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通用汽车

相关博文
  • 热度 12
    2014-6-11 17:23
    2132 次阅读|
    1 个评论
    看到一篇文章,说美国汽车供应商有了新技术,最想卖给丰田、本田,然后是日产,再不济也是福特和克莱斯勒,最后才轮到通用汽车。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通用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 答案在它与供应商的关系上:美国有个叫Planning Perspectives的公司,连续十多年来统计美日6大汽车巨头跟一级供应商的关系,几无例外,通用都是倒数第一。《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2014年5月12日的一篇报道指出,根据对362家汽车供应商的问卷调查,供应商更喜欢跟丰田做生意,而不是底特律的三巨头,就是因为日本车厂对待供应商的方式不同。很多年来,底特律的三巨头再也没能力独立设计、制造一辆汽车了。他们70%左右的成本来自供应商,这也意味着70%左右的增值活动发生在供应商处。离开供应商的配合,就谈不上供应链的竞争力,也就没有整车厂的未来。 通用、克莱斯勒历来奉行"猎人方式",注重短期利益,严重损害了与供应商的关系。什么是"猎人方式"?举个极端的例子就知道了。通用设计出一个零件,向多家供应商询价,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业务给了该供应商。过了一年半载,通用来要年度降价,给我x个点,怎么降是你的事。迫于通用在汽车行业的采购量,供应商只有说Yes的份。再过一年半载,通用又来了,又要x%的降价,供应商还是只有说Yes的份。又过了一年半载,通用第三次来"降本",供应商没的降的时候,通用就发话了:你不想跟我做生意了?于是就转厂。通用这么大,总有供应商甚至不惜工本地想挤进来,还不用说低成本地区有那么多供应商。不过原来的供应商可惨了:原来为通用投资建厂,千百万的投资,还有大半没收回来了,要找新客户,谈何容易。于是不得不裁员,甚至关厂房,把损失降到最小。 在通用看来,这不关自己的事:市场经济,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优胜劣汰,你被我"淘汰"了,只能怪你没有竞争力。这就如打猎,看到猎物,一*放倒,至于这猎物是谁养的,打光了怎么办,自然有上帝照看着呢,跟猎人没关系。其实通用忘了,作为全球最大的整车厂之一,自己就是市场,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最终也害了自己。有一年行业不景气,为了应对成本压力,通用要求供应商一律降价x个百分点(忘了具体数字),而且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霸王硬上弓,在供应商的付款中自动扣掉,可以说是把"猎人经济"演绎到了极点。通用的作为引起骨牌效应:为了不处于劣势,另一个整车厂马上跟风(忘了是克莱斯勒还是福特),一级供应商也向二级、三级供应商采取极端的"降本"措施。与金融危机一道,"猎人方式"害苦了供应商:到2009年底,美国有27家汽车供应商宣布破产保护,主要的一级供应商中,有一半面临破产威胁。通用和克莱斯勒最后也死翘翘了,跟他们所奉行的"猎人方式"不无关系。 与"猎人方式"相对应的是"牧人方式",即日本车厂的管理风格。"牧人方式"下,整车厂就如牧羊人,供应商就如羊群。牧羊人要生活,当然会不时剪羊毛、吃羊肉;但是,牧羊人不会杀鸡取卵,把所有的羊都杀光,而是会想方设法让羊群不断发展壮大。这就如丰田和本田,他们有严格的目标成本和持续降本指标;但不同的是,他们更多的是与供应商协作,一起优化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来推动更高层次的降本。比如本田有专门的供应商工程师,到现场帮助供应商改进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良率,消除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优化,丰田曾在一款新车型上降本30%左右。 与"猎人方式"的降价相比,"牧人方式"以降本为目标,通过降本来降低价格。我们都知道,在市场竞争相对充分的情况下,谈判降价能影响大致10%左右的产品总成本(因为供应商的合理利润在几个点到十几个点);生产流程和交易流程影响20%左右的总成本;设计阶段决定了70%左右的产品成本。美国车厂,或者说"猎人方式"的失败,就是在谈判降价上大作文章,试图所有的降本目标都从这个10%上来;日本整车厂,或者说"牧人方式"的成功,是在于通过更高层次的降本来降低价格。当然,"牧人方式"也有缺陷,比如新的供应商、新的技术很难打入,绩效差的供应商难以被淘汰,时间长了,供应商的竞争力下降,影响到供应链链主的竞争力。这几年众多日本大型企业陷入困境,跟"牧人方式"的供应商管理也不无关系。 客户怎么对待供应商,供应商也会怎么对待客户。当年通用到上海建厂,希望供应商也到附近设厂,供应商就很犹豫----几年后没本可降的时候,你移走了生意我这厂可怎么办?而本田到广州设厂,一声令下,供应商纷纷到周边设厂。在新车型推出上,日本整车厂比美国同行快两年左右,也是与供应商深度、密切合作的结果。或许有人会说,"牧人方式"好是好,供应商锁定了,会不会报价高?其实不然。相反,日本车的成本比美国车控制地更好:在新产品开发阶段,日本车厂有目标成本,指导主机厂与供应商一起降本;主机厂对供应商的成本结构了如指掌,甚至比供应商自己还了解,也决定了供应商不大可能在价格谈判上能胡作非为。美国有个研究,系统对比日本与美国供应商的利润率,发现日本供应商明显低于美国供应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供应商在长期合作关系下,风险小,不确定因素少,供应商愿意薄利多销;而美国供应商在短期合作条件下,不确定因素多,风险高,需要更高的利润率来应对。此外,"猎人方式"下,供应商频繁导入、导出,转换成本高昂,学习曲线等带来的诸多隐形成本,往往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 就本土企业来说,大多企业都在奉行"猎人方式"。我想说的是,很多公司在特定的行业、地区都属于大公司,他们的所作所为,对特定的行业、地区影响巨大。这些公司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方式,不但影响了行业、区域的众多供应商,也直接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这两年,我频频听到有公司在抱怨,说供应商不愿意跟他们做生意,优质供应商保有率低,他们成了优质供应商逆向淘汰的对象。这里有采购方业务多元、生意量分散的原因,更多的跟这些企业对待供应商的方式不无关系:如果我们以"猎人方式"对付供应商,供应商自然也以同样的方式对付我们。我们得到的,其实都是应得的。 附注:对于美国汽车三巨头面临的诸多问题,人们往往会归罪于工会,比如高昂的福利和退休金。在我看来,这其实跟三巨头的"猎人方式"不无关系:他们对付供应商的方式,不过是对付自己员工方式的延伸。**出暴民:工会的贪婪其实是管理层的贪婪的影子。管理层与工会互扣人质,不幸的是工会占了上风,把很多苛刻的条款写入工会合同。但是,随着通用、克莱斯勒宣布破产重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些条款都变得一文不值,成了过眼烟云,不过是一出从双赢到单赢再到双输的闹剧。 另注:老通用破产后,新通用在不断改善供应商关系,试图重新来过。在Planning Perspectives公司统计的供应商关系指数上,通用也是连续5年逐年上升,但到2014年又开始下滑,整体评分跌入“差-非常差”的区间(顺便提及,通用历史上就及格过一两回)。究其原因,跟老习惯不无关系:黄狗跟**,不管平时关系多好,一旦骨头只有一根时,打斗是避免不了的——在“零和游戏”的降本指标下,通用的采购还是故态复萌:通用的最新目标为3年采购降本10%。 
  • 热度 42
    2011-8-10 13:46
    3341 次阅读|
    11 个评论
            根据“福布斯”网上的一篇文章称,目前苹果公司拥有752亿美元的现金和有价证券,但是由于美国股市的全面下滑,苹果公司不会将钱花在收购上面,而且他们还列出了六个最不可能被苹果公司收购的大公司。        第一,思科:截止到6月底,苹果现金和有价证券总量达到752亿美元,不过现在已经增长了不少。思科周一股价下跌6.69%,这使得苹果花费766.9亿美元就可收购这家网络设备巨头。   第二,美国银行:苹果多年来一直想进军该市场,虽然美国银行规模很大,但是其周一股价下跌了20%。苹果只需要花费659.7亿美元就可让28万银行员工的桌子上摆上Mac电脑。另外乔布斯可能还会让每个家庭贷款申请者将自己的房子刷成白色。      第三,福特和通用汽车:通用周一的市值只有368.8亿美元,福特为377.2亿美元,苹果在收购两家公司后还能余下6亿美元现金储备。尽管通用和福特的汽车不算丑陋,但是如果苹果将这两家汽车公司收购,很想看看苹果天才设计师乔纳森·艾维斯(Jonathan Ives)到时将会做些什么。       第四,联合技术公司:联合技术众多业务中包含了电梯和喷气发动机制造,苹果则生产iPod和Mac电脑,两者是不是具备协同性?在周一股价下跌5.83%后,联合技术市值只有633.7亿美元,苹果可以轻松完成这笔收购,但是这永远不可能发生。        第五,迪士尼:这项收购比较简单,迪士尼目前的市值在624.3亿美元。如果乔布斯想要在传媒领域有所作为,他可以完成这笔收购,并且还有不少现金剩余。当然,如果他想这么做,其实很早之前就可以完成了。    第六,惠普:惠普周一的表现不算太差,相比苹果股价下跌5.56%股价,惠普股价也只下降了5.58%。惠普目前的市值在639亿美元,苹果有能力将其买下。苹果有众多理由不会实施这项收购,但是惠普在打印机、服务器和交换机等领域的占有率是苹果无法匹及的。   “我们要做到有备无患,我们强烈认为一个或更多合适的战略机遇可能将会到来。”这是乔布斯之前在电话会议上说的一段话。      似乎他还在等待对他更有利的机遇。 文章来自: http://www.icgoo.net   作者:黑猫
  • 热度 25
    2010-9-20 16:04
    2532 次阅读|
    9 个评论
    公司今天选开家庭日,我和烟烟一起去的。由于记错时间,早上7点早早的起来,梳洗完毕,歇了会就出了门,还在公司班车上等了20多分钟。到了公司,张灯结彩的,我和烟烟开始了我们两个经历的首个家庭日。 到了公司门口,就看到许许多多的小孩子和老婆婆和老公公在门口印手印,3个站高跷的小丑在门口表演。在室内遛了一圈,吃了2份爆米花,一份棉花糖+一个冰激凌球以后,我们到了外场。感受了一下疯狂骑牛和盲射球门,烟烟还玩了一下久疏战阵的呼啦圈。 特别遗憾的是没有参加彩绘陶瓷的活动,和烟烟一起组装了2个太阳能小车,为未能参加的同事J的女儿要了一个面粉小兔。 在家庭日上看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1.公司的 美国雇员有着很多的娃 ,好几个小孩子一溜烟在嬉戏。在玩足球的时候,7,8个小孩子在排队烈日下嬉戏。 2.公司准备着充分的食物和休闲小吃,我个人吃了4个冰激凌球。在充足的条件下,并没有太多人拥挤着去吃。 3.不少的雇员都在为父母介绍着公司的建筑,在内场有着公司的概念车的表演。让人直观的感受到了公司的前瞻性的视野,非常有趣和价值的活动。 感想: 工作可能在家庭里面是忙碌和冷冰冰的代名词,能够让家人了解和直观感受公司,确实是美国文化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家庭日的活动,非常有助于形成所谓汽车家庭,就像我先前见到的Gery,出身于典型的GM家庭一样,从小就能感受到公司的气氛。某种意义上,公司形成了一种由家庭感情维系的职业纽带。烟烟和我感觉非常不错,这是我们俩第一个家庭日,也是感触颇深的一次活动。 PS:公司还是找了一个不错的策划公司,中午的时候,我们享受了很不错的烧烤。整个活动图如下:
  • 热度 19
    2010-8-19 14:57
    2159 次阅读|
    3 个评论
    今天公司来了一辆白色VOLT的车,超酷。开动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声音,VOLT做得真的很像跑车,非常好看。从EV1到VOLT,这正是GM的宝贝了,把所有新的元素都整合在上面。在美国卖4.1W美金,在国内估计得50W人民币了,太贵了普通消费者肯定买不起,不过我还是觉得它很精致,很漂亮,很拉风。我拍了一些照片,不过技术不太行,回家整理好看一点的过来。 以下的所有的图片均来自其官方博客:http://gm-volt.com/   这是它的选择配置的清单 整理把官方博客的一些内容整理一下: A) Engine Coolant Surge Tank and Pressure Cap B) Engine Air Cleaner/Filter C) Engine Oil Dipstick D) High Voltage Battery Coolant Reservoir and Pressure Cap E) Engine Cover F) Engine Oil Fill Cap G) Power Electronics Coolant Reservoir and Pressure Cap H) Brake Fluid Reservoir I) High Voltage Cables (Orange) J) Remote Positive (+) Terminal K) Power Electronics Module L) Windshield Washer Fluid Reservoir M) Remote Negative (-) Terminal N) Engine Compartment Fuse 内部的仪表面板很拉风。     (全文完)
  • 热度 27
    2010-8-12 16:33
    5310 次阅读|
    5 个评论
    写本文的目的,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有时候觉得反差太大。大家如果有耐心可以仔细看看这些镜子吧,毕竟这篇文章不是主旋律。 中肯的话语: 现在中国这些节能与新燃料车的研究,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还是企业主导的? 王秉刚: 当然应该由企业主导,但是政府引导十分重要。几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与支持政策,国家科技部的课题投入达数十亿元。但是,汽车是一种典型的商品,走向市场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企业。当然,属于比较长远的研究题目投入主要靠政府,如燃料电池汽车。 会不会发生有些企业拿了政府的钱,不做原先确定的研究项目,而做其他现在市场上更需要的,然后政府考核的时候想办法应付一下?会不会有这种情况? 王秉刚: 多数单位很努力,做得有成绩,科技部的项目有监理制度,基本不会。问题当然有,不少人追求表面成绩,有些人拿了国家的钱,没有尽责努力,在对付,就是有不好的东西,中国在进步,好的坏的都有。要肯定,也要敢于否定。主流在进步,终究要接受市场这个公正老师的考试的。 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落后于西方国家,向"新燃料"迈进的过程是不是又会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新一轮产业革命是不是也会导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中国本土企业会不会迎头赶上,缩短与国外企业的差距? 王秉刚: 汽车不会起那么大作用吧?石油短缺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能源问题可能是导致"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因素之一,汽车跟能源走。我不很喜欢回答这样的问题,什么"跨越式"发展之类的提法,我们老老实实努力吧,中国人会赶上的。 中国的电动汽车呢? 赵国通: 锂电池的电动车已经有人搞出来了,现在样车出来了,就是进一步开发实验。汽车比自行车要求高得多!一部汽车通过要经过很多很多性能测试,外行的人可能看见车子转一圈就鼓掌以为成功了!要达到燃油车的全天侯性能、启动性能、加速性能,还是相当难的。还有,最难的一个就是温度。普通电池零下40度就动不了了,但是锂电池比铅酸电池好,铅酸电池零下2度就动不了了。 当年通用的纯电动车EV1(它用的是铅酸电瓶)到上海表演,先到北京,那是冬天,再到上海时是雇了部卡车运过来,它自己开到半路就不行了。早上冷,要给它加热才能开动,所以那个EV1是很短命的,后来也上市了,没人买。锂电池比铅酸电池要好得多了,但现在也是少量试制,商业化还早着呢,差远了。一口气从上海开到南京,燃油车加一次油就可以了,电动车两百公里就跑完了。锂电池还有寿命问题,过了两三年就要换了,谁换得起啊? 手机一块电池几百块,汽车的锂电池要几万块,一半价钱在锂电池上。所以目前只是少量的试制,产业化绝对短命。谁要是鼓吹就是蒙老百姓。纯电动汽车现在只在特定的场合,比如高尔夫球厂、旅游地做短途接驳,还可以。纯电动车,科技部搞过两个试点,都失败了,一个是在一个岛上,一个是用在威海给出租汽车,用了一段时间也不行。这些都是不懂经济的人盲目上马。纯电动汽车的试验,上海60年代就搞过。我劝告过很多朋友:要谨慎!可惜不管用(仅有一家外资企业接受本人忠告),十多年了,多少朋友努力扎下去: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举步维艰,精神可嘉!真心希望媒体不要吹得过分了!未来二三十年混合动力车不可能成为主流。 那么现在中国应该着重发展哪一种? 赵国通: 中国现在,我认为作为科研,都可以搞,百花齐放。我们认为我们在不断的追赶,包括燃料电池车开发我们也搞的蛮多了,我完全支持,尤其是燃料电池助动车,产业化商业化要比汽车容易多了!开发是对的,我不反对。只是说,不要把它讲的太肯定了,太乐观了。产业化、商业化,要谨慎,摸着石头过河,不能长期依赖政府的优惠,政府只是开发阶段给予优惠。 企业要慎重、科学地来研发,不要盲目的跟风,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企业一定要讲效益,要按照轻重缓急社会真正的需要去做,不要盲目的跟风。 现在国家的"863"计划、"十一五"计划里面都有关于节能与新能源车的研究。 赵国通: 这个我赞成的,政府支持搞一些先导的,完全正确,要搞的。比如说纯电动车,尽管过去失败了,但是现在新的电池不断的涌现,纯电动车也可以搞。我只是反对轻易上马,重复浪费!将来哪一个可以解决问题,我们就用哪一个。 2008年以前的报道: 《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183/6103/6104/20030526/1000666.html 《纯电动车商业化举步维艰》http://bbs.ednchina.com/ShowTopic.aspx?id=280346 2009年以后的报道: 《中国发展电动汽车有四大优势》http://shengbuzhang.cctv.com/20090908/102560.shtml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曝光 获千亿财政支持 》http://auto.ifeng.com/news/special/xinnengyuanxize/20100803/388641.shtml 继续阅读: 《电动车在中国的阶越式发展潜伏着泡沫危机(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