IC等领域具备较强的实力。 联发科是手机Soc的代表企业,威盛电子是计算机CPU,芯片组的代表企业; 还有服务器BMC芯片代表ASPEED和新唐科技; 计算机接口芯片祥硕科技,创惟科技; 飞腾的设计供应商台湾世芯等等。 面板产业相关 的LCD 驱动IC企业 联咏、敦泰。 声卡芯片小螃蟹瑞昱半导体。 台湾很多外围IC虽然不及欧美掌控的核心IC,但是在电子产品中也具备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是其面临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大陆持续的向这些低端芯片进行P2P,对于其产业具备较大挑战性。 2.IC制造产业和IC封测产业 台积电,联华电子毫无疑问是半导体代工领域非常重要的力量,两家企业在产能,制程上都具备非常大实力。 目前以旺宏,茂德,南亚,力晶等厂家同样具备较强的晶圆代工和存储代工的能力。 日月光, 矽品和力成科技在半导体封测上也是具备一定的领先地位,但是同中国大陆的差距并不是太明显。 3.被动元器件 被动元器件,台湾企业在通用的电阻电容电感,尤其是MLCC产品上具备非常重要地位,以国巨,华新科, 奇力新, 旺诠,禾伸堂,厚生等等器件在国内电子产品加工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厂家,而国内以风华高科, 潮州三环,顺络,麦捷,宇阳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大部分进入了消费类替代,工业级也有部分替代,但是 在产能和技术上都距离台湾企业有一定差距。 4.计算机主板,准系统,ODM领域,工业电脑 中国台湾的计算机主板企业,华硕,技嘉,微星,精英,富士康在市场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 在PC主板,服务器主板,游戏主板,办卡,显卡都是具备非常领先的地位。 在计算机准系统领域,台湾企业也是占据非常明显的优势。 在计算机ODM领域,英业达,纬创,广达,富士康,神达电脑在全球具备领先地位,中国大陆的制造企业 在制造管理距离还是有较大的差距,ODM不仅仅直供互联网客户,而且HP,DELL,联想,浪潮都是其客户。 在工业电脑领域,研华和凌华在技术和工艺水平领先国内企业比较远,国内产品设计差异不大,但是加工工艺和管控 能力较大差距,另外国内地产经济将部分核心企业的研发重点发生转移,也是遗憾, 5.面板产业 以友达光电,富士康奇美群创夏普两大巨头为代表,台湾的面板 产业在国际上还是具备相当的实力,只是 最近十年,中国大陆以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为代表的两家巨头得到国家的长足支持,开始慢慢赶上了国际 面板的水准,而且依赖下游的强势需求,部分有超越台湾面板产业的趋势。不过台湾在面板上游材料 有一定技术优势和积累,中国大陆可以借鉴利用,整体来说这个产业中国大陆还是未来很容易领先。 6.连接器,精密结构件产业 台湾的连接器以富士康,嘉泽,正葳精美为代表,富士康的领先还是比较明显,其带动了中国大陆 立讯精密,中航光电,德润电子,还有方向,意华电子等中小企业。 台湾在精密结构件上具备较强实力,比如可成, 铠胜,当然富士康在结构件和模具上也是具备较强实力。 类似产业相对门槛不高,需要技术和经验积累,中国大陆企业比较容易取代和并肩作战。 7.半导体设备,电子加工自动化化设备 台湾在半导体周边设备,电子加工贴片等自动化设备有一些企业,但是整体影响力不足。 同时,台湾在民用小吨位机床,加工中心学习了日本的技术,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尤其是冲床,磨床,在替代日本机械上有一定优势,但是大吨位的不及中国大陆,在重工业上,离开中国大陆水平较大。 台湾在伺服电机,电气设备等领域也向日本学习,也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鞋机,木工机械等等轻工业加工设备都是拥有一定的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台湾电子产业,半导体产业的轨迹和优劣势,如下: 1.台湾的电子产业都是从下游承接欧美的订单开始,比如飞利浦,惠普,戴尔,IBM,思科,微软,苹果等等; 从OEM,ODM开始,经过一定的下游积累,掌握了必要的配套技术和产品,比如早期的模具,连接器,精密塑胶,精密五金。经过下游的积累以后,开始向上游的一些电子元器件进行渗透,开始通过低价来替代欧美,日本的电子材料,形成了半导体上游的设计和研发。不过台湾的晶圆代工,并无此类分工,而是台湾本身经过积累,找到了半导体产业的细分领域,并进行突击搏杀,获得全球领先的地位。 同样其他领域,比如机械设备,都是轻工业发展需要设备配套,产业内部孵化和升级,形成了机床,鞋机,电子加工设备,伺服设备等等产业。 2.台湾本土市场狭小,缺乏市场纵深,所以在下游缺乏全球性的品牌,上游领域也高度依赖海外市场。 华硕,宏基是难得的下游消费品牌,在中国大陆,联想,方正,同方,长城,神舟等等,中国大陆在电信领域有华为,中兴,烽火;中国在手机几乎横扫全球,台湾其实面临和日本韩国一样的境遇,国内市场狭小,但是日韩在财阀经济的驱动下,技术优势和领先比较明显,而台湾很多领域面临和中国大陆竞争狭路相逢,竞争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如果从国际分工角度,可以主动参与大陆的产业政策分工,其实台湾的产业还是可以走差异化道路,但是岛内的政治会导致两岸的产业分工会被人为干预,影响到台湾产业的竞争力,未来还是有很多困难的。 3.台湾通过向美国留学积累大量的计算机技术人才;通过向日本留学,积累大量的制造人才,模具人才和电机人才,这些人对于台湾的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很多中国台湾华裔在硅谷具有重要地位,英伟达的黄仁勋,AMD的苏姿丰等。中国大陆很多人才在欧美现在遭遇更苛刻的待遇,未来中国大陆需要吸收台湾很多好的科技人才,发展产业。台湾当局也对于人才外流采取了比较严苛的措施,但是整体上还是无法阻扰优秀人才的流动,随着国力增强,台湾会有更多技术人才流向大陆。记得2007年,F公司向台湾申请五轴加工机加工手机零件,还需要台湾某某部的同意,技术引进也是有很多障碍和困难。 4.台湾的企业在大陆还是保留了相当的优质制造基地,这些是东南亚和南亚目前远远不能替代的,台商在上海,苏州,福建和广东,甚至川渝积聚了大量的制造基地,目前保留下来的都是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比如被动元器件工厂,面板工厂,电源工厂,PCBA等工厂,当然台湾岛内是积聚了其研发队伍,目前也是防止技术被大陆超越,岛内政治和贸易战也促使部分企业回流了重要业务,从长远来看,台湾的电子业务,半导体业务会在大陆保存较大的实力。 5.中国台湾师从日本的精益生产,精细化管理,工厂管理等都是值得大陆企业去学习和借鉴的,台湾的制造代工产品,零组件,工业产品,在质量和性价比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未来的中国制造里面需要中国台湾的企业参与并提供必须的服务。 我们不需要被岛内作秀的名嘴的无知论调而激怒了自我的心智,也不需要为自媒体的一些博眼球的写手搞坏了头脑,未来的中国高科技发展需要这个重要力量加入和支持,希望两岸产业互助补,共同辉煌。
  • 热度 25
    2016-1-22 14:26
    2201 次阅读|
    4 个评论
    “产业”莫变“惨业”,空“心”莫成空“芯”!---民进党“上台”对两岸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大寒”时节逢“降温”,台湾“蓝天”变“绿地”。民进党会有哪些新的半导体产业政策,业界“望眼欲穿”却“雾里看花”。而新政对产业各环节又有几多影响,且看权威分析。   制造业:墨守成规 严格管控 春江水暖鸭先知,台湾的制造企业,联电、力晶和台积电等均已提前布局:联电和力晶早已“明修栈道”,通过“合法”渠道申请在大陆建厂,并且进展良好,开弓没有回头箭,自是不会受“新政”影响;而唯一可能存在变数的台积电南京建厂一事,因为台积电早已获得批文,并且处处强调“奉公守法”,刻刻表现“谨小慎微”的台积电肯定也希望低调处理,未来会更加强调在台湾增加投资,对南京厂技术严格遵守“规定”,最终结果应该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而对上述企业在大陆工厂的变化可能在于:新的政策可能会更加严格管控在大陆工厂的技术节点,强调不能在大陆发展先进工艺;严格管控高阶人员,以防高管和技术流失;更加强调知识产权“保护”。这样会把上述“工厂”变为“车间”,更加缺乏先进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平台性。技术节点、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上,或许达不到原先规划的标准和期望。这会降低上述台湾Foundry在大陆“车间”的竞争力,这对台湾的企业不利,而对欲在上述工厂生产的客户来说,也必须慎重考虑这一变化。 设计业:戒急用忍 放开无期 因为制造业---主要是Foundry,也包括封装---的“一枝独秀”,“台湾政府”对制造业的西进,其实是“七分信心,三分担心”,担心主要来自怕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流失。但对设计业却是“忐忑不安,患得患失”:台湾设计公司的主要市场大多在大陆,如不西进大陆,会导致台湾设计产业被竞争对手抢了先机,但又怕企业西进,在大陆“扎根发芽”,导致岛内空心化;大陆产业资金充沛,台湾企业也急需合作,但又担心陆资入台,对台湾设计产业形成“控制”。这种矛盾的心态和不自信的摇摆随着台湾设计产业停滞不前、大陆设计产业蓬勃发展的此消彼长将会更加明显。 或忌惮于大陆资本的“来势汹汹”,或忌惮于岛内舆论的“众口铄金”,估计新政在设计产业的放开上会“戒急用忍”,短期之内难有时间表。最可能的结果可能会是在台湾业绩的呼吁下,最后用“整体限制,个案分析”的模糊政策来处理设计产业和大陆的合作。 紫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目前台湾讲究“政治正确”、“绿”叶不愿配“红”花---何况红的发紫---的氛围下,紫光算是当了一回被打的“出头鸟”。你情我愿的紫光矽品“恋”,肯定是被“棒打鸳鸯”了,不过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日月光已经成为矽品第一大股东,矽品众多外资股东“见好就收”所致。紫光入股力成和南茂两个案例,首先程序上会被“一拖二缓三审查”,最终全部通过的概率会比较低。很有可能某一个案例会被有条件通过,而另外一个因为种种原因“友好”分手。紫光在台湾的投资,“好事肯定多磨”,但“多磨未必好事”,能有个案通过,对紫光来说也算“小确幸”了。 至于业界期盼的,对两家都有利的紫光和联发科的“孙刘联盟以抗曹”,肯定是“灰飞烟灭,漫漫无期”了。首先对紫光所谓“政府背景”以及“气吞万里如虎”的担心,新的政策或许更加限制紫光在台湾的“一举一动”,入股或者和联发科合作只能是“奢望”了。同样,远离政治的联发科,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更不敢提和紫光合作。对这两个“高手”来讲,只能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了。 变数与确定:宽以陆资入台,严以人员流动 对紫光的“严防死守”不代表对所有陆资的拒绝。在当今大陆半导体资本充足,台湾业界亟需“支援”的大背景下,或许新的政策会考虑产业需求,某些环节放开,某些特定案例特定分析,既吸引大陆资本,发展台湾产业,又能“顺应”业界声音,还能给到大陆政府姿态。把握这个尺度并不难,应该会在某些案例上得到体现!当然,无论哪个环节的放开,都会强调股本比例不得过高,不能影响董事会,不参与日常管理,不得技术外流等苛刻条件。而审批的时间和流程上,也会更加“谨慎”和更加“全面”。 与上面存有变数不同的是,确定的是两岸业界的交流活动会萎缩,人员流动短期内会减少。首先在新的“政府”上台后,双方业界肯定抱着观望、摸索、等待的心态,不论政策出台还是尺度把握,短期内难有明显突破。这会导致两岸业界的交流大幅减少。而在台湾当前舆论环境下,半导体业者加入大陆产业,尤其是高端人才,会面临着“舆论审判”的挑战。同时,因为台湾产业发展的缓慢以及大陆产业环境的提升,会导致更多台湾的业者希望来大陆发展,或许会出台新的政策限制台湾业者的人员流动。 期盼与呼吁:合作更美好,期盼共腾飞 虽然在制造等环节,大陆产业和台湾业界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但经过过去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大陆涌现出海思、展讯、中芯、长电和澜起等多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公司,产业基础更加雄厚,产业布局更加自信,产业前景更加美好。而在当今终端市场多在大陆,政府又成立了国家级的集成电路小组和国家级的产业基金后,大陆的视野则比以前更加宽广,在世界产业中的影响力空前提升!大陆半导体产业的腾飞已然成势! 反观台湾,从2000年后,经济发展缓慢。2015年台湾的经济规模,仅高于大陆排第七的河北省,是大陆的几十分之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高科技领域,台湾的面板等产业已变“惨业”,半导体虽然现在还是台湾的“优势产业”,但在变化快、投入大、风险高的半导体领域,这种“优势”能维持多久,不得而知,但如果无法融入大陆庞大的市场,无法融入大陆崛起的产业链,那或许很快会在产业合作的潮流中被边缘化! 新年伊始,国际上的产业巨头高通与贵州省政府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英特尔与澜起科技和清华大学携手发展,这些国际上的巨头已将融入中国的战略转化为行动,这或许让台湾业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更有意思的是,有“硅谷西点军校”称号的仙童半导体宣布接受大陆华润/华创集团的收购;昨天美国的触控厂家新思(Synaptics)被爆出即将与一家中国投资集团达成收购协议。这也表明大陆半导体的视线,更有信心越过那道浅浅的台湾海峡,投向更加辽阔的远方!  民进党“上台”后,如果不能顺应大势,融入到大陆经济、产业大发展的大潮中,反而出台一些限制陆资入台,严控台企西进的政策,这对台湾“好不到哪里去”,对大陆“坏不到哪里去”的政策只会使台湾的企业更加衰退,台湾的产业更加边缘化。可以阻止陆资入台,但阻止不了大陆产业的崛起;可以阻止台湾企业融入大陆产业链,但阻止不了台湾业者人心思进。如果不能审时度势,顺应潮流,那今日之“空心菜”或许成明天之“空芯菜”! 合作更美好,融入更光明!台湾新的“政府”如能顺应产业发展,出台一些开放、务实、建设性的产业政策,则这是台湾之幸,两岸产业之幸。  
  • 热度 27
    2016-1-19 14:53
    1422 次阅读|
    7 个评论
    “2014年的产业十大预测”因超高的准确率被业界津津乐道,遗憾的是去年此时自己正忙于芯谋研究的组建,没能给大家做2015年公开版本的产业预测。从今年开始,芯谋研究每年将会尽早发布产业预测,供大家参考。   虽然做预测难,提前公开自己的预测更难,但为了考验芯谋研究对产业发展脉搏的理解,还是不怕“被打脸”,公开2016年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十大预测。(注1:因研究范围,预测仅局限在产业内;2:因产业统计原因,本次预测不包括台湾地区的业界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下面部分预测看起来“悲观”,但我们必须看到,整体来看,长远来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还是蓬勃发展,中国产业的崛起仍是必然。而这一短暂的“调整”只是这长久上升“浪潮”中的一个小曲线。对中国产业美好明天的到来,我们一直希望满满,信心满满! 一:中国存储器起航:2016年中国的存储器公司将会启动,与存储器相关的产业投资将会增多。 二:“存储器”和“练内功”是大基金2016年的主线:存储器将会是大基金2016年最重要的任务和最大的投资项目,其余投资会相对减少。做好对已投企业的“增值服务”,围绕产业布局的完善提升是另一主线。 三:紫光由“攘外”变“安内”:如果说2015年紫光“攘外”,那么2016年紫光将会“安内”。除了在封装和存储等领域继续布局外,2016年紫光的压力和挑战将会更大,运作也会更加务实。 四:国际并购放缓:2016年中国资本无论成功案例还是并购数额将会比2015年有大幅度下降,受阻甚至失败的案例会不止一次发生。 五:半导体产业技术将会继续突破:集成电路设计业技术和产值再创新高,预估2016年设计产业将会进入10纳米时代,同时产值将会首次超过200亿美元,但增长主要来自国际被并购企业,内生式增长放缓。制造和封装产业将会在先进工艺上取得“质”的突破,同时会有较多新的制造项目启动,但收入增长相对放缓;国产设备和材料产业上将取得关键性突破,进入国际一流生产线。 六:国内资本运作活跃:直接上市、借壳上市的企业将会是2016年国内产业资本运作的主线。预估会有4-8家企业会实现上市。 七:企业发展相对艰难:亏损、裁员、被并购现象将会增多,部分大公司销售额下降,亏损加大,部分小公司将会出现生存问题。 八:国内产业并购、产业外企业对半导体投资将会增多: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产业外企业对半导体企业的投资并购将会增多。 九:中小地方政府会更加“积极”甚至盲目,“难以理解”的项目会有增多:众多二三小公司与中小地方政府的合作案例将会增多。其中众多8寸厂、封测厂等项目会成为热点。 十:国际合作增多:国际人才加盟中国产业,国际产业合作增多将是2016年的新现象。  
  • 热度 30
    2015-10-14 09:51
    1638 次阅读|
    3 个评论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中秋国庆期间中国半导体产业喜事连连,新闻不断。下面就是芯谋研究整理的中秋国庆期间的重磅新闻,以及芯谋研究的独家点评以及分析文章。   ​一:落地:全球第六大晶圆代工企业力晶落户合肥,新建12寸晶圆厂。 新闻事件:9月25日,全球第六大晶圆代工企业——台湾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赴合肥新建12寸晶圆厂的投资专案获得台湾地区投资审议委员会核准。 点评: 合肥经过多年积累,尤其是近三年的跨越式发展,在集成电路领域已经成为后起之秀,三年来有四五十家国际国内知名半导体企业落户合肥。现在合肥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电子产业基础和市场都非常优异。而中科大、合肥工业大学以及多家科研院所则给当地培养了众多人才。而加之京东方主要生产基地在合肥,毫无疑问,力晶选择合肥是做了正确决定。 但对这个项目来说,力晶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首先从资金来说,这个项目力晶投资额度只有2.3亿美元,对做一个12寸厂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后续肯定需要大额度追加投资;其次从技术来看,力晶落户合肥的技术偏落后。台湾投审会认为在合肥的技术落后台湾“5个世代”!不知道是为了通过审查一开始被逼只能以落后技术入合肥,还是真的落后这么多。要知道现在大陆芯片设计(面板驱动)发展日新月异,在技术上和国际领先厂家差距在逐渐缩小。要想靠“落后五个世代”的技术在大陆拿订单,基本是不可能的;最后因为力晶在台湾颇受非议,之前又在大陆多个地市“谈过项目”,导致业界对其评价不一。此次力晶首次在中国大陆建厂,希望力晶能够以更多的投入、更先进的技术、更强力的团队,在大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从头来过,证明自己。这不仅设计到力晶在合肥项目的业绩,更关于力晶在业界和大陆的形象!   二:忽悠:蚌山区政府与天水华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由天水华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安徽华芯集成电路研发生产项目。 新闻事件:9月28日下午,蚌山区政府与天水华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天水华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安徽华芯集成电路研发生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分二期实施,一期投资22亿元,二期10亿元,主要建设世界主流、中国领先的6寸普通和专用的砷化镓芯片,该芯片将广泛应用于微波通讯、军用雷达等领域。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18万片,销售收入超过24亿元。 点评: 如果你不去搜索,估计没多少人知道蚌山区在哪?而听说过天水华芯电子的估计更少了吧。自己在半导体业界十多年,竟然也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而问了身边众多朋友,竟然都不知道。看来真是孤陋寡闻,图样图森破了。 砷化镓市场确实很大,并且国内确实也需要一个专业的砷化镓代工厂。所以几年来,国内号称做砷化镓代工厂的有很多,但基本都是停留在“签约”、“开工”和“宣传”层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真正商业化、量产的砷化镓代工厂。在如此空白的局面下,继续出现这么多号称“填补国内空白”,“第一家”的砷化镓公司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众多大公司、众多有基础的地方都没做成的事,一个在业内没有听说过的企业,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政府,能做成吗?我突然感觉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地方政府选择企业要看是否是业内龙头,管理层口碑如何,公司是否在当下有能力投资,和本地基础/市场是否吻合;而企业选择落地地方要看重下面因素:产业基础、人才基础、区位优势、市场基础、政府效率和重视程度。最好能至少具备三个要素,最差也要具备两个。 当然,过去几年这种签约多了,都号称几年后效益达到多少,收入如何,税收怎样,但到期后能回头去看吗?当年忽悠的指标有几个达到了呢?这几年这些事情层出不穷,业内也就见怪不怪了。不知道各位是否记得四年前九华山下某城市,有一个投资千亿打造“中华芯都”的项目?不知道四年过去了,“芯都”建成否? ​三:探索:紫光牵手西部数据,新模式能否实现“中”“西”结合? 新闻事件:9月30日,紫光股份与美国西部数据公司在美国加州尔湾市和中国北京共同宣布,紫光股份将以每股92.5美元的价格认购西部数据公司新发行的40,814,802股普通股,投资总额约38亿美元,约为240亿人民币。交易完成后,紫光股份将持有西部数据公司已发行在外的约15%的普通股,成为西部数据公司第一大股东,并将拥有1个董事会席位。 点评: 1:不论从投资金额---38亿美元,还是合作对象---西部数据,紫光入股西部数据,都是今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最大的动作和新闻。(毕竟紫光美光之事是“一切都在绯闻中”)。 2:为紫光股份持续大动作,持续创芯的决心和努力点赞。这次入股西部数据,紫光是充分考虑了美国政府审批的可行性,对方公司管理层的融合等后做出的最具操作性、建设性、又具战略性的一步! 3:和美光的绯闻是“投石问路”,摸石头过河;而入股西部数据则是“战略融合战术,雄心考虑现实。紫光创芯开始将“理想”落地,梦想照进现实!为这种务实、变通且战略战术相结合的大手笔点赞。中国半导体的发展,需要“理想”,更需要“现实”! 4:虽然后续还存在审批的步骤,但有了美光事件的“投石问路”,这次紫光肯定是在做了充分、认真、严肃和权威的调研后,做出的动作,后续审批会很乐观! 5:从紫光的布局来看,西部数据不是第一个大手笔,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祝福紫光股份在未来创芯路上更加脚踏实地。这次是“西”部数据,未来应该是“中”“西”结合。   四:抢婚:澜起科技宣布和Diodes竞购百利通 新闻事件:9月30日晚,中国模拟芯片制造商澜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周三宣布,已向美国百利通半导体公司(Pericom Semiconductor)发出一项价值约4.30亿美元的全现金收购要约,超过了本月较早时Diodes Inc提出的4亿美元的收购报价。 点评: 1:这是中国公司第一次主动去抢别人。在之前武岳峰竞购芯成半导体、CEC竞购ATMEL时均遇到了国际公司的“抢婚”。但随着国际并购的风起云涌,可以预料以后中国资本和国际公司的“抢婚”会成为“新常态”。而此次澜起敢于“打响第一*”,为以后的“竞购”摸索经验,探求路径,给出了一个模范的作用! 2:澜起科技私有化后,业绩依然高速增长,此次敢于主动以一个私有公司之实力,去和Diodes等上市公司竞标,体现出自己的信用和公司的良好发展势头。 3:“抢婚”涉及多方面因素,被购公司管理层、董事会;竞争对手是否加价等多方面因素,预估需要的时间和流程会比较长,而后果也难以预测。对“第一个吃螃蟹先”的澜起来说,无论结果如何,敢于迈出第一步,都已经值得赞扬! 五:淡定: Synaptics拒绝中国财团40亿美元收购要约。 新闻事件:9月30日,有消息称Synaptics拒绝了来自中国财团的近40亿美元高价收购要约,拒绝理由包括“公司价值被低估”和“很难获得美国审批”。 点评: 1:芯谋研究此前曾建议自己的一个客户区收购Synaptics。此番主动通过消息人士防风,所谓拒绝绝对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芯谋研究认为对方公司提升股价,寻找更多收购者是最大目的。 2:都知道中国公司“有钱,任性”,很多欲出售的公司也把中国公司当成“冤大头”,拉来抬价,或者通过各种手段自抬身价,狠狠宰中国公司一笔!所以芯谋研究建议中国公司国际并购要冷静。随着经济形势的低迷和半导体的低潮,“今时不同往日”,接下来的一到两年时间里,众多国际半导体公司的业绩和市值肯定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中国资本,要在并购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盲目追高,“买在顶部”,“砸在手里”。 3: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让**再飞一会儿”。 六:加盟: 台湾“存储器教父”高启将加入紫光集团! 新闻事件:10月5日,芯谋研究独家获悉台湾半导体老将,存储器领袖,南亚科总经理高启全将离职,并加入紫光集团,出任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负责紫光集团的半导体存储业务! 点评: 良禽择木而栖 贤臣择主而事! 高启全在台湾是响当当的人物!更是台湾半导体存储领域的产业领袖。1953 年出生的高启全毕业于台大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早年曾在Fairchild和Intel等美国公司工作,1987年加入台积电(曾任台积电第一个晶圆工厂的厂长),后加盟台塑集团创建并执掌南亚科、华亚科近20年。旗下南亚科与华亚科,在2014年实现营收超过1,300亿台币,超过800亿台币净利润。经营绩效在美光集团中为领头标杆。 窥一斑见全豹!从高启全的“美光”到“紫光”,“台湾”到“大陆”,看以看出产业发展多个趋势。 一:紫光集团仍在坚持自己的“存储器梦想”,并努力将“梦想”照进“现实”。以高启全和美光的渊源与关系,“负责紫光集团的半导体存储业务”的高启全一开始料将会负责紫光和美光的沟通,争取促成双方的合作; 二:美光只是紫光的A计划,结合前段时间紫光出资240亿人民币入股西部数据来看,紫光和西部数据的合作绝对不仅局限在“硬盘”上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相信后续在存储器领域,紫光还会有大动作。高启全的加盟更加印证这一点; 三:“企业合作找龙头,人才招募选精英”已经成为紫光发展产业的原则。通过紫光的运作:先并购优质企业,后招募产业精英,可以看出紫光的合作思路:和每个领域里面最优秀的企业合作,进入某个领域(手机基带里面的展讯、手机周边芯片的锐迪科、产业龙头英特尔、通信设备里面的华三、存储器里面的美光和硬盘领域的西部数据);再从全球招募优秀人才:原亿阳通讯董事长任志军、中国联通于英涛,到高启全,均是如此原则; 四:存储器是两岸半导体产业最大的短板和命门!台湾有一批在存储器制造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大陆有雄厚的资金和市场,又有紫光等具有战略、实力和信心的企业。在大基金和紫光等有实力的企业主导下,存储器领域也将会给台湾众多优秀人才一个发展的大舞台! 五:要指出的是,台湾的存储器产业“屡战屡败”,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Memory Foundry之模式,受制于人,缺乏核心技术,发展存储器是行不通的。而这也是高启全的心病。当然也相信紫光发展存储器也绝对不会是Memory Foundry的老路。借助紫光的大舞台,高启全也将获得机会在存储器领域实现自己的梦想。从“美光”到“紫光”,高启全获得的是更大的舞台;从“台湾”到“大陆”,高启全实现的是更大的梦想! 六:高启全加入紫光,势必会在两岸,尤其是台湾“吹皱一池春水”。希望不要被某些台湾媒体再炒作成“红潮”,“狼来了”,“大陆半导体的威胁”。目前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龙头还是在美国,而存储器又被韩国掌控,两岸还都在追随。两岸合作点颇多,台湾的业界融入到大陆半导体大发展的潮流中,借助大陆半导体跨越式发展的大势,才能更好发展。合作远胜对抗,融入更超孤立。Kidding一下,就像高启全的名字一样,在台湾可以做到某一个领域的“高”,但要想“全”,则必须在大陆! 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另个角度看高启全加盟紫光 10月6日,台湾南亚科技公告总经理高启全离职,证实了芯谋研究(公众号ICwise)的判断。相信高总加入紫光的公告也会很快浮出水面。高总带着台湾“存储器教父”的光环隆重“登陆”,确是两岸半导体产业的重磅新闻,自是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喧嚣”和“叫好”声中,芯谋研究(公众号ICwise)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高总的加盟。 对高总而言,年逾花甲,功成名就,本该闲云野鹤,怡享天伦,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后期毅然选择了全新的舞台,从“故乡”到“他乡”,集“毕生之名”于“收官之战”,肯定思虑再三。然“暮年壮心”,奋力一博,能否开辟自己的“又一春”,在掌声和喝彩声中,压力与挑战或许更值得关注。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 第一:“光环”之“光”能否融入“紫光”之“光”? 带着台湾“存储器教父”光环的高总闪耀登场,自是掌声一片,然此“光环”之“光”能否融入“紫光”之“光”,高总需要适应的不仅是紫光的文化和理念,更要适应自己的心态调整和角色转变。不少“高大上”的国际职业经理人能在国际公司的文化中“游刃有余”,但在本土公司中却未必能“接地气”。外企“风风光光”,内企“窝窝囊囊”,并不鲜见。从“台湾”到“大陆”或许只要两三小时,但从“南亚”到“紫光”,高总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 紫光是一个“独一无二”“个性明显”的企业。掌舵人“烙印明显”,尤其近几年扩张迅速,可以说是“百业齐发”。在强势掌舵人的“指哪”战略布局下,执行层的“打哪”的战术执行能力要求非常高!对双方来说,既非“青梅竹马”,亦非“相交多年”。虽“相见恨晚”,然双方相处仍需时间,双方磨合更需“智慧”。“蜜月期”到“生活期”,若想激情仍在,这需要艺术与运气。 诚然,紫光非央企,亦非“国企”,相对关系简单,决策程序高效。但从“故乡”到“他乡”,能否融入和适应紫光的文化或许是高总最大的挑战。 第二:DRAM: Do Right A Memory? 毫无疑问,高总要圆紫光的DRAM梦想。然现在时刻DRAM之难或许是“做个梦,想一想”。在存储器中,Nor Flash越来越No,NANDFlash仍是很NAN(难),然DRAM是否就是Do Right A Memory? 对DRAM来说,既要面临着后PC时代市场萎缩的挑战,更要应对英特尔和美光科技推出的全新“3D XPoint”存储器。同时在现有竞争格局中,三星、海力士和美光的“寡头垄断”也是横亘在后入者面前的三座大山。 雄关漫道真如铁,要想“迈步从头越”,这需要高总的智慧,更需要紫光的“运筹帷幄”。或许双方可以将宝压在“美光”之上,而高总也有信心帮助“美光”变“紫光”,但涉及到政府审批,时机选择等诸多因素,“美”和“光”能否“喜结连理”,这需要太多运气!然一旦“美光”之事“梦想破灭”,立志发展存储器的紫光或许会将重心转至Flash,而这并非高总之强项。或许杞人忧天,或许悲观保守,然此时此刻,“美”光之事可能很大程度上决定双方能否“美梦成真”。 第三:业绩与责任同在,挑战共机遇一体 紫光非“国企”,亦非“央企”,作为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企业,进入任何领域,“赚钱”都是考虑的第一要素,对存储器亦如此。 紫光大手笔揽才,“有求必应”,给高总搭建“盛大舞台”,肯定期待“精彩演出”。从紫光的价值观:“价值等于业绩加忠诚”;人才使用原则“爵以功授,职以能分”来看,高总未来的盈利和业绩压力和“舞台”一样大。 作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企业,紫光从市场上募集“真金白银”,资本回报压力重重,导致对每个业务要步步为“盈”。本来“存储一入深似海,何时盈利谁人知”,产业规律使得存储芯片经常大起大落:一赚赚三年,一亏亏三年。”虽然当下进入“寡头”竞争后,“过山车”会大大减少,但这个“做存储器比坐直升机还冒险”的产业(原美光科技CEO Steve R. Appleton所言。其很喜欢冒险,喜欢俯冲直升机。在一次出事故后,对劝阻他“放弃这个爱好”的朋友说到:存储器我都做,还有比存储器更冒险的吗?最终不幸逝世于一次直升机事故。),盈利,持续盈利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艰难的挑战! 更关键,对高总来说强项和经验在于Memory Foundry,以Memory Foundry经验来撬动整个存储器产业并非易事。同理紫光也不可能采用Memory Foundry模式发展存储器。而在未来如何发展好存储器,这还需要高总“活到老,学到老”。从制造之“高”到“技术、设计和市场”之“全”,或许就像其名字,能否承“高”启“全”,这需高总之智慧,更需紫光之布局! 积极的结果来自积极的心态。纵有千难万苦,高启全还是“作别东边的云彩”,“追逐心中的梦想”,或是“胸中自有沟壑”的淡定,或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着紫光的大力支持,有着大陆业界的祝福,相信高总很快会发现原来“他乡即故乡”,因为“心安之处即故乡”,“梦想实现的地方即故乡”! 七:过关: CFIUS通过华创收购豪威科技的审批 新闻事件:10月6日,华创投资收购美国豪威科技(OV)获得CFIUS(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通过。 点评: 好事多磨。看似“预料之中”的结果,却有着曲折的过程,而这对中国资本的收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这是第一次中国资本收购美国公司,一个完整的过程给后面的并购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不同于展讯、锐迪科和澜起等“开曼公司”的私有化,豪威科技是一个“真正”的美国公司---位于美国特拉华州。在私有化的过程中,下市流程以及CFIUS的审批对开曼公司和美国公司是不一样的,所以豪威科技顺利获得审批通过,对中国资本后续的并购有着充分的借鉴意义。毕竟随着中概股公司的私有化,以后中国公司并购的将大多会是美国公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理,并购的一个完整流程,审批流程,应对准备,问题回答,如何解释,这些看似微小细节的“一着不慎”却可能导致整个并购的“满盘皆输”。“前车后辙”,希望华创开启的“良好的开端”能为中国资本未来的并购带来“成功的一半”。 2:市场化的企业/基金并购,或许更容易被美国认可。当中国公司对美国公司的并购“接二连三”时,本来就对中国半导体崛起防范的外国政府更是收紧了对中国并购的审批。以CFIUS为例,对外资并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直接通过,第二阶段全面审查。据悉,现在只要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几乎都不可能直接在第一阶段直接过关。而对有国资组成或者国企/央企的并购更是严格。前段时间爆出的美国触屏技术厂商Synaptics拒绝来自中国“国企”的收购,以及 “skyworks20亿美金收购PMC-Sierra”中,就有中国某央企/国企财团被对方以“很难获得美国审批”为由直接拒之门外。 而市场化的企业或者基金,在并购中则相对容易过关。所以国际并购中,国企/央企有可能导致国际公司的“排斥”,以及外国政府审批时的“百般刁难”,加大并购的难度,反过来更使央企对并购缺乏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建议央企可以考虑与民营企业、产业资本一起联合收购。与其“主动碰壁”,不如退而求其次,甘做“小股东”。或许这是国内众多国资属性的企业去做海外并购时的“明智之选”。 八:辟谣:针对某些关于大陆DRAM发展的谣言,不得不再次辟谣。 新闻事件1:10月7日某媒体言之凿凿说“京东方携手尔必达前社长斗法紫光DRAM”。主要谬误有以下三个:北京紫光集团原本握有中央授意的DRAM主导权;合肥京东方找来尔必达(Elpida)前社长坂本幸雄团队自行研发DRAM技术;传出厦门市政府也是鸭子滑水在进行此事,抢了一些前尔必达员工想要自建DRAM技术。 点评: 作为业内权威研究机构不得不再次辟谣: 1:作为一个市场化的企业,紫光做存储器完全是自己“盈利”的举动,并没有中央的授意,更谈不上主导权!真正代表中央意志的大基金也在积极发展存储器。某种意义上二者是不同路线的选择。如果台湾媒体想了解紫光是否是为了“盈利”,是否是“中央授权”,可以去找台湾“存储器教父”高启全请教下。他和紫光沟通过多次,对紫光的运作和存储器规划会非常熟悉; 2:京东方并没有做DRAM。之前有韩国媒体曾经臆想京东方做存储器,当时自己辟谣过。某种意义上来说,京东方是芯谋研究的第一个客户,京东方的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就是芯谋团队来做的,当时我们就建议京东方不要进军存储器,而是做与面板相关的半导体,我们在北京和王东升董事长及其相关团队沟通三次后,王董和京东方认可了我们的建议,放弃了存储器的想法。台湾媒体说京东方和尔必达前社长坂本幸雄斗法紫光一说完全没有任何根据; 3:我可以透漏一些与之相关的准确信息:可以确认的是坂本幸雄目前在合肥,并且做DRAM,但是并不是和京东方,而是某些更具存储器产业资源的企业合作。经过积累,合肥在DRAM产业链上确实具备了较强的实力,目前有几个超强的企业支持,并且以坂本幸雄为首,召集了原尔必达团队的主要精英; 4:原先尔必达团队后来创业的主要分为两拨:最主要的团队目前在坂本幸雄的带领下在合肥创业;另一波以原CTO安达隆郎为首的人马在和国内另外一个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但并不是厦门。所以目前尔必达主要人马都已经“名花有主”了,厦门政府怎么可能“抢了一些前尔必达员工想自建DRAM技术”?以为靠几个下面的员工,就能攻克存储器这座大山,这家媒体也太低估厦门政府的智商了吧! 这是一个咨询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一个谣言遍地的时代。然“吹尽狂沙始到金”,结果会公道地给出评判! 新闻事件2: 有台湾媒体报道“清华紫光正在将收购目标瞄准NAND闪存厂商SanDisk和东芝” 点评: 今天有台湾媒体报道“清华紫光正在将收购目标瞄准NAND闪存厂商SanDisk和东芝”,结果很多媒体朋友向芯谋研究及我求证。 作为第一家报道告紫光欲收购美光,第一家报道紫光入股西部数据,第一家报道高启全加入紫光的严肃媒介,作为对国内存储器产业发展研究较深的分析师,郑重辟谣,上述消息完全是臆想及谣言。希望大家睁大双眼,勿信谣传谣,避免无意间对相关企业和产业发展形成不必要的干扰。 九:成长:人回到了故乡,心留在了远方 自己喜欢唐诗,然刘皂之名今日却才得知。不曾想,第一次读其《旅次朔方》,心扉就被打动。而结合今天自己改票提前返回上海,发现和作者当时的心境竟然高度一样,感慨万千。 旅次朔方(又名渡桑乾) 刘皂(另说作者为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写的真好!简单的词语让人动心。结合自己这次国庆回故乡之旅更是让自己共鸣! 因有亲人在家,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自己今年早早就休假,返回故乡-——宁阳,陪爸爸过中秋,用“陪伴”来诠释自己的“孝心”。然而因有别的事情,自己没能在家过中秋。本想国庆在家待的更久,来弥补,更让自己“久思故乡”的心融入到故乡,放松,轻松。 以往,自己是特别想回老家的,不仅有家人,有同学,有老师,有朋友,更是自己的心多年来还一直停留在故乡,对故乡的牵挂、思念、留恋藏在内心的最深处,而每逢佳节只是点燃了这种情绪。或聚会,或探亲,或返校,不过是这种情绪的体现。而在游子心中,故乡永远是自己的港湾,可以让自己躲风避雨。故乡,是对一个男孩的庇护。 这是去年国庆节期间,自己回宁阳时写的一首词: 二十年来求学,两千里地周折。人情世故使人憔冷暖炎凉并肩挑。几曾心绪消? 一旦远离故乡,怀念青春篇章,最是今天重聚日,笑谈应兑当年约,把酒对同学! 今日观去年之诗,还是自己这种“男孩”情绪的体现。 然而,这次,自己却想早点返回上海。颇有些“客舍上海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宁阳。终得重返宁阳地,却望上海是家乡。”家人很不理解自己为何这样折腾,拖家带口,携孺带幼,又退票,又买票。我却对太太说:这是自己真正成熟了! 或许自己真的长大了,内心开始摆脱对故乡的依赖;或许今年创业后,自己对事业更加关注,忧患意识让自己早点回到工作;或许自己真的成熟了,对责任理解的更深刻,主动迎接更多风雨和挑战。或许更是当一个“男孩”成为“男人”,“依赖”变为“责任”,“事业”开始“超过”生活,“责任”大于“情感”时,必经的一步,成熟的一步。这就是成长的历程。当《大话西游》里面至尊宝不情愿,却又必须带上紧箍咒,去挑战牛魔王的时候,去面对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就完成了一个“男孩”到“男人”的转变,他成熟了! 或许今年自己也如是!创业后,对同事的责任,对公司的牵挂,对产业的忧患,时时刻刻在自己的内心激荡,在自己的脑海留恋。虽不能说“辗转反侧”,但“日思夜想”却是常有之事。以往回到老家,心情立马放松,精神立刻轻松的状态却一去不复返。虽然回到家乡,但“内心”却再也回不来了。停留在了工作,公司,产业。。。。。。 这是对还是错?皆言老总最风光,又有谁知创业苦。或许此刻自己才真正理解毛爷爷为何那么多年不回韶山,才真正读懂他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对比看来,自己还是更多了些儿女情长! 心往之处是故乡,吾心安处是故乡。这就是成长,这就是成熟。  
  • 热度 13
    2013-9-10 17:04
    1913 次阅读|
    0 个评论
    创芯梦 中国梦 ---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十个最关键的问题   第一问: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模式的“斯芬克斯之谜”   众里寻他千百度!发展模式何处寻?多少年来,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模式上,我们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但正如“斯芬克斯之谜”一样,只有冥思苦想才能得到完美答案。IDM? Foundry? Fabless? 虚拟IDM?这是个问题,这是个大问题。   抛开企业个体发展来谈产业模式,或许您会觉得是论“水中月,镜中花”,诚然每个企业的良好发展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如何做”的实践论的执行者,但作为探索“以何做”的方法论,尤其是思考产业整体发展的顶层设计来讲,模式的确立是“谋定而后动”的前提。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半导体发展到底该采用什么模式。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解开中国半导体发展模式的“斯芬克斯之谜”。当然由于我才疏学浅,以及几千字的篇幅肯定很难全面、系统、正确地解答这个问题。而我也只是提出这个问题以及我的深思浅见,以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业界探寻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三言两语难以说清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模式,也只好“窥斑见豹”,在探索答案之前,先简要看一下半导体产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寻找发展模式之前的产业突破点。首先从韩国说起,韩国因为国家小,民族性等“国家加市场”的多个“小而精”的特点, 采取的是“点式”突破 ,比如重点支持个别企业(比如三星),先寻找某一个突破点(存储器),来作为发展半导体产业的突破点;而台湾则因为岛屿原因,没有产业纵深(当然,目前大陆就是台湾的产业纵深。但在台湾半导体发展的初期和中期,基本没有利用大陆的纵深),选择了做专做精、分割产业的 “线式”突破 ,寻找适合自己的产业环节,比如在Foundry和封装这两条线上寻求突破,通过深耕细耘,做到全球第一。进而找到了适合台湾发展的半导体产业模式;而美国则因为强大的产品定义能力、标准制订能力和产品设计与制造能力,采取了从标准、产品定义到设计、制造一体的 “面式”突破 ,这种集大成的“面式”突破为美国成为全球半导体第一大国,寻找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上述只是对这三个地区一个产业突破点的粗略分析,这个“点”“线”“面”不是上述三地的发展模式,甚至在突破点上也未必能完整来概括。同时日本这个曾经强大的半导体大国的兴衰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而因我对日本产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忽略了这一块。这些都有待业界去深入分析和思考。)   找到了突破点,才能更好地寻找产业发展模式。而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功既有着适合自己“国情”或者“地区情况”的个性,又有着国家(“政府”)战略和大企业战略的高度统一以及产业发展上的战略性和市场性的有机融合的共性。在这个大前提下,虽然发展模式不同,但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才能够殊途同归,成为全球集成电路角力场的佼佼者。   每一种模式或者产业突破点都要符合国情,尤其是能够发挥自己的强项。那我们的强项呢?那就是市场、终端、资本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我不想用繁琐的文字来表明中国的市场有多大,我不想用枯燥的数据来说明中国有多少世界第一的制造产品线;我不想用花哨的大道理来阐述终端和芯片结合的重要性。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业界有识之士都想到,也都提到要想发展好芯片产业,必须把中国的市场和芯片结合起来,把终端企业和芯片产业结合起来,把市场和终端的巨大源泉引到芯片产业来。芯片产业发展最根本的驱动应该是来自市场的需求,来自市场/终端的“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就是市场和中国的制造与终端企业。或许我们的发展模式还在迷雾中,但在突破点的思考上我想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突破点则可能是集资本、半导体制造、芯片设计和终端制造为一体的 “体式”突破点 。   但现在我们的系统公司、芯片设计公司和芯片制造之间要么是“老死不相往来”,要么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很难有患难与共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标准、定义产品、探讨商业模式的深度合作。如何改变这一切?那就必须要“先恋爱”“再结婚”。怎样引导终端企业和芯片产业的“恋爱”,在市场经济时代,靠行政命令是不行的,靠爱国口号也是不行的。所靠的就是“利益”。因为企业都是逐利的。并且也只有有“利益”的合作才能够持续,也只有双方受益的模式才能更健康,更持久。通过投资合作这条链,把大家串在一起。是的,这可能会导致我们在某一个时间段上或者某一个领域内会因为“相互帮扶”走得慢,但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要想走得远,就抱团一起走。半导体产业不是百米跑,而是马拉松。我们已经输在了前段,决不能输在后程。   怎样引发终端企业对芯片产业的投资积极性,怎样串联,就是靠投资,甚至相互投资、“隔代”投资(比如Foundry厂如获得设计公司的投资,则对Foundry厂的中立性有损害,但如果设计公司的客户来投资,则这种“隔代亲”的投资不仅避免了上述情况,还为Foundry带来了客户以及对最终市场的理解。“隔代亲,代代亲”。产业投资亦是如此。)。靠这种关系,资本这个无形的手才能把半导体的供应端和需求端结合起来。这里就有我这“十问中国半导体”的核心思考:“堵”“疏”理论。何为“堵”?就是对一定规模的、消耗芯片较多的终端企业(也包括中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国家电网等工业巨头),尤其大企业,比如在申请高新企业、人才政策、税费优惠、研发中心等需要政府“支持”时,对投资芯片产业要有一定的对应要求:那就是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对芯片产业的投资。这个“堵”也就是你在向政府需求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付出。   而犹如治水,治理“终端”这股洪水流向芯片行业这个急需灌溉的良田,必须有“堵”,但更要有“疏”。只有终端企业通过投资赚到了钱,才有积极性。与“堵”相比,这个“疏”更重要。如何“疏”?我有两个建议。一是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政府成立大规模的投资基金,这个大规模投资基金的目的除了进行针对芯片产业的定向投资外,更重要的是配套终端企业对芯片产业的投资。如果一家终端企业投资了芯片企业10亿人民币,那么政府的引导基金可以按照1:1配套10亿人民(比例可以根据产业的发展情况、终端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以及需要投资的芯片公司的市场性与战略性进行动态调整。比如投资芯片设计行业的配套比例可以低于投资制造企业的比例。而这个投资必须是对制造、设计、关键设备和材料产业的并存投资。为何半导体的制造与设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我在后面的问题“制造与设计的关系”一文中会进行详细地阐述)。而中央可以把中央出资的10亿元人民币中的20%划拨给终端企业的投资。并且中央投资的10亿的分红完全给与终端企业。相当于终端企业投资了10亿元,但享有20亿元投资的分红比例,以及相当于12亿元的股权受益。而同时为了降低半导体企业的政府色彩,提升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基金和被投企业的决策效率,这个基金需要寻求更多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政府基金发挥引导和鼓励的作用,而真正主导的应该是市场化的、具有中立色彩的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国资则作为长期“相对小”股东,发挥种子、引导和杠杆的作用,以“扶持产业为主旨、引导投资为目的”的原则,最终寻找合适的时机在保证“国资不流失”的原则下退出。为了更好地疏通,另一个建议就是尝试在资本市场做文章,对芯片行业的上市企业实施单独排队上市,并购重组单独审核。按照对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对产业等多方面负责的态度来审核芯片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运作。真正起到鼓励芯片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来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作用。   有了上面的“堵”和“疏”,这就促进了产业链供需两端的“恋爱”,谈起了“恋爱”,至少改变了“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思君不见君”的局面。为以后供需两端的“结婚”奠定了坚定的“感情”基础。而在对以后终端公司采纳芯片,或者芯片设计在国内制造的时候,同样可以采用上述的“堵”“疏”理论。最终使得中国半导体产业按照制造、设计和应用的三位一体的“体式”发展突破点,实现了供需两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合作。而在这个思考中,产业链上的企业既有各自发展(利用分工细化的专业化带来的契机)、又有上下合作(解决了中国芯片产业上下游缺乏紧密合作的弊端)的求“统”(结果求“统”)存“异”(发展为“异”)的“体”式突破点后,或许就可以去探寻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模式这个“ 斯芬克斯之谜 ”了。   俯卷回思,发现在探寻产业发展模式面前的渺小,于是“退而求其次”希望找到寻求发展模式之前的产业突破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中国半导体,但却很难看到一个完整的中国半导体。而对于我们的发展模式来说,依然如此。其实回到“ 斯芬克斯之谜 ”,我们都知道这个谜语的答案是“人”。而其实我们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模式的“ 斯芬克斯之谜 ”的答案何尝不也是人呢。不是我们自己呢!德尔菲神庙前石碑上镌刻着“认识你自己”,对我们个人而言,认识我们自己非常关键,而对我们的产业更是如此。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认识我们的产业。这就是我今天第一问的答案。   后记:虽然近两年来,我和多位WTO专家以及商务部相关领导进行过多次请教,但因为WTO方面知识的浅薄,或许在我的思考中有违背WTO规则的地方。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而中国又加入WTO。解决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战术”和“战略”一定要符合WTO的相关规则。所以上面的浅见中,外资终端公司也可以参与到对国内芯片产业的投资中来。而在符合某些条件下,对外资芯片公司中国也可以考虑实施进行“选定式”的投资。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