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感觉

相关博文
  • 热度 14
    2016-2-1 14:31
    900 次阅读|
    0 个评论
       最近几天的家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在这个时刻我也不知道该写点什么是好,只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面对着这所有的一切体会到了父亲的不容易,一个人的面对简直太累了···········,体会到了责任的含义,对家庭的责任。
  • 热度 17
    2015-12-29 20:11
    1104 次阅读|
    0 个评论
    日复一日地保持自觉与警醒,困难得不可想象 2015-12-26  | 发布:  左岸  | 分类: 阅读时间  | 标签: 思维 + 生活 + 管理  |  阅读: 1,287 VIEWS   今天是推书时间,这本书是 呱呱 推荐的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 《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 。 文/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两条小鱼在水里游泳,突然碰到一条从对面游来的老鱼向他们点头问好:“早啊,小伙子们。水里怎样?”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终于忍不住了,他望着另一条,问道:“水是个什么玩意?” 这个故事要表达的观点很简单:最明显、最普遍、最重要的关系,往往是最难发现、最少谈论的。 我们一直都在不停地讨论,信仰从何而来,即,从人内心的哪个地方而来。似乎,一个人对世界和对自身经历的意义的解读方式,就好像身高或者鞋码一样,是天生的;又或者像语言那样,是从文化中吸收的。 许多有信仰的人似乎也都对自己的理解无比自信。自大、盲目确信、思想封闭,就像一个彻彻底底的牢狱,狱中之人甚至不知自己已被监禁。 我们很少去思考这种自然而然出现的自我中心意识,因为从社交方面考虑,这种意识很叫人反感,但实际上,它又确确实实地存在于我们所有人的内心深处。 这种意识,是我们自出生起就存在的默认设置。虽说他人的思维和情感也以某种方式与你相交融,但你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才是最直接、最迫切、最真实的。 这无关乎“美德”——而关乎我的选择,选择以某种方式来改变或者摆脱我们与生俱来的默认配置,即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并以自我中心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 那些能够以这种方式来调整自己的默认配置的人常被誉为“适应性好的人”。根据这个学术设定,一个问题便凸显出来:调整默认设置,与真正的知识或才智又有多大关系呢? 也许教育体系中最危险的事,至少就我而言, 便是它会让人喜欢上过度推理,让人迷失于抽象思维之中,从而忽略了眼前之事。甚至忽略了内心之事。 想必各位现在已明白,随时保持警醒与专注,而不被头脑中持续不断的独白催眠,实在困难。 在毕业后的这二十年里,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得失,明白了人文教育“教你如何思考”这一陈词滥调,实则是一个深沉而重要的真理之简说。“学习如何思考”,其实是学习掌控自己思考的方式和内容。是让你以充分的自觉和警醒去选择关注的内容,选择从经验中构建意义的方式。因为,倘若你在成年生活中不能或不愿练习这种选择,那你将会被彻底打败。 实际上,即将毕业的各位完全不知晓“日复一日” 的真实含义。而这恰恰是成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大多数毕业典礼演讲却从未提及。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便是厌烦倦怠、例行公事和微小的挫折。 举个例子,假设今天是成年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一天,你早晨起来,去干那份充满挑战的白领工作,辛辛苦苦干了九到十个小时,末了,你累了,筋疲力尽,你只想着回家吃顿好的,然后, 也许你只放松了一两个小时,就得早早入睡了,因为明天还得早起,还得重复一模一样的事情。 当然,在座诸君都有此种经历——但这些还没有成为各位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各位还没有如此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然而,未来确将如此,还有更多枯燥沉闷、恼人厌烦、看似毫无意义的例行公事,不过…… 重点在于,像这样细微琐碎、令人厌烦的无聊破事,正是你做出选择的时机。正是这样自然而然、无意识的方式,让我体验到了成人生活中枯燥无趣、灰心丧气、繁忙劳碌的那一部分,我自然而然、无意识地有这样一种信念:我是世界的中心,我眼前的需要和我的个人感受,决定着世界运转的先后顺序。 但问题是,显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这类事情。我可以勉强自己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在超市收银台前排队的每个人,或许都和我一样无聊而沮丧,甚至有些人的处境比我更艰辛、更乏味、更痛苦。 但大多数时候,如果你够警醒,让自己有所选择,你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刚刚收银台前的一幕。 当然,此类事情的可能性不大,但也绝非毫无可能——这取决于你思考问题和集中注意力的方式。如果你自然而然地就能确定自己知道实际情况,以及什么人、什么事才是真正重要的——如果你想要按照自己的默认设置运转——那么你就跟我一样,可能不会去考虑那些并非毫无意义且恼人的可能性。但 如果你真正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关注,那么你就会明白,你还有其他的选择。 你将会拥有这样一种能力,把刚刚那幕拥挤烦躁、缓慢耗时、如同地狱般的购物情景变得既充满意义,又神圣无比,与点亮星星的神奇力量共同闪耀:同情、爱以及万事万物深层的和谐。 神秘的事物不见得一定是真的:唯一绝对的真实是,你可以决定自己以何种视角去看待事物。 这,就是真正教育的自由,以及学会如何更好地适应的自由:你会有意识地决定什么有意义,什么没有。 ——————————摘自 《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 —————————— 关于本书: 当你渐渐麻木到忘记为心灵寻找归属时,这本书能提醒你,做一个懂得思考的人有多么重要。 对于接受过系统化思维训练的人,这貌似是一个可笑的讽刺,实则是一个最大的提醒—— 日常生活就是我们本身,既绝望又禅意; 在繁琐无聊的日常中,日复一日地保持自觉与警醒,困难得不可想象。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力量、良善和宽容,而这些品质,是那位头脑王国的主宰(思维定势)永远都无法打败的。”——《纽约时报》 关于作者: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Wallace,1962-2008),美国最好的当代作家之一,与乔纳森·弗兰茨并称为美国当代文学“双璧”。与詹姆士·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威廉·加迪斯的《承认》和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等相提并论。 死后留下未完成的小说手稿《苍白帝王》,经编辑整理出版后,荣获2012年普利策奖小说奖提名。 生前唯一一次公开演讲的录音也在朋友圈和互联网广泛流传,出版后引起更大关注,被《时代杂志》评为“对知识分子的最后演讲”,与乔布斯一起入选“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毕业典礼演讲”。 在作品广受赞誉的同时,华莱士也饱受抑郁症折磨。2008年,华莱士在加州的家中上吊自杀,年仅46岁。 读后感: 在稳定安逸的生活里摆脱日复一日的麻木 文/特立独行的猫 说实在的,看开头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要说什么,不知道是因为作者太高深,还是我脑子有问题。但拨开迷雾各种例子,我看清楚了这本书的意思,其实也就是我自己。 我不就是书里说的那个,在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里不知疲倦的重复着,麻木但不自知的人吗? 我们每个人天生的默认设置其实都是以自我为圆心的思考。自己不喜欢的就是垃圾,对自己不利的就是不好,对自己没效果的就是没用。有时候在排队或者等待的时候,看着前面后面的人群,总会觉得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这里,为什么还没到我,为什么这么慢。我看着他们每一个人,感觉自己要神经了一样,他们都是人,跟我一样,为什么我会盼望着他们消失一样?昨天在宜家在烤肠的时候还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天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一模一样的例子,惊喜之余也有点震惊。 这不是一本教你励志努力奋斗的书,文字不多,每页一句话,但每句话都值得细细品味。前半部分第一次阅读的时候还会觉得有些哲学的形而上,有些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而后半部分才是本次演讲的重点。教育是一生的事业,现在你的菜刚刚开始,随时开始。如何在安逸的成年人生活里摆脱日复一日的枯燥,如何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如何决定自己将要信仰什么,如何学会独立和自由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高高在上的东西,可能是金钱,身材,美貌,健康,在高高在上的面前,无论我们多么优秀,都会觉得自己非常卑微。这种心理在我们的身体里发酵和弥漫,成为我们心理上的弱点,伴随着每一天龃龉前行。 真正重要的自由,意味着专注、自觉、自律和不懈努力,以及真诚的关心他人,并每天都以无数琐碎微小而乏味的方式,一次又一次的为他人牺牲奉献。 达叔有言;但凡事情,唯有东西这个当中的本质,而这本质当中所包含的又是什么,有可能会让我们深入到哲学的层次,但这正式生活,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我们才能更好的掌控我们的人生,知道我们该做什么,“ 真正重要的自由,意味着专注、自觉、自律和不懈努力,以及真诚的关心他人,并每天都以无数琐碎微小而乏味的方式,一次又一次的为他人牺牲奉献。 ”这句话给完全展露我们生活当中的一系列的东西,自由在这个社会是那么的稀缺,而又是那么的宝贵,宝贵的生活在现实之中的社会让我们感觉那种东西遥不可及。但是却正是当中的想发,这种东西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要我们有发现自由的内心,就是自由的,就好比我现在正在写着这篇随记一般,毫无杂念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这是一种对于自己的自律,自己始终相信未来,相信那不屈的努力。
  • 热度 10
    2012-6-9 19:35
    1114 次阅读|
    1 个评论
    感觉好像好了点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