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知识产权

相关博文
  • 热度 33
    2013-11-19 13:11
    1550 次阅读|
    2 个评论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知识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最能利用知识优势的个人和组织将会占据优势,成为知识经济中的优胜者。任何优势企业,必然需要注重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知识产权呢? 申请专利,利用知识产权保维(去敏)权来进行保护是企业的首选。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励知识创新,不鼓励模仿与复制。我国也在1980年的时候成立了专利局,1982年出台了《商标法》,随后相继出台了《专利法》和《著作权法》。过去20年的时间里,虽然我们建立了相对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只是产权保护的环境在不断优化,可我们还是不得不面对侵权成本低、维(去敏)权成本高;社会大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足;以及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的现实。 比如在安博会期间举行的《安防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高峰论坛》上,以为嘉宾提到的曾经被媒体称为“中国智能一卡通专利第一案”的“旺龙公司诉科松电子专利侵权案”。在该案例中,在旺龙公司大力推行其具有专利权的智能IC卡电梯系统获得市场之后,2004年前后,一些公司冒充旺龙产品争抢商机,使得旺龙公司利益大损,旺龙公司发现后立马展开保护知识产权行动。但在长达4年的维(去敏)权时间之后,最终才达成了法庭和解。看起来好像旺龙公司取得了最终胜利,可长达4年的时间,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失去的市场份额基本上也难以重新得到。其实在中国很多这样的案例,而且特别容易发生在那些进入门槛相对不高的行业,比如安防行业、LED行业等等。 另外,在我国如果发生了侵权行为,必须要被侵权企业作为主体去主张权利,才能上升到法律层面去处理。而由于维(去敏)权的成本太高,一般企业都会采取私下解决的方式处理。 电子行业的企业除了专利保护,也可以在产品设计的时候有意识地采取一些防止被人复制的方法,比如采用更好的软件加密算法和硬件加密方法。软件加密的算法当然最好还是自己开发;硬件的加密则可以利用好你的硬件电路设计和选取加密性能更好的芯片。现在能提供硬件加密芯片的公司已经很多,就连最常用的51单片机都有不少企业能够提供具备加密性能的产品。其中深联华的“安芯一号”就是一颗具备加密性能的51单片机,该单片机采用了流水线技术和频率合成技术,使其实现了单指令周期的快速操作,运行速度比标准51单片机快12倍。 当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是得需要整个产业链,甚至社会大众的共同配合才能更加有效,单凭几个人、几个企业肯定会难有成效。 图1:2013安防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高峰论坛现场。
  • 热度 51
    2012-2-2 16:05
    3416 次阅读|
    17 个评论
    ARM最初的意思是Advanced RISC Machine。80年代后半期,也就是同样20多年前,ARM的基本架构在Acorn公司设计完成。ARM公司成立于1990(Acorn是股东之一),距今22年。也就是说,这个现在唯一可能与Intel叫板的CPU公司,同样是在我们说“要设计4万门规模RISC芯片”的时代奠定技术基础并成立的。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设计CPU?我们要反思什么?20多年前,我们并不比别人落后多少,我们究竟差在哪里? 借罗前辈的话题,先抛几块砖: 1.政策导向vs市场导向:国内高精尖的东西大都是政策导向,打着民族的大旗、拿着国家的经费,做出来的东西究竟能不能被市场认可,少有人关心。如罗前辈所说,“填补空白”后就game over了。 2. 浮燥。直到10年前,ARM还不算太出名,远不如现在那么如雷贯耳。听人说,以前ARM进驻上海的时候,某知名开发区将其拒之门外,理由是ARM不生产产品,只能算咨询公司。可想而知,如果是一家本土公司干这个活的话,大概什么经费、地皮、政策都得不到吧?况且,成立10多年还不出名,CEO大概快被VC们逼上吊了吧?谁能苦等20年让其发扬光大?哪届政府愿意支持一家“咨询公司”,让它20年后称霸移动设备产业? 3.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简单的说,ARM的经营模式只可能在西欧或北美成功,在***败。什么东西都会被飞快的抄袭,还美其名曰“山寨”。山寨里是有一些创新,但大部分是赤裸裸的抄袭,对他人脑力劳动的极端不尊重。对他人不尊重,结果是自己也绝不会去做。核心技术难做、好抄,结果就是中国没人愿做,宁可花大笔的钱买外国现成的。 ARM因为有充分的知识产权保护,才可能放心的把物理实现、生产和相当一部分的技术支持和配套软件交给其他厂商完成,自己集中精力做最核心的技术。如果换成中国公司,这些工作绝不能交出去,一定要自己控制实体芯片,至少是一家fabless而不是更精简的“咨询公司”,再养一支庞大的测试、销售和FAE队伍,多花无数的用人成本和领导团队的精力。  
  • 热度 32
    2011-4-27 16:12
    8948 次阅读|
    8 个评论
    文/毛启盈 4月26日,今天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主题――“设计未来”(Designing the Future)。把知识产权问题作为一个严肃的纪念日来祭祀或者庆祝,11年有余。通过对这几年回顾,我们发现,创造和创新出现频率最多。今年“设计未来”富有新意。 关于知识产权问题,在这个纪念日来临之际,我分别就软软业、传媒业和通信业撰写了三篇博文,其中《建议将愚人节定为国际反盗版日! 》《 iPad侵权案给传媒的启示》昨夜出炉,希望能够给业界带来一点小小的启示。这篇主要是谈本人所误入的通信行业知识产权问题。 其实,通信业一年来炒得最热的是诺基亚与苹果专利诉讼之争,华为与摩托罗拉专利之争,不过,他们因为政治、经济等原因握手言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爱立信与中兴的“互诉”仍然在僵持阶段,这也成为这个知识产权日最受关注的一个焦点。 很多媒体记者追问我关于这个事件的看法,作为“误入”通信行业的“门外汉”,我已经用博客阐述了我的观点:《爱立信诉中兴专利大战背后的市场博弈》; 爱立信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尤其是爱立信中国在LTE以及物联网等方面尤为突出,但是,在当今的通信业巨头之间的较量,没有永恒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市场和研发实力的较量成为双方谈判的筹码。 不过,我的观点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雷同学不谋而合,知识产权纠纷,考验中国通信巨头国际化应对能力。起诉摩托罗拉,华为应对有章法,为中国通信业树立了典范。但是,中兴通讯并不是好捏的软柿子,尤其在专利方面,在国际上不容忽视。 在世界知识产权到来之前,我收看到了CCTV 2陈伟鸿主持的《对话》栏目“中国知识产权档案”。这是由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带队,张建国、王海波中层领导参与的团队与北京大学知识产权专家张平“回顾中国知识产权”的节目。其中,中兴通讯向观众讲述了四个故事,追忆了一个通信巨头从嗷嗷待哺到茁壮成长的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深反思。 故事一:日内瓦展 当时七国八制,中国通信市场为西方厂家垄断,“中华”刚刚起步,为了学习和成长“凑份子”组团参加日内瓦展。而当时的中兴委派了史总单身赴会,与国际大牌同台受到ATT专利的刺激后,史总亲自手写报告,强调三个要点:重视专利、重视人才、国际化。随后中兴通讯就成立法务部门。重视人才和研发 “哪里有会念经的和尚,我们就把庙设在哪里”。 故事二:手机专利交锋 德国汉诺威国际通信大展,手机展品被罚没,带来专利布局意识的转变,从此以后着力技术创新和专利储备,如今手机专利占据半壁江山,是中国手机厂商专利第一、出货量全球第四的企业,西方手机巨头对中兴的态度也发生转变,实现专利与西方手机巨头的相互制衡。 故事三:GOTA海外授权 进入21世纪通信行业飞速发展,但几乎所有的通信企业,使用CDMA技术就都要向高通付专利费。行业的专利授权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利润引起了企业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重视,随着中兴对研发投入的加大,同样也形成了某些核心技术,如GOTA技术是中国企业首次向海外企业授权,当时中兴对朗讯、北电授权。印证了专利布局的意义。从之前1G没有专利到现在4GLTE占据7%专利份额,与国际大品牌齐头,并占据话语权。创新和知识产权起到决定性作用。 故事四:SDR喜结硕果 讲到史总拜访客户时最常说的“你买我们的产品我不是最开心的,最开心的是你通过使用我们的产品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这是我最高兴的”而史总说的“需求来源于客户做“有源之水”的研发”确实也体现了中兴在这方面的愿景,借助CSL客户成为了欧洲规模进入的样板点,随后很多运营商主动邀请中兴投标欧洲实现规模进入 中兴通讯相关专利的“四个故事”,从窘迫到觉醒到奋发到成功,其实今天中国许多“走出去”的企业也有过共同的经历,包括并驾齐驱的华为,也有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的影子。知识产权是企业原始积累时期的一道门槛,也是企业长远战略的自我保护。同时,也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透过现象,看出了知识产权的本质。 其一,知识产权有一个漫长的成长的过程,期间面临着猜忌与质疑,甚至排挤,所以,被诉讼甚至被“封杀”其市场,并不足为奇,中兴手机展品被罚没,中国 MP3在德国参展被扣已不是新闻。譬如,在购买专利的谈判,以高通为代表的通信巨头和初出茅庐的企业地位并不对等,“漫天要价”、“埋地雷”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二,中国跨国公司和西方垄断企业的专利较量,其实是在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师夷长技以制夷”。正如中兴史立荣在“对话”中所言,但并不是所谓 “地雷”,而是互相搭桥的过程。想当初,在受到ATT专利刺激之时,中兴还没有成立法务部。由于后期的投入,一向买高通专利的中兴,凭借 GOTA技术向海外企业授权。其中包括了朗讯、北电授权,尤其在4G方面,LTE占据7%专利份额,这将直接形成了与高通、NTT、爱立信等专利巨头形成直接对峙,这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其三,打破所谓的市场垄断,必须自强不息。华为和摩托罗拉和解就是鲜明例子。中兴通讯在这次与爱立信的纠纷中,对其LTE侵权进行诉讼,击中要害,这是中兴苦练内功,自身强大的表现。截止2010年底,中兴拥有专利总量达3.3万件。其中,2010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获得的PCT专利申请高达1863项。这与每年投入销售收入10%以上投入研发有关。 用主持人话说,大家认识中兴,很多情况下是从中兴手机开始的,还记得当年李连杰代言中兴手机的帅气造型,曾经打动了多少消费者的心。其实,中兴通讯的主经业务是通讯解决方案,通俗来讲,就是生产老百姓熟知的程控交换机和3G设备,这块业务占据其营业收入的70%。值得一提的是,中兴通讯去年营业收入超过了1000亿人民币,正式跨入中国企业“千亿俱乐部”。 其实,在26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兴还有一项值得骄傲的成绩,那就是积累了3万3千多项专利,平均算下来,相当于每年完成1300项技术发明,也就是每天有3.6件专利发明在中兴通讯诞生!2010年,WIPO国际专利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兴通讯专利申请1863项,居全球第二、业界第一。 中兴通讯和爱立信的专利之争,其实背后是研发力量之争,市场份额之争,产业链之争。“1G时代看着跑,2G时代跟着跑,3G时代齐步跑,4G时代领先跑。”中兴通讯的专利史,应该是中国通信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缩影,从最初的窘迫,到今天的风光无限。不过,我们仍然看到一些问题,譬如,中小企业缺乏科研的条件,而一些**院校却在为国外企业做着专利的研发,这是中国企业需要反思的问题。      
  • 热度 27
    2008-3-9 22:37
    1759 次阅读|
    3 个评论
            2007年华旗在CEBIT的遭遇向以魅族为代表的39家中国企业吹响了集结号,原因只有一个,就是SISVEL公司,一家拿着MP3专利代理权的意大利公司。老杳认为不应当以被查为由指责中国企业侵权,更不应以专利为由指责中国保护侵权。           39家中国企业被查不能代表中国企业故意侵权,以MP3、MP4为主打产品的这39家企业不会不知道同样的遭遇2007年华旗曾经经历,既然决定参加2008年CEBIT展肯定也做了相应的准备,之所以依然被SISVEL关注,原因只可能有一个,那就是敲山震虎,希望借助CEBIT迫使在业务谈判领域不配合的公司就范,以达到谋取暴利的目的。           知识产权需要保护,也一定要保护,这一点所有没有错,但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目前Sisvel手中的专利并没有在中国申请,因此我国企业在国内销售无须缴纳许可费。由于该专利在国外投入商业营运多年已经丧失新颖性,今后也不可能在中国国申请专利,在中国销售相关产品并不涉及侵权问题,对国内市场没有影响,重要的是海外市场。           不过从魅族被查却体现了中国企业对国际知识产权体系的缺乏了解,虽然这些产品在国内并不侵权,一旦走出国门,即使是样品和产品原型、即使是宣传手册、宣传画都可能遭遇知识产权的纠纷,能够被SISVEL抓住把柄,只能反应中国个别企业对知识产权缺乏了解,不能说明中国企业在国内同样面临知识产权问题。           由于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许多西方高科技公司注重在中国申报专利也只是近些年的事情,从这一点从中国专利局每年高速增长的专利申请可以得到体现,正因为如此,许多西方高科技公司失去了在中国收取专利费的机会,之前的DVD如此,现在的MP3、MP4也一样,这些西方高科技现在可能因为当初对中国决策失误悔青了肠子,不过面对如此现状也实在难以在法律上找到解决方案,将注意力放到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也就不奇怪了。           这一点也能显现近些年兴起的大陆加工业面临的困境,特别是与中国台湾同类型企业对比体现的会更加明显,由于台湾更熟悉国际化运作,当大陆DVD企业因为知识产权不得不放弃国际市场,台湾企业却逐步占领这一市场,原因是台湾企业对国际市场规则的了解和把握,大陆厂商要走向世界,了解掌握全球的商业运营规则是必须要经历和不得不面对的。           应当说西方列强正在为当初忽视中国市场付出代价,也给与了中国企业崛起的机会,不过从近几年中国专利快速增长来看,在中国注册专利已经是西方高科技公司必不可少的环节,也促使中国企业即使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将不得不面对知识产权的挑战,如果说专利申请一般会领先产业推广5至10年时间,意味着中国企业还有5-10年的喘息期,喘息期后中国企业将不仅会在国外遭遇知识产权挑战,在国内同样会遭遇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纠纷,这一点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尽早重视。           魅族被查不能反应什么,却提醒中国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要逐步重视知识产权,注重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忽视了这一点几年之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加艰难的运营环境,知识产权是挑战更是机会,至少我们还有五到十年的时间受到法律的保护。(作者:老杳)            欢迎提供博客素材,欢迎访问老杳个人空间: 老杳吧 ,最及时的更新,先睹为快,
相关资源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3-4-24 15:33
    大小: 7.6MB
    知识产权:理论、法条、案例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0-9-3 01:43
    大小: 1.81MB
    上传者: kaidi2003
    PADS®物理设计复用:如何利用公司知识产权提高PCB设计效率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0-5-16 16:58
    大小: 3.7MB
    上传者: samewell
    201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发展白皮书.pdf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0-5-15 18:31
    大小: 4.74MB
    上传者: samewell
    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和数据相关专利白皮书.pdf
  • 所需E币: 4
    时间: 2019-12-24 23:26
    大小: 247.71KB
    上传者: 二不过三
    摘要:本应用笔记介绍了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及其如何保护系统的关键功能和知识产权(IP)。本文探讨了IP保护的各种途径。SHA-1质询-响应认证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保护基于SRAM的FPGA设计IP的高性价比认证方案。介绍了DS28E01和DS28CN01器件的特性。防止FPGA设计被盗版:高性价比认证方案有效保护基于SRAM的FPGA设计IPBernhardLinke,首席技术专家Jan05,2010摘要:本应用笔记介绍了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及其如何保护系统的关键功能和知识产权(IP)。本文探讨了IP保护的各种途径。SHA-1质询-响应认证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保护基于SRAM的FPGA设计IP的高性价比认证方案。介绍了DS28E01和DS28CN01器件的特性。本应用笔记发表于2008年7月的ElectronicDesign杂志及其网站。在过去20年中,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已经从原型开发工具演变为消费和工业应用的灵活解决方案。随着FPGA逻辑复杂性从几千个逻辑门升至数百万个逻辑门,器件可以容纳更多的系统关键功能(即知识产权,IP)。如今,设计者可以选择FPGA,利用各种技术保护配置数据―OTP(一次性可编程)反熔丝、基于闪存的可重复编程存储单元以及可重复编程、基于SRAM的可配置逻辑单元。由于配置数据存储于FPGA芯片,并且芯片具有防止存储数据读取的机制,反熔丝和基于闪存的解决方案都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方案。此外,除非采用非常复杂的方法,例如解包、微探针、电压对比电子束显微镜和聚焦离子束(FIB)探测,来“窃听”硅体并使安全机制失效1,否则数据遭到破坏的可能性非常低(关于FPGA的简要背景资料,请参考附录A,FPGA工艺及相关事项)。然而,基于静态RAM(SRAM)的FPGA几乎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保护IP(配置数据),防止数据被非法复制和剽窃。原因在于,一旦加载数据,则被存储于SRAM存储器单元,而该存储器很容易被侦测确定其内容。此外,缺乏一定的安全机制保护加载到芯片之前的配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