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李一男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29
    2016-3-18 10:22
    2026 次阅读|
    9 个评论
    在315晚会曝光各类企业的时候。牛电科技CEO李一男的下落也终于有了着落。 3月15日,李一男因涉嫌内幕交易罪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检方指控称,李一男涉嫌在金沙江创投任职期间内幕交易。2014年4月,通过其妹夫和母亲的股票交易账户,满仓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成交额达到1148万余元,实际获利508万。他还让妹妹同期购买该华中数控,成交金额在499万余元,实际获利有236万余元。   庭上信息显示,2014年2月17日,华中数控邀请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到武汉商谈双方并购重组事宜,双方参会人员签订了保密协议。华中数控于2014年5月27日起停牌,2014年9月11日复牌。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内幕信息敏感期为2014年2月17日至5月26日。 检方指控认为,李一男之所以选股精准,是因为在华中数控并购重组的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与华中数控总裁李晓涛多次联络、接触。李一男与李晓涛系大学校友,两人也曾在华为公司共事。 不过,李一男否认了检方指控。称自己与李晓涛的私交一般,且从未从李晓涛处获取内幕消息。他买卖华中数控股票,与自己一贯的投资风格相符合,且从未暗示妹妹买入这只股票。 该消息一出,外界一片哗然。其实在去年年末就有李一男被证监会调查的消息,而如今披露的信息是,早在小牛电动车发布的6月份,李一男已经被拘留,其微博上言论都是其他人代为管理。 李一男一直被外界贴上“天才少年”的标签,华为、百度、无限讯奇、金沙江投资的多种经历,让其加盟的小牛电动车被看好,如今李一男遇到麻烦,小牛电动车还有戏吗? 一、小牛电动车的前生今世 其实,小牛电动车最早并不是李一男的项目。而是胡依林带给风险投资看的一份商业计划书。 胡依林历任微软设计师、frog(青蛙设计)交互设计、UTLAB(鞋的品牌,小飞鞋)创始人,多年来涉足多个行业。对于电动车,与其说是职业,倒不如说是一种爱好。 胡依林要做电动自行车更多是来自个人对骑行的兴趣,他在一些专业论坛谈出想法,得到包括前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的支持,进而见到了各路风投。在风投最热的2014年,胡依林虽然有李想这种级别的介绍依然频频碰壁,因为除了产品有雏形以外,他的团队,CEO,供应链,销售总监、售后服务的人员全部空缺,而且也召集不到像样的人马。 2014年7月,胡依林绕来绕去的人脉终于见到了李一男。 这个时候,李一男正在金沙江创投,本身就做风险投资。他认为这个项目有前途,而胡依林最高学历教育是初中,从网管到微软设计师,再到淘宝品牌商,他虽然爱好骑行,搞过电动自行车的组装,但是此前并未管理过哪怕一家小公司,不具备大公司操盘的能力。于是李一男决定亲自出马操盘,自己投天使轮,然后顺利融资,牛电科技成立。 李一男操盘后,短短一个月就拉起了一个豪华团队,从多个互联网公司找到合作者,包括小米的前员工。牛电科技也得到了各方的资源,投资牛电的包括李一男的前同事,朋友,任期公司……。李一男曾经任职的金沙江投资在电动车领域布局颇广,李一男甚至还给牛电科技搞了一个生产厂。小牛电动车之后顺风顺水,一直到发布并且在京东顺利众筹。 可以说,没有李一男的青睐,就没有牛电科技和小牛电动车。如今,李一男被起诉的消息正式传出,对小牛电动车构成了相当的冲击。 二、小牛电动车的理想路径与挑战 李一男给牛电定下了三个阶段的规划:第一阶段是让电动车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真正让用户觉得好玩、酷,形成自有独特的品牌文化;第二阶段是推出定位于电动车周边的产品,能够在出行方面给用户提供一套更好更完整的体验;第三阶段希望通过更多科技的方式能够对服务行业,或者是对整套电动车行业有效刺激和整合,目前正处于第一个阶段。 其实第一个阶段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电动自行车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红海市场,后来者要杀进去都不容易,况且要走进千家万户。 小牛电动车截至2015年10月21日,牛电方面公开宣布的数据是,小牛N1电动车已售出4万多台(包括京东众筹上卖掉的1.6万台),这对一个新公司已经是不错的销量。 但是,小牛电动N1首批货就因为存在问题,拖后了一个多月才发货。后续产品部分批次也存在一些问题,其缺陷主要存在于电动车前轮轮毂,续航、轮胎、App也多有吐槽。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之,小牛电动车还不是成熟的电动自行车产品。 小牛电动自行车瞄准的是中国乃至世界庞大的潜在市场。按照小牛的理想路径,未来是这样走的。 第一步,首先推出小牛电动车的品牌,用高价格把品牌定位竖立起来。然后制造出高品质的成熟产品,建立起遍布全国的销售渠道。 第二步,产品成熟后,经过几代高价产品进一步确定小牛电动车的高端地位。把小牛品牌竖立起来,网点普及开,成为高端电动自行车市场的主流品牌。 第三步,推出主流价格产品,利用品牌定位高端的优势获得一点溢价和大量的市场份额,依靠已经铺设开的网点,获得满意的销量和市场份额。颠覆电动自行车行业。 第四步,有了量,就可以以电动自行车为平台,推出周边产品,重构产业链,改变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盈利模式,甚至以智能电动自行车为硬件基础发展出互联网服务。 在这个路径中,一直到第三步成功之前,小牛电动车都是要烧钱的,需要资本长期的支持。 而目前,小米电动车的第一步只走了一半,产品还没有成熟,网点刚刚有了几个,品牌知名度刚刚有了一点,李一男就有了麻烦。 如果小牛电动车只是胡依林拿了风投创立的企业,那么它会淹没在众多的创业企业中,小牛电动车的关注度不会有今天的十分之一,也招募不到后续的资本与人才。 如今,小牛电动车万里长征刚刚走了第一步,李一男就遇到麻烦。后续的资本和人才会不会来就成了大问题。 小牛电动车不仅成功的路径慢,它还采用了重资产的自营生产,有实体工厂。这样它就得负担生产制造的成本,烧钱速度特别快。 按照胡依林的话,买一台亏一台,因为研发成本太高。一个从没有做过电动自行车的企业,要把产品搞明白,生产出可以长期使用,应付各种环境的稳定产品,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而要做出性能超过同行的高端产品,更需要积累。 自己研发制造的模式需要自己掌控整个产业链,还需要对制造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控制,员工管理。 仅仅是让牛电科技成熟,做出稳定的产品,恐怕就得几年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而要到第三步真正盈利,时间恐怕要以10年计算。 在这10年里面,需要风投不断的烧钱投入资金。养一个公司,养一个厂(未来也许是几个厂)的工人和日常开支,培养起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投资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看到收获的时刻。 李一男在的时候,他个人的影响力和人脉或许可以支持,如今李一男不在,牛电科技的未来是很令人担忧的。 三、谁能替代李一男 按照最高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然人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李一男涉及的700万交易额已经构成“证券交易成交额在五十万元以上”认定情节严重的六条规定之一。 其实,在中国A股,炒家串通企业高管内幕交易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全部内部交易都被严查,那么不抓上几十万人恐怕是抓不干净的。 偏偏是李一男被查,说明这个麻烦是有备而来的,李一男恐怕前景不妙。 而牛电科技要坚持下去,就需要有李一男的替代者来操盘,来融资,来资本运作。 电动自行车行业还没有雷军,类似于雷军插手前的智能手机行业,接线板行业,电视行业……。以互联网思维和资本运作砸下去,不一定能获取多少利润,但市场份额和销量是有希望,资本运作上市获取IPO的资本收益也是有希望的。 而要完成这一切,需要资本长期的投入,需要有影响力与人脉的操盘人。 胡依林去见风投的时候,风投是不投资的。李一男操盘,风投就爽快的掏钱了。而如今李一男遇到麻烦,牛电科技需要一个足够级别的替代者。 这个替代者要有公司的管理能力,还要有与投资者有足够好的关系,能给牛电科技带来人脉和资源。雷军当然合适,但是他显然不会去插手,顶多能投资。 其实还有一个人很合适,就是多点的刘江峰。O2O正在寒冬,他离职的传闻也有模有样,如果他能加盟牛电科技倒是可以弥补李一男的空缺,但是牛电能不能挖到他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牛电科技未来的关键在人。能否找到李一男的替代者决定小牛电动车的未来。  
  • 热度 34
    2015-6-9 10:59
    4777 次阅读|
    8 个评论
      文/maomaobear   2015年6月1日,李一男的牛电科技发布旗下首款产品——小牛智能电动踏板车N1,分为城市版和动力版两个,分别拥有80公里和100公里的续航里程,价格为3999元和4999元,令业界哗然一片。甚至有人说,一帮人花了5000万美元就搞出来这么一个东西,外行果然是外行。   这个小牛电动车好在哪里?卖3999元会有市场吗?李一男如此定价是想要做什么呢?   一、小牛电动车的优势   小牛电动车基本是一款发烧友理念设计的电动车,思路就是使用一流的元器件,达到比较好的用户体验。从发布会看,小牛电动车的优势在三个方面。   一是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我们日常看到的电动车,大多是铅酸电池,而小牛电动踏板车采用了170节2600mAh松下18650 三元 锂电池(单位容量相比特斯拉新款的3100mah少了一些),重量仅为12kg,动力版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00km。而传统电动车使用的铅酸电池跑同样的续航里程则需要50kg。   小牛电动车这套方案的靓点是用了三元锂电池,普通铅酸电池的循环寿命比较差,在经历600次充放电,正常频率使用三年后保有电量为10%,而小牛电动车的三元锂电池则可以将保有电量维持在70%左右。而且小牛的三元锂电池并非普通的配套电池,而是使用了标准的18650松下电池做成电池组,这就需要一套比较靠谱的电池管理系统。   所以,小牛电动车的BMS电池管理系统提供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电池均衡、温度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六重安全保障。   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算是小牛电动车的第一个优势。   二是高品质的驾驶体验。   小牛电动车采用了德国博世的电动自行车专用轮毂电机并且配备了专用的ECU,其电机能量转化效率达到了89%-90%,扭矩和噪音都不错,能够实现更强劲的爬坡动力和更安静的驾驶体验。   在刹车系统上,小牛电动车采用活塞液压双碟刹 EBS电子刹车 动能回收系统,锰钢碟刹车片配合前220mm后180mm的液压刹车卡钳,再加上电机动能回收的提供辅助刹车能力,20km/h的时速下制动距离为1.37米,相比传统的鼓式刹车缩短21%。   轮毂电机大扭矩,可以实现更好的加速,高效的刹车系统(有电机辅助),可以提供更好的刹车性能,电机还有不错的静音效果,再加上本田摩托车研发人员协助调试,结果就是小牛电动车相比之下有更好的驾驶体验,这也是牛电科技认为小牛电动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三是防盗痛点和信息化功能   小牛电动车封闭集成GPS模块,随时追踪车辆位置,并且第一年流量免费。用户可以远程控制App来实现对车辆的管控,集成包括车况检测、位置记录、报警提示、综合信息显示四大功能。   在手机上有专用的APP,可以进行整车情况检测,看到剩余电量信息、天气信息、附近维修点地理信息,自动获得充电提醒、电池提出报警、非法位移提醒,查询到车辆行驶轨迹记录,以及进行社区线上交流。   这个算是小牛电动车的功能特色,电动车防盗是个痛点,有了GPS跟踪就不怕丢车了。   李一男做IT出身,虽然小牛电动车还不是算是智能电动车,没有什么O2O入口,但是小牛电动车在产品力相对于市面上的其他电动车还是具有绝对优势的。   二、高定价有市场吗?   在发布会之前,曾经有消息透露说小牛电动车定价会在1999元。笔者对比过在2000元价位左右的各类电动车,发现其他产品完全无法与之抗衡。   所以笔者非常看好小牛电动车的前景。在县城、乡村,在没有取消自行车道的城市,甚至在印度、亚非拉国家,这种高品质的电动车都会有很美好的钱途。   不过,在3999元、4999元的定价出来之后,这个问题就要重新考虑了。   目前,个人出行的电动车包括电动平衡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踏板车,主流的价位在800元-2000元。   从销量看,1000元左右的电动平衡车,2000元左右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踏板车都是市场热销产品。   到了4000-5000元的价位,产品就进入到了发烧级别,销量距离主流差距很大,而且集中在三类产品。   一类是赛格威这种高档电动平衡车,虽然名义上是个人代步,但是实际上用来展示个人风格的作用更大。   一类是可以折叠的电动自行车,这类车子大多是进口品牌,做工精良,可以折叠后塞到汽车后备箱,也可以单手推进电梯的。算是有车族很好的补充交通工具。   还有一类趋向于机车爱好车,高功率电机,大容量电池,各种改装,价格可以过万,时速可以过百公里。但是这一类没有踏板车造型,都是很拉风的摩托车。   小牛N1实际上是把2000元左右的电动踏板车,拉到了4000元以上的区间。   这个市场无疑是很小的。有代步需求的人,小牛电动车提供的几点优势不足以让他们多支付2000-3000元的价格。而对能接受这个价位的消费者来说,小牛电动踏板车一不能塞进车厢,二不能飙车,三不能用来展示,并不是有需求的产品。   所以,高定价的电动踏板车没有市场,这个定价根本就没想热卖。   三、疑似李一男的操盘策略   牛电科技有5000万美元级别的风险投资,有李一男操盘,有专业团队,在宣传声势浩大。   在线上销售渠道上,牛电联合京东在6月15日10点启动启动众筹,同时也在线上自营电商渠道。   在线下,牛电科技将合作建设3000家线下020体验店,O2O体验店扮演的是产品展示、试车、售后维修的角色。   在生产上,牛电科技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自己建了一个两万多平方米的工厂。国标已经做完了,正在做欧盟的认证。   从设计到生产,到建立渠道,到完善售后,牛电走的都是非常正规的路子。笔者能看到高定价的电动踏板车没有钱途,他们不可能看不到,3999元、4999元的定价没有市场。   那么它们为什么要定这个价格,真相是什么呢?笔者高度怀疑这是李一男的操盘策略。   从成本来看,博世电机,ECU,松下的18650电池虽然都不太便宜,但都是批量可以降成本的东西。随着采购量的上升成本会降低。而研发成本、建厂成本也是随着批量上升而摊薄的,小牛电动车没有男女款,就是一款车打天下,这种思路就是要减少型号降低成本,所以小牛电动车未来会有很大的降价空间。   从产能规划来看,目前小牛电动车的工厂还在做欧盟认证,量产出第一批车恐怕至少要几个月。而大规模量产还需要一两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小牛电动车的供货都不会充足。   如果这段时间就定价1999元,做性价比做到市场爆棚,那么他就会面临严重的缺货,有订单但是迟迟生产不出来。   而定价3999元、4999元可以把小牛电动车的品牌定位拉高,反正短期没有货,不如挂起来卖,提升品牌形象,等到生产理顺,售后渠道完善之后,再度发力杀到主流价位,靠品牌势能从高处下压,推出2000元左右的电动踏板车,杀伤力会势如破竹。   此外,笔者此前的文章提到过,当年小米在定价1999元的时候,中兴内部曾经有过建议,要做小米同款定价更低,把小米扼杀在萌芽之中,只是建议没有被采纳。   如果牛电科技现在就定价1999元,引发抢购热销,那么雅迪、爱玛、新日、绿源这些厂商很有可能不重复中兴的错误。   他们要使用三元锂电池,博世轮毂电机做差不多的电动踏板车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如果在小牛量产前后,它们就做出同档次的车型,也低价倾销,那么牛电科技很可能被扼杀在襁褓之中。   而定价3999、4999,就能麻痹爱玛等竞争对手,让它们在嘲笑的同时放松警惕。等到牛电科技成势,它们再反应就来不及了。如同2013年众多手机厂商奈何不了小米科技。   李一男能拿到资金,他可以不用追求一两年的效益。所以,我认为这次3999元、4999元更像是一种操盘策略,李一男在下一般大棋,2、3年后就可以看到大致走势。
  • 热度 39
    2015-6-3 14:46
    2839 次阅读|
    14 个评论
      原标题:小牛电动车太贵没人买?李一男在玩心理战 2015年6月1日,李一男的牛电科技发布旗下首款产品——小牛智能电动踏板车N1,分为城市版和动力版两个,分别拥有80公里和100公里的续航里程,价格为3999元和4999元,令业界哗然一片。   关于小牛电动车的来龙去脉,之前我写过文章,已经说的七七八八。牛电科技之前唯一没有透露的就是定价。如今大幕揭开,还是颇有些令人纠结。有评论说,一帮人花了5000万美元就搞出来这么一个东西,外行果然是外行。   这个小牛电动车好在哪里?卖3999元会有市场吗?李一男如此定价是想要做什么呢?      一、小牛电动车的优势在哪?   小牛电动车基本是一款发烧友理念设计的电动车,思路就是使用一流的元器件,达到比较好的用户体验,从发布会看,小牛电动车的优势在三个方面。   一是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我们日常看到的电动车,大多是铅酸电池,而小牛电动踏板车采用了170节2600mAh松下18650锂电池(应该是三元锂电池,单位容量相比特斯拉新款的3100mah少了一些),重量仅为12kg。   小牛N1动力版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00km。而传统电动车使用的铅酸电池跑同样的续航里程则需要50kg。   小牛电动车这套方案的靓点是用了三元锂电池,普通铅酸电池的循环寿命比较差,在经历600次充放电,正常频率使用三年后保有电量为10%,而小牛电动车的三元锂电池则可以将保有电量维持在70%左右。而且小牛的三元锂电池并非普通的配套电池,而是使用了标准的18650松下电池做成电池组,这就需要一套比较靠谱的电池管理系统。   所以,小牛电动车的BMS电池管理系统提供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电池均衡、温度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六重安全保障。   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算是小牛电动车的第一个优势。   二是高品质的驾驶体验。   小牛电动车采用了德国博世的电动自行车专用轮毂电机并且配备了专用的ECU,其电机能量转化效率达到了89%-90%,扭矩和噪音都不错,能够实现更强劲的爬坡动力和更安静的驾驶体验。   在刹车系统上,小牛电动车采用活塞液压双碟刹 EBS电子刹车 动能回收系统,锰钢碟刹车片配合前220mm后180mm的液压刹车卡钳,再加上电机动能回收的提供辅助刹车能力,20km/h的时速下制动距离为1.37米,相比传统的鼓式刹车缩短21%。   轮毂电机大扭矩,可以实现更好的加速,高效的刹车系统(有电机辅助),可以提供更好的刹车性能,电机还有不错的静音效果,再加上本田摩托车研发人员协助调试,结果就是小牛电动车相比之下有更好的驾驶体验,这也是牛电科技认为小牛电动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三是防盗痛点和信息化功能   小牛电动车封闭集成GPS模块,随时追踪车辆位置,并且第一年流量免费。用户可以远程控制App来实现对车辆的管控,集成包括车况检测、位置记录、报警提示、综合信息显示四大功能。   在手机上有专用的APP,可以进行整车情况检测,看到剩余电量信息、天气信息、附近维修点地理信息,自动获得充电提醒、电池提出报警、非法位移提醒,查询到车辆行驶轨迹记录,以及进行社区线上交流。   这个算是小牛电动车的功能特色,电动车防盗是个痛点,有了GPS跟踪就不怕丢车了。   李一男做IT出身,虽然小牛电动车还不是算是智能电动车,没有什么O2O入口,但是小牛电动车在产品力相对于市面上的其他电动车还是具有绝对优势的。   二、高定价有市场吗?   在发布会之前,曾经有消息透露说小牛电动车定价会在1999元。笔者对比过在2000元价位左右的各类电动车,发现其他产品完全无法与之抗衡。   所以笔者非常看好小牛电动车的前景。在县城、乡村,在没有取消自行车道的城市,甚至在印度、亚非拉国家,这种高品质的电动车都会有很美好的钱途。   不过,在3999元、4999元的定价出来之后,这个问题就要重新考虑了。   目前,个人出行的电动车包括电动平衡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踏板车,主流的价位在800元-2000元。   从销量看,1000元左右的电动平衡车,2000元左右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踏板车都是市场热销产品。   到了4000-5000元的价位,产品就进入到了发烧级别,销量距离主流差距很大,而且集中在三类产品。   一类是赛格威这种高档电动平衡车,虽然名义上是个人代步,但是实际上用来展示个人风格的作用更大。   一类是可以折叠的电动自行车,这类车子大多是进口品牌,做工精良,可以折叠后塞到汽车后备箱,也可以单手推进电梯的。算是有车族很好的补充交通工具。   还有一类趋向于机车爱好车,高功率电机,大容量电池,各种改装,价格可以过万,时速可以过百公里。但是这一类没有踏板车造型,都是很拉风的摩托车。   小牛N1实际上是把2000元左右的电动踏板车,拉到了4000元以上的区间。   这个市场无疑是很小的。有代步需求的人,小牛电动车提供的几点优势不足以让他们多支付2000-3000元的价格。而对能接受这个价位的消费者来说,小牛电动踏板车一不能塞进车厢,二不能飙车,三不能用来展示,并不是有需求的产品。    所以,高定价的电动踏板车没有市场,这个定价根本就没想热卖。    三、疑似李一男的操盘策略   牛电科技有5000万美元级别的风险投资,有李一男操盘,有专业团队,在宣传声势浩大。   在线上销售渠道上,牛电联合京东在6月15日10点启动启动众筹,同时也在线上自营电商渠道。   在线下,牛电科技将合作建设3000家线下020体验店,O2O体验店扮演的是产品展示、试车、售后维修的角色。   在生产上,牛电科技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自己建了一个两万多平方米的工厂。国标已经做完了,正在做欧盟的认证。   从设计到生产,到建立渠道,到完善售后,牛电走的都是非常正规的路子。笔者能看到高定价的电动踏板车没有钱途,他们不可能看不到,3999元、4999元的定价没有市场。   那么它们为什么要定这个价格,真相是什么呢?笔者高度怀疑这是李一男的操盘策略。   从成本来看,博世电机,ECU,松下的18650电池虽然都不太便宜,但都是批量可以降成本的东西。随着采购量的上升成本会降低。而研发成本、建厂成本也是随着批量上升而摊薄的,小牛电动车没有男女款,就是一款车打天下,这种思路就是要减少型号降低成本,所以小牛电动车未来会有很大的降价空间。   从产能规划来看,目前小牛电动车的工厂还在做欧盟认证,量产出第一批车恐怕至少要几个月。而大规模量产还需要一两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小牛电动车的供货都不会充足。   如果这段时间就定价1999元,做性价比做到市场爆棚,那么他就会面临严重的缺货,有订单但是迟迟生产不出来。   而定价3999元、4999元可以把小牛电动车的品牌定位拉高,反正短期没有货,不如挂起来卖,提升品牌形象,等到生产理顺,售后渠道完善之后,再度发力杀到主流价位,靠品牌势能从高处下压,推出2000元左右的电动踏板车,杀伤力会势如破竹。   此外,笔者此前的文章提到过,当年小米在定价1999元的时候,中兴内部曾经有过建议,要做小米同款定价更低,把小米扼杀在萌芽之中,只是建议没有被采纳。   如果牛电科技现在就定价1999元,引发抢购热销,那么雅迪、爱玛、新日、绿源这些厂商很有可能不重复中兴的错误。   他们要使用三元锂电池,博世轮毂电机做差不多的电动踏板车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如果在小牛量产前后,它们就做出同档次的车型,也低价倾销,那么牛电科技很可能被扼杀在襁褓之中。   而定价3999、4999,就能麻痹爱玛等竞争对手,让它们在嘲笑的同时放松警惕。等到牛电科技成势,它们再反应就来不及了。如同2013年众多手机厂商奈何不了小米科技。   李一男能拿到资金,他可以不用追求一两年的效益。所以,我认为这次3999元、4999元更像是一种操盘策略,李一男在下一般大棋,2、3年后就可以看到大致走势。
  • 热度 26
    2015-6-2 16:09
    1591 次阅读|
    1 个评论
    69年出生的雷军和70年出生的李一男,两人的经历有太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出生在两湖之地,一个湖北一个湖南。大学都在武汉,一个武大一个华科。雷军是两年修完了所有学分,开始在IT行业折腾,和同学一起短暂创业失败之后,22岁加盟金山;李一男是在华科少年班一路读到研究生,23岁毕业后加入华为;两人在这两家公司发展的都是顺风顺水,很快就位居高位,雷军30岁时已经是金山总经理,之后一直待到38岁。李一男27岁做到华为副总裁,开始漫长的折腾之旅,先是出走、创业再回归华为,接着去百度、中国移动和金沙江创投,做的都不长久。 转折点发生在不惑之年。41岁那年,雷军开始做小米。44岁那年,李一男开始做小牛。两个成名甚早,但是中途一度丢了准星的选手,在不惑之年再次出山,都是想做出一番大事。 大成需要借助大势。而大势是一个玄妙的东西,事后诸葛很准,事前预判很难。很多时候,大势和弄潮者是相互借助的,弄潮者借助大势升到高位,再利用自己的势能去维持并推动大势。现在看小米,大家会觉得当时踩到了智能手机迅速普及的大势,但在当时有太多业内人士看衰了。今天的小牛,会踩上短途交通革新这股潜在的浪潮,在大交通市场挣得一席之地么? 小牛做了一辆电动车,那么电动车这个市场是怎样的? 1. 国内的电动车是一个大市场,每年出货量在3000万台左右, 2. 主流车型的售价在3000-3500之间,续航里程在50-65公里; 3. 售价在1500-1800元的简易版也卖的不错,续航里程在30-40公里 4. 电动车的用户群体以中低收入群体为主,三口之家居多,主要用途是上下班代步,其次是家庭买菜、购物等。半数以上用户每天都会用,日行程在15公里内,大多为短途出行。 5. 电动车没有太强的领导品牌,市场份额高度分散,渠道上主要是两级经销商体系,一级经销商主要位于市或者县,一线品牌通常有一千多家一级经销商,基本是靠线下出货。 总结几个关键tag:市场够大,份额高度分散,无强势领导品牌,渠道传统,中低收入群体的短途出行利器。 针对这个市场,小牛做了这几件事: 1. 用锂电池替换传统的铅酸电池。小牛用了和Tesla同款的松下锂电池,自己研发了BMS电池管理系统,相比传统电动车,使用寿命、性能和驾驶体验都会有明显提升,同时成本也会大涨。锂电是正确的方向,解决好电池这个问题,以后小牛做其他交通工具才有底气。 2. 整车的工业和结构设计。先不谈“美”,小牛对这款车的设计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也许很多新的设计都是细小的,但是都是用了心的。比如前座上的手机支架和USB接口,电池盒的便携式设计等等。我也觉得N1从外观来看属于中规中矩,并无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作为小牛旗下的第一款产品,稳妥可能是他们第一考虑,也是合情理的,众口难调,男女喜好也不一,资源限制只能做好一款车的话,只能适度妥协了。 3. 借力线上营销渠道。电动车是个大家伙,全转到线上售卖不现实,小牛的方法是线上线下一起走,线上有自建的电商渠道,线下会合作开设3000家体验店,做产品展示、试骑和售后维修所用。这个做法有机会以较低的成本做出电动车的新品牌。   对比下小牛做出来的产品和电动车市场的现状,很明显的一个问题就冒出来了。目前电动车主流消费群体,对小牛的几个核心卖点基本不怎么感冒,那么,小牛到底是卖给谁的?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小牛的联合创始人和投资人,他们给出的答案并不清晰,大概思路是这样的: 1. 首批用户可能主要还是科技圈的,愿意为新技术和好设计买单,通过这批用户把口碑做起来,然后去影响更大的群体。用户在购买电动车时很看重熟人的推荐,早期口碑如果做的好,很有机会。 2. 除了现有的电动车用户,小牛还会吸引到一批本来不用电动车的用户。在堵车严重的城市,有时候开车还不如走的快,碰到这种时候,换电动车做短途出行其实更方便,一批本来有车的人可能会把小牛电动车作为备选出行工具。 3. 综合来看,小牛想从高端市场切入,慢慢渗透,同时还会吸引一批新用户进入电动车市场,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是,对价格不太敏感,愿意为新技术和好设计买单。小牛在发布会上的说法是,给那些“牛气的年轻人”。 这个思路其实更像苹果,而不是小米。初期的表现可能不会太亮眼,第一年的出货量也许不到50万台,后续品牌形象稳固,市场接受度上来之后,可能形势会好很多。 暂时把小牛放在一边,我们来看看国内的城市交通问题。 相比发达的高铁网络,现在城市里的交通状况非常不理想,一二线城市的拥堵都很严重,汽车保有量还在稳步增长,同时造成的污染也是个大问题。政府和私人公司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1. 新式出行工具比如小牛,还有电动汽车,两轮电动汽车,自行车等 。 2. 政府在大力发展的公交系统。 3. 各类共享经济,租车、专车、 拼车等。 基本思路是一致的,要么改用新能源,要么增加交通效率,比如发展公共交通,用算法优化出租车效率。 对小牛这样的新公司来说,比较下现有几种新出行工具,电动汽车、新自行车、平衡车或者两轮电动汽车,你会发现电动车可能是最适合切入的了。其他市场现有规模更小,市场接受度更低,更容易走向小众。如果目标是用电能改变大众出行市场,小牛选的这条崎岖之路,可能已经是当下的最优解了。 出行是一个万亿级的基本市场,同能源、政府和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和大众的生活方式直接相关。这样的行业要想往前进通常遇到的阻力也非常大。小牛已经遇到了很多问题和质疑,以后还会有更多,比如政策这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但是,我衷心希望他们能好好做下去,也许是把电动车做到足够好,解决一些堵车问题,也许是做好一台电动汽车,获得市场的认可。总之,我希望能有更多好公司出现,一起努力让人们的出行能更美好更方便。 至于小牛会不会是下一个小米,一年后必有结果。   转载自:36氪
  • 热度 29
    2015-3-27 10:56
    8037 次阅读|
    6 个评论
    2015年3月2日,微博介绍为“金沙江创投 投资合伙人”的李一男沉寂了2年之后再次发声,为无污染的自行车、电动两轮车的道路出行权发出倡议,但回应者寥寥——曾经的通信技术天才、业界红人已经淡出了年轻一辈的生活。 进入3月下旬,频频有媒体重提当年,即曾被任正非视为接班者的李一男与华为间的纠葛纷争,想必是为即将重出江湖的李一男预热。我梳理了一下这段故事,供业界新人扫下盲,欢迎前辈们批评指正。   李 一男曾是通信行业的名人,27岁时成了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被任正非视为华为接班者;2000年开始华为“内部创业”,带着1000万的设备北上成立北京 港湾网络;2年后另起炉灶,2003年即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与华为抢客户致使华为受挫;被华为围堵打击、上市不成、欲卖与西门子受阻,2006年接 受华为招安出任华为首席电信科学家;2008年出走百度任CTO;2010年加盟中国移动任12580的CEO;2011年以合伙人身份进入金沙江创投。 但这个传奇人物外表看起来却是貌不惊人的技术男,业内有传言说在他去 宝马 4S店看车的时候,汽车销售员都懒得搭理他。(商情首席分析师孙昌旭2008年于飞机上偶遇他时都没看出这就是她的偶像,详见 巧遇"IT奇人"李一男 )   在 不少华为人的记忆里,1998年前的李一男是个科学天才、也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大男孩形象。高强度的工作,加上长期缺乏体育锻炼,李一男又黑又瘦,戴着一 副高度近视镜,技术出身的他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书生气十足。某华为研究院内部人士说,当时的李一男少年得志,为人也显得很张狂,“给面子”,“留余地”等 词在他的字典里似乎并不存在。他任华为副总裁时,对互无附属关系的其它几位副总也是态度粗暴,这可能源于他的单纯,不知道如何做人,或许技术天才压根不屑 于把时间花在了解这些无谓的琐事,他们的精力都用在对技术的研究上了。 李一男 对技术发展趋势,对产品走向具有惊人的敏感度和准确的把握能力。据说,这也是任正非曾经想重点培养李一男接班的重要原因。 李一男主导研发的CC08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帮助华为掘到了第一桶金;1998年到2000年,李一男主持华为技术研发的时间里,华为的技术发展迅猛。而 华 为无线研究部的总工唐东风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次要向客户搞一个技术汇报,邀请李一男出 席。由于李一男太忙,事先没有就技术进行沟通, 在去会议室的楼梯上,李一男说:你给我把主要的东西讲讲吧。就凭从1楼到2楼路上那点时间的介绍,李一男到会场上竟然能滔滔不绝地把精华阐述得非常透彻, 连唐本人都难以置信李一男领悟、掌握得如此之快。   而华为大投入研发3G更是一大例证。1998年,李一男掌权华为研发部门时,华为决定上3G。现在看来,这是顺理成章的,但当时这对华为意味着什么?数据显示,1997年,华为员工约6000人,年销售额约40亿人民币;而研发3G意味着要投入大部分技术骨干(以千计),耗费N年(至少N5),耗资以十亿百亿为单位。翻查历史资料,2003年时任 无线产品线副总裁的余承东在受访时指出,华为从1998年开始3G 商用系统研发,累计投入资金已超过40亿元,投入研发人员3500多人。但是,2003年不是头,因为 中国一直到2009年初才正式给3G发牌!当时,还有个很关键的问题需要慎重考虑:如果3G不成功,全力投入的华为还能从容转身吗?还是就此一败涂地?如此生死大事,任正非能放手让李一男去主持,足以证明李一男的技术实力。     华为给李一男的舞台不可谓不大,任正非对李一男的信任不可谓不深,然而,李一男 毅然 在2000年正式提出辞呈,带着华为股权结算和分红的1000多万元以及 华为价值 1000 万元的设备 ,“响应”任正非所提的“内部创业”口号,奔赴京城创办港湾网络公司 ,以华为企业网产品高级分销商的身份开始独闯江湖。   当时,任正非对执意单飞的李一男仍是爱护有加。李一男离开深圳时,任正非一反常态,高调地在深圳五洲宾馆大设豪宴,召集华为所有“总监级”以上高层为李一男“壮行”。    当年风光无限的李一男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华为?业界众说纷纭,有说是他的事业进入瓶颈期,虽然风传他会是接班者但任正非从未明确肯定这种说法, 彷徨苦闷之下,李一男就像叛逆少年一样急需新的突破来证明自己;也有说他和任正非脾性相似,个性都过于刚强,互不妥协,久而久之已产生嫌隙;还有说任正非 为了磨砺他,在1998年突然把他调离中央研究部,转而负责产品部,但他却不能接受这种安排而选择告别。      按照最初的设定,北京港湾网络公司将作为华为的合作伙伴,代理华为的路由器和数据通信产品,协助华为拓展市场。然而,2002年,李一男另立门户,带走华为研发部门大批骨干,推出自有品牌产品,成为华为在企业级数据通信市场的对手。 2001 年到 2003 年,港湾的年销售收入分别为 1.47 亿元、4.1 亿元、10 亿元,增长迅猛。华为不少员工纷纷 “弃华投港”,李一男还将华为的经营管理模式也照搬到北京港湾网络,被业内称为“小华为”。     相比之下,华为的发展却很不顺心,严重影响了业界:重要技术研发人员走的走,留下来的也人心浮动,3G 研发见不到曙光;分心于港湾让华为忽略了小灵通的发展,老对手中兴奋起直追,缩短差距;而在数据通讯产品上,港湾的挑战咄咄逼人,继而进逼华为的根基光传输市场……    到了这地步,任正非很生气,崇尚狼性文化的华为发动了全面阻击。华为内部成立了“打港办”,凡是有港湾参与的领域,都有华为的身影,而且会不惜一切代打 压对方。据说,有港湾参与竞标的项目,华为即便赔本也要拿下。毕竟港湾刚成立不久,底子不够深厚,在人力、财力与物力上都差华为一大截,在这场消耗战中, 港湾败下阵来。据传,李一男在陷入困境后,曾给任正非写信,希望曾经赏识过自己的伯乐能高抬贵手,放港湾一马,但仍在怒火中烧的任正非没有搭理他。    李一男改而想让港湾通过上市摆脱困境,然而, 2005年9月,华为就港湾网络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诉讼断了李一男的上市融资梦。 不甘就此认输的李一男转向西门子寻求被收购,然而华为发出致命一击,仍以知识产权为阻断了李一男的后路。 2006年,李一男选择了放手,这段恩怨以华为收购港湾、李一男回归华为任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了结。   “李一男是个研发天才,但不是个市场天才,也不会用人,其实老老实实做数通产品,老任还是希望港湾成长起来的。可惜,后来彭松来到港湾,通过收购做光传输,动了华为的根基,老任不拍死你?”原港湾公司的一位员工替李一男惋惜。     对于这次回归,李一男和任正非都保持了狼群关起门来斗不对外乱说的低调作风。然而,有内部人士透露, 在重返华为的两年里,李一男被剥夺了重大事件的决策权和参与权, 一个技术天才在一家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里只能干些技术之外的事情,个中苦衷难以言说。当时,一些小圈子里盛传“男哥肯定会再离开的”。果不其然,2年后,也就是2008年,李一男从华为出走百度,任CTO。    某位与李一男熟悉的圈内人士透露,历经这两年的挫折,李一男被磨去棱角,变得成熟许多。“有一次,百度内部出现了一个工作失误。全体员工收到了李一男的邮件,他将所有过错揽到了自己身上,措辞诚挚,给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