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文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19
    2013-10-17 23:07
    2443 次阅读|
    2 个评论
      原标题: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http://www.agri.gov.cn/V20/ZX/nyyw/201310/t20131017_3633155.htm  (从网上回复来看大多是反对声音,是骂声,有时在想我们到底该相信谁?农业部还不权威吗?) 本网讯 日前,《环球时报》又刊登了彭光谦“转基因安全要用事实说话”的文章,新华网也报道了彭光谦的评论“靠转基因解决粮食问题是饮鸩止渴”。郎咸平在广东卫视“财经郎眼”播出的“警惕!转基因!”,上海第一财经频道“解码财商”做的《转基因食品,你敢吃吗?》中,更是把权威机构已反复澄清过的所谓转基因食品致癌、影响生育、导致土地报废等谣言拿来说事,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恐慌。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院长罗云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接受了记者专访,对相关问题给予了坚决回应。 记者:彭光谦的文章称,当前商业化推广的转基因品种,只有抗除草剂或者杀虫的特性,或者二者的结合,转基因不增产,更谈不上高产。迄今为止,全世界没有任何一项转基因作物是增产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搞出任何一个“增产基因”。实际情况如何? 黄大昉:转基因技术在作物上首先实现商业化的确是抗除草剂和抗虫两个基因,但不是只有这两个基因。之后在农业领域,包括农业转基因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培育方面,转基因作物的发展速度最快,培育了一批具有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等性状的转基因作物。目前,转基因技术正朝着改善农艺性状如光合效率、肥料利用效率、抗旱耐盐和改善品质等技术方向发展,含有复合功能基因的新一代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开发近年明显提速,成为技术竞争的新热点。比如,含有8个基因,能防治多种害虫,并具有抗两种除草剂特性的玉米已获准在美国生产应用;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即将上市。2013年,阿根廷宣布开始试种干旱和盐碱环境下还能高产的小麦品种。此外,具有保健、防病或抗癌功能的蔬菜、油料、糖料等多种转基因作物因能显著提高产品附加值,市场开发前景更为广阔。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至于彭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增产基因”,据最新研究发现,产量不是由单一基因决定,农业上的增产更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品种能减少害虫和杂草危害,减少产量损失,实际起到了增产的效果。因此,转基因农作物的增产效果是客观存在的。值得一提的是,巴西、阿根廷等国种植转基因大豆后产量大幅度提高,已分别成为全球第二、第三大大豆出口国;南非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后,单产提高了一倍,由玉米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印度引进转基因抗虫棉后,也由棉花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记者:有人提出,“西方向中国大量低价倾销转基因农作物,严重冲击中国的传统农业,加剧而不是减轻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几乎冲垮了传统大豆业”。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黄大昉:关于这个问题,前一段时间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林敏已做过回答,我在这里有必要再重复一次。首先,需要澄清一下,目前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主要是从美国、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国进口,进口国家是多元的,并非有人说的所谓“西方”国家向我国倾销。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降低的情况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是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单产低,平均亩产只有120公斤。我国年进口5000多万吨大豆,如果按现有的品种和技术水平来测算,需要4亿多亩的耕地,而我国没有这么多的后备耕地,因此利用国外国内两种资源,统筹两个市场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二是转基因大豆比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成本低。在国内,大豆的比较效益低于玉米和水稻,特别是在东北地区,高产的玉米和水稻种植取代低产大豆种植趋势明显,如黑龙江省5年前粮食产量只有700多亿斤,现在达1100亿斤。三是国外转基因大豆与国产大豆相比在榨油方面具有优势,如含油率高出2到5个百分点。由于规模化经营降低了成本,因此价格低、商品性好、可以全年按需供货,可降低加工企业的流动资金和仓储费用。 记者:有人提出,鉴于转基因食品风险的潜在性,需要进行人体试验,您认为有这个必要吗? 罗云波:各种新资源食品在研发过程中,只要其它科学试验足以证明其安全性,就没有必要进行人体安全性试验。在各国食品安全和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中均没有用人进行实验的要求,因为科学发展至今,研究出了一系列世界公认的实验模型、模拟实验、动物实验,完全可以代替人体实验。药物与食品不同,药物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多为结构清楚的化学物质。药物是通过人体实验以发现药物对人体是否有确定的、特殊的影响,如疗效或副作用,在进行临床实验确定这种作用的同时,往往还要与已知有效药物的疗效或副作用进行比较等。 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比以往任何一种食品的安全评价都更严格。各相关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国内外均认为已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不存在食用安全问题。全球已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17年,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影响,这也充分说明现有的转基因食用安全评价理论、措施和管理体系是可靠的。 记者:有人说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未得到确认,世界各国对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严加限制,欧盟甚至实行“零容忍”,是真的吗? 罗云波:首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定论的,即凡是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等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凡是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可以放心食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迄今为止,转基因食品商业化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经过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 其次,并非“世界各国对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严加限制”。恰恰相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占领未来农业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和推动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转基因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重大技术之一”。从国际上看,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发布的2012年年度报告,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2012年的1.7亿公顷,17年间增长了100倍。截至2012年底,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批准转基因作物进口用于食品、饲料或种植。其中,已有28个国家批准了25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 第三,欧洲并非对转基因食品“零容忍”,相反,欧洲也是转基因产品进口和食用较多的地区。1998年,欧盟批准了转基因玉米、油菜、大豆、土豆等在欧洲种植和上市,除了极少数是作饲料或工业用途,绝大部分都是用作食品。2012年仍有西班牙、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5个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除了极少数是作饲料或工业用途,绝大部分都是用作食品。欧盟曾耗资2.6亿英镑对超过50个转基因安全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在2000年和2010年的欧盟委员会报告中得出“两个有力的结论”:一、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会对环境和食品及饲料安全造成比传统作物更高的风险;二、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转基因作物甚至可能比传统作物和食品更加安全。 记者:有人说西方转基因大国决不对自己的主粮搞转基因,但是却把拿下中国主粮转基因作为他们最终战略目标。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黄大昉:首先,“主粮”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所不同。如土豆在一些国家是主粮,在另外一些国家就是蔬菜或工业原料。过去,玉米一直是我国的主粮,但现在越来越多地成为饲料和加工原料。其次,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对主粮与非主粮的要求一样严格。如果转基因食品真如有人所言“与肿瘤、不孕不育等数十种疾病有高度相关性”,主粮不搞转基因是底线,难道非主粮就可以接受吗?第三,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食用转基因农产品时间最长的国家。美国种植的86%的玉米、93%的大豆和95%以上的甜菜是转基因作物。据世界粮农组织的食物平衡表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出产玉米的68%、大豆的72%以及甜菜的99%用于国内自销。日本连续多年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第三大大豆进口国。2010年,日本进口了1434.3万吨美国玉米、234.7万吨美国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品种。 记者:郎咸平在广东卫视“财经郎眼”播出的“警惕!转基因!”,上海第一财经频道“解码财商”做的《转基因食品,你敢吃吗?》节目中,谈到吃转基因食品会“致癌”、“绝育”,种植转基因作物会导致土地报废,还举了美国的例子。请问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罗云波:这些都是被反复炒作的不实言论,以前也都多次被澄清过。关于法国教授用转基因玉米喂食大鼠产生肿瘤的试验,欧洲食品安全局已彻底否定了其研究结论;中国消费转基因油的区域是转基因发病集中区的言论,因没有流行病学调查,当时就被医学专家所否定;关于我国种植转基因作物导致土地报废的说法也早已被澄清。 事实上,我国转基因棉种植区地力稳定,产量正常,关于吃转基因食品会导致“绝育”纯属造谣,因为广西从来没有种植和销售转基因玉米,迪卡玉米不是转基因品种,《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根本没有提到转基因问题。关于节目中谈到的美国种植转基因作物产生的危害纯属无稽之谈。 记者:节目中谈到,阿根廷因种植转基因大豆而“被孟山都控制”,是真的吗? 黄大昉:种植者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最终还要看他给种植者带来的市场竞争能力,要各方面都有钱可赚,如果只自己赚钱,农民得不到实惠,也不会长久,这对所有企业都是一样的。至于孟山都公司,毫无疑问它在种子市场是巨头,但即便在美国,与其相竞争的还有杜邦先锋、先正达、拜尔等公司,孟山都并未形成垄断。一个企业再强,若是缺少了技术创新,也难以长久。至于阿根廷种子市场被其控制,我了解的情况并非如此。 记者:节目中提到,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审批情况未公开,是这样吗? 黄大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农业部已经通过官方网站上“热点专题”的“转基因权威关注”栏目(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主动公开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评价标准、指南、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结果及相关安全评价资料,包括审批项目名称、编号、研发单位及有效期等内容的审批清单,也包括了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委员名单,并依照公众申请,按照国际惯例依法公开了安全评价的结果及相关资料,提高了安全审批和管理的透明度,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关于转基因食品名单,农业部评价审批的是转基因生物,不批准转基因食品,应该说凡是食品原料中用到我国种植的或者进口用做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或直接加工品的都属于转基因食品,那么这两个名单都已在网上公开,可以说是公开透明的。
  • 热度 21
    2010-6-12 11:53
    1638 次阅读|
    0 个评论
    用于灯具的 LED 光源 UL8750 灯具 UL 1598 携带式灯具 UL 153 舞台与工作室照明 UL 1573 潜水用照明 UL 676 游泳池照明 UL 676 轨道灯系统 UL 1574 号志 UL 48 紧急照明灯与出口标示灯 UL 924 内置电子安定器电灯 UL 1993 逃生出口 路 径标示系统照明 UL 1994 小夜灯 UL 1786 可挠式照明 , UL 2388 低电压照明系统 UL 2108 灯座配件 UL 496 景观用照明 UL 1838
  • 热度 25
    2010-4-29 16:35
    2276 次阅读|
    4 个评论
    将 LED 用于背照灯的液晶电视机市场,正以谁都未曾预想到的发展势头迅速推进。如果累计电视机厂商和面板厂商的生产计划, “2010 年的 LED 背照灯电视的产量将达到 7350 万台 ” 。不过,由于导光板及其生产材料树脂、光学板、半导体和电源用变压器等部材的供应无法跟上,预计 “2010 年的市场规模实际为 4500 万台 ” 。即便如此,也是 2009 年 400 万台的 10 倍以上。 电视机厂商和面板厂商之所以积极推动 LED 背照灯液晶电视的原因在于全球各国的耗电量规定。 随着我们对高清电视的需求, 42 英寸以上才可以欣赏到满意的效果 ,电视机是家庭中最耗能的电器之一, LED 电视 成为购买 的首先 。各国 尤其是 2011 年以后对 46 英寸以上大屏幕电视机 功耗 的规定更加严格 , “ 能源之星( Energy Star ) ” (美国等 7 个国家实施的电气产品节电制度)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其中 50 英寸以上电视机无论何种画面尺寸,其耗电量必须在 2012 年以后降至 108W 以下。 CCFL 背光多年来一直是作为 LCD 配角,也就是说显示器、电视厂家并不主动采购背光部分,而背光组件是 LCD 液晶面板厂家采购对象,最后提供给电视厂家组装。 LED 背光之前最主要市场在手机,而手机背光仍然是 LCD 屏的附件,背光的要求并不高,并没有引起成本的思考!成本远远小于对 LCD 屏关注,仍然是配角角色。   LED 作为电视背光关注度大幅提升,性能的上升,铺天盖地的广告,爆炸式的增长数量,多少让人有些不可适应。例如,我们认为三星不该宣传推出是“ LED 电视”,因为主要显示器件还是 LCD 液晶屏。其实三星宣传是很有道理的,要宣传不同点,宣传技术核心和购买的理由。网友不能接受,实际就是对 LED 背光成为主要器件太突然,尤其是不太了解 LED 的朋友。电视厂家会直接采购 LED 背光组件,或自己安排生产 LED 背光组件,很少再像之前那样不在乎 CCFL 的成本,作为附件整体采购。背光重要性发生了改变,它是节能降耗的关键,提升清晰度的关键,也是控制成本的关键。 CCFL 大势已去, LED 背光迅猛的增长速度取决于,自身的供应链。 LED 电视也不是之前看到的普通背光,它的可控性日益显现。 LED 和 LCD 是可以抗衡的领域, LED 背光不再是 LCD 屏的附件,而是电视重要的器件之一,发挥着比 LCD 更重要的角色。 LED 三基色成像正在研究中,而不仅仅是作为背光,相信以后 LCD 会变成配角。 如果你还会是将 LED 背光看着是很平常的技术,那只能说思想有些落伍,那如果还是认为 LED 背光是在炒作,那实在是不太了解 LED 。
  • 热度 37
    2010-4-18 12:50
    2869 次阅读|
    15 个评论
    LED 照明发展迅速,在 ZF 支持的项目中,主要集中在路灯和停车场等,公共场所。未来照明需要智能管理,不管是不是 LED 光源均会如此,智能化是全面的,而并非深夜降低照度这么简单。   经常会听到路灯智能化控制的报告,路灯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之前为什么不发展智能化? LED 这么节能的今天却大力倡导智能控制,对后半夜降低照度是主要话题。问题是深夜全世界都不缺少电力(没有并网的地方除外),我们的发电站不会因深夜而停下来。降低照度表面上看,是降低了用电企业部分费用,但是能源并没有节省。   假设后半夜都不用电,发电站一定会将深夜产生的成本摊到高峰时段。最好的办法是出台政策深夜电价减价一半,鼓励深夜用电。
  • 热度 22
    2010-4-18 12:23
    2111 次阅读|
    1 个评论
    低碳是行为, LED 光源是科技发展结果,没有数据表明制造 LED 比节能灯更低碳。当初使用白炽灯,一间房子一只就够了,使用节能灯反而越用数量越多,电费和灯具并没有节省。 LED 易控制颜色多变,应用面会越来越广,看不出与低碳节能有什么关系!   假设还没有 LED ,奥运开幕式也做不到这样的效果,是不是更低碳、更节能。低碳与节能成 LED 发展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我们还是希望销售的更多,获利为目的,虚伪的心不愿意暴露而已。   LED 节能我们会使用更多,电视尺寸更大,户外装饰更多彩。能耗会越大,光污染越严重。大手笔的投入肯定造就不了低碳,低碳是行为,最好少用,甚至不用。一次性杯子便宜,每次扔掉一个不是低碳,相反高价制造一个使用几年是更低碳。   采用太阳能、风力发电不等于低碳,相反水电产出比更高。低碳是行为, 做了什么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事情?随手关灯?垃圾分类?旧物利用?使用清洁能源?少坐飞机?少开车 …… 。   LED 发展不等于发展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