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薪资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4
    2018-1-25 12:03
    9462 次阅读|
    9 个评论
    这两天,一篇来自EE Times的《 芯片业人才告急!EE缺口最严重 》 在电子行业圈内刷了屏,文章中提到, “据Deloitte调查,大约有85%的芯片供应商都需要新的人才类型,其中有77%的业者都表示人才短缺,特别是电子工程师(EE)——EE是最难填补的位置,而且还有太多的公司都在寻找相同的人才……” 无独有偶,前一阵,一位某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 “现在硬件工程师很稀罕啊,招了很久都没招到。” 话题引发了不少同行的共鸣。 我们每年有那么多电子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行业成熟,经验丰富的电子工程师按理说应该也不会稀缺才是。为什么会出现企业无人可用的地步呢?招不到人?这锅到底谁来背? 其实,从一些资深行业人士的观点中不难看出缘由: 钱没到位? 关键是多少钱招人?信仰可贵,但面包更重要。现如今生活压力大,薪资是很多人择业的第一位。 一位网友似乎道出了“真相”,不是硬件工程师稀罕了, “是便宜的硬件工程师很稀罕了”。 年轻工程师难招 前面那位负责招聘的朋友说: “钱都够挖老家伙了,领导想要个年轻的,没办法”。 很多公司不缺技术带头人,到是年轻工程师难招,这种情况在二三线城市尤为突出。 而大型企业会考虑到年龄结构问题,何况再牛的工程师也会退休,需要找年轻人填充队伍,但是 “年轻的干这个的真的很少了,简历都收不够...”,“刷到几个沾边的简历,能力也是惨不忍睹。不知道硬件怎么这么惨了... ” 年轻人都到哪里去了? 每年有几百万毕业生,大家都干嘛去了? 在人才吸纳方面,IT互联网行业可能是IC业的“天敌”。 “年轻人不干这个了吧,报个培训班,去互联网当个码农,比硬件老码农挣得多。 ” “能跳互联网就都走了。哎,带会了几个学生都毕业走了,留不住,新来的都往软件上走,不愿意干硬件的活儿。” “谁新入这行谁傻逼,花一半的精力学学java拿两倍的工资 ” “美国微电子都是夕阳行业,60多的老人撑着,年轻人都去互联网了,顺势而为吧。” “还不用拿烙铁,年轻人一看,好LOW” “问一个资深硬件教授,他说现在别说博士,连硕士都很少有人做硬件了,因为见效慢,不好发文章...” “脑子被驴踢了的我也已经认清现实了,行业起点差距太大了。” “讲道理,年轻人坚持干硬件那都是情怀……” ...... EE转行的一点优势: “精通C/C++的时间用来看java,工资早翻倍了。在中级C/C++基础上捣腾下JAVA,对底层的了解估计还胜过计算机科班的。 ” “其实关键是在这里,熟悉C和C++的,算法不错的,稍微学点Java和phython,转移动互联网轻轻松松,收入起码涨30%,几年后差一倍了。” 涨价成不成? 市场规律,招不到就只能涨价咯。 但是, “要么市场整体涨价自然有新人进来。一两家公司开高薪招人毫无意义,大家都不傻。等吧,要么硬件行业死绝,跟机械化工一样。” 硬件设计应该比码农技术含量高,为什么工资反而低呢? “活累,钱少,责任大”,这是好多搞硬件的工程师的吐槽。 “做硬件的最大问题是:做好了,不出问题,完全没有存在感;没做好,出问题,没有地方可以推诿。” “还是人力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决定的吧,比如‘硬件:软件’的人员配比以前是1:1,现在是1:5,以后也许是1:10...” “码农门槛是很高的,但需求大,给滥竽充数的人很多机会。” “事实就是,谁离用户越远越不值钱,用户操作的是手机上的软件,而不是手机上的电阻电感ic。 ” “除非老板是做硬件出身的,否则,企业里的硬件地位都低。做硬件的,以后估计外包是大趋势了。” “集成”惹得祸?对行业的担忧...... “大公司把复杂的部分都集成好了,从业门槛越来越低,收入也就跟着降低了。就好像plc一样,越来越简单,最终导致从业人员都是大中专毕业生。 ” “现在硬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少部分的资深硬件从业者,将大部分的活给干了,然后通过硅工厂,拷贝了很多份,给其他人用。所以下游人力市场就不需要那么多HWer了。 ” “所以硅工是硬件杀手,最后把自己也搞到穷途陌路了。” “还有一种原因是,不需要过高技术的硬件比如超高频之类的,都是些消费类,猛戳arm代码就行。都是做协议接口之类的比如网络蓝牙USB,还有IC的内部接口。” “九几年那会儿, 开始有LM386之类的集成块, 但是大部分消费产品里面的元件还是分立的多, 只有少数核心模块用的IC集成块, 那时候的电路设计调试维修既看动手能力, 还看知识和经验, 个人能完成的系统复杂度有限, 要做点上规模的系统, 就得一个团队。现在个人能做的东西在当时看都是天方夜谭...” “问题就在这里。那时候还有很多模拟电路,需要用分立元件搭建,各种电感电容三极管,波形分析,理论计算一大堆。也没什么仿真软件,大家都是从基本原理开始学习,由浅入深,各种数学计算和经验积累,才能做出一个合格的电路。电路坏了也是各种测量分析,最终换一个三极管或者电容之类的分立元件解决问题。那时候没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多年的经验还真做不好电路。” “现在基本都是集成的了,按照datasheet的说明连上几个外围的电容或者功率原件就ok了。大中专生培训一下就可以了,原理之类的不用懂,按图搭积木就行了。电路坏了直接换模块。 ” “可能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不过对行业来说这不是什么好现象。” “硬件不是电路,是一套系统。涉及到电子电路,机械,材料,热设计,装配,产业化的各种因素。而且硬件往往是一刀活,设计出来一版往往就是用几年。而用户体验上最直接的就是软件还有工业设计了。现在硬件越来越往集成化,标准化上去发展。所以,硬件工程师里面存活好的只有大牛、工匠和学徒,中间层很艰难。不如软件来的容易轻松,每个水平层级都能有不错的劳动回报。 ” 以上是我在水木社区看到的,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以后硬件工程师该怎么发展?新入行的朋友难道只有转行这条路了吗?
  • 热度 29
    2016-3-21 11:09
    4765 次阅读|
    27 个评论
    某工程师在博客上发了一篇关于工程师工资之类的文章,深有感触。内容如下:   朋友公司新张,计划招工程师数名,朋友的想法很简单,暂时提供他认为是略高于深圳市场平均水平的一个价位,等运转正常后根据所招工程师的真实水平再做适当提升。    A: 4~5年工作经验工程师,能独立主导电子产品开发,薪水参考点税前7000,上限8000。    B: 2~3年工作经验工程师,能自主完成所安排的开发任务,薪水参考点税前5000,上限6000。    C: 0~1工作经验年新人,薪水参考点税前3000,上限4000。    年终双薪,项目奖根据产品销售情况给定,5天工作制,社保等一切按国家规定办理。      朋友公司不缺钱,原本认为就是现在不好招人,应该不至于招不到人,不过经过一段时间考量,朋友观点变了,认为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招人,难在无法招到以他的评判标准工作能力和工资相一致的人。这段时间应聘A职位的,最低也是要价税后8000的,至于水平,不能说人家一定不行,但一点可以肯定,在面试阶段的交流中还不足以让我朋友放心。    也不是全都是技术不让人放心的,一天有一个5年工作经验的,沟通中让我朋友眼前一亮,终于遇到一个确实做过产品的工程师,朋友的定性是技术上有一定功底,但个性太强,工作中过于追求炫技术。有例为证,本来所用芯片有提供仿真器的,他非要自己装一套仿真器进行开发,本来产品只是简单的逻辑控制程序,他非要加上自己编写类似RTOS的功能。此人要价12000,这个价可不低,可没人用会更痛苦,已经有心想要,只是朋友公司的工资体系限制,不可能一下给出这个价位,于是建议先每月给7000~8000,进来后真要工作表现突出保证年收入总额做到与其期望值相当的水平,被拒。    这是我有印象的几个求职者。    1、1年FAE工作经验,所有技术问题回答均不知所云,要价5000。    这一年FAE也不知道是怎么给客户做支持的,我听不明白估计客户也不会一听就懂。    2、3年FAE工作经验,只会汇编,不会C,要价税后5500。    兄弟,你可工作了3年,好意思说自己不会C?工作头三年学习主动性就这种状态,接下来在专业技术上还能有进步吗?    3、2~3年硬件工作经验,要价倒不高,5000可以接受,可是希望是软件工程师职位,还不是一个两个有这想法。    哥,如果是在现有的硬件工作经验上继续硬件工作,咱没啥意见,可要·现在你要改行做软件,再开5000恐怕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4、3年硬件LAYOUT工作经验,到东莞某工厂求职,要价7000,我只能是无语。    老大,你现在可只是有一些画板的经验,等你自己能独立画“好”一块电源板这个水平后再来开这个价行不行?    5、某大公司4年测试工程师经验,想应聘软件工程师,让其不限语言写一段代码,估计他自己都不知道用的是什么语言写的,要价税后7000。    已经做了4年测试啊,就这个软件基础还想如此薪金要求改行,不要吓人好不好,真的希望你这种想法是开玩笑的。    6、我把朋友的用人需求发到QQ群里,应聘的寥寥,有人质疑:“这样的待遇在深圳有吸引力吗?”    你真要有能耐,是可以找牛公司开高价,比如做单片机可以去ARM公司深圳办事处,可人家公司全中国也就几十个人,大多数公司是普通公司,大多数人是普通人。    在深圳,如果公司完全依照国家规定缴纳社保和代缴所得税,税前7000员工到手的是5500左右,公司另外需要支出统筹、残疾人就业等费用,好像是20%的样子,可以这么说,公司每月给这名员工的支出肯定在10000以上,一年就是12万,就算产品有30%的毛利,这名员工需要创造40万的产出才能让公司持平,要知道公司里面还有财务、行政等人员是不会直接产生生产效益的,他们的费用从何而来?    可能有人会认为,就应该让那些附加值低的垃圾血汗公司早点倒闭完,只让那些有竞争力的优质公司能存活下来。要真的是那些垃圾血汗公司都没有了,优质公司能提供那么多的用人岗位吗?    5年前,面试还能遇到不少有潜力的新人,今天,这些新人大部分已经成长起来,只是他们很难再找到5年前的“自己”。    10年前,我们也是别人眼里的新人,我们总忐忑自己是不是能达到公司的用人要求,今天,好像大部分主要想的是公司能不能满足我的要求。    朋友安排面试是每人安排一个小时,让文员和求职者电话约好时间,第一天,朋友就几乎崩溃,大部分都没按预约时间到,没有一人主动提前告知自己不能准时到达,只好将预约时间改为上午和下午两种。头几天面试效果不理想,朋友想着可能是上班时间请假出来面试不方便,于是改约周六,想着这下应该好了,上午9个只来1个,其余不是关机就是不接电话,下午9个来了2个,于是朋友终于彻底崩溃。苦笑:“难不成现在人都希望周一到周五请假面试?周六那是休息时间,不要让面试来打扰我。”    ----以上是分割线----    说实在点的,我个人觉得税前7000到手5500相对于现在的房价、物价,真的是非常难以让人接受,可是现实情况是对于大多数公司,给3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7000~8000的工资已经是到了可以承受的极限。    面试中遇到不少人之前是在小公司做的,开发人员2~3人,中间还一个是老板,不是这些老板自己愿意去做技术,是他出不起这个钱。就算一个人一个月支出7000,3个技术人员1年支出就是0.7*12*3=25.4万,也就是说老板每年要赚25.4净利才够这3个技术人员的支出,帐不能细算啊。    有一点很重要,有技术人员的小公司,一般来说是偏向做实际产品的,可以说是实业的前奏,现在这个势态,前奏还真有点难。    看完此文,心中颇有感慨呀!同样的工作,为什么有些人的工资那么高,因此也有想去领高工资公司的念头。在深圳,除去住房和吃地沟油的钱,剩下的竟然跟在二三线城市剩下的差不多。这也让人有离开深圳的想法。如果光用钱来满足员工,这是错的。大家都是打工来的,谁不想过的舒服。什么大小周阿,五天半阿,指纹打卡阿,等等都是给员工压力。    一个在深圳工作了4,5年的工程师,他为什么要去你公司上班,辛辛苦苦拿7k。值得深思啊...
  • 热度 18
    2015-6-19 16:55
    2033 次阅读|
    0 个评论
    今年EET及EDN联手做了一个“2014年薪水和意见研究”的调查,对象包括北美、欧洲、印度、中国与日本的工程师,回收了超过6,000份问卷。这些受访工程师平均年龄 47.6岁,平均工作资历19.5年。有67%在2014年度获得加薪,有56%拿到分红;有91%对职业生涯感到满意,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平均已经待了 9.3年,而其中也有26%表示想换工作。   总的来说,北美工程师的薪水要比国际同行来得好,大多数的受访工程师们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满意,对于未来发展也抱持乐观态度,但他们也因为工作负担、工作保障以及所属专业环境的不断变动而感到不安。 下面是调查的结果和重点。 2014年EETimes/EDN工程师薪资调查受访者基本状况   这些受访工程师的职称则是:   2014年EETimes/EDN工程师薪资调查美国受访者的专业领域 这份调查的受访工程师所属的产业领域分为几个类别,包括汽车/交通、网通系统与设备、电脑/周边、消费性电子、军事航太、工业应用、量测仪器、医疗设备、半导体设计制造、安全、学术研究、商业/零售、能源与其他…   而因为这项调查是由EETimes/EDN美国版举行,所以特别关注了在美国的受访工程师所在地,有硅谷的美国西岸果然还是工程师集中地…   重点来啦…各地区的工程师平均薪资到底是多少?北美的工程师果然身价最高!平均年薪超过了10万美元(近63万RMB);其次则是日本与欧洲的工程师,平均年薪分别为6万8,201美元(约42万 RMB )与6万4,057美元(约39万 RMB )。 而印度与中国的工程师平均年薪分别只有1万5,920美元(约10万 RMB )与2万8,006美元 (约 17 万 RMB )   为何愿意离乡背井去上班? 在2014年度的工程师薪资调查中,特别询问了欧洲与北美工程师对于离家工作的意愿以及可接受的条件为何,加薪升官当然还是最大的诱因… 从前面的工程师平均薪资状况来看,与其他职业比较,工程师的“薪情”应该算是中上了吧?但其实世界各地的工程师们还是对自己的收入不甚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北美、欧洲、中国或印度,只有非常少数的受访工程师认为自己的薪水优于其他职业领域相同资历的工作者,而印度甚至有超过五成的受访工程师认为自己的薪水还比人家低。 工程师们觉得自己的薪资水准还可以更好   台湾或者说亚洲地区工程师加班熬夜很常见,其实欧美地区的工程师也有不少得24小时待命… 32%美国工程师表示得24小时待命   欧美工程师喜欢自己的工作,印度工程师积极想换掉老板,中国工程师则是想转行! 尽管工程师们认为自己的薪资水准还有提升的空间,整体看来,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印度的工程师对这个职业基本上还是满意的,只不过美国与欧洲工程师对职业满意的比例是将近六成,但中国与印度工程师对职业满意的比例都只有三成左右。 因为对职业不甚满意,印度的工程师是非常积极找新雇主,其比例高达39%;而中国则有34%的工程师想转行,同样有转行意愿的美国工程师比例只有5%。   美国工程师2014年经历的好事与坏事   欧美工程师的烦恼 欧美工程师们虽然大多数对自己的工作满意,但他们一样对于职业抱着许多的忧虑,而最困扰他们的包括薪水、裁员、工作负担、健康保障、如何在工作与生活取得平衡…等等   此外2014年EETimes/EDN工程师薪资调查也询问了各国工程师对专业人才缺乏问题、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看法… 如何因应工程师人才缺乏问题?   工程师看好哪些未来发展趋势?   转自E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