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传感器

相关博文
  • 2025-2-6 14:44
    173 次阅读|
    0 个评论
    BEV感知技术:多相机数据采集与高精度时间同步方案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准确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BEV(Bird's-Eye-View,鸟瞰图)感知技术 ,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正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 一、BEV感知技术概述 BEV感知技术,是一种从鸟瞰图视角(俯视图)出发的环境感知方法。与传统的正视图相比,BEV视角具有 尺度变化小、视角遮挡少 的显著优势,有助于网络对目标特征的一致性表达。基于这样的优势,可以更有效的对车辆周围环境进行感知。 图1:BEV 感知图 因此,在自动驾驶感知任务中,BEV感知算法通常包括分类、检测、分割、跟踪、预测、计划和控制等多个子任务,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感知框架。 BEV感知算法的数据输入主要有图像和点云两种形式。根据数据源不同,BEV算法主要分为 BEV Camera(纯视觉)、BEV LiDAR(基于激光雷达)和BEV Fusion(多模态融合) 三类。其中, 图像数据具有纹理丰富、成本低 的优势,此外,基于图像的任务、基础模型相对成熟和完善,比较容易扩展到 BEV 感知算法中。 为了更好的训练BEV Camera感知算法,往往需要先搭建一个 高质量的数据集 。而搭建一套BEV感知数据采集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硬件选型与集成: 选合适的摄像头和计算采集平台,集成稳定系统。 2.数据采集: 在实际环境中采集图像数据,覆盖不同场景、光照和天气。 3.时间同步: 确保不同传感器数据时间精确同步,是后续算法训练的必要前提。 4.系统调试和部署: 调试系统确保组件协同工作,部署到实际应用环境。 因此,在实际搭建过程中,常会遇到 技术复杂性高、成本投入大、数据质量与时间同步实现难、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要求高 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享一套 BEV Camera数据采集方案 ,能高效搭建高质量的BEV感知数据集,加速算法研发和训练。 二、BEV Camera数据采集系统方案 BEV Camera数据系统采集方案以BRICKplus为核心系统平台,通过扩展PCIe Slot ETH6000模块连接6个iDS相机,利用GPS接收模块获取卫星时钟信号,提供 XTSS时间同步 服务,并支持13路(g)PTP以太网接口,确保高精度时间同步。 BRICKplus搭载BRICK STORAGEplus硬盘,提供 大容量高速存储 ,满足高带宽数据采集需求,确保数据的 完整性 和 可靠性 。 图2:系统集成 三、数据采集 在BEV Camera数据采集方案中,难点在于 如何同步多相机的采集动作、确保数据的高精度时间同步 以及 高效传输 。因此,在整个软件方面,我们采用ROS+PEAK SDK方案进行深度集成,实现了多相机的参数配置、数据采集与传输。 为了更灵活应对实际采集环境需求,对相机(如曝光时间、帧率和分辨率等)参数进行了统一管理和存储,这些参数可在节点启动时通过配置文件动态加载,为相机的初始化提供了灵活性。 图3:相机参数配置 为实现多相机的同步采集和高效传输,我们利用了 ROS的多线程和节点管理功能 。通过为每个相机创建独立的采集线程,并启动采集循环,确保了每个相机的采集过程独立且高效。引入 全局控制信号与信号处理机制 ,确保了统一管理所有相机的采集和同步结束状态。 图4:相机实时可视化 四、时间同步 为了实现多相机的时间同步,一般有两种方式:软时间同步和硬件时间同步。软时间同步主要依赖于软件层面的算法和协议来实现时间同步。其精度通常在 微秒级别 ,适用于对时间同步精度要求不是较高的场景。 图5:多相机软件时间同步 为了应对时间同步精度要求较高的采集场景,如自动驾驶和高精度测量等。在BEV Camera数据采集方案中,进一步支持相机进行硬件时间同步。通过XTSS软件可以有效管理数采平台的时间同步功能,能够快速轻便配备各个传感器的时间同步配置。 图6:XTSS 时间同步管理 通过GPS模块提供高精度的时间基准,并利用支持硬件时间戳的以太网接口直接捕获数据包的时间戳。其时间同步精度可以达到 纳秒级别 ,具备高稳定性,不受软件和网络延迟影响。 图7:多相机硬件时间同步 五、总结 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中,BEV Camera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至关重要。通过采用BRICKplus平台,结合PCIe Slot ETH6000模块和iDS相机,方案实现了多相机的 高效数据采集和存储 。通过ROS+PEAK SDK的深度集成,实现了多相机的 参数配置、数据采集与传输 。利用GPS接收模块和XTSS时间同步服务,确保了多相机的 高精度时间同步 。 BEV Camera数据采集方案有效解决了多相机同步采集和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难题,还提供了灵活的相机参数配置和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够满足 自动驾驶和高精度测量等场景 的需求。
  • 2025-1-24 11:36
    0 个评论
    康谋方案 | 本地匿名化解决方案:隐私保护、自主掌控和高效运行!
    数据隐私与安全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应对数据保护法的复杂要求和网络攻击的威胁时,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 重重挑战 ,因此诸多企业对 可靠、可扩展且安全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的需求愈发迫切。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康谋精心打造了 本地匿名化一站式解决方案 ,该方案将 隐私和安全 作为其核心设计原则,旨在助力企业以信心和效率从容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 隐私和安全需求 。 一、本地匿名化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巧妙地利用 Terraform部署技术 ,能够在自有集群中实现灵活的 自动扩展 。无论数据处理需求是在 多个服务器的GPU和CPU上 运行,还是涉及到 复杂的数据架构, 系统都能确保在部署后的 第一时间 进行自动扩展。这一特性不仅确保了数据处理的 高吞吐量 ,而且提供了高效管理 跨多样基础设施 的复杂数据的途径。 二、方案优势 1、隐私与安全保护 本地部署 为处理敏感数据提供了最为 安全且合规 的环境。通过在用户自己的基础设施中 托管匿名化处理过程 ,用户可以全 面掌控数据 ,确保严格遵守最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规。 无论是需要持续处理小批量数据,还是偶尔处理海量数据,该解决方案都能 迅速响应 ,根据需求 动态扩展 到 数百台GPU和CPU机器 ,或在不必要时 迅速缩减 ,以 有效控制成本 。此外,方案还支持许多平台上的Spot Instance,为灵活资源分配提供更多选择。 2、灵活性与控制力 本地匿名化解决方案与数据管理和处理流程 紧密集成 ,可以提供无与伦比的灵活性。用户可以 自由配置资源 ,并根据需要授予不同业务部门访问权限。 这种 高度独立且动态 的运营模式,助力更加 灵活多变 的数据处理能力,从而满足 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3、离线解决方案 本方案还提供了一种 独特的离线解决方案 , 无需与外部服务器持续通信 ,这一特性不仅提升了安全性,而且确保在最严格的隐私和合规要求下仍能稳定进行各种操作。比如,即使在网络受限或敏感信息不能外泄的场景下,也能顺利完成数据处理任务。 三、应用案例 本地匿名化解决方案具备 云无关性 ,以应对具备 多样性的客户基础设施 。无论用户的系统托管在亚马逊网络服务(AWS)、谷歌云、阿里云还是 其他任何云平台上 ,本平台都能 无缝集成 ,提供同样卓越的服务和可扩展性。 这种 广泛的兼容性 让用户的数据处理更加灵活便捷, 无需担心因平台限制而影响部署。 本地匿名化解决方案已被 欧洲多个行业领导者 广泛采用,如 CARIAD、大众(VW) 和 德国铁路(Deutsche Bahn) 等。客户们通过使用本地匿名化解决方案,成功地在 短时间内完成了数千小时视频的匿名化处理 ,验证了平台处理 庞大数据集 的卓越能力和高效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 本地匿名化解决方案 为企业的数据管理、安全保障和利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提供 可扩展、安全且高效 的平台,该方案能够确保企业能够全面 遵守数据保护法规 ,同时 提升运营灵活性 ,并优化 运营效率, 为您的业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2025-1-13 14:18
    658 次阅读|
    0 个评论
    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将如何掀起流体计量行业的新浪潮?
    流量传感器是实现对燃气、废气、生活用水、污水、冷却液、石油等各种流体流量精准计量的关键手段。但随着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与低碳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采用传统机械式检测方式的流量传感器已不能满足当代流体计量行业对于测量精度、测量范围、使用寿命与维护成本等方面的精细需求。 流量传感器的应用场景(部分) 超声波流量传感器,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技术测量流体流量的新型传感器,其主要通过发射超声波信号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根据超声波在流体中传播的时间、幅度或相位变化等参数,间接计算流体的流量,具有非侵入式测量、高精度、高稳定性与高寿命等优点。 作为现代智能测量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即将被广泛应用于监测流量、识别泄漏、检测管道爆裂以及测量污染水平等各种流体测量的场景之中。 流量传感器市场,存量“换新”正当时 2024年12月份,世界传感器大会(WSS),在工信部直属产业研究机构赛迪研究院发布的《“十五五”传感器产业十大趋势报告》、《2024年传感器十大园区发展报告》等资料中显示,2023年全球传感器产业市场规模为13971.0亿元,同比增长7.7%;中国传感器产业市场规模为3644.7亿元,同比增长14.9%。 其中,流量传感器位居中国传感器细分市场第三位,市场规模达406.5亿元,占比11.2%,是发展工农业生产、节约能源、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工具,主要应用在各种流体的测量与控制方面。 据了解,在现阶段的流体计量行业中,国内市场的各类流体测量表计仍是以应用机械类流量传感器为主,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应用较少。但在未来,随着各类超声波测量表计国家标准的实施及相关政策的深入推行,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市场将会迎来一波持续增长的“长春”节气! 超声波流量传感器,以“智”增效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耳听觉上限(一般为20kHz)的声波。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具有方向性好、能量集中、穿透力强等特点。而超声波流量传感器正是一种基于超声波传播原理进行流量测量的装置,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流体中的传播时间,可实现对流体流量的精确测量。 通常,超声波流量传感器测量流量采用的是传输速度差法。具体而言,传感器会向流体发射一对平行的超声波信号,它们分别沿着顺流与逆流的方向传播,并受流体介质的密度、声速等物理参数影响,从而在传播时间上产生差值。超声波流量传感器通过测量这两个传播时间的差值,并结合流体的声学特性和管道尺寸,就可计算出流体的流速和流量。 一种典型超声波流量传感器的测量方案 在此种技术原理下,超声波流量传感器不仅拥有着高精度的测量能力、广域的测量范围与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且完全消除了传统机械类流量传感器长期应用所带来的测量精度下降、易腐蚀、易磨损、易堵塞与维护工作量大等弊端。 此外,与传统机械类流量传感器相比,采用超声波流量传感器的测量装置中通常会集成计算模块,内置微处理器,可让超声波流量传感器从输出单一且不稳定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可实现远程监控、远程控制与智能数据分析等一系列高级功能,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价值。 HOPERF,超声波流量传感器解决方案即将上市 随着工业自动化进程的持续加速与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流体计量行业对液体和气体流量的精确测量已变得更为重要,而超声波流量传感器作为现代智能测量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据测量、收集、传输与处理方面已展现出了显著优势。
  • 热度 1
    2024-12-30 16:55
    188 次阅读|
    0 个评论
    全球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欧司朗(瑞士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AMS)近日宣布,于 2024年6月26-28日 携汽车智能照明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和技术,亮相位于昆山市花桥国际博览中心的 第十九届汽车灯具产业发展技术论坛暨上海国际汽车灯具展览会(以下简称:ALE) ,展示艾迈斯欧司朗优质的光发射器、光学元件、微型模组、传感器等产品在汽车领域的创新应用,展位号 B馆T202 。 乘着车灯产业盛会的东风,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灯具及灯光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卜伟理 , 蔚来汽车内外车灯团队专家及电气工程副总监于永坤 和 艾迈斯欧司朗亚太区汽车应用技术总监陈彦 ,将于 2024年7月3日 ,通过 艾迈斯欧司朗官方视频号 ,就车灯产业发展方向、车灯设计创新应用等业界关切深入畅聊。 照明与座舱系统作为现代汽车的两大核心领域,正在智能化趋势的驱动下开启升级迭代的新阶段。随着LED、激光等技术的运用,智能照明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满足消费者对于安全、舒适驾驶的更高需求。同时,智能座舱的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通过人机交互、智能中控等技术的应用,智能座舱正逐步演变为融合信息、娱乐、互联等功能的“第三空间”,为驾乘者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乘车体验。 艾迈斯欧司朗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传感器和光源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推动汽车照明与座舱系统向更智能的方向革新。凭借汽车LED灯照明系统、车灯模组、传感器等产品,艾迈斯欧司朗为智能移动出行带来革命性变化。 在本次ALE展会中,艾迈斯欧司朗带来二十余款先进的解决方案和Demo展示,涵盖汽车照明、车内氛围灯、车载显示屏以及应用于车身的传感器产品等,突显公司在汽车领域的强大实力。 汽车舱外照明 艾迈斯欧司朗在汽车照明领域展出 Eviyos 2.0®高像素投影大灯、15mm超窄透镜远近光模组、基于SYNIOS® P1515的3D紧凑型尾灯和贯穿式尾灯、RGBi及SYNIOS® 2222格栅灯Demo等 ,这些方案不仅满足基本的功能性需求,更运用色彩和动态效果增强车辆的个性化表达,引领汽车照明设计的时尚潮流。 艾迈斯欧司朗SYNIOS® P1515系列汽车信号灯LED是艾迈斯欧司朗打造的5面发光创新产品,其采用超小型封装,拥有360°辐射特性,汽车制造商使用少量LED或轻薄的光学组件,即可轻松实现色彩鲜明且引人注目的后照灯设计,同时保持超高水平的均匀光效。 车内氛围灯 车内氛围灯是为营造更加舒适、个性化的驾驶环境而设计的灯光系统。在本次ALE展会中,艾迈斯欧司朗展出 RGBi灯板、侧发光OSIRE® E5515膜内注塑指示灯Demo、智能表皮RGBi氛围灯、智能舱内矩阵阅读灯、RGBi Demo、RGBi超薄内饰氛围灯等 方案,可以实现智能控制和高灵敏度的灯光设计。 艾迈斯欧司朗的OSIRE® E3731i智能RGB LED可数百颗同时控制,且每一颗产品都内置驱动和控制IC,可通过SPI接口与微控制器实现高效通信。同时,艾迈斯欧司朗还为OSIRE® E3731i产品提供开放的通信协议(OSP)。借助OSP,微控制器能向每颗OSIRE® E3731i发送指令并获取状态,实现高精度的颜色校准和温度补偿。 传感器与相关解决方案 在汽车的设计中,传感器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车辆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提升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次展会上,艾迈斯欧司朗展出 位置传感器、光学压力传感器、Icarus演示系统、HOD方案、电容式智能虚拟按键以及dToF与前灯的交互演示 ,这些传感器产品在推动智能汽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其 专为现代汽车内饰环境照明设计的RGB“侧发光”LED功能的OSIRE® E5515、智能内饰总线(OSP)和稳定波长EEL技术等 也在本次ALE展会中与大家见面,这些技术进一步丰富艾迈斯欧司朗在汽车领域的产品组合,为下一代汽车应用创新提供强大支持。 展会期间,艾迈斯欧司朗的工程师将在现场向参展观众介绍更多关于产品的技术及应用亮点,并进行相关演示。 欢迎大家莅临B馆T202展位 ,了解艾迈斯欧司朗在汽车创新进程的新技术、新方案。
  • 热度 1
    2024-12-30 15:55
    242 次阅读|
    0 个评论
    从简单的照明工具到会说话的艺术品。 认知总是不断地被刷新、升级。 曾经,汽车内部的按键灯、内饰灯仿佛一盏盏小夜灯,那些光点,虽不起眼,却总能在黑夜中给予驾驶员和乘客陪伴和指引。 但时代在变,人们对美好生活,包括车生活的追求也在升级。那些传统的光点,渐渐地,已经满足不了大众对驾驶体验的期待。 让“上车”等于“回家”。至此,一场关于内饰照明的革命悄然兴起。 1、从简单的照明工具到会说话的艺术品 “内饰氛围灯的主要应用方向就是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 艾迈斯欧司朗高级系统方案工程师钟文帅还因此总结了内饰氛围灯的四大发展趋势: 其一,颜色范围更广。 早期的氛围灯通常要求是16色、32色、以及64色以上,但是到今天,大部分的车厂都已经将要求提高到了128色或者256色的全色系列。 其二,白天同样可用。 过去的氛围灯主要是在夜间点亮,因而对功率要求并不高。若用于打造气氛,则不分昼夜,白天使用的话将需要更高的亮度,比如50mA。“包括我们后续开发的一款150mA的产品,单芯片的功率为0.5W。” 其三,应用不同材料。 主机厂已经不局限于简单的灯光,而是希望灯光表面叠加诸如皮革之类的材料,呈现更高级、更舒适的氛围效果,这也就是当下大热的智能表面,smart surface。“不过增加任何表面材料,都会损失LED的透过率,因此对LED高亮的需求更加凸显。” 其四,就是动态效果。 从最早的流水灯、跑马灯,到现在可以随着音乐律动以及呼吸效果实现的各类照明效果,“智能动态”是氛围灯凸显个性化的关键。但对于这种功能,它一定是要求大量的LED,比如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更多的LED颗数、更快的响应时间、颜色的一致性等都是打造氛围感的关键。” 从上述4点发展趋势即可看出,内饰氛围灯在确保 驾驶安全性 比如通过氛围灯调节降低车内外明暗度对比,从而降低驾驶疲劳;甚至当处于车内有故障的危险模式下,例如车门打不开等,亦可通过氛围灯进行求救的基础上,重点是突出 空间感知 ——例如打开车门、打开阅读灯或者通过氛围灯来视觉上扩大车内空间; 品牌感知 ——通过氛围灯和智能表面进行融合,营造高端感和奢华感,给不同汽车品牌增加风格调性; 场景应用 ——即用户体验的关键核心点,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自定义需求,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用色彩语言诉说不同的故事。 关于内饰氛围灯市场,也可以通过佐思汽车研究数据管窥一二。 2017年前直接装配氛围灯的车型主要集中于BBA豪华车辆。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各大主机厂在其中端车型上陆续开始采用氛围灯,2021年氛围灯的渗透率达到31%。 随着汽车照明智能化提速,单车智能照明价值量提升,内饰氛围水涨船高。 2、打造专属的情绪出口 各大车企更是把氛围灯玩出了花。 有的车企设计以氛围灯强化驾乘安全,如果后方有车辆驶来,门把手处会亮起红色的灯光以警告,如果执意要开门,在拉动把手的一瞬间,会有更加刺眼的红色灯光亮起;有的车企设计了根据车内温度来改变颜色的氛围灯;还有的车企布置了星空全景天窗,将15,000多个光元素铺满车顶与车内氛围灯交相辉映。 让氛围灯成为你的专属情绪出口,一起看看整个产业链都做了哪些努力。 上图所示,均为艾迈斯欧司朗已经量产的氛围灯产品。它们将3个RGB车规级芯片封装在一个LED里头,通过调节三者的比例来实现不同的颜色。 但客户在控制氛围灯颜色时通常面临不少挑战。 比如 电流 ,电流变化时,LED的颜色也在变化,当RGB 3颗芯片颜色一起变化时,混合出来的颜色变量数目可观; 比如 温度 ,温度会导致LED光衰,同时3颗RGB芯片的衰减比例又不同,所以在颜色控制上会带来不小挑战; 再比如 LED芯片的寿命 ,不过对于艾迈斯欧司朗来说,目前其车规LED产品的寿命都有保障,且颜色稳定性均较好。 “所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把有关LED颜色、亮度的检测数据同步到产品当中,即我们所说的DMC产品(也就是每个产品带有一个二维码,其中包含颜色亮度等的检测信息,客户在使用时只需扫码即可得知,无需再次检测)。如此一来,客户在应用的时候,就可以省略掉检测颜色亮度的环节。” 其实,这还只是一个过渡型的产品。 “最终,我们将产品迭代成一个带IC的产品,这个IC内部已经嵌入我们的出厂数据。” 对于客户来讲,只需要输入一定的目标颜色值,然后IC将自行通讯计算来实现客户想要的颜色。 除此之外,艾迈斯欧司朗还开发了一款针对欧洲较为流行的一体化膜内注塑技术推出了OSIRE® E5515,绝佳的耐高温特性,使得经过一体化注塑时仍能保持性能不变。据悉,这款产品的话目前已经在今年的Q3已经在量产了,并应用在欧洲的一些量产车型中。 “面对目前主机厂及消费者青睐的白天使用需求,我们还对应开发了高亮的RGB LED产品,预计这款产品将在明年Q2量产,” 钟文帅补充道。 3、RGBi横空出世 在国内,特别是在一众新势力的大力推进下,氛围灯可与车机、音响、座椅、方向盘、空调、香氛等联动,根据驾驶场景、驾驶模式、驾驶员情绪、影片、音乐等自动改变颜色和亮度,不仅可以实现沉浸式影片和游戏体验,还可通过车内摄像头,根据车主情绪变化灯光。 多色氛围灯,基于RGB LED控制器,可以较单色氛围灯实现更为丰富的场景,还可根据温度、音律等调节颜色及亮度。 智能RGB路线由此脱颖而出。 RGBi这款产品,就是一款自带IC的智能RGB LED产品(如下图所示)。“而且,其中的IC和LED都是来自艾迈斯欧司朗,因此我们不需要收取任何license费用。” 就应用进程而言,这款产品已在去年年中量产, “各大主机厂都已经在用。” 在OSIRE® E3731i这款RGBi的具体架构中,MCU可以读取LED的出场数据,同时向LED发送相应的指令,一个灯条即可实现1024颗LED的控制,而一个MCU可以控制多个灯条,也就意味着只要有一个MCU,就可以实现多灯条、几千颗LED的控制。 “我们现在经手的项目仍以几百颗LED的规模居多,在产品能力侧仍有不少冗余度。” 下图所示即为RGBi整车架构示例,MCU通过CAN FD连接一个灯条,也就是1024个LED的通讯。 RGBi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其IC自带诊断功能,可以做到过温保护、短路开路、通讯错误等的检测。 其实,早在OSIRE® E3731i这款RGBi之前,艾迈斯欧司朗就加入了ISELED联盟,并于其中的产业集群合作了智能RGB LED产品OSIRE® E4633,但由于其中的IC是外购,因而无法自行决定免费授权。 此外就是颜色亮度的限制,比如在OSIRE® E4633中,根据D65的限定,亮度会控制在1.8cd以内,但实际上,艾迈斯欧司朗的LED亮度可以达到1.8cd的3倍以上。 “所以说这款产品并没有把我们LED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特别是在温度补偿这一点,OSIRE® E4633只能针对红光做补偿,而最新的RGBi产品OSIRE® E3731i则是对RGB三个芯片红、绿、蓝都分别做了温度补偿。因此,从多重角度来看,OSIRE® E3731i这款智能RGB产品都具有优势。 此外,艾迈斯欧司朗已于2023年发布开放系统协议(OSP)——作为一种开放、免授权的技术,OSP可用于连接不同制造商生产的RGB LED、传感器和微控制器。 近期,艾迈斯欧司朗就与马来西亚顶尖汽车LED解决方案供应商统明亮光电科技联合宣布,将把艾迈斯欧司朗的开放系统协议(OSP)集成到统明亮光电科技专为汽车内部氛围照明开发设计的下一代智能RGB LED产品中。 这一战略举措旨在通过邀请更多合作者参与其中,携手提高汽车照明领域的技术兼容性与推动该领域创新发展。 艾迈斯欧司朗汽车内饰照明方案 4、传统按键灯光的革新 在绚丽多彩、带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氛围灯之外,用于照明显示的传统按键、按钮灯光也面临着焕新。 随着智能化升级的发展,智能座舱内饰照明会对按键按钮整体提出小型化和钢琴黑的要求。 事实上,钢琴黑也会进一步降低按键按钮的表面透过率,这反过来也对LED提出高亮的需求。 从TOPLED产品系列,到Mini TOPLED,再到TOPLED E1608,TOPLED E1608将所有颜色、所有亮度都配套同一个封装尺寸:1.6mm *0.8mm。 上图囊空了TOPLED E1608整个系列,可以看出仅蓝色就有4种,其中第一种是以波长定义,包含460~476nm的波长范围,第二款的话就是以色坐标0.2/0.3来做颜色分辨的方式。 通常我们说以波长来描述颜色,就一定是单色光,但以色坐标0.2/0.3来描述的冰蓝色光,其实是一个混合光,是在蓝光芯片的基础上混合了荧光粉而成。 这两者会有一个较大区别,单纯的蓝光由于属于冷色调,视觉上舒适感并不高,但冰蓝色的舒适度就会更高。 此外,单色光蓝光的芯片,由于远离了560nm的高敏感度位置,它的人眼敏感度曲线比较低,因此在电流0.5A的同等情况下,单色光蓝光是只有9mcd,但是冰蓝色会有27mcd,会有明显的亮度提升。 对特定颜色的精准追求也是当前不少主机厂的需求。“上面提到的冰蓝色就是北美一家车厂最早向我们提出了,后续也不断有其他车厂给我们提出新要求。”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