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石墨烯

相关博文
  • 热度 15
    2022-2-8 13:55
    1314 次阅读|
    0 个评论
    ​ ​ ​ 近日获悉,国内唯一可定制化满足下游需求的石墨烯研发生产商—— 墨睿科技,连续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金额超亿元人民币。两轮融资分别由晨道资本独家投资和越秀产业基金领投 ,助力墨睿科技创新发展。由 势能资本连续多轮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 墨睿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门 从事石墨烯等低维纳米材料应用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也是 全球首家拥有从原材料制备到石墨烯膜全产业链研发制造的“双基因”企业 。公司核心团队包括来自中国科学院、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同时拥有数十项国际国内专利。目前在热管理、新能源、功能复合材料、生物医疗方面均积极展开技术储备与布局。 ​ 墨睿科技创始人蔡金明博士早在2005年就已投身于石墨烯材料的研究当中,17年来专注于石墨烯科研事业。 蔡金明博士透过对石墨烯原子层面的深刻理解,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等权威科研期刊发表文章 ,并发表sci论文50余篇,被引用次数多达7000多次。 蔡金明博士曾表示, “要结合政经学研产用,让石墨烯走出实验室,将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因此自2015年10月成立,墨睿科技便逐步搭建起了一支拥有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知识产权、生产管理等多领域人才的团队,不断进行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的技术开发,逐步掌握了机械法、化学法、CVD法等多种石墨烯制备技术。 同时,墨睿科技突破了石墨烯高定向排列、高温处理、厚度控制等提升材料导热性能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通了从石墨烯材料生产、成膜,到热处理、智造的生产全环节。 目前,墨睿科技已通过与化工龙头企业合作,研发了一整套的生产、反应、处理流程工艺,将石墨烯原料生产环节融入了大化工体系,实现生产原料和尾液的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稳定供应。成膜、热处理和材料智造环节,墨睿科技也建立了相应的产线及生产基地。其中涂布成膜产线在2019年就开始投入生产,云南的热处理基地也为电子产品导热膜的量产提供了保障。 墨睿科技成为首家从上游石墨烯原料制备到石墨烯导热膜制备全链条打通的公司。 ​ 随着5G的兴起,手机、平板等高集成度的消费电子产品对散热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导热系数、热通量的要求同步提升,传统的导热散热材料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石墨烯作为导热性、导电性均最强的材料,能满足当前市场3C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自2019年,华为率先在Mate 20X上应用了石墨烯导热膜与VC液冷组合的高效散热解决方案以来,华为、小米、OPPO、中兴等手机厂商也陆续在多款机型上使用石墨烯导热膜,石墨烯导热膜已成为手机散热方案的优选材料,也成为石墨烯材料率先市场化第一款产品。 相较于传统散热材料,墨睿科技生产的石墨烯导热膜厚度可定制,导热性能和热通量更佳,受到下游多家3c厂商青睐。当前,墨睿科技研发的普通厚度的石墨烯导热膜导热系数可达1500W/m•K;超高厚度的石墨烯均热板导热系数可达1300W/m•K,热通量远高于传统产品。 与此同时, 2019年墨睿科技完成了第一条导热膜生产线的搭建。并于2020年6月,墨睿科技拿到了小米的第一笔订单,将石墨烯导热膜应用在了小米手机上。 2021年6月,小米新旗舰MIX4手机全球首发应用石墨烯均热板,将石墨烯从导热膜扩展到了均温板,改变了手机传统散热方案,解决了手机散热安全问题,更是将石墨烯进一步延展成为“手机散热专家”。从“人工石墨片+VC均热板”到“全石墨烯一体化散热解决方案”,墨睿科技在石墨烯热管理产品的研发道路上越走越远,进一步拓宽了石墨烯从3c行业到5G、新能源、航空航天领域的开发运用,据悉,墨睿科技今年将有多款行业首发产品进入市场,包括在航天航空领域的高端应用。 为了更好得打通“产学研用”的链条,墨睿科技除了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的导热领域,还在新能源、功能复合材料和生物健康领域开展产业化布局。 本次与产业方晨道资本的结盟,也是希望通过产业的深入合作,进一步打开石墨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为石墨烯的产业链发展打开新的一环。 ​ 石墨烯作为新材料之王,导热性、导电性最佳、强度最强,业界一直对石墨烯的应用寄予厚望。相信本次融资,墨睿科技在进一步扩展3C领域产品应用的同时,能继往开来带来更多高效能行业应用,进一步打开石墨烯的天花板。 ​ ​
  • 热度 29
    2015-11-13 13:58
    1585 次阅读|
    6 个评论
    一张纸,浸上水,会胀开;晒干了,会缩水——若这一过程在几秒之间“快进”完成,那么纸巾就收放自如。记者昨天从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诺奖材料”石墨烯薄片在光热刺激下,竟像毛毛虫一样自主行走与转向,而用同样材料制成的小手可以抓取物体。   A图:一只石墨烯纸制作的人工手在光源明灭中抓取了小物件。 B图:一个石墨烯制作的微机器人在小管中用14秒受控爬行了几厘米。 相关论文“基于折纸技术的石墨烯自折叠驱动装置”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子刊,《自然》《科学》网站同时在首页进行报道。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同行对这种智能可穿戴材料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其应用前景包括变形衣、外骨骼、微机器人等。 变形灵感来源于折纸艺术 石墨烯折纸变形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老的折纸艺术。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先进功能材料研究团队王**、侯成义、穆九柯等介绍,他们利用简便的抽滤方法,将氧化石墨烯、PDA-氧化石墨烯的纳米片组装成只有微米厚度的“石墨烯纸”,在温度或光源的控制下,通过纳米层之间的水分子吸附与脱附,这张石墨烯纸就能在3秒之内,迅速折叠成预设的形状,如此反复就按一定方向贴地爬行。 王**表示,这类轻质并且具有柔性的二维材料,对微弱的环境变化也非常敏感,由此可以“编辑”其形态,受控产生形态改变,这使得它们存在多种应用可能性。如在服装领域,可用于“变形衣”设计制作,实现服装在腕部、肘部等特定部位的收缩及展开;在军事领域,可以帮助解决士兵“外骨骼系统”机械部件自重过重的问题。此外,在微机器人、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值得期待。 智能折纸受国外同行关注 “石墨烯智能折纸”研究还受到美国、英国、德国、印度、巴西、新加坡等十多家海外学术媒体关注,包括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美国化学学会(ACS)、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在内的诸多国际主流科技组织也相继报道了研究工作。 来自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的物理学家L·西尔弗伯格表示:“这项工作有两点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一是大多数自折叠材料需要几分钟到几个小时来实现折叠,而现在每件事只需要几秒钟;二是大多数材料在折叠时都是一个连续过程,而现在的材料只能够选择性地折叠与展开。” L·西尔弗伯格认为,这种自折叠能力打开了一个完整的材料折纸世界,从智能弹簧到振翅机器,再到石墨烯。 “从折纸艺术获得灵感对材料进行设计,是当前非常热门的领域。”美国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家I·科恩在《自然》报道中评述说,这项工作对设计单原子层面的折叠非常重要,如果研究者成功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将能用制造二维材料时已有的基础和经验,获得多种能够弹起变成三维材料的二维材料。  
  • 热度 31
    2014-4-15 16:01
    1387 次阅读|
    0 个评论
      热成像 在手机上已经做的非常不错了,不过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群研究人员想要通过发明 超薄石墨烯光探测器 ,来使手机上的热成像技术进一步发展。这个光探测器只是比两层石墨烯略厚,但是有将红外热检测技术应用到 隐形眼镜 上的可能。 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检测到特定光频率,比如说你用肉眼是不可能看得见红外线的。然而,科学技术赋予了我们扩展可见光光谱的能力。举个例子,红外线探测器就被人们利用,作为夜视系统的手段之一。你只有在晚上才可能看得见红外线,因为白天的光线会对红外线有干扰。 红外光谱,由近、中期和远红外辐射构成,超出了可见光的波长。从传统技术方面看,能够检测所有种类红外线频率光的设备需要笨重的冷却系统才能运行。因为设备通常必须保持在低温下才能允许传感器适当的运作。但是,由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领先开创的新石墨烯技术可在常温下运转,不需要低温环境,因此可以很容易就缩小体积。 石墨烯光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研究团队利用石墨烯创造了简单的光探测器,这种神奇的材料有检测整个红外光谱的能力。虽然过去就有研究人员试图将石墨烯用于红外成像应用程序,但是,在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这个试想都未能成功。 研究人员Zhong表示“对于当前的石墨烯探测器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它们的灵敏度很差。”我们知道,单原子厚度的石墨烯无法吸收足够的光来产生电信号,于是作为一个传感器来说,这个材料是无用的。 团队的最大突破点在于他们找到了一种产生电信号的方法。不是在光照射到其表面时直接测量石墨烯的电子释放量,而是 通过观察石墨烯上的电荷在被附近的电流影响后,如何放大信号。 设备是在 两层石墨烯之间放置了一个绝缘层 ,有电流流过板底部。当红外线对上层产生影响时,电子由石墨烯上释放,产生孔充当了正电荷之间的电子。通过这些手段,研究人员能够推断出作用在上层的光亮度,因此创建了一个检测红外线的可行方案,主要是这个探测器就比两层石墨烯厚一点。 这种光检测技术未来可以拓展至很多方面,从军事应用——取代世界各地特种部队中的笨重红外装置——到医疗创新——协助医生检测病人的血流量。当然,也有可能用于商业用途,被更实际的应用。 那如果将这种技术应用在隐形眼镜或其他可穿戴电子设备上呢?它可以开拓你的视野,会为你提供另一种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其实石墨烯也有其他的功能,将石墨烯技术应用于手机,那手机就坚不可摧了哟。 Via:Gizmag
  • 热度 14
    2014-3-14 13:52
    2003 次阅读|
    3 个评论
    来源:北京市科委   近日,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魏飞教授研究组成功制备出一种具有自分散、不堆叠特性的柱撑石墨烯,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片状纳米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电学、光学性能以及广泛的应用。但石墨烯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导致其容易堆叠,降低了材料的比表面积,限制了其界面的高效利用。目前防止石墨烯堆叠的办法是在石墨烯间层间引入金属氧化物、导电高分子、炭黑、碳纳米管等隔离物,这种方法存在改变石墨烯本体性能及界面复杂等问题。   课题组通过催化气相生长调变石墨烯的拓扑结构,获得了具有突起结构的石墨烯。这种具有本征自分散特性、不堆叠的新型石墨烯比表面积高达1628m2g-1,具有大量的孔径在2-7nm的介孔,孔体积高达2.0cm3g-1,导电率高达438Scm-1,同时更容易构建高效导电网络及畅通的离子通道,使其储能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该柱撑石墨烯用于锂硫电池正极时,其材料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显著优于商用锂离子电池所用正极材料,在电动汽车、个人电子产品、以及大规模储能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热度 21
    2014-3-14 11:16
    1899 次阅读|
    2 个评论
    奥地利维也纳科技大学(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们首次开发出由 二硒化钨 (tungsten diselenide;WSe 2 )制做的二极管,根据实验显示,这种材料可被用于超薄的软性 太阳能电池 。 虽然 石墨烯 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电子材料之一,但并不适合用于打造太阳能电池,这也就是为什么维也纳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们开始寻找其他类似石墨烯材料的原因,他们想找到一种能以超薄层排列但又具有更佳电子特性的材料。 “石墨烯的电子状态并不是非常适用于开发太阳能电池,”Thomas Mueller说。因此,他和研究团队开始寻找其他材料──它必须类似于石墨烯,能以超薄层迭的方式排列,而且具有更好的电子特性。   二硒化钨         研究人员们后来找到的材料是二硒化钨(WSe2),主要的结构是由上下各一层硒原子连接中间1层钨原子所组成。这种WSe 2 材料就像石墨烯一样可吸收光线,所吸收的光线可用于产生电力。 这种薄层的确又轻又薄,约有95%的光线都能穿过,但其余5%的十分之一光线都会被材料吸收,并转换成电力。因此,其内部效率相当高。如果多个超薄层彼此堆栈,这种入射光线的很大一部份都能有效加以利用──但有时这种高透明度可能带来有利的副作用。 “我们可以想象这种太阳电池层堆栈在玻璃帷幕上,可让部分光线进入建筑物中,同时又带来可用的电力, ”Mueller说。 标准的太阳能电池大部份都是由硅晶所制造的,不仅相当笨重且不灵活。有机材料虽然还可用于光电应用,但退化的程度却相当快。“单原子层的2D结构具有的一大优势是其结晶特性。晶体结构更增加稳定性, ”Mueller解释说。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