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硬件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2024-12-30 14:29
    94 次阅读|
    0 个评论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硬件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智能音箱,到夜晚智能家居系统营造的温馨氛围,智能硬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 智能硬件:科技融合的结晶 智能硬件是将传感器、芯片、通信技术等多种科技元素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而是具备了感知、思考和交互能力的智能伙伴。以智能手表为例,它不仅能准确记录时间,还能实时监测心率、运动步数、睡眠质量等健康数据。内置的传感器就像敏锐的 “触角”,时刻感知着我们的身体状态;而芯片则如同聪明的 “大脑”,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再通过蓝牙等通信技术,与手机等设备连接,让我们能随时查看和管理这些信息。 智能硬件的种类繁多,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家庭领域,智能家居系统让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灯光、窗帘、空调等设备,实现智能化的家居管理。智能门锁采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为家庭安全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保障。在出行方面,智能汽车不仅具备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还能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与外界的信息交互,提供导航、娱乐等丰富的服务。还有智能健康设备,如智能体脂秤、智能血糖仪等,为我们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能硬件带来的变革 智能硬件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创新体验。在工作中,智能办公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智能会议系统可以实现远程视频会议、实时共享文件等功能,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团队协作更加高效。在医疗领域,智能硬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远程医疗设备可以让医生实时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尤其对于偏远地区的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智能硬件还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创新。传统制造业通过引入智能硬件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能够精确地完成各种复杂的生产任务,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生产误差。同时,智能硬件也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如智能硬件开发、数据分析、物联网服务等,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能硬件发展面临的挑战 然而,智能硬件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安全和隐私问题。智能硬件收集了大量的个人数据,如健康信息、位置信息等,如果这些数据遭到泄露或被恶意利用,将会给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如何保障智能硬件的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智能硬件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也是一个难题。由于市场上智能硬件品牌众多,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可能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了一些设备之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智能硬件的续航能力也是用户关注的焦点。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智能硬件对电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在保证设备性能的前提下,提高电池续航能力,是开发者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智能硬件的未来展望 尽管面临挑战,但智能硬件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硬件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智能硬件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它们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自动调整工作模式,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例如,智能空调可以根据室内温度、湿度以及用户的身体状态,自动调节温度和风速,为用户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智能硬件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将更加顺畅。通过统一的标准和协议,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智能硬件将能够实现无缝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智能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智能硬件相互协作,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体验。 智能硬件作为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它带来的便利和创新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同时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让智能硬件更好地服务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拥抱这个智能硬件的新时代,探索无限可能的未来世界!
  • 热度 4
    2023-10-31 09:11
    3955 次阅读|
    4 个评论
    前言:北漂第二年,我买了个空气净化器 2016年毕业后,我开始了北漂的生活,当时的北京,还处于雾霾的笼罩中,那时也真是体会了下什么叫大白天里伸手不见五指。这么形容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站在现在看当时,每天PM2.5爆表的日子,才是真的夸张。每个人出门时的状态,堪比疫情,每天出门上班都戴口罩。 当时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说空气污染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我很怕来了趟北京,钱没挣着,身体搞出一堆问题来,第二年就买了一台空气净化器。真实作用有多大,我无从验证,当时每天开着,就当心理安慰了吧。 后来,随着环境的治理,就暂且称之为治理吧,北京的空气条件逐渐好了,如果不算近几年北京春天的扬沙天气,总体来讲北京的空气质量还是可以的。我当年的空气净化器也很少开了,但是这东西每天放在那里不用,我有点手痒痒,就想拆开来研究下。 Part 1 拆解流程 整个拆解的过程,比我预料中要困难得多,最早使用的时候,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一根牙签掉落进了出风孔,导致风扇无法正常转动,我叫了上门维修,维修的小伙跟我年龄相仿,他是厂家的专门的售后人员。时间太久远了,但是我记得他很效率地就把机器拆开,取出了牙签。估计没用半小时,就把它拆开了。 但是我变拆边研究,足足花了两天时间才把它勉强拆开了,之所以说勉强,是我拆解的过程中,因为不知道拆解的先后顺序,导致很多塑料卡扣,螺丝固定的卡扣都拆裂了,断了。我媳妇在旁边不断给我配音:“我听到了断裂的声音!” 接下来,我将按照拆解的先后顺序,介绍这款空气净化器的拆解过程,注意,这个拆解过程非常重要,要是没有按照这个顺序,是必然会把固定卡扣拆坏的,整个拆解过程,我对他们的结构设计工程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话不多说,上图!走起! 为了方便理解,我先把整体的拆解流程,做了一个思维导图呈现出来,方便整体上先建立起一个大概的拆解框架 1.1拆解前的必要操作:断电 拆解或者维修任何电器前的第一步操作,就是:先断电。带电维修或者拆解的人,有两种人,一种是高人,那是艺高人胆大,一般人学不来;另外一种是死人,无知者无畏,弱电设备可能顶多冒个火花,吓你浑身冒冷汗,强电设备可真就是致死量满满了。任何操作,安全第一。 拆解前,先来个整体视图 正面和背面的视图 顶部和底部的视图,顶部是一些触摸按键,底部标签上是一些机器的基本参数。 侧面,机器的两个侧面是对称式设计,下方分别是进风口,连同背面的进风口,也就是机器是三面进风,上面出风。因为机器底部没有滑轮,移动不是很方便,而且这个东西类似于冰箱、洗衣机,如果放置到屋里基本不会有随时移动的需求,当然,没有设计底部的滑轮也可以降低一部分成本,机器上方两侧分别有这样一个凹陷进去的把手,方便移动机器,就像快递箱两侧的开孔一样的设计。 1.2 拆后盖 向上拉动后盖把手,可以很轻松打开后盖 后盖上,有个贴纸,说明了更换滤芯的方法,有文字描述,有图示,细节上做得是不错的,不过就是有个BUG,第一步是打开仓门,但是我不打开仓门又看不到这个说明,如果我不看这个说明,又不知道怎么打开仓门,那该怎么办?好像是个死循环了 按照图示取出滤芯 最后再看下从结构上是怎么把滤芯锁住的 拆出滤芯看下,是个中空的圆柱体,这是我后来买的官方替换滤芯,第一代滤芯特别重,里面有一个活性炭层,但是这个更新后的滤芯,活性炭层没有了,全是静电吸附的瓦楞纸,最外层是一层塑料网布,中间是吸附作用的瓦楞纸,最内层黑色的名义上是蜂窝改性活性炭,去除甲醛异味等,但是总觉得不如之前的一整层厚实的活性炭颗粒的层来的实在。 底部是密闭的,有个贴纸,提示该贴纸不能撕掉,上面有RFID芯片,拆开来一探究竟。拆开后,里面并没有发现所谓的芯片,只是一圈圈的印制线圈和一些特殊的点位和结构,它不带电池,所以它要工作只能依靠读卡的设备线圈先发出信号,通过线圈间的电磁感应,产生电能给自己供电,然后传输一段简单的信息,这个信息应该是标签制作的时候就规定好了,后续不能通过写卡的方式改变。 接着再来看看后盖上的插销是怎么实现结构上的联动的 可以看到正面的两颗螺丝,我拆下螺丝后,掰了半天,时钟取不下来,后来突然想到便签说明贴纸的后面应该还有隐藏的螺丝,用手试了下, 还有两颗,再把这两颗螺钉取下,就可以轻松打来这个后盖的结构部分了 1.3 拆底座 拆掉后盖和滤芯后,我想接着应该拆哪一部分呢?用撬棒撬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思路,最后还是从底部找到了突破口,拆掉底座四个脚垫可以看到四颗螺丝 拆掉四个脚垫后,可以很轻松取下底盖,就是脚垫有点紧有点大,需要螺丝刀捅进去一点才能把它带出来 再来详细看下这个底座的部分 按理说,底座拆到这里,就是拆左侧盖子的步骤了,因为此时已经无法再继续拆底座的其他部分了,为了保证介绍的完整性,这里继续把拆解的底座部分在此处做介绍 关于电源通断在结构上的一个巧妙设计,应该是为了避免维修或者更换滤网时,忘记断开电源,出现安全问题。 继续拆掉后盖的其他螺丝,可以拆出下面这个结构,这个结构就可以解释上面拉动锁销后,托盘形成的高度差。射频小板的正上方,对应的是滤芯的RFID贴纸,因为是无源RFID,所以位置要正对,距离要近。 拆出射频小板仔细看下,右侧的板卡上可以看到线圈。这个线圈跟滤芯底部纸质的线圈形成耦合,读取滤芯底部的参数。 1.4 拆侧盖(之一) 先拆掉左侧面板固定的三颗螺丝,这里的左右是相对于图示方向说明的。此时左侧的盖子已经没有螺丝固定了,都是卡扣固定,用撬棒从一侧缝隙插入,依次撬开各个卡扣即可。如果先拆右侧,是必然会把盖子拆坏的。因为右侧盖子,除了上面这三颗,还有2颗隐藏款在下面固定。 拆掉风扇周围的螺丝,可以顺便拿掉支柱。 1.5 拆背面上盖 因为已经先拆掉了左侧盖板,此时就漏出了背面上盖的固定螺丝,拆掉固定背面上盖的螺丝后,剩下的就是卡扣固定了,可以比较容易拆卸下来。 当然,拆背面上盖之前,可以先把PM2.5检测模块取下来 1.6 拆正面盖 拆掉左侧盖子除了露出了后面上盖的固定螺丝,还漏出了正面盖子的固定螺丝,但是我试图拆了几次正面的盖子,可能不得法,卡扣始终没有打开,我就转而去拆了右侧的盖子,但是右侧盖子同样难拆,我想,既然左侧的盖子全是卡扣,那右侧同理应该也是卡扣,果然,大力出奇迹,我把盖子拆下来的时候,发现右侧盖子竟然还有两颗固定螺丝,螺丝被正面的盖子挡住了,所以,此处先拆正面的盖子才是正确的步骤。 1.7 拆侧盖(之二) 拆卸完正面的盖板,再来拆右侧的盖板,才是对的,可是对我来说已经晚了。大力出奇迹,就这样被我给掰断了。 1.8 拆风扇 剩下风扇和整机的控制板,螺丝都清晰可见,没有隐藏,卡扣是真的结实,如果没有技巧估计大概率像我这样掰断不少。 风扇用了几年了,也没清理过,已经落了厚厚的土。这是清理前后的对比照,很多类似的家用电器,都是需要及时清理的,要是清洁不到位,反而成了一个污染源。 要把这个风扇反过来拆,依次可以得到如下几个部分 配重应该可以起到增加风扇运行稳定性的作用。 查了一下相关资料,这个铁片是给扇叶起平衡作用的。这样风扇运行起来更加稳定,噪音小。 最后拆出了这个风扇的电机部分。 在往上是机器的主控板,在触摸控制面板的下方。 主控板的主要元器件的功能分布。 触摸按键板与塑料面板的对应关系。 至此,结构部分已全部拆解完毕。 Part2 电路赏析 由于整机的电路分部比较零散,而结构设计又比较复杂,所以文章整体上把结构和电路设计分开来讲,这里先放一个完整的电路结构图,各模块的功能分别如下图介绍 下面分别对各个模块做下详细描述 2.1 电源板 电源板正面的主要元器件分布。使用了电流型PWM电源控制。具体的控制电路如下,中间的GPIO 控制信号应该是使用了光耦隔离。 电源板的背面,强电弱电部分以及隔离部分PCB板上采用了挖空的处理方式。元器件的电装采用了红胶固定。 2.2 主控板 主控板的主控芯片 基本参数和接口分布如下图 正面数码管的控制芯片。 对应的驱动电路如下 Led灯使用了导光柱的方式往外透光,让光散出的更加均匀,有指向性。 这是安装上导光柱的样子。 正面的接口描述 2.3 灯板 灯板的设计很简单,主要是为了在前面板上亮灯,提示机器的工作状态。Led灯也可以显示不同的颜色来指示状态。三个灯是能亮三种颜色。 2.4 触摸板 触摸面板的正背面介绍。 主要是用了一个51 单片机控制加一个触摸按键的芯片。 51 单片机基本参数如下 触摸芯片以及触摸感应实现的原理介绍 2.5 RFID识别 RFID识别板卡主要使用了一个非接触式读写芯片以及一个单片机控制。识别滤芯底部的标签。如下是非接触式读写芯片的具体参数。 单片机还是使用了简单的51单片机来实现,具体的参数如下。 2.6 PM2.5检测 PM2.5的传感器使用了一个独立模块的形式,中间与主控板的连接增加了一个转接板。如下是转接板的描述。主要是用了连接器的转接,以及增加了RX和TX之间的串阻,用于接口之间的浪涌防护。 如下是PM2.5模块拆开的样子 一个很精致的模块。使用了有可能是一个专用的检测处理芯片。具体没有找到详细的数据手册。 2.7 风扇电机 最后是直流无刷电机。电机的五根线在标签上有描述,这应该是这个里面最贵的一个元器件了吧。 Part3 经验总结 3.1 结构设计 最后来个全家福,总结一下。当时滤网上面灰太多,就拎到阳台外面了,拍照的时候竟然把它给漏了。 总共拆出来这么多螺丝,整个机器的结构设计是我拆解以来最复杂的一个。但是他的螺丝使用的种类非常少,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售后维护也是很方便的,就不用记着什么型号尺寸的螺丝在哪个位置了。尤其是给跟老的笔记本清灰,螺丝的型号简直能把人搞晕。最后组装回去的时候,螺丝剩一大堆。 整个机器的外观虽然是对称式设计,但是内部的结构估计是非对称式的,这种非对称式的结构设计反而恰恰体现了拆解的步骤。如果仔细看的话,是能摸到其中门道的,但是如果是第一次拆,就很不理解了。 整个机器的结构设计搭配的非常巧妙,里面有很多小心思都是通过结构设计去实现的。唯一很不好的一点就是整个机器的清理也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要清理扇叶上的灰尘,需要把整个机器从头到尾全拆一遍,才能做到全部的清理。 3.2 硬件设计 整个机器的硬件设计部分并不复杂。除了主控板使了32位单片机之外,其他的控制板均使用了51单片机。 但是看各个板卡上面的丝印描述,一般都到了V3或者V4版,如果不考虑小版本的迭代。这个硬件设计最起码迭代了三四版的样子。 当然,这个硬件设计的迭代并不一定是硬件设计出问题了才更新的,也有可能是为了配合结构设计进行的迭代处理。 整个板卡的走线大部分都是双面走线,这样可以很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为了降低生产的物料成本,很多地方都做了空贴处理,能省的器件都省掉了,只保留必要的防护器件,毕竟也要考虑产品的售后成本。 3.3 拆解经验 因为很早的时候我把牙签掉进这个机器里,找了一次售后,我看到售后的小哥用了也就不到半小时,就把机器从头到尾全拆开了。所以我就凭着很久远的模糊的记忆,想着自己也很容易能拆开。但是整个拆解的过程花了好长的时间才拆开,而且拆坏了很多固定的卡扣。 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我先去网上看一下相关的拆解教程,学习和了解一下机器在拆解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应该也就不会把机器拆的这样七零八落,也更能提高拆解的效率。但是话又说回来,拆解本身就是一次从无到有的过程,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学到的东西才更加深刻。如果看了网上的拆解教程,这样反而不利于这次的拆解学习。 不过为了不把东西拆坏,确实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想着大力出奇迹,还是要用正确的方法来了解到正确的拆解方式。还想到一个正确拆解的打开方式,就是问售后。可以直接问他们这个地方要拆开的话应该怎么做,他们应该也有官方的拆解教程。这样的话更准确,更到位。 别走开,还有个彩蛋: 就在我拆完拍照欣赏的时候,突然发现桌面还有这个东西,附带的一个无线遥控器,也拆开来研究下。 电池按照说明抠出来了,是一个2025的电池。这个2025表示的是电池的尺寸。正上方是一个红外发射二极管。 我想着研究一下这个怎么拆开,但是看了一圈,既没有卡扣,也没见有螺丝固定。居然正面就直接使用了一个塑料贴膜当了面板,拆开后的硬件设计也是极简风。 电池靠弹片的接触给板卡供电。 除了一颗滤波电容。再也没有其他外围的器件了,如果还要再省的话,这颗滤波电容估计也能省掉。 PS: 就在我盘算着北京的雾霾时代已经过去了的时候,然而就在我拆解的这两周,北京又出现了重度雾霾橙色预警。这老天是在跟我作对吗?看来研究完,我又要抓紧组装回去清理雾霾了。 以上就是本次空气净化器的全部拆解内容,如果喜欢记得点赞和分享,对文章内容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 热度 5
    2023-9-16 17:36
    4147 次阅读|
    1 个评论
    有一年我快过生日的时候,媳妇心血来潮,说要给我做蛋糕,然后就开始网上查教程,看了半天跟我说,说是做蛋糕要把鸡蛋打发了才行,要不做出来的不软和。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把鸡蛋打发呢? 当然是用打蛋器呀! 当然,也可以选择用手打,但是要手速够快,力量够持久才行。 然后我就从晚上下单了一个,结果是只用了一次,就再也没用过了。我决定不能让它闲着,拆开看看。 长下面这样,有2个头,220V直接供电,配色挺好看。 再看下顶面的图,两个打蛋器的头是交错在一起的,我当时刚拿到就想:这两个头转起来时候,要是速度不一样,会不会打架? 肚子上有型号等信息,经过了3C认证的,125W的功率,功率不小。 把手上,有个推出的按钮,按下后,可以把打蛋器的头取出。下面是滑动的档位开关,总共有5个转速档位。 我先把上面的顶盖给拿掉了,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个顶盖不用先拿的。里面可以看到是个风扇,应该是散热用的。 拆掉4颗螺丝,就看到庐山真面目了。里面的东西不多,线头都裸露在外,焊接比较简陋,能看到220V 电源输入的地方,有X电容和Y电容。要是不过3C认证,估计这几颗元器件也给省掉了。 下图这个地方,有个弹簧支撑,正常情况下,推出的这个按钮是被弹簧弹出的状态,按下后,里面的塑料柱会顶到打蛋器的轴,然后给顶出来,很明显,这个地方正常有两个弹簧比较好,只安装了一个,还是为了省成本。在硬件设计和结构设计中做过成本优化的都知道,能省就省,又不是不能用。 这个弹簧下面还很贴心放了个垫片,可以防止塑料齿轮长时间转动时,受到弹簧的磨损。 这是个滑动式的5档位开关 背面可以看到有1~5一共5个接线端子,还有一个L应该是火线的接线端子。开关可以支持250V交流电的开关操作。开关每拨到一个档位,就会把火线连通到对应档位的线上,而这5根线,又连接了变压器的5个触点,变压器的每个触点,又对应了不同的线圈匝数,当给不同匝数的线圈通电时,又产生不同大小的感应电动势,进而驱动转子以不同速度转动。 转子转动,带动两个塑料齿轮转动,也就带动打蛋器的两个头转动,还顺便带动了上面的风扇转动,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想到一开始我提到的问题,如果这两个齿轮有一个磨损或者出现故障,是不是打蛋器的两个头就会打架了?单看这个核心部件还是比较有质感的,省钱能省到位很重要,不要影响产品的性能和体验。 看下这个电动机的参数,这是一款单相串励电动机(单相串励电动机是一种通过单个电源插座输入电能的电动机,它的内部由两个绕组组成,一个叫做励磁绕组,另一个叫做电枢绕组。这两个绕组是串联在一起的,因此被称为串励电动机。)单相串励电动机还可以通过调压的方法来调节转速,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且易于实现。通过调节输入的交流电压,励磁绕组的磁通量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电机的转速。 绝缘等级是F级,F级是个什么水平?问了下大模型,得到这样的回答,仅供参考 工作制:S2(5min)是什么意思?还是请教了下大模型 最后,出于职业习惯,我查了下这个电机的生产厂家,找到了类似的这个型号,该公司是一家专门做电机的公司,有选型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了。 最后看下仅有的器件,1颗黄色的X电容,一般跨接在零线和火线之间,消除电源线上的差模干扰,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2颗Y电容,Y电容一般是零线对地和火线对地连接,消除线上的共模干扰。 详细看下器件参数:X电容 Y电容 以上,就是打蛋器的拆解分享,有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记得点个赞 呀 !
  • 热度 11
    2023-7-31 22:18
    3469 次阅读|
    1 个评论
    看之前小伙伴拆解过9块9包邮的USB hub,我手边有2个,正好也拆解对比下方案看看有什么不同。 左边黑色的,是大学时候从毕业摆摊学姐那边淘的,印象中是两块钱,右边这个,是自己工作后买的,好像是五块钱包邮。 先拆蓝色这个吧,一个上行端口,四个下行端口,分别位于四条边的正中间,上行端口位于一个角上,mini usb type-B接口,四个下行口试标准USB A口 刚开始以为是从中间这条缝隙扣开,试了好几次,都没开,最后发现是把蓝色盖子直接扣开就可以了。 取出来来个近照,除了连接器和几颗阻容,还有一个12MHz的晶体。 背面看下,就一个芯片,无其他器件布局,PCB上有好多锡珠残留。 放大看下芯片型号,FE1.1s 芯片方框图如下,只有一个TT,向下兼容USB1.1/1.2协议。这样就会导致多个口同时使用时,存在速率不够的问题。 小结一下:整个硬件设计,除了芯片外围电路设计,并没有ESD设计,USB接口独立供电设计,接口共模电感防护设计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芯片击穿,USB接口供电电流不够等问题。 再来拆另外一款,先看下接口情况,一边是SD卡和TF卡插槽,还有换个拨码开关。 另外一边是3个USB A口 打开上盖后,接口连接器摆放很紧凑,除了阻容器件外,有2个12MHz晶体。 再来看背面,2颗芯片和周边阻容器件。 放大详细看下,竟然是一模一样的方案,还是FE1.1s,可见这是一个很常规的方案了。 再来看下另一个芯片,IT1336E,简直是一个够古老的型号了,去了ITE的逛网,此型号已经搜索不到了,去了几个常用芯片查询网站,也没有相关手册,只有万能的淘宝上能找到相关的卖家在售卖,估计是一个停产很久的型号了。功能呢,应该就是通过其中的一个下行USB接口转换为SD卡或者TF卡的插口,而那个拨码按键,就是切换2个卡槽使用的,因为只有一个USB下行接口,所以不能两种卡型同时使用。 以上,就是2款USB HUB的拆解对比,除了必要的外围器件,其余能省的都省了,如果使用条件稍微恶劣一点,估计就要出故障了。当然一分钱一分货,人家都做到这个价位了,还要啥自行车?你觉得呢?
  • 热度 4
    2023-7-31 22:15
    2546 次阅读|
    0 个评论
    一个很通用的外观,220V交流输入,烙铁头默认带刀头。 就是下面这个温度调节的旋钮,你倒是给标注个位置呀,周围没有任何标识,所以上面的温度标识没有了任何参照,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也不知道对应温度是多少,搞得我每次焊接都要用手试下烫不烫。 拧下烙铁头,是一个内热式的陶瓷发热芯。 再继续拧,可以直接拉出对应的PCBA,正面展示如下,够简单吧 再来个背面的 看下用了什么芯片,BT136S是一个门极双向可控硅芯片,它可以通过调整流过栅极电流的大小,来调整交流电流过负载的周期。 双向可控硅对应的原理框图如下,G极为控制脚,T1和T2可以以任意方向导通。 陶瓷发热芯是一个交流220V的2芯发热芯,没有热电偶。 试着画出如下电路图 我们知道交流电是如下的电压和时间波形,旋转滑动变阻器旋钮,就可以调节G极的电压或者电流,从而控制晶闸管的导通状态,进而控制了流过导热芯的电压也就间接控制了发热温度。当电烙铁工作时,LED灯亮起。 对于晶闸管的控制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您有什么高见,欢迎留言指点~~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