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中国手机

相关博文
  • 热度 22
    2015-11-10 14:23
    2955 次阅读|
    5 个评论
      据《华尔街日报》近期报道,高通公司未能与中国手机制造商巨头达成协议,致使投资者对高通失望。上周四,高通股价下跌15%,后于上周五恢复近5%。   高通总裁德里克-阿伯利(Derek Aberle)上周在公司发布最近季度财报后,面向分析师召开的电话会议上称,由于部分中国手持设备制造商瞒报销量,或停止支付无线技术专利授权费,公司授权收入减少,致使最近季度净利润减少44%。     去年,在高通在同意支付9.75亿美元平息中国政府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后,取得了不错的条件,一方面专利费仅仅打折,收取的基础依然是整机收取,而没有变成芯片价格计价。另外一方面,原本不缴纳专利费的TD也要缴费。其在中国的授权收入原本应当增加。   而据投资机构Sanford C. Bernstein Co。的分析师斯塔西-雷斯根(Stacy Rasgon)称,“高通与政府达成协议后,情况反而变得更加糟糕”。他称发展“令人震惊”。   为什么官司看似有利,高通反而收不到钱了?高通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一、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高通在中国起家,是靠的是小米。虽然高通做芯片的时间要早于小米上市的时间。但是当年智能手机芯片还是百家争鸣的局面,Ti,三星方案在国内都有厂商来做。   而高通的基带,应用处理器整合成SOC,开发容易,小米迅速做出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这引发了厂商的跟风。   在小米之前,高通芯片并不流行,而在小米之后,几乎所有安卓手机的旗舰产品都用高通的处理器。高通迎来了辉煌时期。   在智能手机的热销期,增长期,高通专利费虽然收的价格极高,但是厂商得多,赔得起,只要早点拿到高通芯片的供货,这点专利费可以负担。   但是到了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萎缩,销量都在下滑,高通继续收取高额专利费,就严重影响了厂商的利润,本来很多厂商就是微利甚至亏损,高通按照整机收取的专利费虽然打了折,依然是沉重的负担。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拖欠就很正常了。   二、高通的制约能力在下降   其实,就是在智能手机的鼎盛时期。手机厂商对高通高昂的专利费也是叫苦不迭。但是为了高通的供货,没有厂商敢于直接反对高通。   去年的高通反垄断调查本身就很有意思,举报高通的不是厂商,而是上海一个的组织,这个组织背后的厂商没有敢直接出面。   一方面,厂商害怕高通的法律诉讼。更主要的是,厂商的全线产品都用高通处理器,得罪了高通,不供货厂商怎么生产产品呢?   而到了2015年,一切都变了,一方面高通的专利调查本身就代表政府的意志。最后高通虽然缴纳了罚款,取得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缴费一方的中国手机厂商却嗅出了一些味道,高通在这次诉讼中妥协收场,那么下一次诉讼呢?高通法律诉讼的威慑力在反垄断调查后下降了。   更重要的是,高通自己的产品出了问题。在2015上市的处理器中,高通高端的骁龙810发热严重,而中低端的处理器采用公版的A53核心,性能要弱于竞争对手MTK。   而中国主要的手机厂商华为,小米都在自己设计芯片,华为常年不用高通,而小米年初拿下了联芯,低端已经不用高通。   同时,最近崛起的魅族和乐视都选择了MTK的芯片,只是乐视的旗舰还用高通。   即使高通不供货,中国手机厂商也有替代品,高通断货的威慑力也在下降。   厂家不怕得罪高通,专利费拖一拖等一等也就正常了。   三、高通的出路在于专利保镖   在中国国内市场,高通的威慑力下降。厂商利润微薄,在可预期的未来,高通的专利费会收的越来越艰难。这个趋势很难改变,除非高通的新产品相对竞争对手具有压倒性优势。   但是,高通依然有出路可走,这就是给中国手机厂商充当专利保镖。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下一步的发展需要海外市场,特别是第三世界亚非拉国家的市场。而到了海外,面对险恶的专利环境,中国厂商是需要保镖的。   去年,小米在印度被爱立信打击,就是专利问题,而解决的方案是高通利用其专利垄断地位和反向授权协议保护了小米。用高通芯片的的小米手机在印度畅通无阻。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出海后被众多厂商专利围攻,还不如把专利费交给高通,让高通充当专利保镖,为中国手机的国际化保驾护航。   而高通也应该认识到,其在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把高通的利益与中国总体的利益结合起来,高通的利益与中国手机厂商,中国中国政府的利益一体化,高通才会获得广泛的支持。   历史证明,能够做到一体化的国际厂商在中国都赚的盆满钵满,大众在被美国调查前,全球一大半的利润都来自中国。   所以,捆-绑利益才是高通在中国的出路。专利费是个麻烦,但是高通有路可走。  
  • 热度 661
    2015-8-10 11:11
    16431 次阅读|
    631 个评论
    8月13日,小米会发布什么? 最近中国手机市场好戏连台,不断有高性价比的手机发布,也不断获得一阵阵的喝彩。荣耀7,魅族MX5,大神Note3,一加2,据说锤子也要发布小锤子了,连沉寂多时的老罗也开始在微博上变得活跃了。 这个炎热的夏天,似乎有一个大佬缺席了,不用说,大家猜到,就是小米。似乎已经很久没有重量级的产品发布了。很多人都在期待,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销售季节,小米还会有重量级的产品推出吗? 很多记者应该都接到了8月13日的邀请信,小米终于在邀请信队伍中现身了。雷军和小米的官微上,都在宣传的是它的新一代MIUI7,难道只有MIUI发布? 很多的粉丝在微博上,请我爆料。我也从供应链上了解了不少消息。告诉大家的好消息是,肯定还有一款重量级的手机发布。但是,我们现在玩一个有奖游戏,大家在这里猜一猜,这款手机的配置,售价。谜底揭晓那一天(8月13日晚上),我送出小米note一台。 在我的官方博客下面评论者中抽奖! 电子工程专辑网站博客这里没有字数限制,你可以大胆的写。赶紧动手吧!
  • 热度 34
    2013-12-6 12:00
    9075 次阅读|
    10 个评论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引出了无数没落或者待机而发的六国王公贵族,当然也包括不知父亲是谁,却又号称斩白蛇被赤帝附身的那个著名破落户。   描述2013年的国内手机市场,除了秦末,可能就只有评书里唐初的三十六路烽火,七十二道风尘。   即使在国内手机市场的一片混乱之中,几条脉络清晰可见:   一、几种不同趋势判断和价值走向的手机公司泾渭分明   1、试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再造网络服务平台的IT公司   典型的代表就是小米,所谓完整封闭的生态链的打造,所谓不靠硬件赚钱,都是故事。   基于PC环境的即时通讯、搜索、门户、游戏、交易、结算。。。都已尘埃落定,金山主打的杀毒、WPS更像手机端的APP,要依托于别人的软硬件平台才能生存,被边缘化的迹象很明显。   苹果、谷歌跟微软的争夺,也不是从PC环境的操作系统上寻找突破,颠覆和破坏以及重构的故事也因此发生。   小米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一种假设,在移动互联、智能电视、PC三块屏交相争辉的环境中,会产生新的大平台企业和新的平台服务形式。   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小米现在是一个硬件公司,未来也还会是一个硬件公司。   可能也正是因为IT出身,熟知摩尔定律对产品技术和成本的影响,再加上原本没考虑硬件成为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所以破坏性营销的结果,反而造就了一个敢砸市场而且从硬件上获得了利润的“互联网”手机公司。   2、基于信息传递技术这条主线,全面布局的通讯设备公司   如华为如中兴,只要跟信息传递有关的领域,不论硬件还是软件,他们都会排兵布阵,不求领先于同侪,而是不出现明显的短板。   这类企业主要的参照物是思科、朗讯、爱立信、三星,每一个环节都未必是最强,但每一个领域的领导者一旦出现重大失误,都是他们迅速崛起的机会。   过于关注产业链的企业,不可能在每一个细节都去关注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仅从单个手机产品端,他们追求的也都是功能实现,而不是实际用户可能敏感的功能实现方式和个性需求。   他们争夺的是整个产业链条的话语权,而不是其中的一个领域,所以他们的抢位和卡位重点是在产业的价值链条上,开路产品市场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不是全部,甚至未必是核心。   这类企业擅长的是利用战略性布局优势,对某些领域,包括手机硬件产品市场,形成不断的挤压。   3、产业性布局的公司   联想给很多人的印象都是只适合做搬运工和卖IT白菜,但这正是这类企业可怕和可敬之处,他们追求的不是单产品的出彩和绝对利润,而是规模效应。   纵观联想涉足过的领域,需要精细运作的行业,他们无一胜绩,但在行业规模量足够大的领域,作为后来者,他们又鲜有败绩。   PC是这个轨迹,房地产是这个轨迹,在玻璃、白酒和农产品行业的布局,也无不是这种企业思维的体现。手机行业也不会例外。   他们学习能力强,有系统战略眼光,可以忍受交学费的发展过程,擅长中长跑和弯道超车,都是剩者为王的竞争观主导下的具体市场行为表现。   跟这类企业碰撞,全产品线操作的手机企业,基本没有什么机会,特别是在中低价格领域,他们随时可以用中高价格产品俯冲低价市场,每一款产品对他们都只是工具或者手段,不是支点,更不会是全部。   类似于联想这种操作思维的手机公司,还有TCL、康佳、创维、海尔、海信等,最显著的特征是都有其他业务支撑和资金保证。   4、完全品牌化运营的公司   国内有两个非常值得尊重的手机企业,OPPO和步步高。   也许都跟段永平有直接投资关系,但两家手机公司之间,应无资产上的合作,甚至谈不上资源共享。   两个公司对错位竞争和消费者心理把握,都表现出了明显高于其他国产品牌的理解和执行能力。而且在品牌战略指导下的产品规划、市场营销,都可写入教科书。   可能形而上的东西深入了骨髓,智能手机硬件提升带来的物理性冲击,曾让两家公司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也正是因为对消费行为和技术趋势的判断能力,让这两家公司痛定思痛,在两年时间里,迅速跟国际技术环境接轨,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和延续了原来的品牌定位,具备了向国际品牌发起挑战的产品和技术储备。   做一个简单假设,放弃掉传统的渠道和终端,把原来的出货价转变成对消费者点对点的零售价,这两家企业利润没有任何变化,品牌推广方式也没有任何变化,厂商和消费者的收益可能反而会大幅提升。   两家企业没有走这步棋的原因,可能是还没准备好,可能是爱惜羽毛,不忍割舍。当然,最核心的问题是国际品牌下压的动力还不够充分,国内品牌还没有哪一家对他们形成真正的威胁,一句话,还没被逼到那个份儿上。   互联时代,基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品牌认知,在显性和可类比的产品性能面前,以及原始粗暴的价格冲击之下,往往就像矜持的**想保护的那层脆弱的薄膜。   如果只是一味被动等待O2O时代的来临,中间变数很大。   5、不断寻找市场缝隙和机会点的产品公司   这种公司有两大类。   第一类有三种人:   可能正在抱怨产品做得好的公司是在制造性能过剩,但并不妨碍他们的模仿;   可能在诅咒一些厂商只顾走自己的路,让同行无路可走,忘了自己的立足点就是低质和低价,包括但不限于偷漏税和各种形式的偷工减料;   可能在嘲笑高端品牌在怂恿人们卖*,自己才是世界上那个最实在最实际的手机厂商。殊不知正是对美好事物孜孜不断的追求,才带动了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完善,也带动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另一种类有四种:   或许在寻求产品面的变化,如软硬件上的微创新;   或许在全球范围去探索适合自己企业产品销售的空间,如海外市场;   或许在做差异化人群的细分,如老人手机;   或许在探索行业应用,如远程医疗。。。   太阳照到和照不到的地方,都有生命在滋长。   二、硬件有见顶迹象,品牌集中化在加剧   记得白岩松在08年春节前展望奥运回顾历史的时候,描述了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什么,其中一条就是:我们习惯了像PC一样不断地被升级,虽然我们并不需要。。。   那一年下半年,中国发放本该几年前就发放的3G牌照。   对很多国产手机品牌厂商来说,2011年国庆很难忘,仿佛一夜之间,渠道终端反馈上来的信息都是,智能手机缺货。   2011-2012年,在国内市场耕耘的手机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产品尚未上市,已经落伍了。   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积累,渠道和终端沉淀,在趋势碾压之下,在消费者通过简单物理数据对比,就能感受到产品优劣的时候,成了包袱和羁绊。   于是,瞄着诺基亚的厂商开始瞄准三星和苹果。   于是,硬件和价格两个最显性的物理指标的比拼,成了2011-2013年手机行业的主旋律。   于是,PC走了30多年,才出现的硬件提升速度超越了消费者实际需要的市场现实,手机行业用了5年时间,已经出现。   09年最高峰时期,据说包括华强北在内,国内大大小小的手机厂商、集成商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6000家之多,现在,据说还剩下不到600家,是最高峰时的1/10;   虚拟运营商、运营商数量超过8家,话费补贴就将成为行业普惠性政策。厂商的竞争最终还会回到产品力和品牌运作能力上。   除了专业人士和行业内的人,普通消费者能记住的任何一个行业的品牌名称数量,很难超过12个。所以,有人说,手机开路品牌最终数量不会超过20家,洗牌才刚开始。   据说,高通明年开始放缓高平台芯片的推出速度;   据说,虽然厂商数量在急剧减少,2013年国内手机实销数量会达到创纪录的4.2亿部   据说,2013年国内手机1-7月份,加权平均零售价格是1760元;   据说,不能在行业加权零售价格之上立足的开路品牌,都将逐步失去生存能力;   据说。。。。。。   三、信息交互方式带来的影响   2012年5月前后,@王冉 在一条新浪微博中说:美国消费者已经超越了对品牌的依赖,开始关注产品差异化体验和个***。   这其实是信息交互方式带来的变化,准确地讲,互联网让新产品新品牌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找到目标消费者,也被目标消费者找到,并。。。接受。   可能我们要重新认识一些事情:   1、抛开支付能力的话,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是由信息接收方式和物流成本、时间决定的   2、品牌是一种认知,包括了信任,也包括了价格   3、互联时代建立认知基础的时间成本,比传统电视、报纸时代,降低了几倍甚至几十倍   4、认知关系难以确立的核心问题有三个:产品的唯一性;信息覆盖面和发放量;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很多人都认可苹果是市面上最好的手机品牌,但乔布斯的核心思想并不是做最好,而是做不同   6、行业变革来临时,传统企业前期做得越好,受到的冲击就会越大,调整的代价也会越高。   7、互联网社区化趋势非常明显,基于互联网的媒体工具都有鲜明的特性,但也都有局限   8、产品绝对化竞争机会可能存在,但不可预期,建立相对差异化优势才是竞争的常态   9、建立相对优势的最简单方式就是与众不同的定位   10、有效的网络信息传播,都是从一个话题点开始发散,新品牌导入也应遵循单点突破的原则   11、用价格做利器寻求市场突破点,就只能在行业平均产品能力,以及平均零售价格之上,否则,无法形成聚焦   12、只有领导品牌才具有打价格战的资格   13、在相同或相似的产品体验上,才存在性价比概念   四、注定只是少数人的精彩   上周六深夜,跟一个有过多次创业传奇故事,现在又是一个硬件结算行业领军人物谈起选择问题。   我们曾在学习产品领域有过一次很失败的经历:用标准规范的真人发音冲击行业的机械合成发音;用学习方法替代行业简单查询。。。颠覆了一个行业,但大家并没有获得成功。   那个行业每年1000万台规模量和100亿零售产值,最多10-15亿行业利润,支撑1-2个上市公司就已经是极限,财务标准化运作的话,即使是领导品牌,每年也都会在盈亏平上挣扎。还要受到远程教育、各种点对点的补习班的挤压,天花板就这么高。   最大的问题不是方式方法,而是选择本身。   手机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就完全是另一个天地:每年5500-6000亿零售产值,每年40000亿资费,相关商贸交易可能更高,广告、娱乐、搜寻检索、结算。。。。还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现在新品牌进入手机行业,乃至移动互联网的几个有利条件:   1、大批企业踏空、失位,积重难返,市场空白点很多   2、绝大多数手机厂商只能接受被动挨打直至失去生存能力的命运   3、传统商业业态正在经受巨大冲击,老牌手机厂商大多进退维谷   4、新媒体的兴起,让新品牌的产品理念、产品特征迅速传递,并让部分消费者接受,成为一种可能   5、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点对点主动营销,是对传统渠道终端模式的破坏甚至颠覆   6、有清晰定位的国产品牌不超过四家,竞争还处于粗犷阶段   7、很多产品,甚至是市场上的明星机型,在消费者更加关注的信号、散热、功耗管理和简单易用上,都还存在明显短板。   通过硬件产品进入移动互联领域,这是一种选择。扎硬营打死仗,破一点而破一个面,选得准扎得狠,这是勇敢者的游戏。需要的是清晰的判断能力,以及决战决胜的勇气。   荆棘遍地的时候,敢于前行的人很少,敢在行业最敏感价位区强行突破的人,屈指可数。   不疯魔不成活,有些舞台,只属于少数人。   2014年,很多看起来很美的产品会昙花一现,看起来很壮观的营销策划会成水月镜花,二次踏空的风险正在堆积。   狼奔豕突,字面上的意思是坏人在乱跑乱撞,送给2013年的国内手机市场,也送给有可能成为对手和朋友的同行。
  • 热度 55
    2011-9-2 13:52
    10497 次阅读|
    36 个评论
           随着国产手机领域的混战状态愈演愈烈,中国手机的研发能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引起了一些工程师们的热烈讨论。根据大家普遍的观点,我做了“一个中国手机研发实力最强的公司Top10”的统计:                                                一、华为公司                                           二、中兴                            三、西姆通                            四、TCL阿尔卡特                            五、宇龙酷派                            六、联想                            七、龙旗                            八、闻泰                            九、华勤                            十、步步高OPPO       以上统计为笔者根据大家普遍的观点排序列出,有不完整或不合理处,还望读者提出!! 文章来源:http://www.icgoo.net     作者:黑猫
  • 热度 14
    2011-7-6 23:17
    1465 次阅读|
    2 个评论
        媒体唱衰山寨机老杳没意见,因为之前的山寨手机已经锐变为中国手机,剩余的山寨力量也确实应当撤出历史舞台,而完成锐变升华的企业将担当中国手机未来的重任,让山寨去死吧!     几年前联发科的Turnkey将本土品牌拖向泥潭的同时也造就了山寨的辉煌,本土品牌在经历了凤凰涅盘之后这两年再次崛起,OPPO、步步高、康佳、联想、金立等撑起了中国手机的脊梁,而以Gfive、Gorme、传音等为代表海外品牌的惊喜则为中国手机带来了远大于本土的潜在市场,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手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已经形成完备、自成体系的产业链。     联发科为大陆送来手机产业链的同时也成了自己的掘墓人,在大陆手机产业链不断完善的同时,大陆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以展讯、锐迪科、格科微、上海艾为为代表的大陆半导体F4已经成为中国手机的强力后援,中国手机在GSM市场已经占据一半以上的销量,覆盖超过三分之二的地球居民。     GSM市场的辉煌并不能掩盖在3G面前的迷茫,过去一年3G成为许多手机行业决策中心中的痛,做可能是找死、不做肯定是等死,于是虽然高通在大陆客户中手机出货不多,却有了接近50家的授权客户,可能是中国之外全球授权可能的几倍。     虽然2010年联想乐Phone未能达到100万台的销售目标,50万台的销量依然令人满意,特别值得肯定的是经过半年多的改善,到2011年乐Phone已经非常稳定,联想也因此完成了质的飞跃。     去年有朋友曾经断言,大陆智能手机能否像GSM手机一样崛起取决于品牌厂商人才的培养,因为中小企业根本无力培养人才,更经受不起人才的流失,只要联想、华为、中兴等公司方案成熟,智能手机将很快在中国手机厂商引爆,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近期老杳拜访的许多中小品牌厂商已经可以提供完善的智能手机解决方案,高通没能力解决的Turnkey难题被大陆厂商轻松迈过,Turnkey已经不是智能手机时代中国厂商的门槛。     成熟的智能手机解决方案并不能带来中国手机的辉煌,如果一样的AP、基带,一样的面板、触控,即使大陆可以提供完善的产品,依然难以与海外品牌抗衡,与GSM时代一样要在市场站稳脚跟,价格和成本肯定是中国手机成败的杀手锏,这两年大陆不仅仅冒出瑞芯微、盈方微、上海晶晨、北京君正等多家AP厂商,面板及TP厂商也在不断的降低成本,中国GSM时代形成的产业链条再一次发挥作用,目前已经上市或准备上市的智能手机在价格上与海外竞争对手相比已经颇具优势,随着产品的不断稳定,老杳相信中国手机再一次垄断低端市场为期不远。     前几天老杳曾在微博中谈到未来几年智能手机市场将形成4+1的市场格局,4指全球四家主流的手机品牌,包括Apple、三星、华为、中兴,1则是指以联想等为代表的众多本土品牌,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手机,Apple能够维持领先基于其领先的生态,而三星则是其在配件上的领先,无论是面板、Memory还是芯片,华为中兴能够胜出在于其与运营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旦中国手机在技术上赶上竞争对手,即使像HTC这样的强大竞争对手依然难以胜出。近期华为、中兴在低端品牌手机的爆发证明了这一点,唯一遗憾的是大陆推出优质的高端产品尚待时日。     老杳相信随着高通在智能手机市场对大陆厂商支持力度的加大,未来几年中国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崛起已成必然,特别在低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中国也将形成自己特色的完善智能手机产业链条,为全球提供优质低价的智能手机产品。     中国手机已经在GSM时代走向成熟,也将在3G时代完成锐变,成为全球手机不可忽视的力量,再见,山寨!(作者,老杳) 老杳吧 :集成电路社区–欲知半导体动态,速上 LAOYAOBA 【版权声明】:本文为老杳原创,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老杳吧”及其他相关信息(作者姓名等),并保留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