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引出了无数没落或者待机而发的六国王公贵族,当然也包括不知父亲是谁,却又号称斩白蛇被赤帝附身的那个著名破落户。
描述2013年的国内手机市场,除了秦末,可能就只有评书里唐初的三十六路烽火,七十二道风尘。
即使在国内手机市场的一片混乱之中,几条脉络清晰可见:
一、几种不同趋势判断和价值走向的手机公司泾渭分明
1、试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再造网络服务平台的IT公司
典型的代表就是小米,所谓完整封闭的生态链的打造,所谓不靠硬件赚钱,都是故事。
基于PC环境的即时通讯、搜索、门户、游戏、交易、结算。。。都已尘埃落定,金山主打的杀毒、WPS更像手机端的APP,要依托于别人的软硬件平台才能生存,被边缘化的迹象很明显。
苹果、谷歌跟微软的争夺,也不是从PC环境的操作系统上寻找突破,颠覆和破坏以及重构的故事也因此发生。
小米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一种假设,在移动互联、智能电视、PC三块屏交相争辉的环境中,会产生新的大平台企业和新的平台服务形式。
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小米现在是一个硬件公司,未来也还会是一个硬件公司。
可能也正是因为IT出身,熟知摩尔定律对产品技术和成本的影响,再加上原本没考虑硬件成为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所以破坏性营销的结果,反而造就了一个敢砸市场而且从硬件上获得了利润的“互联网”手机公司。
2、基于信息传递技术这条主线,全面布局的通讯设备公司
如华为如中兴,只要跟信息传递有关的领域,不论硬件还是软件,他们都会排兵布阵,不求领先于同侪,而是不出现明显的短板。
这类企业主要的参照物是思科、朗讯、爱立信、三星,每一个环节都未必是最强,但每一个领域的领导者一旦出现重大失误,都是他们迅速崛起的机会。
过于关注产业链的企业,不可能在每一个细节都去关注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仅从单个手机产品端,他们追求的也都是功能实现,而不是实际用户可能敏感的功能实现方式和个性需求。
他们争夺的是整个产业链条的话语权,而不是其中的一个领域,所以他们的抢位和卡位重点是在产业的价值链条上,开路产品市场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不是全部,甚至未必是核心。
这类企业擅长的是利用战略性布局优势,对某些领域,包括手机硬件产品市场,形成不断的挤压。
3、产业性布局的公司
联想给很多人的印象都是只适合做搬运工和卖IT白菜,但这正是这类企业可怕和可敬之处,他们追求的不是单产品的出彩和绝对利润,而是规模效应。
纵观联想涉足过的领域,需要精细运作的行业,他们无一胜绩,但在行业规模量足够大的领域,作为后来者,他们又鲜有败绩。
PC是这个轨迹,房地产是这个轨迹,在玻璃、白酒和农产品行业的布局,也无不是这种企业思维的体现。手机行业也不会例外。
他们学习能力强,有系统战略眼光,可以忍受交学费的发展过程,擅长中长跑和弯道超车,都是剩者为王的竞争观主导下的具体市场行为表现。
跟这类企业碰撞,全产品线操作的手机企业,基本没有什么机会,特别是在中低价格领域,他们随时可以用中高价格产品俯冲低价市场,每一款产品对他们都只是工具或者手段,不是支点,更不会是全部。
类似于联想这种操作思维的手机公司,还有TCL、康佳、创维、海尔、海信等,最显著的特征是都有其他业务支撑和资金保证。
4、完全品牌化运营的公司
国内有两个非常值得尊重的手机企业,OPPO和步步高。
也许都跟段永平有直接投资关系,但两家手机公司之间,应无资产上的合作,甚至谈不上资源共享。
两个公司对错位竞争和消费者心理把握,都表现出了明显高于其他国产品牌的理解和执行能力。而且在品牌战略指导下的产品规划、市场营销,都可写入教科书。
可能形而上的东西深入了骨髓,智能手机硬件提升带来的物理性冲击,曾让两家公司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也正是因为对消费行为和技术趋势的判断能力,让这两家公司痛定思痛,在两年时间里,迅速跟国际技术环境接轨,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和延续了原来的品牌定位,具备了向国际品牌发起挑战的产品和技术储备。
做一个简单假设,放弃掉传统的渠道和终端,把原来的出货价转变成对消费者点对点的零售价,这两家企业利润没有任何变化,品牌推广方式也没有任何变化,厂商和消费者的收益可能反而会大幅提升。
两家企业没有走这步棋的原因,可能是还没准备好,可能是爱惜羽毛,不忍割舍。当然,最核心的问题是国际品牌下压的动力还不够充分,国内品牌还没有哪一家对他们形成真正的威胁,一句话,还没被逼到那个份儿上。
互联时代,基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品牌认知,在显性和可类比的产品性能面前,以及原始粗暴的价格冲击之下,往往就像矜持的**想保护的那层脆弱的薄膜。
如果只是一味被动等待O2O时代的来临,中间变数很大。
5、不断寻找市场缝隙和机会点的产品公司
这种公司有两大类。
第一类有三种人:
可能正在抱怨产品做得好的公司是在制造性能过剩,但并不妨碍他们的模仿;
可能在诅咒一些厂商只顾走自己的路,让同行无路可走,忘了自己的立足点就是低质和低价,包括但不限于偷漏税和各种形式的偷工减料;
可能在嘲笑高端品牌在怂恿人们卖*,自己才是世界上那个最实在最实际的手机厂商。殊不知正是对美好事物孜孜不断的追求,才带动了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完善,也带动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另一种类有四种:
或许在寻求产品面的变化,如软硬件上的微创新;
或许在全球范围去探索适合自己企业产品销售的空间,如海外市场;
或许在做差异化人群的细分,如老人手机;
或许在探索行业应用,如远程医疗。。。
太阳照到和照不到的地方,都有生命在滋长。
二、硬件有见顶迹象,品牌集中化在加剧
记得白岩松在08年春节前展望奥运回顾历史的时候,描述了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什么,其中一条就是:我们习惯了像PC一样不断地被升级,虽然我们并不需要。。。
那一年下半年,中国发放本该几年前就发放的3G牌照。
对很多国产手机品牌厂商来说,2011年国庆很难忘,仿佛一夜之间,渠道终端反馈上来的信息都是,智能手机缺货。
2011-2012年,在国内市场耕耘的手机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产品尚未上市,已经落伍了。
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积累,渠道和终端沉淀,在趋势碾压之下,在消费者通过简单物理数据对比,就能感受到产品优劣的时候,成了包袱和羁绊。
于是,瞄着诺基亚的厂商开始瞄准三星和苹果。
于是,硬件和价格两个最显性的物理指标的比拼,成了2011-2013年手机行业的主旋律。
于是,PC走了30多年,才出现的硬件提升速度超越了消费者实际需要的市场现实,手机行业用了5年时间,已经出现。
09年最高峰时期,据说包括华强北在内,国内大大小小的手机厂商、集成商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6000家之多,现在,据说还剩下不到600家,是最高峰时的1/10;
虚拟运营商、运营商数量超过8家,话费补贴就将成为行业普惠性政策。厂商的竞争最终还会回到产品力和品牌运作能力上。
除了专业人士和行业内的人,普通消费者能记住的任何一个行业的品牌名称数量,很难超过12个。所以,有人说,手机开路品牌最终数量不会超过20家,洗牌才刚开始。
据说,高通明年开始放缓高平台芯片的推出速度;
据说,虽然厂商数量在急剧减少,2013年国内手机实销数量会达到创纪录的4.2亿部
据说,2013年国内手机1-7月份,加权平均零售价格是1760元;
据说,不能在行业加权零售价格之上立足的开路品牌,都将逐步失去生存能力;
据说。。。。。。
三、信息交互方式带来的影响
2012年5月前后,@王冉 在一条新浪微博中说:美国消费者已经超越了对品牌的依赖,开始关注产品差异化体验和个***。
这其实是信息交互方式带来的变化,准确地讲,互联网让新产品新品牌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找到目标消费者,也被目标消费者找到,并。。。接受。
可能我们要重新认识一些事情:
1、抛开支付能力的话,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是由信息接收方式和物流成本、时间决定的
2、品牌是一种认知,包括了信任,也包括了价格
3、互联时代建立认知基础的时间成本,比传统电视、报纸时代,降低了几倍甚至几十倍
4、认知关系难以确立的核心问题有三个:产品的唯一性;信息覆盖面和发放量;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很多人都认可苹果是市面上最好的手机品牌,但乔布斯的核心思想并不是做最好,而是做不同
6、行业变革来临时,传统企业前期做得越好,受到的冲击就会越大,调整的代价也会越高。
7、互联网社区化趋势非常明显,基于互联网的媒体工具都有鲜明的特性,但也都有局限
8、产品绝对化竞争机会可能存在,但不可预期,建立相对差异化优势才是竞争的常态
9、建立相对优势的最简单方式就是与众不同的定位
10、有效的网络信息传播,都是从一个话题点开始发散,新品牌导入也应遵循单点突破的原则
11、用价格做利器寻求市场突破点,就只能在行业平均产品能力,以及平均零售价格之上,否则,无法形成聚焦
12、只有领导品牌才具有打价格战的资格
13、在相同或相似的产品体验上,才存在性价比概念
四、注定只是少数人的精彩
上周六深夜,跟一个有过多次创业传奇故事,现在又是一个硬件结算行业领军人物谈起选择问题。
我们曾在学习产品领域有过一次很失败的经历:用标准规范的真人发音冲击行业的机械合成发音;用学习方法替代行业简单查询。。。颠覆了一个行业,但大家并没有获得成功。
那个行业每年1000万台规模量和100亿零售产值,最多10-15亿行业利润,支撑1-2个上市公司就已经是极限,财务标准化运作的话,即使是领导品牌,每年也都会在盈亏平上挣扎。还要受到远程教育、各种点对点的补习班的挤压,天花板就这么高。
最大的问题不是方式方法,而是选择本身。
手机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就完全是另一个天地:每年5500-6000亿零售产值,每年40000亿资费,相关商贸交易可能更高,广告、娱乐、搜寻检索、结算。。。。还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现在新品牌进入手机行业,乃至移动互联网的几个有利条件:
1、大批企业踏空、失位,积重难返,市场空白点很多
2、绝大多数手机厂商只能接受被动挨打直至失去生存能力的命运
3、传统商业业态正在经受巨大冲击,老牌手机厂商大多进退维谷
4、新媒体的兴起,让新品牌的产品理念、产品特征迅速传递,并让部分消费者接受,成为一种可能
5、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点对点主动营销,是对传统渠道终端模式的破坏甚至颠覆
6、有清晰定位的国产品牌不超过四家,竞争还处于粗犷阶段
7、很多产品,甚至是市场上的明星机型,在消费者更加关注的信号、散热、功耗管理和简单易用上,都还存在明显短板。
通过硬件产品进入移动互联领域,这是一种选择。扎硬营打死仗,破一点而破一个面,选得准扎得狠,这是勇敢者的游戏。需要的是清晰的判断能力,以及决战决胜的勇气。
荆棘遍地的时候,敢于前行的人很少,敢在行业最敏感价位区强行突破的人,屈指可数。
不疯魔不成活,有些舞台,只属于少数人。
2014年,很多看起来很美的产品会昙花一现,看起来很壮观的营销策划会成水月镜花,二次踏空的风险正在堆积。
狼奔豕突,字面上的意思是坏人在乱跑乱撞,送给2013年的国内手机市场,也送给有可能成为对手和朋友的同行。
用户1361990 2013-12-9 14:37
用户1624660 2013-12-8 00:34
用户1689310 2013-12-7 15:15
用户979053 2013-12-7 09:55
用户1715552 2013-12-5 18:56
nli2_659093957 2013-11-27 12:59
dwwzl 2013-11-14 09:23
用户1039176 2013-11-14 08:39
用户1610239 2013-11-12 14:32
用户1277994 2013-11-12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