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90后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10
    2015-12-31 12:04
    2103 次阅读|
    8 个评论
      跟一位资深工程师博主座谈,他跟我说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你们媒体有没有关注90后的工程师的需求?”他对我说。   一语惊醒梦中人。   前两年我们还在公司招人不好招,谈到85后的工程师,基础知识和技术比不上70后,也比不了80至85之间的大学毕业生。今年一下子,他就跟我谈90后工程师了。   他对我说,我们70后已经不再是工程师主力人群了。70后是创业主体,即使是一路以来做工程师,现在创业主力军,至少是要做个管理层,更有大志者,基本上就直接去做老板,管公司业务、管公司外部关系、跟更多不同行业的人,去做好企业生态,包括谋求资金、政府关系等各方面的事情。毕竟70后的人脉资源的价值,看起来远比个人的技术实力更重要。   好吧,我相信你。   80后上升到中层管理者,技术活就开始丢给90后去做了。从我们公司看,也是这样啊。90后小伙子编的文章,可读性上来了。70后写的文章量少了不说,文字间太多老气横秋,新鲜感篇少。(当然,内容价值还是很高的)   如何做好90后喜欢的内容,90后的工程师,到底要关注什么内容,怎么做出内容让90后的人喜欢看,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附上电子工程专辑的微信调查数据截图:     对调查结果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 电子工程专辑 ”微信账号。(直接在微信上搜索公人号“电子工程专辑”即可关注)    
  • 热度 47
    2014-5-22 21:08
    2231 次阅读|
    4 个评论
      警惕“ 29 岁现象”有续篇—— 警惕“ 24 岁现象” —— 90 后大学毕业生如何摆脱浮躁困扰   “ 29 岁现象”提前了,警惕“ 24 岁现象” 八年前,我写了《警惕二十九岁现象》,此文仅我的新浪博客的阅读量就接近16万,得到广大读者认同。当时我在培养下属和讲课过程中,发现很多80后的年轻人刚入职时雄心抱负,敢拼敢做,临近30岁时却出现情绪波动大、工作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我把它总结为“29岁现象”,原因是古人“三十而立”的观念让奋斗在路上的年轻人压力巨大,所以他们在临近30岁时挣扎彷徨或者干脆放弃,破罐破摔。 如今 ,这一现象提前了,在二十四岁左右的年轻人身上出现,90后大学生毕业前夕经常心理惶恐躁动,很多人还没工作一天就对人生失去耐性,还没开始旅程就感觉末日来临,抱怨、彷徨、担忧、愤青、炫富、仇富齐刷刷都涌上心头,我把这一现象称为“24岁现象”。 当然,任何社会现象的出现都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有关联,“24岁现象”也不例外。80后9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但也二者略有不同,如果说80后的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还能感受一些风雨,祖辈父辈们的心酸苦难还有余温——毕竟那时的经济水平比较低,想娇生惯养还有一定的困难——的话,那么90后的孩子就完全成长在大温室里,隔绝了外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加上父母,一家人全围着自己转,到了学校也差不多,车接车送,甚至邮政快递近年还承接了大学里的一项新业务,把大学生每个月的脏衣服打包寄回家,然后父母洗干净后又寄回来。此事引起社会广泛讨论,90后大学生的“断奶问题”的余波远不止此,更大的影响在于年轻人心智的发育和人格的健全。一方面,孩子的成长没有接受外界的风吹雨打,自己的头顶永远有大人的呵护臂膀,他们接触的社会是经过过滤的社会,所以90后的孩子对社会的认知过于肤浅、残缺;另一方面,大人们围着自己转,容易让孩子产生“我就是世界中心”的概念,以我为主、自我意识特别强,与人交流交往易颐指气使,稍有不满便雷霆大发,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及换位思考能力弱。(最近校园事件频发足以说明问题) 在家里、学校里,你不从别人的角度思考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毕竟宅男宅女现在也多,但是走向社会之后,若想事业有成,你就必须学会先围绕别人转,想别人之所想,解他人之所愁,这才是一个社会人的价值所在,但现在的年轻人恰恰没有这个习惯。所以从学校步入社会时,心里硌得很难受,加上对未知的恐惧,就会出现“24岁现象”。 是世界太残酷,还是你“自我的世界”太脆弱? 前几天,有个快毕业的年轻人向我诉苦说“这个世界如此残酷”,大概是面试时碰了几次壁,其实这真不是什么大问题,是世界残酷吗?还是你没准备好?世界本来就如此,只是你之前没有发现而已,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以前这样,现在也是,未来还是。与其在出发之前惶恐不安,不如早做准备;亦或许换个思路,比如说要去某个地方,你晕船的话就坐车,高铁票买不起也可坐汽车,万一晕车,徒步也行,只要目的一定,方向确定,早到晚到都一样。或许你嫉妒别人能力出众轻而易举地完成,也或许羡慕别人有钱有势直接就上快车道了,但别人的背后付出你是看不见的,或者别人父辈们的付出才换来今天的一丝安逸,这都是正常的,有颗平常心就好。路是走出来,自己的路自己走,勇敢地走,这个过程一定会受苦受累,只要有颗能吃苦、能坚持的心,就够了。也许,正是大家嗤之以鼻的徒步旅行才能遇到人生最美的风景,你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才是最大的财富。 为什么一定要和别人比拼? 为什么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为什么还没启程就否定前路光明? 如此说来,无论是“59岁现象”、“29岁现象”、还是“24岁现象”,皆因心态失衡所致。与其抱怨“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还不如让心沉稳下来,把命弄厚重,这个过程没有别的,就靠不断吃苦历练,不断打开自己的狭隘,走进大的世界。 还是以我的成长经历举例(不是表明我多么厉害,而是亲身经历的事情可能给大家一些更深刻的感触):我小时候家里成分不好,是黑五类,甚至连长大后找媳妇都是大问题。有一次我躲在门帘旁边,听到我爸妈和奶奶在议论说“大鸣将来怎么办呢?在聊城城里是找不到对象了,江苏老家那边有一个表妹,看看还有点希望吗?……”我当时心里非常伤心,但没有抱怨,因为那时我们只有去关注别人,不敢有自己,不敢有非分之想。我就努力学习,升高中时我报考的是聊城一中,在5千多学生中,我是考了数理化前三名,然后校党委讨论,说这么一个孩子,学习很好但是家庭出身不用好,怎么办?最后有人坚持让我上了高中。但是那时你学习再好也白搭,入团、入红卫兵、当班干部都没我的戏,所以我为了“混进革命队伍”,还得有别的专长来加分,我又刻苦练习仿宋字,进入班里板报组,每次板报排名我班几乎都是八个班的第一,然后做到全校第一,然而最后还是没入上团。 但是,世界是公平的,只要有付出,总会有收获,即便不是你最初设想的收获。我写黑板报既没有让我入上团,也没有漂亮女朋友,但让我练了一手好字,也让我坦然沉下心来单纯享受过程的美好,这让我后来受益匪浅。那些年书很少,后来有些书解禁了,需要重新刻板印刷,结果学校领导发现我字写得好,就让我去刻新的图书目录。因为我刻得很认真,速度又比较慢,图书馆的老师下班了我还没刻完,让老师熬着陪我,后来干脆给我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值万金,我把图书馆的书看了个遍,不仅打开了所有的解禁的书,把违禁的书也看了,其中一本违禁的书是《心理学大纲》,我从中学到的是社会人的本能,它更加促使我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人需求,然后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可以说影响了我科研、创业、生活的全过程。 我是95年辞职下海的,那一年我37岁,抛弃石油研究所的“铁饭碗”负债创业是很有压力的,而且那时候全国人民都不知道太阳能是个什么东西,进入这个领域可以说前途未卜。如果要是我没有之前的积累,肯定也和现在24岁的毕业生一样——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虽然我也有过犹豫纠结,失眠了两天,但真正下决定之后,我却睡得很踏实,因为有那些历练,我知道我的内心想要什么,周围的诱惑以及面临的困难都看得坦然了。 学会淡定,真的受用一生,所以我觉得任何苦难和挫折都是财富。现在的学生苦恼纠结,是因为太在乎个人得失,还没有跳出自我,还没有发现社会。所以,更加应该把自己姿态放低,心态放平,把吃苦当历练,把解决他人苦难当幸福,用实际行动去真正体验社会人生。 最后,还是用我的博文《警惕29岁现象》的结尾给年轻一代说“你们的梦想追求固然可以理解也值得尊重,但过于急于求成的心理是不切实际的、有害的。希望你们把梦想藏在心底,保持知足常乐、知天乐命又积极进取,相信付出总有回报的心态。走好走实人生的每一步,相信你们的人生能顶天立地,你们的事业能稳健而长足发展,年轻人,你们的路长着呢,一路走好!”
  • 热度 29
    2014-3-28 16:36
    1699 次阅读|
    1 个评论
           90后为何成为话题不断、被刻板印象化的一代?TA们究竟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吗?     本文采访了7位出生在90年代的创业小伙伴,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创业项目,以及平淡却唯一的每一天。    记者:王若涵     【1990s】   20世纪90年代是多元文化和多媒体的时代。90年代中期,互联网席卷全球,借助新兴技术,自由主义和hiphop等经济文化元素流入中国。出生在1990年之后的一代,在对新事物最敏感的成长阶段,开始接触互联网,受各种思潮影响,逐渐发展成为被媒体标榜为崇尚自由、叛逆而个性的一代。   而今天,随着90后的成长,他们正在揭掉被赋予的诸多标签,逐渐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采访对象】   (按照姓氏排序)   高阳(@高阳Sunny):互联网开发者社区SegmentFault联合创始人兼CEO,90年,男,金牛座;   郭秀峰(@showfom):云计算公司捷速网络CEO,90年,男,摩羯座;   李佳(@偏执狂Spancer):新媒体网站酒吧客网及APP创始人兼CEO,90年,女,天蝎座;   伍锋明(@伍峰明):亲爱的520网站创始人兼CEO,91年男,天秤座;   武星宇(@武星宇):在线教育产品易题库创始人兼CEO,92年,男,巨蟹座;   姚欣宇(@ghosTM55):软件管理公司东革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90年,男,金牛座;   俞立颖(@俞立颖ByWon):互联网设计公司云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90年,女,双鱼座。   【Hi,成长快乐】   Keywords:独生子女、科学家、最深印象    Q:你是独生子女吗?   A:4人是独生子女(李佳、武星宇、姚欣宇、俞立颖),其他有兄弟姐妹(高阳、郭秀峰、伍锋明)。   李 佳:独生.。。女!!小的时候一直想要个哥哥(一看就是看小说看多了),有谁欺负我可以帮我打抱不平... 后来随着年龄慢慢增长,成了不折不扣的汉子.。。现在就好想要一个妹妹啊,每天工作累到吐血可以指使她端个洗脚水神马的.。。   俞立颖:独生子女,从小享受孤独,也磨练自己。   高 阳: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哥和姐姐都已经大学毕业,哥哥实在、低调、聪明,从小是我在学习上的榜样;姐姐则是踏实、务实、认真的人,目前在家乡本地的银行工作。我们之间在很多事情上既互相影响,又相对独立、理解、包容各自所做的事情。    Q: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A:李佳、郭秀峰和高阳都曾梦想做科学家,现在进入互联网行业。   李 佳:小时候想做科学家,可以像牛顿那样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定理然后冠上我的名字(真搞不懂那时候怎么想的…)。现在你猜我梦想实现了吗?   郭秀峰:很俗的说,是想做科学家。现在,当然没实现,但是实际上互联网也是科技行业嘛,还是有点搭界的哈哈。   高 阳:小时候最大的梦想,目测跟很多人一样,是当一个科学家,其实当初是很好奇“站在月亮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后来兴趣慢慢转移了,接触了电脑和互联网后,发现一发不可收拾,变成了“网瘾少年”,相信互联网也一定能改变身边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也正在这条道路上努力。   Q:从小到大,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A:震撼的经历—5.12汶川地震,交心的夜晚—帝都马路边的畅谈,童真的回忆—啤酒去哪儿了。   俞立颖:高考之前2008年,正好在四川绵阳读书,经历了5.12地震,深刻触及到了自己的三观。   李 佳:最近一件是本科毕业后回京创业。有一天晚上和合伙人坐在凯德Mall对面的马路牙子上聊天,突然觉得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北京变得那么陌生而又冷漠。那天晚上我们说了各自5年以后希望达到的目标,并约定好5年以后的那一天,再来看离当初彼此的目标还有多远。   郭秀峰:5岁的时候,在从家里的冰箱偷了一瓶啤酒喝掉,然后再把空杯子放进冰箱,装作没事情。以为可以瞒过父母,结果整天被他们当笑话讲。   【我们在做什么】    Keywords:创业、To-Do List、吃喝玩乐吹牛逼    Q:你正在哪个领域创业?公司的最大竞争力在哪里?运营状况如何?   A:从开发社区、代码托管平台、云计算到电商、在线教育、设计和酒吧等领域。   高 阳:互联网开发者社区--开发者社区@SegmentFault (www.sf.gg),同时我们也是中国最大的@黑客马拉松组织方。最大的竞争力是,足够年轻的的团队做着一件足够专注的事情。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把团队搭建好,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我们,一起填补我们公司中的短板。   姚欣宇:软件管理—GitCafe和教育领域。第一个产品线提供企业级的软件项目管理解决方案,之后会衍生到技术领域的教育,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团队技术、市场资源与跨界能力。目前有13位全职员工,2013年年底拿到天使轮投资。需要改进的方面是团队综合能力。   武星宇:在线教育--易题库(题库型产品)。最大的竞争力:第一是我们的内容足够专业和高质量,第二就是我们为老师和学生的使用形成的完整的闭环。公司现在还处于创业初期阶段,第一代产品刚刚完成,正在尝试性的做一些推广和销售。使用的学校数量超过30家,注册用户数一万多。   伍锋明:电商领域--亲爱的520网站。采用“一次订购,全年分月寄送”的模式在情侣间卖卫生巾,女生可以购买袜子和**套餐,男生则被允许订购经期套餐(包括卫生巾、生姜红糖茶等)。所有服务是个性化可订制的,用户可以指定周期配送。正在拓宽产品品类,同时优化手机端的体验。   俞立颖:互联网设计—云造。给互联网企业及其他企业提供产品,APP,VI, 及其他各种设计。和合伙人写了一本名叫《商业创新设计》的书,很快会发售。最大的竞争力在于,设计能力很卓越,有无数设计界的红点、IF、IDEA大奖,在长三角地区受到认可。需要改进的是,生意太好,大家太累,多招点人行不。   李 佳:互联网酒吧--酒吧客网。主打都市夜生活的新媒体网站,以夜生活类新媒体与线下活动、折扣组合为切入点,为用户提供最全面、人性化的夜生活信息解决方案。目前有PC端,移动端正在开发中.。。哈哈,跪求技术合伙人!目前刚刚达到收支平衡,现金流可以正常运转。未来会从酒吧细分扩展到室内休闲。   郭秀峰:云计算--捷速网络。做云计算的资源,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低价,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很多,首先我觉得用户体验不够好,其次就是名气不够大,主要还是靠用户之间的口口相传。目前公司已经盈利,未来会渐渐从个人用户转向企业领域,做更大的市场。    Q:每一天开始工作的1st小时,你一般做什么?   A:以处理To-Do List、邮件,浏览新闻为主。   姚欣宇:查看ToDo,行程安排,阅读新闻,处理邮件。   高 阳:处理一下邮件,通常会有20封左右,看看To-Do List,今天还要处理哪些重要的事情,然后打开微信、微博、Digg reader刷一下最新的资讯。   武星宇:收发邮件、看行业新闻,会看新浪科技频道(我是认真的)、跟同事们交流。   俞立颖:整理和安排今天全公司大家核心做的事情。    Q:非工作时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呢?   A:吃喝玩乐吹牛逼……   武星宇:卡丁车、高尔夫、台球、骑车、看电影、吃、各种玩儿。最爱卡丁车!   俞立颖:参加各种聚会,听听不同行业的人的东西。最大的爱好是写东西,还有和别人海阔天空的吹牛逼。   李 佳:周末会和好基友相约去吃东西~有时自己在家做饭~我觉得我人生最大的爱好除了吃还是吃.。。   郭秀峰:唱K、看电影、洗脚等休闲娱乐活动。最大的爱好是研究各种最新的电子产品。   高 阳:不出差的情况,一般宅宅宅,主要是补充睡眠、看动漫和美剧.。。最大的爱好是现在的创业项目。    【我们怎么看】    Keywords:创业环境、爱情是啥能吃吗   Q:谈谈你对创业环境的看法?   A:时势造英雄、鱼龙混杂、挺浮躁、太好了……   高 阳:这是最好的时代,中国互联网处在三国时期,大量的传统企业也面临转型,现在投资环境也越来越成熟,潮流迭代会出现真正的英雄!前提是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那个点,专注坚持做下去是最重要的。   姚欣宇:国内的创业环境非常落后,创投圈龙鱼混杂,可靠的人不多。   李 佳:感觉现在创业者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浮躁。很多人为了创业而创业,甚至没有创业经验的所谓“分析师”开口闭口一堆O2O P2P……全都不是实干家……   俞立颖:我觉得创业环境不要太好,尤其是我们在杭州,政府支持很多,而且浙大校友也很给力啊。    Q:聊聊感情观吧,巴菲特说伴侣是人生最大的投资,你怎么看?   A:骗人、论谁是最牛天使投资人、有风险……   姚欣宇:骗人。   高 阳:我曾经对别人说过:“在我眼里最牛的天使投资人是我的女朋友!“   李 佳:投资的另一面也就意味着回报,如果找另一半也需要计算机会成本的话,会有些功利吧。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投资还得整个分析师,找对象也得整个人给我分析分析?    【最后说点什么叭】    Q:作为90后创业者,给自己打几分?   姚欣宇:60分。   武星宇:61吧,选对了正确的方向,顺利迈出第一步,对公司大方向有较清晰的规划。   高 阳:69分,这个数字各方面看起来比较和谐、顺眼。   郭秀峰:100分,我比较容易满足现状哈哈。   李 佳:敢情创业也分年龄组吗~打分这么serious的问题我可以回答我的GPA吗... GPA 3.1   伍锋明:创业心态打80分,我享受创业时的状态;创业者能力只有60分,毕竟经验尚浅。   俞立颖:作为创业者,给自己打50分,公司发展还远未达到让自己理想的状态;作为90后,给自己打90分,这个人生阶段应该做到的几件事情都做到了也做好了。   Q:最后,对同龄人想说些什么?   高 阳:学会选择,然后坚持,一路“丧心病狂”下去吧~   李 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些准备,不然等到时一切都晚了。   武星宇:年轻就是资本,抓住机会去拼吧!   郭秀峰:趁着年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俞立颖:动起来,想干啥就去干啥,不要顾虑。   伍锋明:坚持自己选择的路,好好走。   姚欣宇:不要学我。   转载自新浪科技
  • 热度 24
    2012-7-10 10:56
    1409 次阅读|
    1 个评论
    第一代“90后”大学生毕业踏上社会       在刚过去的一个月里,680万中国大学生毕业,他们中的大多数出生于1990年代,因此他们被外界称为“第一代‘90后’大学生”——这个标签使得他们备受关注。     对于IT专业学生来说,当面临今年IT市场收缩行情,他们选择了怎样的工作? 他们的工作状态如何?《IT时报》记者分别采访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三所学校的IT专业学生了解他们的心路。     大部分被逼入民企     一身休闲装,刚从复旦大学软件专业毕业的沈兆东上周一到SAP正式入职。在这家德国在华企业,沈兆东这两天正在接受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包括编程语言、项目实际操作能力、财务基础知识等。     在沈兆东一年的求职历程中,他一共拿到了eBay、IBM、SAP三家公司的offer(录用函)。事实上,沈兆东投过简历的公司除了盛大网络一家民营企业外,其他全是外企。“我只喜欢外企,外企做IT更专业一些。”沈兆东说。     今年从上海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的计琰,也更青睐外企。她比较如今在职的NextDigital公司和曾经实习所在的一个英语学习网站说:“民营 企业给我的感觉压力大,气氛紧张,领导说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外企就不一样,我们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     计琰的辅导员冯磊向《IT时报》记者透露,今年怀抱着入职外企、国企梦的学生不在少数,不过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像沈兆东和计琰那么幸运,很多最终去了民企工作。     对于这种情况,“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顾问冯丽娟告诉《IT时报》记者,大部分“90后”学生择业的时候相对比较“挑剔”,对自己就业的期望值较 高,然而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今年很多外资IT企业缩减招聘规模,国有IT企业招人数量也不多,导致众多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也比较“挑剔”,相比 之下,民营IT企业对人才需求比较稳定,最终造成了这方面的落差。     冯丽娟同时表示,“90后”大学生对于民企、国企、外企的选择,没有像以往学生那样看重单位的性质,“他们只要公司大、出名,就OK。”     非IT学生“抢夺饭碗”     沈兆东喜欢开发,当他拿到eBay的offer之后,发现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开发,于是拒掉eBay去了IBM实习,最终他选择了可以做一定复杂度开发工作的SAP。     “‘90后’学生是真正要求把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的人”,冯丽娟说:“这与前几代人不一样,他们如果觉得工作没有乐趣,会比较容易不喜欢或者拒绝这份工作。”     也因为兴趣,如今越来越多的非IT专业学生正在抢滩IT人才市场。任力是上海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今年毕业后,他将到苹果公司工作。 “我喜欢苹果公司!”任力告诉记者自己应聘成功的原因:“我从大一开始接触苹果产品,当时用的是iPod,很喜欢,因为它长得好看,功能上很好。去年无意 之间,我去了Apple Store,在那里体验了之后感觉很high,回来之后,我就在网上试着找苹果公司的工作机会,发现他们正巧在招人。”其实任力手上同时还有其他4家与自 己专业对口的公司的offer,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自己一直以来比较喜欢的苹果公司。     冯丽娟说,现在一些大的IT公司在招人时,越来越强调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注重学生对IT技能的掌握,“IT专业的学生正在受到非IT专业学生的挑战。”     “不想做‘IT民工’”     不过第一代“90后”毕业生踏上社会这一年的数据并不乐观,冯丽娟透露,今年IT专业大学生的薪酬总体水平比去年平均低40%。     “我不想做‘IT民工’。”毕业于上海电力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黄同学向记者“疾呼”。黄同学目前在一家销售钢铁的电子商务网站工作,既是系统管理员, 也是Java程序开发员。当内部网络出现问题的时候,为了不影响他人工作,他总是要到别人下班之后,再开始进行网络调整,“其实很多事情都要等到下班之后 才能做,有时周末还要加班。”     上海电力学院微电子专业的朱佳敏也告诉记者,他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戏称自己是“IT民工”,“我一个同学的工作是做硅片,一天8小时穿白大褂呆在无尘间内,除了中午吃饭可以出来之外,连喝水都不可以。”     资深架构师、《Java程序员,上班那点事儿》作者钟声目前是通信行业一家二级运营商的技术总监,作为一个工作了数十年的“70后”业内人士,他知道“80后”的成长轨迹,对“90后”有一定了解:“当面对相同压力时,‘90后’的压力承受能力明显不及‘80后’。”     “我希望未来可以拥有高薪,同时工作又不那么劳累。”黄同学说。     有学者分析,“90后”大学生面临的重大选择中, 处处可以寻觅到“金钱价值观”的作用与影响。如今在IBM供职的上海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的罗同学,在求职时的目标薪酬是每个月5000元以上:“我在一家小型电子商务公司实习的时候,当时独立做了很多项目,报酬就有每个月4000元了。”     冯丽娟表示,“90后”大学生会明确跟面试官说自己的期望收入是多少,这与前几代人不一样,有时候我感觉他们像在淘宝上买东西一样,非常善于比较。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恰好就是一个从“羞于谈金钱”到“勇于谈金钱”,再到以金钱来比拼、衡量一切的时代。     “70后”劝“90后”要脚踏实地     钟声前一阵子去面试“90后”大学生时,都会问应聘者一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钟声的期待是,他们可以回答“理想是成为一个好的架构师或者团 队领导者、职业经理人,或研究出怎样的成果”,不过在现场无一例外,这些“90后”学生答案都非常雷同,“将来学好了可以去开一个自己的公司”。     “想想看,你手下都是一帮潜在的竞争对手是什么感觉。当然这不是主要问题,但他们的回答可以看出这代人的特点。‘90后’的偶像都是马云、巴菲特,他 们的理想脱离社会实际,但社会需要一批正常运转者、劳动者。尤其是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业需要你每天不断积累知识,然后思考、创造、研发,我们需要认真做实 事的人。然而,‘90后’学生给我们企业管理者出了个难题,那就是我们如何通过目标管理来管理这代人,可以让他们安心工作。”钟声说。     “‘90后’IT专业大学生的理想究竟是什么?”当数十位IT专业大学生在被《IT时报》记者问到同一个问题时,很多学生虽然没有远期规划,但都表示希望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的事,“不过这确实有点难”,上海理工大学信息计算科学专业的江文龙说。     “24小时NOC值班工程师你做不做?这个工作最靠近用户,平时处理故障,非常锻炼人。”钟声给毕业生的建议,是希望他们安下心来,从底层做起,“这个行业需要你发自内心的真心热爱,如果不是请退出!如果是,请创造奇迹!” IT时报 杨鑫倢
  • 热度 21
    2012-7-10 09:35
    1335 次阅读|
    0 个评论
     第一代“90后”大学生毕业踏上社会       在刚过去的一个月里,680万中国大学生毕业,他们中的大多数出生于1990年代,因此他们被外界称为“第一代‘90后’大学生”——这个标签使得他们备受关注。     对于IT专业学生来说,当面临今年IT市场收缩行情,他们选择了怎样的工作? 他们的工作状态如何?《IT时报》记者分别采访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三所学校的IT专业学生了解他们的心路。     大部分被逼入民企     一身休闲装,刚从复旦大学软件专业毕业的沈兆东上周一到SAP正式入职。在这家德国在华企业,沈兆东这两天正在接受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包括编程语言、项目实际操作能力、财务基础知识等。     在沈兆东一年的求职历程中,他一共拿到了eBay、IBM、SAP三家公司的offer(录用函)。事实上,沈兆东投过简历的公司除了盛大网络一家民营企业外,其他全是外企。“我只喜欢外企,外企做IT更专业一些。”沈兆东说。     今年从上海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的计琰,也更青睐外企。她比较如今在职的NextDigital公司和曾经实习所在的一个英语学习网站说:“民营 企业给我的感觉压力大,气氛紧张,领导说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外企就不一样,我们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     计琰的辅导员冯磊向《IT时报》记者透露,今年怀抱着入职外企、国企梦的学生不在少数,不过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像沈兆东和计琰那么幸运,很多最终去了民企工作。     对于这种情况,“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顾问冯丽娟告诉《IT时报》记者,大部分“90后”学生择业的时候相对比较“挑剔”,对自己就业的期望值较 高,然而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今年很多外资IT企业缩减招聘规模,国有IT企业招人数量也不多,导致众多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也比较“挑剔”,相比 之下,民营IT企业对人才需求比较稳定,最终造成了这方面的落差。     冯丽娟同时表示,“90后”大学生对于民企、国企、外企的选择,没有像以往学生那样看重单位的性质,“他们只要公司大、出名,就OK。”     非IT学生“抢夺饭碗”     沈兆东喜欢开发,当他拿到eBay的offer之后,发现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开发,于是拒掉eBay去了IBM实习,最终他选择了可以做一定复杂度开发工作的SAP。     “‘90后’学生是真正要求把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的人”,冯丽娟说:“这与前几代人不一样,他们如果觉得工作没有乐趣,会比较容易不喜欢或者拒绝这份工作。”     也因为兴趣,如今越来越多的非IT专业学生正在抢滩IT人才市场。任力是上海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今年毕业后,他将到苹果公司工作。 “我喜欢苹果公司!”任力告诉记者自己应聘成功的原因:“我从大一开始接触苹果产品,当时用的是iPod,很喜欢,因为它长得好看,功能上很好。去年无意 之间,我去了Apple Store,在那里体验了之后感觉很high,回来之后,我就在网上试着找苹果公司的工作机会,发现他们正巧在招人。”其实任力手上同时还有其他4家与自 己专业对口的公司的offer,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自己一直以来比较喜欢的苹果公司。     冯丽娟说,现在一些大的IT公司在招人时,越来越强调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注重学生对IT技能的掌握,“IT专业的学生正在受到非IT专业学生的挑战。”     “不想做‘IT民工’”     不过第一代“90后”毕业生踏上社会这一年的数据并不乐观,冯丽娟透露,今年IT专业大学生的薪酬总体水平比去年平均低40%。     “我不想做‘IT民工’。”毕业于上海电力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黄同学向记者“疾呼”。黄同学目前在一家销售钢铁的电子商务网站工作,既是系统管理员, 也是Java程序开发员。当内部网络出现问题的时候,为了不影响他人工作,他总是要到别人下班之后,再开始进行网络调整,“其实很多事情都要等到下班之后 才能做,有时周末还要加班。”     上海电力学院微电子专业的朱佳敏也告诉记者,他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戏称自己是“IT民工”,“我一个同学的工作是做硅片,一天8小时穿白大褂呆在无尘间内,除了中午吃饭可以出来之外,连喝水都不可以。”     资深架构师、《Java程序员,上班那点事儿》作者钟声目前是通信行业一家二级运营商的技术总监,作为一个工作了数十年的“70后”业内人士,他知道“80后”的成长轨迹,对“90后”有一定了解:“当面对相同压力时,‘90后’的压力承受能力明显不及‘80后’。”     “我希望未来可以拥有高薪,同时工作又不那么劳累。”黄同学说。     有学者分析,“90后”大学生面临的重大选择中, 处处可以寻觅到“金钱价值观”的作用与影响。如今在IBM供职的上海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的罗同学,在求职时的目标薪酬是每个月5000元以上:“我在一家小型电子商务公司实习的时候,当时独立做了很多项目,报酬就有每个月4000元了。”     冯丽娟表示,“90后”大学生会明确跟面试官说自己的期望收入是多少,这与前几代人不一样,有时候我感觉他们像在淘宝上买东西一样,非常善于比较。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恰好就是一个从“羞于谈金钱”到“勇于谈金钱”,再到以金钱来比拼、衡量一切的时代。     “70后”劝“90后”要脚踏实地     钟声前一阵子去面试“90后”大学生时,都会问应聘者一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钟声的期待是,他们可以回答“理想是成为一个好的架构师或者团 队领导者、职业经理人,或研究出怎样的成果”,不过在现场无一例外,这些“90后”学生答案都非常雷同,“将来学好了可以去开一个自己的公司”。     “想想看,你手下都是一帮潜在的竞争对手是什么感觉。当然这不是主要问题,但他们的回答可以看出这代人的特点。‘90后’的偶像都是马云、巴菲特,他 们的理想脱离社会实际,但社会需要一批正常运转者、劳动者。尤其是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业需要你每天不断积累知识,然后思考、创造、研发,我们需要认真做实 事的人。然而,‘90后’学生给我们企业管理者出了个难题,那就是我们如何通过目标管理来管理这代人,可以让他们安心工作。”钟声说。     “‘90后’IT专业大学生的理想究竟是什么?”当数十位IT专业大学生在被《IT时报》记者问到同一个问题时,很多学生虽然没有远期规划,但都表示希望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的事,“不过这确实有点难”,上海理工大学信息计算科学专业的江文龙说。     “24小时NOC值班工程师你做不做?这个工作最靠近用户,平时处理故障,非常锻炼人。”钟声给毕业生的建议,是希望他们安下心来,从底层做起,“这个行业需要你发自内心的真心热爱,如果不是请退出!如果是,请创造奇迹!” IT时报 杨鑫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