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中兴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11
    2018-4-26 09:35
    3723 次阅读|
    5 个评论
    终于传来了我们预见到的消息,华为也受到调查了,并且比中兴受到的调查级别还要高。在消息传出后,我都不愿意第一时间去评论,也不敢去转发。如果调查结果坐实,根据相关法律美国的芯片软件供应商也会停止对确定违反规定或法律的中国公司停止供货。媒体或自媒体最近为中兴受惩罚的消息,做了太多的报道与评论了。我只知道一个结果:说一万句,都不会立即改变中国芯的现状。这两天很多人在说马云马化腾都在做芯片了,中国很快可以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人原子弹都搞得出来,航天器可以把人送上天,芯片一定可以自己做出来。 我不否认这样的说法。理论上只要舍得砸钱砸人,什么外国人做得出来的东西,中国人都可以做出来。但是,需要时间,需要耐心,也需要有好的环境。看起来很小的一片,但实际上芯片这样的大事,是脚踩实地做出来的,是一行行代码写出来,一个个IP堆出来,一次次的测试仿真调出来,最后花大银子送到晶圆代工厂加工出来,放在封测厂封装测试OK完工了才能交货。 还没有完。质量合格的芯片终于到了IC设计公司手上之后,还要拿给客户,求爷爷告奶奶地让中国整机制造企业或方案设计公司的工程师来测试,合格之后过企业供货资格认证。之后才能有机会让客户的设计工程师开始设计Design in。在设计之前,很多芯片必须提供必要的设计软件、工具、规格书、设计指南等,最好是跟原来上一代的芯片有个传承,能PIN2PIN地兼容最好。不能的话,也要能够兼容以前的软件最好。 好不容易中国的芯片被客户设计进了方案,客户还要在样机上做不停地功能测试,确保小规模的样机都是可靠的。通过测试之后,还要跟客户谈价格、谈供货。国产的芯片,如果不是指标比外国的好,那价格一定要有优势,供货要有保障。(价格有优势这一点已经很难了,国外的芯片都卖了几KK了,你的还没卖,价格要有优势得多难?供货有保障,鬼知道晶圆厂的产能会有没有空?市场缺货的时候,晶圆厂的产能肯定先保障老客户大客户啊。) 如果有好幸运,真的你的芯片可以做进去了,恭喜你,也许可以活下去了。但这个时候,公司的钱应该已经烧了可能几千万了。但是还没完。 外国厂商如果认为这颗芯片是不能丢的市场,人家把价格往下一调,或者是出一个新一代产品,性能做得更好,客户可能立即又换回去了。 。。。。。 还能说什么呢?现在存活下来的中国芯片公司,谁没经历过九死一生?谁敢说市场上他是老大? 我敢说没有。我知道的老板们有三种: 能活下来的老板们都会暗自庆幸,活着真好。 还在煎熬不放弃的也都是因为有个英雄的梦想。 做不出来挂掉的企业,他们也无怨无悔,因为他们为中国IC产业培养了设计人才,中国IC可以代代薪火相传。 只有一种企业最可怕。骗补贴的。
  • 热度 11
    2018-4-22 15:25
    5021 次阅读|
    8 个评论
    中兴危机折射出“中国智造”三大痛点
    引言:简单粗暴地打磨芯片的 log ,贴上“ made in China ”,徒有其表,而不掌握核心技术,注定是要受制于人,甚至是一个笑话。作为一个芯片从业者,本文不黑不吹的来聊聊国产的软肋。 上海交大“汉芯”造假事件就是。院长陈进购买 motorola 的 DSP 芯片,雇佣工人用砂纸打磨,然后印上“汉芯一号”的 LOGO ,并借此,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上亿元的科研经费。据说,举报时,此芯片上有很明显的打磨痕迹,被美国高校举报,当初被视为中国芯片业的骄傲的汉芯一号,最终沦为一个笑话。 从这方面来说,中兴通讯还是踏踏实实的在做事, 30 多年来从无到有的发展壮大,达到今天的规模确实不容易。虽然,中兴与华为的差距越来越大已是业内不争的事实,但依然算是优秀的公司。 此次,美国商务部封杀中兴通讯消息一出,让整个行业为之震动,各种声音都有,批判居多,例如讽刺类的“地产兴邦,实业误国”;爱国的,抵制美帝,今天都是“中兴人”…… 作为一个芯片行业的技术屌丝,我想谈谈技术层面的东西:我们到底还差在哪里?凭什么美帝一掐我们脖子,我们就没有太多反制的余地,只有谴责,不能接受……上图是中美今年贸易战的图,可以看出美国征税的领域基本都是高新科技,而中国则是食物及低端工业方面的,高新科技,高端智造正是中国的痛点。 本文盘点芯片领域中国智造的三大痛点。 第一点, 落后的制造设备。 目前,半导体制造设备主要供应厂商是独步天下的 ASML (荷兰), AMAT (美国应材), Lam Research (美国),美国科磊等少数几家公司,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电子,中芯国际等厂商的关键技术设备均由这几家美欧公司把控。尤其是 ASML 光刻机, EUV 极紫外光是三星,台积电,英特尔所哄抢,因为他们的 10nm ,甚至于 7nm 工艺都依赖此设备,而目前国产的光刻机在 90nm 徘徊。而 ASML 的激光源技术来自于美国 Cymer (被荷兰收购)。 顺带说一句, ASML 所在国荷兰吧,荷兰是瓦森纳协议的 33 个成员国之一。瓦森纳协议,就是所谓的对华禁运。据说韩国三星电子公司的资本背景主要也是来自美国的华尔街金融资本,外国资本 ( 主要是美国 ) 占了三星总资本的 50% 左右。韩国是工业全球化分工的第一梯队,可以低价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获取高技术转让,并且不会碰到太多的西方审查,可以说从技术壁垒、政策壁垒上几乎没有什么阻力。 国内的情况,虽然中芯国际已经量产了 28nm ,但是制程良品率太低,产能跟不上。 第二点, 自主 IP 的缺失。 我们在兴奋中兴华为设计出自己的芯片同时,让很多人以为中国可以自己设计制造芯片。 公众却不知,华为只是设计芯片而已,制造芯片还得靠台积电代工。并且,华为中兴的芯片只是在英国 ARM 公司的公版架构上改进,很多 IP 核都是购买的,如著名的 Mali GPU 核,算不上自主研发。据我了解的,自主研发的 IP 核,通常都需要漫长的周期, BUG 重重,发展成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另外,熟悉芯片制造的同行应该清楚,芯片的验证工作,需要大量大规模的 FPGA 去验证,实现。目前,有能力做这种 FPGA 的只有 XILINX 以及 Altera ,据说前几年国内基金想收购低端一些的 Lattice 都被禁止了。国内基本没有替代品,并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 而阿里全面收购中天微的消息刷了头条。中天微也冠以国内唯一一家拥有 IP 核的芯片厂商并且实现规模量产,让大部分像我这样的技术屌丝狠狠地高潮了一把,但是马上就有熟悉情况业内人士说,对中天微知根知底,中天微那个所谓的自主 IP 核实摩托罗拉淘汰后免费赠与他的,而且是十多年前淘汰下来的……好吧,只能说阿里真会挑时候打广告。 第三点, EDA 工具基本靠进口。 芯片的设计需要 EDA 工具,而这些工具几乎都被 SYSNOPYS, Cadence , Mentor 这三家公司垄断。中兴华为不例外,其他做芯片设计的公司无出其右。 国内也有类似的软件,但是要么是内部使用,如华为展讯,要么是性能一般,占有率极低。 确实,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但是我们不能一直着眼于产业链的下游,中上游的核心技术一直受制于人迟早都是要出事的。不需要大家今天都是中兴人,该干嘛干嘛,做芯片的做好芯片,做封测的做好封测,各守其道,各司其职,发展壮大自己才是王道。想起了亮剑里的一句台词,手里的家伙好,咱们腰杆子才硬。 现在,政府地方确实投入了很大力气在发展芯片产业,但是要赶上时代的步伐,这件事没有个 10 年 8 年做不好,难度真的太大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踏实做事吧。 看到了这样一张图,觉得说的很在理,哈哈。。。。。
  • 热度 6
    2018-4-21 18:46
    15415 次阅读|
    6 个评论
    五年前我正值毕业季,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因为那年在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中的一些切身感受,本着分享技术经验和职场感悟的想法在 EDN 上开了博客,希望结识更多的同行,也从了当时个人的职业规划,取名“用芯创造未来”。五年后的今天,因为关注到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中兴事件的发酵,想起了 5 年前研电赛颁奖礼上第一次听说芯片进口远超石油时的情景(常识被刷新),以及当时在个人博客上写的些有关技术“芯”规划的博文。因为网站改版,先附上当年的一篇博文链接,感兴趣的同行们可以先看一下,也许会勾起你的青涩记忆也说不定 。 《 对做技术的一点思考 》 先聊聊近五年,期间抵抗各种诱惑没跳槽,并一直坚持技术积累,参与团队并作为骨干研制了国内第一款星载抗辐加固 ASIC ,更多关于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不便过多透露。但可以明确一点,作为国内航天科技从业者,正直国内外商业航天兴起阶段,开放交流与创新创业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这里不谈关于芯片产业链,以及国内缺芯的种种现状,相信同行们早已感同身受,甚至遭其软硬件绑架。还是回到我个人的理解边界上,和大家分享下为什么五年前的“芯”思考会影响到今天的自己,并从中寻求核心竞争力。 很久以前我就将我的本科生涯划进了入行(电子信息)时间,因为沿用至今的数学、专业与工程基础知识均从大学四年的自学与电赛培训交流中得来。而研究生生涯,通过接触国内一流学术创新团队和不同背景老中轻科技工作者,从学各种技能转成干一个又一个的系统项目,虽然不是面向市场应用的产品型号,但足以接触到当前国内电子信息行业技术从业者所使用的所有设计工具、开发平台以及测试测量仪器,这些东西毫无例外均来自于外企。唯独使我感到难的东西只有认识自然层面的工程理论(比如统计信号检测与估计、现代信号处理,数字通信与编码等),当然这些经典工程理论也都来自于别人的英文版教材。经历了这些,当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坚持技术道路,选择国防事业无疑是合适的。现在看来,当时的我是站在多高的战略层面来思考职业选择问题 ,究其原因,也许因为深处内陆视野受限,但我个人以为主要源于雷达项目经历。对比今天中兴困局,如果它的战略制定者能深入研究中国雷达甚至航天发展史,又何尝会有今天的这般窘境。事已至此,我们不必责怪,核心知识体系还在,大不了把产品推倒从来,再也不用美国芯。特朗普这招“精准打击”式禁令给很多电子信息领域都敲响了警钟,但反过来想,只要特朗普敢动芯片商的核心利益,中国国产半导体的机会也将重现(听长辈们说过以前三极管,二极管国产厂商如何被招商引资来的外来半导体企业断了自己的发展之路,希望不再重蹈覆辙)。 作为一个资深理科男,最大的特质就是喜欢迎难而上,不管是面对重大工程技术难题还是面对体量巨大的行业竞争者,不为别的,性格使然。作为一个萌芽时期的毕业生,听闻一个又一个雷达人终其一生只干雷达的事迹,如何自立根深,发奋图强,我想任何热爱科学技术的年轻人都会深受感染。面对今天中美在航天技术与体制创新力上的差距,在立足自身技术积累的基础上,一直希望将其数倍放大切入某个关键技术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比如从软硬架构上一统测控、数传与定轨)。也许有人会觉得,是不是太理想化了,或者资历不够什么的。 在我看来,这都不是问题,从这些年干成的事情中明白一个重要道理:只要确定方向没错全靠坚持与实干,与最直接的参与者们达成共识形成默契就足够了。 关于平台,关键在利益分配、人才培养与保有量,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一拍不和就不欢而散的风险总是有的。这里不妨分享一个朋友经历,深圳互联网程序员,兴致冲冲在初创企业干一个共享项目,一个不务实只说不干的老板,在产品推出评测的关键点才发现重大结构性问题导致项目胎死腹中,企业一拍而散,老板跑路致使下面多次讨薪无果。最后老板能够摆脱公司债务跳到朋友公司,苦了一些平民员工的青春。通过类似的眼见耳闻分享下个人感悟,任何人的青春都是无价的,只有自己能够对自己负责,但对于一些物质尚在缺乏中的年轻人,当你决定付出自己的青春去干一件大事的时候,请务必以上面的例子为鉴。相比之下,以团队形式,核心成员志同道合,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坚持实干,全力培养年轻人共谋大事,并建有一套顾全企业发展与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这样的平台,在国防科技领域不是没有先例,相信军民融大背景下将会有更多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出现。 贸易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脚踏实地只说不干。
  • 热度 21
    2018-4-21 17:56
    1409 次阅读|
    0 个评论
    中兴禁运事件发酵仅需一日,就站上了全球通讯行业的舆论风口。 人民日报火速发表评论:《发展国产芯片,这事不能再拖了》、《中国将不计成本加大芯片投资》。 然随后芯片工程师“中国的芯片有多烂,工作十年的工程师告诉你,别再认为自己在中国做芯片很牛逼了。”的口水大有一泻千里之势。 “10年来我做工程师赚的钱,只有房产升值的零头,我有10年的技术经验,但中国并不需要什么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中国只有工厂,需要工人,10年前我毕业时如此,现在依然,甚至还倒退了。” 中兴之哀:不仅是央央国企轰然倾倒的乏身无术,更刺痛了国民不能接受而不得不接受的缺“芯”事实。 一夜间,据说“集成电路”企业利润达2000万即可上市,还有快速通道。 只能说......是托了中兴的福。 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美国利用中国在基础芯片、软件领域的技术欠缺,希望通过封杀中国企业增强自己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这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在核心技术、科技创新方面的薄弱,这正是中国产业的“痛点”。 商业模式的热钱,房地产的高涨,是时候为高科技让路了。 在高科技产业基础的芯片半导体领域,人才和技术是集成电路发展的核心。 “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国高等教育电子设计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在电子设计人才培养领域,迈威科技一步一脚印,致力于高校公共培训教育平台中心建设与打造,融合了现代信息化教学装备与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考试认证云平台、电子设计教学与就业整体解决方案典型应用。 众所周知,PCB板级设计--数字芯片--模拟芯片,涉及到的技术是逐级上升的。 而第一层次的PCB设计属于电子设计的应用级别,迈威科技便是在高速PCB设计领域不断提速对提升电子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探索,正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的电子设计人才不懈努力。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 这场贸易大战揭露了中国缺“芯”的事实,但我们相信文化自信可以安抚工程师吐槽的愤懑。 不管外界如何纷扰,加大真正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投入力度,才是当务之急,一日不可懈怠。
  • 热度 24
    2016-3-18 14:16
    3312 次阅读|
    3 个评论
    前言 感谢苍天,感谢大地,掘地三尺后,保密档案重现天日!半导体原厂、分销商、OEM三位一体,各位看官,睁大眼睛!!它是今后所有质量纠纷的蓝本和标准!霸王条款,免责,追责,无限制赔偿?看完亲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1 官司起因  Long long ago,10多年前,元器件行业发生了一起轰动中外的跨国纠纷官司,官司的主角都是大佬,从飞兆半导体到中兴通讯,再到安富利,无一不是行业风云人物。官司本身就吸引眼球,官司背后的风向标意义更是价值不菲。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2003年,飞兆半导体供应给中兴复位芯片FM809SS3X,用在手机生产上,数量为30万片,价值约40多万。2005年10月,中兴通讯因FM809SS3X芯片存在质量问题,一纸诉状将飞兆半导体告上了法庭,索赔因其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及商誉损失总计5,500余万元。经多方研究发现,A268手机中使用的芯片存在质量缺陷,是造成A268手机损坏的主要原因。中兴通讯遂将飞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因其产品缺陷而致损害的经济赔偿责任4688万余元,并支付商誉损失850万元。   2 终审结果去哪里了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结果是,限令飞兆半导体向中兴支付人民币65,733,478元(约820万美元),飞兆当庭表示不服,将提起上诉至广东省高院。飞兆上诉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愿意亲自“背黑锅”;二是认为赔偿的金额过高。而至于最终飞兆是否要付责任或者要付多少责任,取决于三点:一是飞兆是否为合同主体;二是飞兆的器件是否有问题;三是赔偿的依据。 后来,很多人都在打听广东高院终审的结果,板爷也曾多番打听,包括询问《国际电子商情》的专题跟踪报道记者们,大家都不知道最后的结果。百度,知乎,各种论坛上,大量的人群在搜索,在提问,一时间整个事件仿佛进入了死胡同。   3 10 年后终于揭开谜底     10年以后,板爷仿佛福尔摩斯附体,多方走访,包括当事双方,结果两家高层讳莫如深,守口如瓶。越是这个时候,板爷越是斗志昂扬,经过缜密搜寻,终于不负众望, 有关键人给板爷爆料,于是,在拿到确凿的档案资料后,官司最终赔偿金额浮出水面(不要问我怎么拿到的,这个必须要保密)!原来,沸沸扬扬之后,双方其实都有意低调协调,于是在2006年,广东省高院发出调解书之后,经过多轮协商, 最终飞兆半导体赔偿了中兴通讯 395 万美元 ( 深圳中院一审原价 : 820 万美元 ), 了结了这场万众瞩目的 跨国官司。 时任飞兆半导体公司亚太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的郭裕亮曾 经开口发表过对官司的观点:“我们对于这个判决非常失望,我们认为这并不符合事实或中国法律的依据。这个结果意味着任何制造商,无论是否在中国市场直接销售产品,尽管合同条款特别列明及规范了制造商的责任,而且无论所谓的缺陷是否构成安全或财产风险,均需在中国承担无限的损失责任。对于制造商来说,这种预 计承担的风险实在太大,而且也不尽合理。”   4 答案为什么如此重要   为什么要找寻这个答案和判决结果呢?因为,它在元器件供应链上的诸多责权利界定标准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个案子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包括新华社都报道了此事,当然,元器件行业更是人尽皆知。因为它涉及到元器件分销产业链的几个核心要素: 1、霸王条款有用吗?   2、元器件质量追责的边际在哪里? 3、黑锅到底应该谁来背? 4、还有多少潜规则?             ......等。 这些答案,包括以后类似的官司判决依据和标准,都将从这里吸取精华。下面我们就来根据本案判决结果分析今后原厂、分销商和OEM客户的法律职责划分,OEM厂家的索赔边际,以及官司赔偿的金额标准。   5 霸王条款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OEM厂要求元器件供应商签署所谓的“不平等条约”,包括元器件质量责任,成品责任,以及名誉和品牌损失,合同条款特别列明及规范了元器件供应商的责任,而且无论所谓的缺陷是否构成安全或财产风险,均需在中国承担无限的损失责任。 另 外一层意思是,元器件原厂和分销商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原厂遇到这种霸王条款,一般会要求分销商签署免责条款,而自己躲在后面遥控指挥。这两种霸王条 款,其实都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毕竟,都想多做生意,多赚钱,生意也本来就是有风险的。所以,在很多巨无霸工厂,基本没有多少中小分销商,原因很简单,就怕你赔不起!! 本案的赔偿标的来看,霸王条款对供应商有用,至少飞兆赔偿了中兴所有损失的48%,395万美元的赔偿金和40万人民币的货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另外,霸王条款对代理商没用,因为这次安富利全身而退了。   6 追责边际 这个案子的最实际意义在于,元器件供应商到底是应该只赔偿元器件+人工损失呢,还是要连整机终端产品一起赔?如何去界定元器件的质量问题,就是一个难点;追讨元器件质量差错所造成的损失,到底谁的责任更多一些,这些都是一个个难题。参照本案例,飞兆最终赔付的金额只有一审的48%,从一个侧面说明,OEM厂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研发时候的把关,出厂前的把关等,这些由OEM所控制的环节,责任就应该由工厂来承担。同时,这个案例也说明,原厂在产品的质量方面所承担的责任,除了元器件本身,也要扩展到成品。毕竟这是风险的源头和由来。 从本案来看,责任追到了成品终端,可见追责是没有边际的,所以元器件原厂要把好质量关,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线!   7 黑锅谁来背 一般来讲,背黑锅的都好像是“临时工”!这 个案子里,和中兴签署供货合同的公司是安富利,安富利是一家代理飞兆半导体产品的代理商,飞兆当初上诉的理由,也是因为自己不是供货方,不是合同的主体 方,而且飞兆没有参与技术设计,不应该自己来担责。即使要担责,也是应该和安富利一起来承担。中兴的依据是,产品问题,最终的根源在于原厂,安富利只是渠 道和物流商,所以黑锅不能让安富利来背。本案例也说明,器件最终和最大的责任人是原厂,分销商不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除非有证据显示分销商有明显的过错。 从本案来看,广大分销商们可以雀跃欢呼,喜大普奔了!太给力,即使原厂有霸王条款,今后黑锅也不用自己背了,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要注意的是,任何渠道,买的元器件一定要做到可追溯性,直到原厂!但是,如果分销商造假售假,那就会承担所有的损失和责任,做假货的老大们,风险太大,赶紧收手吧!   8 有多少潜规则 这个案例,让元器件行业的诸多潜规则暴露在了阳光下。OEM厂的强势潜规则,连飞兆和安富利这样世界级的公司都要俯首称臣,签署城下之盟,何况诸多无名小卒呢?分销世道果然艰难险阻呀!原厂的黑锅潜规则,一般情况下,原厂都是让分销商背黑锅,事后弥补。本案只是由于金额太大,兜不住了,所以才只能让原厂出面。事后,飞兆据说也下了“黑手”,一度取消了安富利的代理资质。受理法院的潜规则。一般来讲,涉外官司,都会有所偏向本土企业。本案的深圳中院,基本上采纳了原告中兴的诉讼请求,高院和中院,只是默契的演绎了一场戏!中兴才是最终的赢家!其他的还有检测机构的潜规则等。 从本案来看,大部分潜规则是有用的,要不然大家都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如果玩过了火,有些潜规则就摆不上太面了!   9 庭审花絮     据说,这场官司当初飞兆也是拼了,派出的诉讼代表是一位外籍高层管理人员,典型的金发碧眼美女。庭审时,她身着黑色正装,表情严肃地坐在被告席上,一言不发。本案休庭期间,有记者请她对本案发表看法,她则婉言谢绝。最后飞兆败诉,美人计不管用,板爷也是很佩服中国法官的大义凛然!! 最新消息 飞兆架不住安富利的强大,最终重新授权给安富利,代理并销售其产品。   芯华社: 2005年12月,中兴通讯的一家供应商通过海外仲裁机构起诉中兴违反合约和侵犯知识产权,要求其赔偿3645万美元,合计人民币24912万元,妈妈呀,太狠了吧。2008年,该供应商通过律师发函给中兴通讯和仲裁庭,宣布取消对中兴通讯的诉讼和索赔!这一时间段,是巧合还是偶遇?联想军们的脑细胞要爆炸了吧?哈哈,板爷什么都没有说,你们自己去猜吧!!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欢迎留言讨论! 联系方式:微信 peterapp2016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