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瓜分汉朝版图的故事尚未完结,天下已归司马;南宋人焦虑于女真人的疯狂和强悍的时候,蒙古铁骑已经在野蛮生长,并逐步释放他们横扫天下的野心。。。。。。
历史上最出人意料的不是台前幕后的争夺,而是第三种力量在哪里滋生,又如何生长。
商业领域更是如此。
曾经被营销大师视为市场基本结构的九大商业业态,哪一个独立机构的现有规模超过了网上商城的阿里巴巴?玩儿了一辈子互联网工具的IBM、联想、诺基亚、思科、戴尔,市值超过腾讯的有谁?
扯远了,我们回到智能手表的话题。
很多人说,男人一生至少应该有一块表,时间对很多人都是世界上最难以控制和挽留的东西;重大事件、情感记录;重要场合的服装搭配;品位和投资理念的展示。。。。。。从场景需求上,男人好像需要的不只是一块表,而是4块以上。
实际情况是,欧美国家每100人每年平均消费的手表接近27支,中国人不到8只。其中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还有多少是弯的,就不得而知。
时光倒退到2013年,一个不太令人乐观的数字出现了:在经历过上世纪70年代末电子表冲击后,涅槃而生的钟表行业,再一次进入到了滞涨期!瑞士钟表业13年和14年,增速都不超过1.5%,15年市场面如何,问问亨得利和亨吉利两个名表专卖,就会非常清楚。
同时期发生了三件事情:智能手机开始大规模引进钟表外壳工艺和材质;智能手环开始上市;继三星、摩托推出智能手表之后,苹果发布信息称开始研发IOS系统的智能手表。
很多看似没有关联的事情,可能产生了因果,有些人称之为蝴蝶效应。
参照股市久盘必跌的规律,钟表行业似乎正在面临市场需求增速下降的现实。
细观钟表市场,有几个问题,一直非常困惑:
一、这个行业存在的价值核心到底是什么?
计时的行业支撑点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被日本电子表击穿,剩下的不是-内-裤-,而且凭空生出来的更多的外套,比如:
1、设计的美感2、收藏3、保值4、纪实记事寄情5、服饰搭配6、圈子7、品味,也就是装那个啥8、装修配套
似乎每一个价值点都经不起推敲,每一个产品属性都可以被轻易替代,但行业就是在各种质疑中傲然坚挺。
二、传承和文化真的是可延续的吗?
托马斯鼓吹获得性变异可以遗传,也宣扬用进废退;达尔文和赫胥黎则强调物竞天择和优胜劣汰,信奉丛林法则。
跟湮灭在尘埃中的扳指、手镯、手链、鼻烟等供少数人把玩的物件相比,钟表业整合了诸多的美学大师、银行家、政治人物出来站队,赋予了钟表产品本身价值之外的文化、传统,甚至精神。
产品之外的客户价值和利益都是心理催眠产生的结果,跟文化和传承没有必然的联系。
450年的发展史,听起来就充满了神圣的压迫感,实际上钟表业完全沦为摆设,不过30多年,还只是从含苞待放,进入徐娘半老,下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
可以调侃的是,喜欢老妇人的年轻人肯定会越来越少,除非她还有一个名字叫尤文图斯,而你恰好是足球爱好者。
三、行业的机会和挑战来自哪里?
1918年,一个瑞士钟表匠扎纳沙奴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个士兵把怀表固定在手腕上看时间的偶然行为,设计了一种体积较小、两端开有针孔,可以用皮质和金属表带固定在手腕上,于是,手表诞生了。
到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本电子表的出现,以计时工具为产业支撑点的瑞士钟表行业受到了冲击,一直持续到1999年才重拾生机。
在没有实用价值支撑的情况下,靠设计、限量、保值等心理诱导,传统钟表业又走了近20年的辉煌道路。就像前几年沪市涨到6124点后一路跌到3200点,然后强势反弹到5000点,大家都在期待8000点的时候,大盘扭头向下,直到1600多点才止跌回稳。
其实,所有正在经受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冲击的传统钟表行业,都应该感谢这两种新生事物的诞生,他们赋予了手腕佩戴的产品以新的实用价值,而且通过互联、互通等时代趋势,以及健康、运动等行为习惯的表达,给佩戴者涂抹上了时尚、爱生活的印记,而不再是可以被轻易替代的简单的身份区隔工具。
瑞士钟表业的崛起不是历史沉淀的自然结果,是二战前后-军-队-对准确计时的刚需,他们通过技术创新走到了相对领先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日本通过电容放电技术,在计时的物理需求上,把瑞士钟表业逼近了死角,从而获得了一席之地。西铁城2035石英机芯,目前每一秒产出一支,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中国钟表业拥有全球80%的成表产能,每年生产能力超过了10亿支,石英成表产能过7亿支。跟着瑞士走了70年;跟着日本走了40年。已经是可以跟日本、瑞士相提并论的第三股钟表业的力量,差的是市场接受度和消费者认知结果。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政治家的远见,在市场上,特色是核心,其他的可以统统忘掉。
中国钟表业崛起的机会在哪里?
是轻架构的智能手表!第三方力量的崛起,必须依托第三种用户价值的表达。
接管日本和瑞士机芯的时间、指针控制体系,覆盖苹果和安卓智能手表的核心功能,让手表更像手表,而且不用时刻担心功耗问题——这是应用技术整合后的竞争优势。
移动互联服务,我们走在了世界的前端,智能手表的未来,也可以!
四、未来的赢家会不会是现有市场秩序中,既得利益者群体的一员?
我们从几个层面看未来市场的赢家会是谁。
1、江湖上的门派划分
现在国内做手环的厂商有100多家;聚焦于老人和儿童定位手表,也就是手表手机的方案公司有200多家;做智能操作系统的手表的有200多家。开始动手在传统石英表做智能化升级改造的方案公司大概有5-6家。
以上公司的业务多有重叠覆盖。
只在指针手表方案上做智能机芯模组,而且管控范围涉及到授时和指针多任务管理的,目前还只有深圳酷菲科技一家(www.qfits.com)。
2、传说中的几大高手何时会战华山之巅
瑞士高端机械表目前天马行空,一个峡谷山坳里,排列了密密麻麻诸多代表着工匠精神的企业和品牌,其实规模都不大。
瑞士斯沃琪为代表的时尚、运动石英表,包括日本、德国、美国在内的电波表和石英表覆盖了更大量的的市场人群,他们实际上是对传统机械表的一种否定,只是延续了机械表的品牌运营手法。
以苹果Apple Watch为代表的智能手表,目前深圳华强北精仿苹果手表的柜台价格已经下降到160元RMB。
国产传统手表平均零售价格在1000元以内,最便宜的10多元的电子表基本只出口泰国等东南亚和非洲国家。
3、鱼龙混杂的现状
仅国产品牌就有500多个,其中100多个是在瑞士和德国注册。品牌过多,每个厂商产品型号几十上百款,都说明这是一个没有充分竞争,缺乏用户核心价值支撑的行业。
5月20日,俄克拉何马城南部穆尔市,被龙卷风席卷的居民区起火,一股浓烟从废墟上冒起,这场龙卷风几乎摧毁这个小城所有社区
新品牌在这样一个混沌的市场氛围内,借势而起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众多品牌会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自然消亡,也是大概率事件。
朵唯在行动,华为在行动,小米在行动,中兴在行动,联想在行动。。。。。。
破坏和重构的成本肯定会有所不同,悲观的是,国产传统钟表行业从积累到市场号召力,乃至自我革命的勇气上,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换句话说,传统钟表市场会像当年看似强大的电子词典市场一样,学习机概念产品几轮冲杀过后,原来的领导品牌文曲星、快译通和好易通就已经是溃不成军,可以称得上是片甲不留。
五、像雷军描述的一样,等风口的那头猪在哪里?
可以预期的事情是,可穿戴产品经过几年概念推广,必将在手腕和鞋上找到落脚点。这个行业规模有多大,算算也知大概。
行业变更呼唤两种人,一种是有渠道和终端积累,但一直受挤压渴望成长空间的“传统人”。
一种是敢于用新技术新概念来引领智能手表大潮的创新者。
有勇气跟瑞士传统钟表业,以及苹果引领的智能手表,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的新品牌,从市场角度已经具备了备受关注的天然聚焦能力,剩下的是产品和营销的问题。
破开一个点,推翻一堵墙,需要的是力量的集中爆发,当然,更需要时机的把握和选择。
缺乏实用价值支撑的钟表行业,在互联浪潮冲击之下,能留下来的,只有工艺、设计的积累,其他都会随风飘散。规模会被新来者接收甚至放大,这就是市场逻辑。
风已经来了,阳台上的猪在哪里?
自做自受 2015-7-14 11:27
用户1454308 2015-7-14 08:43
忆轻狂 2015-7-13 22:05
用户1610239 2014-4-8 15:32
qijie72_812793070 2014-3-14 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