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温水煮青蛙

相关博文
  • 热度 17
    2020-7-26 15:32
    5050 次阅读|
    6 个评论
    前几日,东莞某公司的老板跟我说了这样一事情:他最近找到一个优秀人才,此人名校毕业,在三星干了15年多,从采购员做到了采购 经理, 然后来到了他的公司,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显然双方没有办法适配,隐约中我感觉到了此君在三星之后的迷惘。 昨日,深圳的朋友也讲了他的东莞三星上司在迁出中国后,也是一辈子也没有跳槽,十几二十年奉献给了三星,暂时也没有太好的方向, 后面还是去越南三星去做了高管。 我在这里没有针对三星的意思,只是举个例子去分享一下,然后去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危害。 在大公司,尤其是管理相对宽松的企业,欧美的外企,还有大型的台资企业,也有国内的大型国企,也有部分知名民企,都有概率形成“舒适区”,养着一部分舒适和安逸的员工,很多人拿着高工资,但是产出很低。 第一,这部分员工在公司呆的时间非常久,对于公司的流程,人际关系摸得滚瓜烂熟,对于打太极肯定是炉火纯青,深刻的明白在公司生存下去的各种方法和套路。久而久之,个人是有惰性的,长期的压力不足,最终会让这部分人缺乏学习新东西和与外界接触的动力,最终会有脱节的风险。 第二,还有就是大公司内部,懂生存的老员工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站队,都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风向,更多的精力会处在办公室内耗上,容易对正式工作业绩带来影响。 第三,很多不够优秀的大企业,内部政治内耗严重,部门墙太厚,公司流程和制度僵化,员工长期呆在类似的环境,容易和外界脱节,如果个人没有良好的自律和内驱,很容易在僵化的体制环境中沦陷,最终会变得平庸。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存在惰性的,公司五天八小时,工资不错,离家近,没有必要硬搞事情去找点难题,我相信99%的人都是这样的想法,更何况在大公司做得多就错得多,有可能铁饭碗不保。很多的公司都采取了KPI,OKR各种考核措施,以此为制度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但是考核有利有弊,流于形式的确实占多数,当然华为,阿里或者腾讯这类国内顶级的企业会有更多的办法去激励产出,比如给予高薪和高奖金,但是高龄淘汰和末位淘汰这些看起来非常不近人情的措施存在,确实对于员工产出效率等有很多的益处。 现代职业竞争确实太激烈了,社会环境也变化很快,从个人职业生涯来看,在稳定之后一定是要有进步的,而且需要有持续的进步。长久的安逸工作和生活谁都想,但是当下的环境不允许,或许当前短期的稳定会给人带来错觉,似乎未来一切都会像现在这样的稳定舒适,但是时间和变化会证明一切;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工作非常的机械和忙碌,忙得员工没有任何时间去学习和进步,也没有时间去思考,什么以公司为家等等,都是需要个人警惕,离开公司就没有家那绝对是悲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许真的不是课本上的儿戏,当然你家有矿,就另当别论。
  • 热度 14
    2018-2-4 23:03
    2520 次阅读|
    7 个评论
    一只被困高架桥两年的猫
    注:本文首发于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贵祥日记 2月1号,我更新了我的QQ签名,内容如下: 如果你不及时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式活,那总有一天你会按自己所活的方式去想。 ——连岳 这么有哲理的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个叫连岳(微信公众号搜索“连岳”两个字,你可以找到他的公众号 )的作家说的。我只是在这天晚上看了一条新闻,有感而发,想到了这句话而已,就顺手更新了下QQ签名,话说我上次更新QQ签名还是在我高四复读的时候,隔得时间也是够长了。 新闻的大概内容如下: 一只猫因为不知名的原因被 困在了成都市青羊区三环路附近一处高架桥的桥墩上,因为桥墩太高,猫自己下不来,人用普通的梯子又上不去,所以猫就一直被困在桥墩上长达两年的时间。在猫被困期间,幸好有好心的市民往桥墩上投食物,猫这才得以一直存活。 在1月27日,有位女士,给一个专门救助动物的社工组织打了电话,于是就上演了一场“救猫行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只猫对针对自己的这场救助完全不感兴趣,它对搜救员放在诱捕笼里的食物一点也不感冒,因为它在这里完全不愁吃。在静静等待了5天后,1月31日下午2点,小猫终于耐不住美食诱惑,走进笼子,被社工组织从生活了2年的高架桥上救出。 针对上面的新闻本身,我想提醒下写稿的记者好像搞错了一个事实:猫在等待了5天才进了诱捕笼去吃里面的食物,最大的可能是因为这期间没人投递食物,猫实在饿得不行了,才被迫进了诱捕笼去吃食物,而不是没有经受住食物的诱惑。都过去5天了,还叫经受不住诱惑,那要求也是忒高了点。准确的说应该叫“经受住了诱惑,没经受住饿 ”。 下面是针对这件事的一点想法: 我在想,人是不是也同这只猫,一开始,想必猫是不愿意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的,但是没有办法,自己想走走不了,如果冒然跳下高架桥,可能会面对失去生命的危险,都说猫有九条命,现在猫连自己都不相信了。于是它只能呆在高架桥听天由命了,好在命运眷顾它,让市民发现了它的存在。其实最大的可能是它拼了命在求救,才引起了市民的注意。我们总是把自己蒙受的某种幸运当做是命运的恩赐,而忽视了我们努力本身的意义。 我妈经常对我说:如果当年她有钱上学,她一定不会是在农村呆一辈子。一个人并不是光有想法,有能力,有行动就一定会成功,他还深刻受着生活环境,家庭情况以及命运恩赐的影响。 话说回来,其实当年我妈并不是没钱上学,她是受了很大命运恩赐的,曾祖父膝下无子,因为家庭的种种原因,我妈把自己过继给了曾祖父,伺候他养老送终。 我的曾祖父是那个年代最早的教师,教师每月都会有退休金,我妈完全可以靠着曾祖父的退休金把大学读完,但是我妈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恰好当时曾祖父又得了肝癌,所以妈妈16岁退学,一方面方便照顾曾祖父,另一方面作为姐姐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于是我的舅和姨考上了学,进入了城市生活,而我妈就永远留在农村了。 那么,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我妈相对于我姨和舅的生活就有了很大的差别了,受环境的限制,一个人最终的选择,在几十年后,就会有这样的天差地别。妈妈当年也有要好的同学,每年过年,妈妈都会去她的同学聊天,回家都会跟我感叹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与改变。 那么,妈妈生活的环境对她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举几个例子:吃饭的时候菜汤从来不会倒掉,要么喝掉,要么下次炒菜继续使用;洗衣服从来不用洗衣机,不是因为买不起洗衣机,是因为洗衣机费水;家里有煤气灶,但是从来不用,因为煤气要用钱;即便是只出去一分钟,电灯电视也要关掉,为了省电。有次我回家,用电脑下载东西,我就开着电脑出去玩了,回来后电脑竟然关机了,我想:哎呦,我妈还挺厉害,竟然会给电脑关机。我刚要表扬她,结果她对我说:俺才不会弄来,我去你那屋看着电脑屏幕还亮着,我就把电给你断了,你没在用,开着多费电。 如果我妈生活在城市,她大概不会有这样“极俭主义”的习惯吧。这是她多年来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这样的生活习惯,即便是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她一时半会也很难改变过来,或者说她可能永远也改变不过来了,那种生活给她的行为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这种行为背后又让我妈产生了一些系列观念:节俭必须落实到生活的每个细节,否则就是错的。活着就是为了赚钱存钱,至于是为了什么,这不重要。 这进而又对我产生了影响,我为了做妈妈眼中的好孩子,小时从来不曾管妈妈要过零花钱,因为要了零花钱就不是好孩子了;过年的压岁钱一分不留都给交给妈妈,我甚至在小时候觉得口袋里有钱就是一种错误。我曾经不止一次为了不浪费饭,把所有的饭都吃光,然后导致拉肚子;为了省钱,我上大学的时候,还穿着初中时候的校服……类似生活中的例子,我还可以继续写很多。 从我妈再到我,活生生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先是被环境塑造了行为,然后行为又强化了观念,观念又进一步指导了自己以及下一代的生活方式。 再说回那只猫,后来随着人们的投食,情况发生了逆转,猫没了当初的恐惧,反而喜欢上了这里,甚至面对救助员的美食诱惑也无动于衷,为啥?因为那里太安逸了,衣食无忧,它为什么要选择改变呢?对目前的它来说,改变就意味着风险,它他不想跳出这个舒适区,他就想这么衣食无忧的呆着。 关于环境对一个人的塑造,人们还经常会提到的一个例子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虽然温水煮青蛙已经被别人实践过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作为一个理论去说明一些现象还是很有说服力的,那只猫,就上演了一个现实版的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之前还听到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两只鸟被关在鸟笼子里,有天,主人忘了关鸟笼子,其中一只就趁机飞出来了,另一只说:“ 出去多危险,在这里每天有吃有喝,我才不出去呢。 ” 后面的结尾有很多,有的说,来了一只猫,把在鸟笼子里的那只鸟吃掉了;还有的说,主人关了鸟笼子出了趟远门,忘记了那只鸟,那只鸟活活饿死了。现实大概恰恰相反,那只飞出去的鸟更有可能面临天敌的捕捉,也更有可能因为捕食技能的退化而饿肚子。 但是,如果我有机会,我会是那只选择飞出来的鸟。 题图摄影:ilyessuticastleguard 题图授权:基于CCO协议 【再说两句】 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安逸的生活觉得太无聊,没激情,奋斗的生活又嫌太辛苦,没有生活的烟火气。其实这都是一个人的选择而已,选择无所谓对错,其中的优劣自己也能有足够的判断,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和感受很重要。 【温馨提示】 本人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