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技术文档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21
    2012-12-26 18:25
    1884 次阅读|
    0 个评论
    USB 口对设备的识别 有一个比较专业的词 “ 枚举( USB Enumeration ) ” ,对 USB 设备来说是必须要经过的一步认证,在这个 过程中 USB 控制器识别插入的设备是高速还是低调,硬件驱动的 VID ,供电需求等等信息。     所有接入 USB 口的设备在刚开始消耗的电流都不能超过 100mA ,只有在枚举过程后主机才决定是否可以 给设备提供更高的电流。 如果没有枚举过程则 USB 口最多只能提供 100mA 的电流,如果用电器拉载超过 100mA 以上的负载,则 USB 控制器会关闭 USB 口。                    所有接入 USB 口的设备在刚开始消耗的电流都不能超过 100mA ,只有在枚举过程后主机才决定是否可以给设 备提供更高的电流。 如果没有枚举过程则 USB 口最多只能提供 100mA 的电流,如果用电器拉载超过 100mA 以上的负载,则 USB 控制器会关闭 USB 口。 这个过程好比一个公司,你就是 USB 设备,要进入公司首先要面试(枚举),你到了面试现场(第一次 插入设备),面试官首先了解到你的外表,性别已经你要应聘的岗位(设备描述符),然后给你一个号,以 后就开始按号叫人,当你被叫到就开始问你的专业知识,性格等(配置描述符),如果你比较合适(通过了 枚举)你就会录取了,并且注册一个你的信息到公司(驱动安装,并且写入注册表)。等你下次来公司,只 要把工号( PID , VID )报上,就知道是你来了。 当然,实际过程远比描述的详细和复杂。整个枚举过程发生在 USB 设备接到 USB 口上的前几秒钟,对 用户是不透明的。 充电器控制器详解 下面我们用一个实际的控制器来举例,产品来自 Linear Technology ,型号是 LTC4062 ,是非常常见的单块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控制器                             下图控制器的输入可以接 USB 口电压,其实还可以接更宽, 4.3V-8V 的输入电压都可以。充电电流 Ic 的大小可以从 0-1000mA 自行设定。     设定方法是调整图中红色电阻 Rp 的阻值,充电电流 Ic 等于 1000mA 除以这个电阻的阻值。当满足涓流充 电条件是充电电流自行降低到充电电流 Ic 的十分之一。                C/5 是可以在高低恒流充电状态切换,不设定时就以 Ic 充电,设定为 1 就以 Ic 的五分之一充电。刚才所说的“枚举” 过程 也是在 C/5 端口内部设计实现的,就不再介绍芯片内部的结构了                   Timer 是充电终止的计时器,有多种方式终止充电,第一种是 Timer 和 C/5 之间可以接电容 Ct ,接上以后充 电器将在 3 × 10 7 Ct 小时后停止充电。还有另外一种终止充电的方式,判断充电电流大小停止充电。     上图看着会不会眼熟?其实就是第二页介绍锂电池充电过程的实际测试结果,第一个涓流阶段由于横轴 很短所以没画出来,实际上这个过程一定存在。 手机电池使用中的 3 个误解 一:“电池用不用激活”?     答案是需要激活!但此过程在工厂中完成,用户没有能力完成。锂电池的激活过程是这样的:锂离子电 池打开壳 -- 灌输电解液 -- 封口 -- 化成,就是恒压充电,然后放电,如此进行几个循环,使电极充分浸润电解液充分活化,直至容量达到要求为止,这个就是激活过程 -- 分容,也就是说出厂后锂离子电池到用户手上已 经是激活过的了。另外,其中有些电池的激活过程需要电池处于开口状态,激活以后再封口,除非您拥有了 电芯生产设备,否则没法完成。 二:“手机需要每次把电用光再充吗”?     不少朋友认为,锂电池必须将电量用光,否则也有可能出现记忆效应,其实这个概念最早来自镍镉电池, 镍镉电池有记忆效应,如果不放尽电量,电池会随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呈现出电量愈来愈少的状态,后来的镍 氢电池已经得到了改进,已经没有明显的记忆效应,因为镍氢电池还是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晶格化导致容量降 低,仍然需要经常的彻底充放电来保持其正常的电量。而锂电池则基本上没有记忆效应,可以随时充放电而 不会影响电池的容量。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电池记忆效应是指电池的可逆失效,即电池失效后可重新回复的性能。而锂电池是不可 逆的,性能及容量只会随着使用而不断地减少,另外,消除电池记忆需要进行深充深放,也就是电池电压要 到达 1.0V ,手机不可能坚持到电池电压到 1V 时关机。      多年的事实证明放电深度达 99% 以上的锂电用维修电源能激活的也只有半数 , 其余半数报废!虽然我们用 手机不至于把电池用到深放电的电压范围,但也没必要每次都把电用到自动关机。   三:锂电池只能充放电 500 次     相信绝大部分消费者都听说过,锂电池的寿命是“ 500 次”, 500 次充放电,超过这个次数,电池就“寿 终正寝”了,许多朋友为了能够延长电池的寿命,每次都在电池电量完全耗尽时才进行充电,这也映证了第 二个问题的出现。     假设一次完全放电的电量是 Q ,一块电池的周期为 500 次,那么它在寿命中提供的总电量是 500Q ,如果 你每次都用光电,那么确实可以充 500 次,但如果你每次用了 50% 电量就充,那可以充 1000 次,以此类推, 但因为电池中电量过少电压过低并不好。     在第二页我们也说过,过低电压时出现大电流充电,或者充电电压高于 4.2V 很多都会给电池造成永久损 伤,所以电池还是随用随充最合理。 总结: USB 口给手机、 MP3 充电的过程的细节还有很多,使用的控制器在功能上也有区别,比如保护功能上,电 压变换采用的电路上,以及不同电芯的锂电池充电停止条件也不同,这方面做的规范的厂商固然很多,但山 寨厂的产品大都不顾及这些规范,所以买手机充电器或者 USB-HUB 时还是选择正规大品牌更好。
  • 热度 23
    2012-12-26 18:24
    1811 次阅读|
    1 个评论
    锂电池充电中的细节技术文档。                                  安全的锂电池充电过程     我们可以购买到的正规移动电源 / 电池,大都使用了锂电池,手机、平板、 mp3 、相机里面也都有锂电池。 准确来说是 “ 锂电池电芯 + 充 / 放电控制电路 ” ,因为锂电池电芯很脆弱,过低电压下放电、过高电压下充电 都会永久损坏电芯。比如充电电压 4.2V ,如果采用 4.25V 充电,电芯必坏无疑。     鉴于锂电池如此敏感,大部分充电电路都直接使用现成的芯片控制锂电池充放电过程。     充电的过程是这样:      1 、涓流充电阶段     先判断电池电压,如果电压低于最低电压则首先进行涓流充电。如果一开始电压就高于最低电压则直接 进入第二个阶段:恒流充电。     最低电压根据电芯不同有不同的设定,基本都在 2.5V-3.0V 之间。涓流就是小电流的意思,多小的电流 算小呢? 0.06C -0.1C 就算涓流。     C 是什么 ?举例来说 2000mAH 的电池 1C 就是 2000mA ; 5000mAH 的电池 1C 就是 5000mA 。(大部分锂电池充电和放电都可以达到 1C );             2、 恒流充电阶段     涓流充电到电池电压高于最小电压后,充电器以恒定电流给电池充电,这个恒定电流就是很多充电器上 标注的多少多少安。比如 iPhone4/4S 是 1A , iPad 是 2.1A 。           恒流充电的过程中,电池电压也在逐渐升高,从最小电压上升到 4.2V 时恒流充电阶段终止,恒流过程实 际能为电池充进 40%-70% 左右的电量。之后进入下一个阶段:恒压充电。   3 、恒压充电阶段 恒定 4.2V ( ± 0.35% 的精度)给电池充电,这个阶段里电流就不能维持恒定了,而是逐渐下降,当充电 电流下降至 0.1C 后充电过程结束。这个阶段实际上可以充进 60%-30% 的电量。所以一块 2000mAH 的电池用 1000mA 的充电器充电时即便没有热损失出现,时间也会大于 2 小时。如果把电压转换中产生的废热算上也许 实际充满电的时间超过 3 小时。 上图就是刚才所说的 3 个过程,所有锂电池充电时都要遵循这个规律,所以现在转而说到 USB 口给锂电池 充电,中间就需要有控制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不然 4.5V-5V 的电压加在锂电池上,电池直接就损坏了。                   
  • 热度 19
    2012-11-5 09:23
    1825 次阅读|
    0 个评论
    PS:这是我在EDNCHINA的第一篇博文,希望以后能够坚持写下去。         今年10月底(2012年10月19日),我终于成功保研,这也意味着我的大学本科学习基本结束,接下来迎接我的将会是3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         为什么要选择保研?我想说我不是为了逃避今年巨大的就业压力(到现在,我们专业找到工作的不到10%),而是因为我觉得我还有很多感兴趣的东西没学到。可能听起来有点装逼,但我就是这么想的。我本科阶段一直过着很充实的实验室生活,对于编程,我自学了C、C++、VB,当然也不能忘了我学的第一门编程语言《易语言》,现在还是我的最爱;对于硬件,我先后学习了STM32、51单片机、ARM11,在这期间对自己也算是一种挑战,我凭借自己编程方面的优势首先选择了学习STM32(CORTEX-M3),再花了一周的时间学完51单片机的全部知识,也因此树立起了我对底层软件开发的强大信心,后面还做过基于其他处理器的项目。说这么多,我只想说我不愁找不到工作,也不愁找不到好一点的工作。但是,我发现大学的实验室里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一种很明显的问题都是:每一个菜鸟进入实验室学习的时候,居然很难找到实验室研究方向的资料,我们的师兄师姐走的时候什么都没留下,以致于我们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摸索,没有人能指导你,我们这些菜鸟必须靠自己独自去摸索学习。在这个时候我迫切的需要一本合适的入门书,却没有,其实网上也找不到,我想,这应该是我研究生阶段应该做的一件事情,这也是我开博客的原因之一。         再说说本博文的主题:《TI TMS320C55x DSP技术文档翻译节选》。这个主题主要是我,一个小菜鸟,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DSP应用开发过程中比较有参考价值的TI技术文档翻译成中文,并做适当的修改,以尽可能帮助像我一样的DSP菜鸟们入门,当然现在的我也刚刚开始学习DSP。我会尽可能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向文中加入一些我个人经验总结和注意事项,但愿能够做到没什么大的错误。但我之前也没有接触过DSP,这是第一次,碰这个东西也就是10月20号到今天(11月4号),其间还因为很多事情耽搁了,没能抽出时间学习,但是我还是希望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沉淀下那么些能够帮助咱们中国广大的菜鸟们早日入门,同时也希望在这过程中能够得到网络中的高手们指点,你们的批评指正是小弟前进的动力。         在最后,我想说,咱们中国的科技一直很悲哀,我们花了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去跟着外国佬屁股后面走,我们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档(这对于向我这样英语基础差的鸟儿来说太惨了),读完之后多半还不知所云,国内的各种书籍也只是为了骗钱,净说一些想入门的菜鸟们听不懂的鸟语,各种专业术语,一上来就是汇编和乱七八糟的评论,我真心希望我们国内的那些所谓的“大神”们能务实一点,就教我怎么入门就行了,等我入了门,你说的那些不用你教我也能学会。就拿TI TMS320C55x DSP而言,你就给我讲一下开发平台的详细搭建过程及注意事项、如何建立工程、CSL怎么用、DSPLIB怎么用、TI的技术文档怎么去选择性的阅读等等,我觉得这些就够了,如果能够怎对这些问题出一本入门书,我想肯定比现在市场上的那些所谓的畅销书强。如果我们能够把花在学习别人的东西上的时间大大缩短,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创新”问题,中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至于现在这么差。所以,我想说,我们不是不能创新,而是我们来不及。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做好“过来人”的职责,让菜鸟们少走弯路。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