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裁员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4
    2023-1-19 20:41
    4814 次阅读|
    26 个评论
    这些日子,关于裁员的新闻不断,关注人类在干什么? 今日读报见文《 Lex 专栏:裁员并不会逆转科技行业疫情时代的扩张势头 》,更新于2023年1月19日 12:49 英国《金融时报》 Lex专栏 摘要:科技行业裁员更多的是出于重新调整,而不是出于整个行业对长期经济低迷的预期。 再看之前说《 微软将裁员 1 万人以降低成本 》,更新于2023年1月19日 11:25 理查德•沃特斯 摘要:在疫情后的招聘热潮过后,这家科技巨头是最新一家裁员的公司。 “科技行业裁员更多的是出于重新调整”引起好奇,调整什么?还强调“不是出于整个行业对长期经济低迷的预期”。 真可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裁员其名,其道何在? 百度搜索“科技行业裁员更多的是重新调整”,说法不少。 首页末尾一文《 科技裁员潮背后新赛道浮现,业内人士:时代在“优化” 》,环球网 2022-11-19 07:07 环球网官方帐号 文中说“从长远来看,目前的科技巨头裁员潮可能对就业市场是一件好事”。 文末提到“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旧金山湾区疯狂招人的企业是TikTok,roblox,zoom等新兴企业”。 尤其说到“roblox被称为是‘元宇宙第一股’,是下一个赛道的领头羊”。 网上搜索,可见: TikTok是字节跳动旗下短视频社交平台,于2017年5月上线,愿景是“激发创造,带来愉悦( Inspire Creativity and Bring Joy)”。 TikTok_ 百度百科 (baidu.com) Roblox,世界最大的多人在线创作游戏。至2019年,已有超过500万的青少年开发者使用Roblox开发3D,VR等数字内容,吸引的月活跃玩家超1亿。 ROBLOX-- 百度乐玩 (baidu.com) Zoom是一款多人手机云视频会议软件,为用户提供兼备高清视频会议与移动网络会议功能的免费云视频通话服务。 Zoom (多人手机云视频会议软件) _ 百度百科 (baidu.com) 哈哈,看来“科技行业裁员更多的是出于重新调整”就是要进入虚拟现实元宇宙。 怎么进入呢?打开网址: ROBLOX-- 百度乐玩 (baidu.com) ,首页显示如下: 哈哈,先造一个自己的虚拟人吧! 这是被裁人员再入职前而必须要学习和制造。 这又令人想起个人电脑、互联网兴起之初,美国也是一股裁员潮,被裁人员自学计算机操作,然后再就业。 2023年,看来,科技行业进入元宇宙的企业越来越多,裁员的你进入元宇宙再就业,要想好自己重新调整成啥样呢? 之前,退休的我一直想进入元宇宙学一学、玩一玩,可就是拿不定自己重新调整成啥样,毕竟没有专业了,不好定位,骑毛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 热度 1
    2022-5-8 00:13
    2172 次阅读|
    3 个评论
    关注公众号【IC男奋斗史】,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是IC男奋斗史的 第25篇 原创 本文1291字,预计阅读3分钟。 接上文: 上海疫情封控期间,资深芯片工程师竟然被裁员了?! 上篇文章中,杰哥简单说了一下前东家模拟芯片巨头变相裁员的事。本着感激曾经老东家对我的栽培之情,我并没有披露太多细节。但今天从前同事那里又了解了一些后续情况,实在感觉很气愤,不吐不快。为了方便写文,我将该模拟芯片巨头统一称之为A司吧! A司解散了上海研发中心的MCU团队,并把原MCU产品线全部迁往印度。 这背后的原因除了上篇文章中杰哥说的那些,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原因——MCU团队的大老板在过去几年陆续都换成了印度人。 印度人么,共事过的人都知道是什么德性,好大喜功、喜欢抱团排挤华人。原MCU产品线全部迁往印度,其中必有这些印度人的推波助澜。 A司作为一家世界500强,研发中心遍布全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之间合并、裁撤产品线本无可厚非。问题就在于,这一次,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的著名外企,变相裁员的吃相太过于难看,印度人的做法实在太恶心。 让人徒生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凉之感。 A司将原MCU产品线研发人员强制转岗到Analog,直接从混合信号转到纯模拟芯片。虽然薪资待遇不变,但事发突然,没有任何商量和面试,完全没有考虑员工的感受,就直接强硬地安排某个职位。另外,整个MCU研发团队人员众多,其他产品线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多空位供给。没活给转岗的员工干,转岗的员工自然绩效也就最差,工资也就没什么涨幅。如果不愿接受,觉得安排的位置不合适,那就自己提离职。 这一招其实就是逼员工自己主动辞职,不想走裁员流程,更不想给补偿。 而且,解散MCU团队的决定十分突然,还是在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开线上会议突然宣布的。也许,他们就是故意选择这种时候变相裁员,毕竟现阶段劳动仲裁部门不上班呢!换做社会正常运转时期,员工有很多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用人单位还是会有所忌惮的。 现在HR态度强硬,两手一摊,表示“我也很无奈啊”。整个MCU团队已经没有中国老板据理力争、替基层员工维护合法权益,阿三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是光明正大地搞你。 团队中,有不少是从团队建立初期就加入的资深员工,工作十年的也不在少数,A司的做法实在是伤了老员工的心。 A司原本可以选择更人性化的处理方式,比如跟员工做好充分沟通,愿意留下来的就安排内部面试转岗,不愿意留下来的走裁员补偿。 大家好聚好散,毕竟业界圈子就这么大,留个好雇主的口碑不好吗? 说实话,杰哥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感觉外企一直都还挺遵守中国劳动法的,倒是民企耍流氓钻法律空子的多。更何况,国内还有一些良心企业,比如华为,即便员工主动离职,也会按照N+1方式给予补偿。这几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大环境很不错,芯片外企赚的盆满钵满,业绩节节攀升、完全不缺钱。 没想到,模拟芯片巨头A司也会来搞变相裁员这一招,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 A司在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变相裁员,连给员工找下家的缓冲期都没有。疫情期间,找工作多少还是有些不方便的。不过, 自从杰哥上篇文章火了之后,不少业内人士过来找杰哥要MCU团队前同事们的联系方式,纷纷表示想挖人。目前国内芯片行业的就业市场还是很火热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不幸中的万幸,我这些前同事们不用愁找工作。 对于前东家模拟芯片巨头,杰哥只想说:爱过! 文末互动: 读者们可以在留言区踊跃发言,介绍本公司福利挖人内推,并留下联系方式。我那些MCU前同事们都会看到的~ 相关文章: 上海疫情封控期间,资深芯片工程师竟然被裁员了?!
  • 热度 12
    2022-5-7 23:31
    1317 次阅读|
    0 个评论
    关注公众号【IC男奋斗史】,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是IC男奋斗史的 第24篇 原创 本文2252字,预计阅读6分钟。 模拟芯片巨头解散MCU研发团队 前两天杰哥从前同事处了解到,老东家模拟芯片巨头解散了上海研发中心的MCU团队,并把原MCU产品线全部迁往印度。目前团队所有成员均被分散安排到了其他产品线,名义上岗位与薪资待遇都保持不变。 公司给员工两个选择——要么接受安排去其他产品线工作,要么自己主动提离职。这一招其实比较有心机,说明公司压根没打算走裁员流程,也不会给主动离职的员工任何补偿。 回想到2013年杰哥一毕业就加入到这个团队的情景,当时MCU中国团队成立3年不到,还处于快速上升期。随后经历了几年时间发展壮大,2017年左右达到巅峰。巅峰时期团队超过60人,是老东家在上海研发中心人数最多、功能最齐全的团队。从市场/系统工程师到数字/模拟设计,从验证到后端版图,从ATE测试到芯片应用,甚至还包括客户质量相关的岗位。 杰哥在《我的奋斗:我在外企那些年(二)》这篇文章中有讲过,从2018年初开始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飞速发展,MCU团队开始陆续有人离职,他们跳槽的下家主要以国内芯片企业为主。整个MCU团队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 去年杰哥跟前同事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了解到,MCU团队的大老板都换成了印度人。杰哥当时就预感到这一天可能会发生,但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杰哥之前在《润还是不润?这是个问题》这篇文章中有提到, 未来外企很可能会为了降低劳动成本,把研发团队迁往印度、东南亚等国。没想到这一切竟然就发生在自己曾经与之战斗过的团队身上 。 外企加速撤离中国 2022年4月11日,苹果公司宣布已经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 13智能手机。其实去年3月份就有印度媒体报道,苹果计划把10%的iphone 12产能从中国转到印度。 从2018年4月到2020年8月,三星陆续关闭了在华所有的手机厂和电脑厂,全部迁到越南和印度。目前三星在国内仅剩苏州和西安两个半导体制造基地。 今年年初,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解散了上海研发中心的DRAM设计团队,同时还给40多位核心研发人员提供技术移民美国的资格。 4月18日,汽车芯片巨头安森美曾对外发布通知,随着疫情封控措施加强,其位于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被迫关闭。由于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可能解除封闭的通知,公司计划将配送转移到其他分区——例如其在新加坡或者菲律宾的配送中心,以缓解产能限制并降低影响。虽然后来在上海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安森美恢复了全球配送中心的运营,也对外辟谣说不会把配送中心转走,但是这次事件表现出来的外企对未来的担忧还是显而易见的。 从手机厂商到芯片企业,高科技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新闻逐渐变得频繁起来。尤其是上海疫情全域静态管理之后,相关新闻层出不穷,网友对此表现出特别悲观和焦虑的情绪。作为一名芯片从业者,杰哥关心的是芯片外企撤离中国的原因是什么?外企的撤离会对国内的芯片产业造成哪些影响? 外企撤离中国的原因 杰哥认为,芯片企业撤离中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 降低劳动力成本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芯片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外企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把工厂或者研发团队迁往印度或者东南亚等国。 2 防止核心技术外漏 随着国内半导体行业快速崛起,国内芯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他们花费高薪挖走各种人才,像美光、三星、德州仪器等国际芯片大厂的人才流失不少。这些外企可能担心其核心技术随人才一起外流至国内企业,索性直接解散团队。 3 美欧日韩等国纷纷出台政策吸引本国芯片企业回国投资 2022年,美欧日韩等国纷纷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美国520亿美元扶持半导体产业的芯片法案已在两院通过。欧盟也宣布推出芯片法案,到2030年投入450亿欧元用于半导体相关产业。日本将拨款近万亿日元扶持芯片产业。韩国将在未来10年投入4500亿美元支持半导体产业。外企在本国各种优惠政策的吸引下选择迁回本土运营。 外企的撤离会对国内芯片行业的影响 1. 国内芯片企业失去与国外优秀企业近距离交流与学习的通道,容易多走弯路 芯片外企起到了“鲶鱼效应”,对国内企业起到督促的作用。 芯片外企尤其是像美光、三星、德州仪器等大厂都是各细分领域的标杆企业,其产品规格、研发流程、质量标准等都是国内企业学习的典范。 在芯片研发与制造领域,国内企业还是追赶者,还需要吸收这些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外企的离开会让国内的追赶者失去近距离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国内企业容易陷入“闭门造车”的窘境。 2. 国内半导体产业失去了一个很好的人才培养摇篮 外企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中国半导体产业输送了很多优秀的人才。随着最近几年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众多优秀的芯片人才从外企流入国内企业,将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带给国内芯片企业。 一旦外企撤离中国,国内半导体产业就失去了人才培养的一个大摇篮。杰哥认为,这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才是最大的损失。 3. 国内芯片从业者少了很多就业机会与就业选择 外企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与工厂基本上都是以中国本土的员工为主。芯片行业属于人力密集型产业,研发中心的员工数量动辄过百,工厂员工数量动辄上千。因此众多外企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让国内芯片从业者拥有很多就业机会。 外企的工作氛围、工作节奏以及提倡工作生活平衡的理念也给广大芯片从业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在国内芯片企业“速度至上”与奉行加班文化的今天,外企犹如一股清流,给芯片从业者提供不一样的工作体验。 老东家解散位于上海研发中心的MCU团队后,后续MCU研发任务由印度团队承担。印度政府最近几年通过一系列政策吸引全球芯片制造商前往印度建厂投资。那么印度半导体市场现状如何?印度政府对半导体产业都有哪些政策支持?印度会成为下一个“全球工厂”吗?杰哥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为大家一一解答。 未完待续…... 文末互动: 疫情封控期间,不知道各位读者的老东家表现如何?是让你想当自来水宣传、挖人内推?还是让你想劝退同行?可以尽情投票或留言,大肆吐槽或表扬,为其他同行提供一个参考。毕竟,各个公司在疫情期间的种种表现也是一面镜子。 参考文献: 三星关闭在华最后一家手机工厂 布局转为高端制造:https://tech.sina.cn/t/2019-10-04/detail-iicezuev0102230.d.html;
  • 热度 2
    2016-4-21 17:43
    1229 次阅读|
    0 个评论
    4月21日午间消息,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台积电宣布2016年拟招聘3000-4000人,以应对新兴市场不断扩大的智能手机需求。据台积电相关人士透露,新招聘人才的大部分将投入到增强台湾业务中。同时将在大陆新设数百人的工作岗位。台积电2015年底员工人数为4.5万人左右,较2014年增加了约1700人。而2016年的招聘人数几乎是2015年的2倍。   然而另一家半导体巨头英特尔确实另一番景象。昨日,英特尔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万人,是英特尔有史以来波及员工人数最多的一次裁员。主要原因则是PC市场萎缩,加之英特尔未能充分抓住智能手机的崛起机会。英特尔CEO科再奇对此次裁员解释称,此项措施虽然艰难,但却很有必要,不仅能够压缩成本,还可以释放资金,投资更有增长潜力的业务。   不过台积电的日子过得也不顺利。在4月14日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中,台积电实现合并营收2034.95亿元(新台币,下同,约合人民币407亿元),同比下降8.3%,税后净利润647.82亿元(约合人民币130亿元),环比下降11.1%,同比下降18%。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台积电解释称南台地震影响的冲击是一大原因。   在近日举行的台积电股东会议上,台积电总裁兼联合CEO刘德音(Mark Liu)透露,台积电计划在2017年上半年开启7nm工艺试生产。刘德音提到有超过20家客户已在商谈7nm代工事宜,预计有15家客户会在2017年提交流片(设计方案)。他还进一步表示,台积电7nm工艺技术预计将于2018年上半年开始量产。   此外,还有传言称,台积电已经与苹果达成协议,将成为下一代iPhone处理器的独家代工商。报道称,台积电凭借10纳米芯片制造工艺胜过了三星。台积电预计将于今年6月启动苹果下一代A10处理器的量产,而iPhone 7预计将于今年9月发布。如果报道为实,对台积电未来的业绩将是一大利好。
  • 热度 20
    2015-7-10 10:59
    1631 次阅读|
    5 个评论
    原标题:裁员7800转型商用市场?微软手机找台阶下而已            日前,微软公司正式宣布将对手机硬件业务进行重组:预计最多裁员7800人,资产总值由当前的94亿美元减计80%,即76亿美元。   微软CEO纳德拉则在内部邮件中表示,微软将改变独立发展手机业务的战略,转向创建和发展多样性的Windows生态系统,基于此,手机产品线也将很快建立。   纳德拉透露,微软未来的智能手机业务将主要瞄准细分市场。其中在商用手机市场,微软将提供企业管理功能、安全性以及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   接近微软的消息人士透露,微软将全面收缩手机业务,减少手机型号,从一些国家退出,减少所支持的移动运营商数量等。   虽然微软的说法很婉转,但事实就是微软在智能手机领域失败了,它是怎么失败的,转型还有前途吗?我们来看一下。   一、起大早,赶晚集   智能手机追溯的话,可以追到1994年的IBM,但是真正被大家认识的智能手机恰恰是微软造出来的。2003年微软就开始做智能手机。在很长一段时期,WM智能手机几乎就是智能手机的代名词,诺基亚的塞班开发繁琐,各个版本不兼容,Linux标准众多未成气候,只有微软的WM携桌面王者之威,为各方所接受,HTC就是在这个时候崛起的。   但是,微软并没有把这个蛋糕做大,尽管当时的WM智能机已经能做很多事情,但是操作繁琐,待机不足,界面简陋一直都是问题。而微软也不思进取,从2003年到2007年,WM更新了几个版本,但是几乎没有进步。支持的色彩一直是65536色。   在普及上,微软也做得远远不够,只有HTC代工了几个品牌,其他合作伙伴寥寥无几,而WM手机本身的价格也偏高,只是发烧友和商务人士的玩具。   2007年iPhone来袭,2008年安卓出世,IOS基于MAC OS,底层是Unix,安卓是Linux上虚拟机,核心都比WM的Wince核心要高级,在体验上功能上更是天壤之别。   微软在跟进了一个变化不大的WM6.5之后,集中力量开发WP7,不过微软用错了人,WP7的开发团队可谓失败者集合,做出来的产品也不被市场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微软没有在产品上下功夫,而是派出艾罗普,通过木马计收购了诺基亚,试图利用诺基亚的品牌渠道来把WP手机卖出去。   不幸的是,消费者不愿意接受不好用的产品,微软付出了很多努力,WP手机依然只有3%的市场份额,而且亏损严重,最终微软不得不放弃。   二、转型有机会吗?   在消费市场,微软已经完败,在天下大势未定的2010年,微软错过了机会,2015年微软即使把体验做到与IOS和安卓同质化,也不会什么机会了。   微软看重的是商用市场,在Windows10上,微软实现了大一统,从智能手机、平板到PC、电视,操作系统统一可以互联互通,这给商业应用带来很多便利。   从安全性的角度,封闭的WP还不错,企业管理上,微软可以从服务器到PC,到个人手机提供完整的方案,这都有有利于商业应用。   但是,我们要看到。最早提出服务器端管理的手机是黑莓,在安全性上,黑莓有软件和硬件的加密,通过服务器端认证,非常难 石皮 解。比安全,黑莓远比WP有优势。在服务器管理上,黑莓也早有方案,但是黑莓依然失败了。   商用手机的核心问题在于手机是个人用品,而非公司提供的通讯办公设备,用户可以用个人手机处理公司事务,但是让个人把手机当作办公设备,成为24小时受到监控的工具,恐怕职工是不太喜欢的。   实际上,黑莓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卖得相当不错,但是在iPhone和安卓崛起后,它的安全性和商用便利并没有阻止衰落,微软杀进去又能好多少呢?   我个人不认为纳德拉看不到这一点,他所说的商用,更多是给微软找个体面的台阶,毕竟从先行者到被淘汰,还是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面子上总要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