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珠三角

相关博文
  • 热度 11
    2020-9-11 19:18
    9670 次阅读|
    5 个评论
    自从出现了抖音之后,来自各个地域,各个职业的声音都开始得到发出,无论是抗疫英雄,边防英雄,慈善明星,还是来自不同年龄 层的务工的朋友,都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情绪得到释放和展现,对于那些曾经熟悉的工厂,地点,现在荒芜人烟,心里确实不是太舒畅,是 不是我已经老了,开始怀旧了?我简单去回顾一下东莞这些年的变化。 一.裕元鞋厂 台湾宝成1989投资的鞋厂,在东莞主要是高埗和黄江,在鼎盛时期,员工可以达到十几万,整个高埗闹市区的后面都是裕元的厂区, 现在由于成本的上升和产业的升级,鞋厂基本上迁移到了东南亚,目前东莞员工只有万人左右。 二.东莞诺基亚 诺基亚1994,在东莞南城宏图路成立的诺基亚工厂,在鼎盛时期,诺基亚是东莞南城的一个小地标,员工待遇也非常好,像我们这样 的英语太逊色的人基本上靠不了边,员工总数虽然不是很多,最多的只有万人左右,但是其象征意义非常浓,2014年随着其手机业务在全球 竞争中失利,彻底淡出了中国市场,工厂未来会改造成总部基地写字楼,感谢房地产的发展。 三.东莞万士达 东莞万士达成立于1995年,鼎盛时期员工上万人,也是其和苹果合作最密切的时期,随着苹果在屏幕技术上对其进行了淘汰, 管理不善和技术落后的结果是彻底退出了市场竞争,2013年关闭了东莞桑园的工厂。 四.厚街/寮步伟易达 东莞在厚街寮步高峰期员工可以达到20000-30000,目前在两个厂区的员工大致只有几千人,导致人员精简的原因,首先是 人力成本的提升;另外就是自动化取代了原来的人工作业,另外也是对部分业务进行了调整和迁移。 五.东莞新科电子(SAE) 香港投资的电子元器件厂家,被日本TDK收购,2016年,随着南城的地价和人工的成本上涨,新科对于公司的规模进行精简, 部分调整至长安,其余就遣散了,具体的员工流失无法统计。 六.东莞三星(寮步/厚街) 三星电机和三星视界,肯定是多数东莞求职者的向往之地,目前随着中国三星在业务上和成本上的考量,三星电机已经关闭了, 三星视界暂时不清楚,天津和苏州的电视业务已经停止,惠州手机业务也停止,目前原因可以归结为成本考虑和产业竞争结局,在中国 市场遇到了更厉害的中国对手,只有迁移到海外。 七.东莞台达电子 台达电子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东莞石碣投资,员工在2008年前左右是最多的,最多应该接近30000-40000人,目前业务在内地和东南 亚进行了调整,东莞厂区的员工只有几千员工。无论是自动化,还是业务调整,都是东莞制造业的一个变化的缩影。 还有很多的厂商无法一一陈列了,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的制造业的业务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大陆工厂的崛起;比如领益,华勤,哥尔,蓝思,OPPO,VIVO,立讯等厂商;深圳有比亚迪,信维,惠州有龙旗,欣旺达,光 弘等 大陆厂商在国际供应链上得到了充分的成长,也在部分行业做好了品牌推广,所以逐渐成长壮大; 2.外资工厂的撤离和减少;比如台湾的精成,韩国三星,香港的伟易达,日本东芝;深圳有爱普生,奥林巴斯,德昌电机等 当然富士康做全球布局和调整是最早的,但是在龙华和观澜的人数并没有严重的变化,只是在逐步的向河南,广西,河北, 山西等地方转移,未来这个趋势会更明显,当然比富士康更早的EMS比如伟创力,捷普,天弘这些早就受不了成本的上涨。 外资工厂主要是成本的攀升,另外是在低附加值或者部分同质化严重的业务同中国大陆竞争落败退出中国; 像川普这种以政治目的要求撤退的估计会非常的少,只会是多中因素共同影响才会导致企业撤离开; 3.工厂规模(主要是人数)急剧的减少;主要是自动化和效率的提升减少了劳动密集依赖性; 工厂规模首先是受制于人工成本的上升会控制; 另外就是自动化手段和效率提升降低了人工依赖性; 以前的大规模流水线的需求模式越来越少,小批量,定制化,多样性的需求导致工厂规模的更灵活; 轻资产运行的模式在制造业也越来越普遍; 4.新型的制造业,主要是围绕电商和新零售等开展的中小规模工厂越来越多; 电商比如淘宝,拼多多,京东,跨境的ANKER,SHEIN等; 新零售比如盒马鲜生,比如名创优品,比如钱大妈,比如美菜网,比如小米之家; 中国的消费需求端基本上被电商给牢牢的控制住了,这个也是影响作为供给的制造业的重要因素, 制造业必须要从属于销售的模式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等因素,所以要快速的适应电商和新零售的模式来生产。 5.制造业的布局会比以前更加分散:以前制造业基本是密集在珠三角,目前很多的厂商会将工厂分布布局到内地湖南,江西, 河南,四川;有国际运作能力会分别依据成本分布到东南亚甚至非洲。 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是会分散布局自己的制造业务,降低成本,降低风险。 6.珠三角的流动人口是降低幅度很大,各个城市公布的吸收人口只是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长,这个跟目前直觉和视频展现 出来的并不矛盾,大量的流动人口和产业工人才是之前城市繁华,拥挤热闹的一个基本,我们不能认为现在的人都进去写字楼, 晚上都是加班深夜,没有人出来吃夜宵,房价太高,没有人逛街导致的冷清。 当然不只是珠三角,长三角也是面临类似的问题,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在调整和变化的过程中面临挑战。 是机会还是风险,是英雄还是狗熊,看个人的造化。 加油,朋友们;加油,东莞;加油,中国制造。
  • 热度 19
    2014-9-16 14:48
    2131 次阅读|
    2 个评论
    珠三角工业机器人分布数据:按行业分,汽车制造和汽车配件占绝对优势,两者加起来占61%的份额;金属制品占8%;电子电器制造和橡胶制品均只有7%。按应用分,焊接包括弧焊与点焊占24%;装配22%;上下料与物料搬运分别为14%和13%;铸造为8%;喷涂和冲压均为3%。    
  • 热度 48
    2010-12-31 18:49
    8979 次阅读|
    23 个评论
    EMS供应商现在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如果说,当初吸引EMS厂商来华设厂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那么现在,让他们头痛的也是这里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短缺:骄傲地说,中国还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不过现在适合在EMS代工厂生产线上工作的人比以前少了。EMS厂商在人力成本高昂的地方设立的生产线,是机器为主,人力为辅;而在人力成本低廉的地方,则是人力为主,机器为辅。要想让人取代机器,就要求人要有很高的服从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个人接受的信息量比以前多得多,其自我意识也比以前要强得多。生产线上那种枯燥单调,不断重复的工作,对人们的吸引力也就越来越少。 另外,伟大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多年的结果,年轻人所占人口的比例也比以前少了。随着人口红利窗口的关闭,年轻的劳动人口也会慢慢减少。 所以,要象以前那样招到又年轻又便宜,又好管又肯吃苦的人,对EMS代工厂来说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人力成本上升:现在EMS供应商的成本结构中,直接人工成本的比重比以前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一方面是整体用工环境使然。如上节所述,EMS代工厂的工作不如以前有吸引力了。为了招到人,或留住人,EMS供应商不得不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不然工人就会用脚投票,去寻找更让他们满意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用工政策使然。新劳动合同法是在2007年开始实施,经过三年的运作,现在大家好像很熟悉了,能越来越熟练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两年的**事件层出不穷,而且ZF不断加强对劳动关系的直接干预,从收入分配到集体协商,从最低工资到社会保险,非常给力。今年最出名的大概是广东南海本田的供应商的**事件,和深圳富士康的系列坠楼事件,最后都迫使资方大幅度提高工人的工资和待遇。可以看出ZF已经开始出手在背后推动工资的上涨。 不过,由于人工成本在EMS供应商原来的成本结构中所占比例不高,个人工资增加的幅度虽然很大,但反映在最后的产品价格上,增加的幅度就没有那么大了。而且,EMS供应商通过优化生产工艺,缩短工时;提高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营运效率,减少冗余;提升良率,减少报废和返工,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人工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汇率变动:其实汇率变动给EMS供应商带来的影响要大过人工成本的增加。因为在EMS供应商的成本中,80%以上都是物料成本,而且其中很多的电子零部件都是从海外进口的,用外币结算,用人民币计价。比如在09年一月份买1EUR的零件, 算成人民币就是8块多,到10年十月份,就算还是1EUR,算成人民币就要9块多,涨了快5%。而EMS代工厂的营运利润率基本上不超过5%。所以单单因为欧元升值带来的材料成本的增加,已经让供应商无利可图。可见汇率的影响有多大。 下图是我对三种主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从2009到2010做的一个统计。美元还好,但如果EMS供应商有很多零部件是从日元区和欧元区购买,就要小心了。如果做成产品后还要卖到美国去,压力就更大了。这在物料库存管理上,在物料周转速率的提升上,对EMS供应商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客户要求更多的增值服务: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OEM客户对EMS供应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简单的来料加工,到全包方案,从只采购PWBA到要求提供一站式采购,从要求缩短交付周期到要求供应商管理库存,从简单的外包生产制程,到协同研发。OEM客户在把越来越多的工作外包出来的同时,对EMS供应商的能力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换个角度,EMS供应商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给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也就更好地**住客户,拿到更多,更大的订单。 EMS供应商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我认为 EMS供应商在中国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已经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在经过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生存下来的强者将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全,越来越强。 首先,这是由于EMS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必然趋势。关于EMS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规模如大象,盈利如老鼠。EMS做的是规模经济。只有当订单量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才能产生规模效应。所以EMS供应商要努力达到一定的营收后,才能收支平衡,过了这个平衡点(BREAK-EVEN POINT),才会产生利润。当市场的需求量还在增长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多的边际利润,EMS供应商当然愿意扩大生产规模,承接客户更多的订单。扩大生产规模,EMS供应商除了一方面扩大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向上下游进行整合,向客户提供更多种类的零部件,扩大客户的采购额。 其次,EMS供应商处于整个价值链的中间制造和装配部分。关于这个部分的利润空间,宏碁总裁施正荣曾提出各微笑曲线的说法,这是整个曲线的最低点,也就是整个价值链中最少的环节,研发和销售处于曲线的两头,也就是利润率最高的环节。要提高利润率,EMS供应商就要向两头发展,参与研发,参与渠道。这样就要发展更多的能力,其就会变得越来越强。 另外,为了应对目前的挑战,EMS供应商开始全国布局,将制造基地向内陆人力成本更低廉,人力资源更丰富的地方转移。在客户的选择上,开始大小通吃,以前只做跨国公司大品牌,现在也为国内的企业提供代工服务。 同时也有向东南亚更低成本地区,例如越南,转移的迹象。但考虑到这些地区是否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其政治格局是否稳定,还有人才的获得,便捷的物流,产业集群等等条件,我相信这种转移还不会在短期内发生。 后记:因为工作的原因,自己一直在关注这个行业,以上很多内容都是根据这些年收集的资料整理而成,其中有些资料不一定准确,欢迎各位同业指正。另外还加上自己个人的见解,因为水平有限,也考虑到有些话题的敏感性,可能讲的不全面,还请大家见谅。(完)
  • 热度 34
    2010-12-22 10:39
    11763 次阅读|
    10 个评论
    去年被老师叫去讲 EMS 供应商的发展情况,今年又被点到同样的题目。虽然这些年我都一直在和 EMS 行业打交道,但毕竟水平有限,对行业的认识并不全面。怕误人子弟,还是先把自己准备的讲稿贴出来,征求一下同业的意见,欢迎指正。 EMS 的名词解析: SMT , CEM , OEM , ODM , OBM 先对行业的一些用语做个名词解析。 EMS (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s ),电子制造服务,顾名思义,是为电子产品提供制造服务的行业。一个电子产品的面世,包括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其实这也是任何一种产品的实现过程。只不过电子产品的制造主要是以表面贴片技术( SMT, 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为基础的生产过程。 EMS 行业是伴随着计算机产业发展起来的。刚开始, EMS 的供应商只能外包客户( OEM ,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部分的生产环节。这些供应商通常叫做 CEM ( Contract Equipment Manufacturer )。后来发展到可以帮客户承担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工作。这些能力更强的供应商就是所谓的 ODM (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 )。有些 ODM 甚至可以把客户的物流部分也一并承包了。例如富士康以前为苹果生产 iPo 的时候,如果你在苹果的官网上订购一台 iPo ,等你拿到货的时候,你会看到产品的发货地址是深圳龙华富士康 :- ) 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和设计能力的增强,其中一些供应商不甘于只为别人做嫁衣,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这时就开始发展出 OBM ( 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 )。 例如台湾的宏达电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HTC Corporation ,常简称为 HTC 或宏达电)。其既为 HP , DELL , PALM 等代工智能手机,又拥有自己的品牌 ---HTC 智能手机。还有笔记本电脑的代工大厂,宏碁集团( acer ),也拥有自己的多个品牌 ---Acer , BenQ 。   EMS 主要供应商名单和排名 这是我从 iSuppli 上找到的资料。数据有点旧,是 2006 , 2007 的营收排名,仅供参考。经历了 08-09 的金融危机, EMS 各个大厂都遭遇了订单减少,收入下降的危机。规模小的,有的撑不下去就到了。实力雄厚的,就趁机展开收购,扩充地盘。这一段时间, EMS 业内有很多收购并购的案例发生。例如 FLEXTRONICS 已 36 亿美金收购先前的竞争对手 SOLECTRON 。富士康旗下的群创光电并购奇美光电等。 经过这轮洗牌,相信这张排名榜上会有很大的变化。不过根据我的情报,冠亚军排名暂时不变。 谁有更新的资料,欢迎分享。 Top Ten EMS   2007 Rank 2006 Rank Company Name 2007 Annual Revenue (000)  2006 Annual Revenue (000)  Change   1 1 Foxconn $54,706 $39,253 39%   2 2 Flextronics $33,346 $28,876 15%   3 4 Jabil $12,432 $11,087 12%   4 5 Sanmina-SCI $10,138 $10,872 -7%   5 6 Celestica $8,069 $8,811 -8%   6 7 Elcoteq $5,740 $5,139 11%   7 8 Benchmark $2,915 $2,907 0%   8 9 Venture $2,617 $1,971 33%   9 10 USI $2,046 $1,676 22%   10 NA Plexus $1,624 $1,513 7%     Total Top 10 $133,633 $112,105 19%   Top Ten ODMs 2007 Rank 2006 Rank Company Name 2007 Annual Revenue(000)  2006 Annual Revenue (000)  Change  1 2 Quanta $23,259 $14,170 64% 2 1 Asustek $23,033 $17,348 33% 3 3 Compal $13,634 $9,410 45% 4 6 Wistron $8,658 $6,603 31% 5 4 TPV $8,419 $7,238 16% 6 5 Inventec $7,191 $7,167 0% 7 7 Lite-On $5,760 $5,048 14% 8 NA Innolux $4,806 $3,207 50% 9 10 Mitac Intl $2,558 $2,540 1% 10 8 Inventec App $2,378 $3,389 -30%   Total Top 10 $99,696 $76,120 31%                       Data by iSuppli Corp. Figures in $US Millions 2007 figures are preliminary   EMS 供应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纵观 EMS 代工厂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轨迹,按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80 年代, 90 年代和新世纪。按地域可以分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及中西部。 1980s 珠三角:中国在 1978 年开始改革开放,珠三角因为靠近港澳,占有地利,成为外商投资建厂的桥头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可以算是深圳龙华的富士康了。从最初在深圳龙华设厂时,只是一家百来人生产连接器的台湾工厂,到现在已逐渐发展成为 EMS 行业全球最大的供应商,几乎包揽了日欧美各大 OEM 厂商的制造业务。昔日的龙华,也从一个千人小镇,变成一个 30 万人的现代制造城。但最近随着富士康在中西部布局,逐步将其产业迁往内地,这里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1990s 长三角: 90 年代,长三角的经济开始活跃起来,各家 EMS 代工厂商开始进驻这里。例如伟创力,这家来至新加坡的 EMS 供应商最早是在 1987 年在珠海斗门建立第一个生产基地,生产多层电路板( PWB )及表面贴装( SMT )、电脑机壳、手机、物流等方面。随后在 1999 年,伟创力电子 ( 常州 ) 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经营电信和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系统。 2002 年,伟创力又在南京成立伟创力 ( 南京 ) 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提供电子配套产品。不过在金融危机期间,因为业务萎缩,不断有传言说伟创力准备关闭常州的生产基地。 除了伟创力之外,还有其他几家大的 EMS 厂商也在长三角建厂:美国旭电( SOLECTRON )布局苏州,加拿大天泓( CELESTICA )落户苏州;美国四海( SANMINA )以及富士康则落户昆山。 另外,台湾的十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也全部在长三角落户。记得之前看到的资料,全球的笔记本电脑,有 80% 是在长三角制造的。 2000s 环渤海经济圈及中西部:进入 21 世纪,中国开始全面改革开放。根据 ZF 的发展规划,中国经济要进行战略转型,沿海地区开始腾笼换鸟,内陆地区开始城镇化。西部大开发因此成为热点, ZF 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就从今年的 12 月份起,重庆将开通连接渝 - 新 - 欧的铁路全线,现在从重庆到欧洲仅需 12 天。 路通则财通, EMS 大厂纷纷开始进入中西部。例如富士康已经在重庆和成都建厂,为 HP 生产笔记本电脑。友达光电在绵阳建厂,生产液晶电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