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6
2013-11-20 22:52
1911 次阅读|
6 个评论
1、纵论 IT时代是从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开启的,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开始,人类就迫切需要这个科技来改善各个行业和生活。人类的需要促进了IT的发展,IT的发展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可能几千年来,从来没有一个行业能对人类生活面貌的改变产生这么急速的影响,或者只有哥伦布发现美洲而带来全球化的贸易对人类发挥着的影响可以与之相比。 请记住这一点,是人类自身的需要促进了IT的发展。反过来,IT的下一个阶段发展,还是回到人的需求上来思考和理解。 2、IT的第一阶段:温饱,从无到有 40年代发明的电子计算机是低能笨重的家伙,但是可以做基本的弹道计算了。科学家马不停蹄地研发更强大的计算机,以满足军事计算的需要。IBM也在不断研发新的大型机,以满足银行等行业的需要,这也是IBM的使命,因为她的名字叫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这个时代属于大型机,因为核心矛盾是解决科研计算和行业计算的温饱需求。而早期只有大型机才能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 3、IT的第二阶段:人人温饱,从有到多 但是能用,不等于人人用得上。更便宜、性能更好是迫切的需求。 乔布斯在70年代就有雄心勃勃的目标,就是让每个人都能用上计算机。这在当时是非常荒谬的想法,因为IBM的大型机动辄几十万美金。这是乔布斯的远见之一,就是能用到行业了,还要人人都用得上才是趋势。为此他和合伙人在1976年创建苹果公司,第一个目标就是制造一台个人电脑。 然而机会属于IBM和微软(当然,还有Intel)。 IBM创造标准的IBM-PC架构是计算机时代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因为这个架构用清晰的分工和接口,让IT行业的各个企业得以专注其中的一个部件来工作,各个部件能即插即用。分工带来效率的极大提升,各个部件的性能得以快速发展,当然反过来也推进了PC架构标准的快速演进。标准的清晰和门槛的降低导致竞争者众多,价格得到快速的下降,从而带来的个人电脑的快速普及。 微软的DOS系统成功让IBM PC采用,成为标准的系统,这也是分工,因为微软做系统,其他各个软件公司可以做各种应用程序,在系统上运行,从而实现了丰富的用途,大大促进了PC的可用性,这完全不同于早期大型机时代制造商自行定制的系统,那种系统非常封闭而且难移植到其他机型。当然IBM的大型机也有相对通用的360系统。 这是分工的好处,几百年前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已经深刻阐述。但是通讯系统却至今没有完全实现这一点。 然后Intel就在细分的CPU中发威了,引领PC的性能不断超越上一代,并提出了摩尔定律,认为这个对性能和性价比的需求会驱动芯片集成度快速提升。 回头来看,其实显卡领域的NVIDIA同样在发威,显卡的演进也不比CPU慢。 硬盘的容量也在不断提升,虽然机械硬盘的IO速度提升有限。 而固态硬盘即Flash的价格也在快速下降,DRAM的工艺节点也在快速推进。 4、IT的第三阶段:小康,易用性,体验好 PC机的快速发展,基本上在发达国家差不多人人都可以用得上了,而且很多PC的性能都超出个人需要了。此时的核心需求不再是性能和性价比,而是可用性。 就是东西有了,很强了,但是怎么做到好用?其实PC已经相当好用,但是那是对青年IT人士而言。无数教Windows操作和Office操作的培训班的存在恰恰说明,其实广大群众还是不太会用PC的。 那么更好的人机交互,更好的使用体验,变为广大人们的主要诉求。这一点由苹果发扬光大,iPhone的横空出世,带来了多点触摸和全新的IOS系统,让大家发现原来一台手机如此好用。再往后就是Android系统和智能手机的流行,连非洲不发达地区也开始用上便宜的智能手机了。 从根本而言,苹果改变了人们使用IT设备的方式,使得设备更好用,体验更好。正如我国温饱之前,只要能填饱肚子就皆大欢喜,而温饱之后的小康时代,小资的方式在沿海城市大流行,人们对生活的方式和服务体验产生了要求一样。 5、IT的第四个阶段:物质富足到精神空虚 手持IT设备因为体积小,性能受限,所以性能仍然是一个需求,因此很快就追求四核、八核的Arm CPU,2G乃至3G的RAM,500万、800万、1300万乃至最高4100万像素的摄像头。但是很快会发现手持设备将和PC一样进入性能过剩。 手持IT设备的易用性基本解决,但是仍然有追求,例如指手势识别,眼球识别,体感识别,乃至身体传感的智能手表开始出现等。但这些易用性不一定是所有人都需要的,只是变为某个细分的场景和人群所需要的而已,不会变为主流(不同于我之前关于智能手表的看法,抱歉)。 IT设备到了有性能,方便使用的阶段,就像人们的物质生活到了小康时代,吃饱吃好了,生活舒服了,精神就空虚了。当然吃更精细的人会有,但那是小资和美食家的事情了。此时人们最大的需求,就是精神的满足。 IT能带来我们哪些精神的满足?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说过,人最怕的是精神的孤独和无聊,因此需要在自己的圈子中维持存在感,需要和人交流并互动。所以人需要随时随地的社交,才是有了好用的IT设备之后的主流需求。 满足这个需求的,就是Facebook、Twitter、微信、微博等社交产品。如今最大的TI潮流,就是他们变为主导,所有的软硬件制造商其实是为他们打工。苹果也一样,变为PC时代的苹果,逐渐变为一个小众而精致的品牌,当然也可以比较滋润地活下去。 6、IT的第五个阶段:孤独无聊解决之后需要回到生活 当社交网站和App发展到非常完善,人人都刷了一把存在感,并玩腻之后,需要回到生活中。现在的微博活跃度的下降,和电脑QQ的缓慢衰落,其实已经有一点先兆。 IT如何回到生活中发挥作用?这将是一个非常散乱的领域。有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如旅游、餐饮、购物和导航;有金融的服务,如指纹识别的安全付款、小额便捷交易;还有各类包括租车、家政、婚恋介绍、医院和电影院预约订票等等生活服务,这些如有手机或穿戴式智能设备的支持,将变得非常方便。 社交潮流的下一个浪潮,将是这些生活的贴身服务和辅助。Google的电子钱包,iPhone5S的指纹识别,Google地图、诺基亚地图、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等玩家将在下一波潮流中竞逐,还有生活服务类的如淘宝和支付宝大数据,生活服务的大数据平台等建设,将成为一些主流。 这个阶段将五花八门,发展程度和主流都不好预测。但是比如有一个主要潮流,就是大数据和云计算。通过人们的生活贴身服务的数据积累,将形成巨大的数据仓库,数据的挖掘带来巨大的商机,但是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对人的服务中体现关怀和价值。 如果一定要给一个预测,就是Google的搜索和大数据的结合(还有智能眼镜、自动驾驶汽车都是大数据的收集终端),百度的地图等跟进,以及腾讯的微信如果成功实现生活的随身服务转型(如微信刷二维码,并电子支付等),等领域将成为下一个玩家。而微博、faceBook等,不结合这个趋势,将逐渐变为一个缓慢发展的领域,不再是潮流之巅。 7、IT的第六个阶段:IT不再存在,润物细无声 这个预测太远,估计是二十年后的事情,那么我就信口开河了,因为二十年后谁记得我? 到几十年后将基本没有IT的单独行业,或者IT已经是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但是无人意识到它的存在。 例如每一辆汽车,可能全身是传感器,包括全景摄像,空气和温度,声音和震动,以及加速度,乃至周边物体距离识别等等,内嵌的处理系统将对这些信息进行高速处理,并在行车中进行姿态调控,人只需要下达指令,即可完全自动到达目的地。 人坐车的过程,也坐一匹会老马识途的老马一样,不会感到IT的存在,只是说一下:“我要去上次的老地方”,汽车即可自动分析大数据,分析最近一段时间主人去较多的老地方是哪个地方,甚至根据气味和摄像分析,了解主人脸部的情绪而猜测主人希望去的地方,如烦闷肯定是说近一段时间常去的酒吧,如高兴肯定是常去的餐厅,等等;再跟进交通拥堵的路线的时段分析和预测,自动避开拥堵路段,找到最好的路线到达目的地。 这样的过程,车就是老马识途,人是真正的主人,而不是IT设备的适应者。IT已经静水潜流。 8、IBM为何长盛不衰 IBM是一个奇迹,从IT第一阶段的大型机就已经是最大玩家,大型机领域带来IBM几十年的发展。 在IT的第二个阶段,就提出了创新的IBM-PC架构,但是跌了两跤,CPU上被Intel抢去了头彩,IBM的PowerPC变为一些专有领域的处理器。操作系统则是彻底失败给微软。在做清晰的IBM-PC架构分工时,应该会考虑到细分领域将有强者,IBM不可能每一点都比别人强大。因为这个失败,IBM意识到她是商业机器公司,不是个人机器公司,因此在吃了巨额亏损之后,逐步退出个人领域,把PC领域转手放开,包括笔记本业务卖给联想。 而到了IT的第三阶段,IBM找到了立足点,就是提高企业用户的IT使用易用性和体验,即电子商务。这个领域和个人领域的苹果一样富有成就。当IT设备便宜的时候,更好用,更好体验将是矛盾,IBM比苹果早好几年看到这个趋势,因此在郭士纳的带领下,实现了大象转身,从专业制造硬件设备,转到商业IT和软件服务。无数的企业需要引入好用和适合其商业模式的IT系统,并希望IT能快速产生价值,这为IBM带来丰厚的利润。 到了IT的第四个阶段,那是个人社交的阶段,IBM没有同样的业务,但有类似的业务,就是商业咨询。IBM的商业咨询可以说是企业量级的社交,把自身的优秀经验输出给各个企业,例如IPD集成开发流程、ISC集成供应链流程和PDM数据管理系统等,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服务,传授给华为公司。 到了IT的第五个阶段,个人领域是贴身服务和大数据时代。而在商业领域,就是IBM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这个概念仍然比个人领域的IT第五阶段更早提出。当然现在智慧地球似乎还没有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但是在未来,将和个人的贴身服务在一起发挥作用,例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等,将让世界充满传感器和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收集,影响整个城市乃至国家的运作。 我们看到,历经几十年,IBM在IT发展的每个阶段,几乎都有布局,而且除了第二阶段有失误之处,其他阶段都引领业界,并能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可谓长久矗立企业IT的潮流。这就是IBM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9、Google的潜力 Google在鄙人的眼中是最有可能达到IBM级别的长盛不衰的企业。我们来看看Google的历史。 Google在1998年创立,专注于网络信息搜索,其实这个是IT第三个阶段的用得好的需要,即无数人有了PC,而且有了网络之后,信息的获得性变为瓶颈,信息的搜索变得非常重要。Google的成立目标就是整合全世界的信息,这一点不能说完全实现,但是至少已经做到全球最好。 Google提出了云计算的设想,曾经希望开发基于Chrome的云操作系统,把所有运算都放到云端。因此推出了基于Chrome的笔记本电脑,以大大降低PC的硬件性能要求和成本。但无奈不成气候,一个因素是硅片技术和中国低成本制造的发展,让硬件成本快速下降,成本和性能不再是核心限制;另外一个因素是,通讯领域的发展缓慢,没有提供足够的带宽让云计算快速实现,通讯领域发展缓慢的原因下文会提到。 而到了iPhone出来之后,Google发现智能手持设备的可用性和使用体验是一个新天地,然后就完善和发布了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并免费授权给各手机厂家使用,从而最终赶上了这一波潮流。 面对IT的第四阶段的精神空虚的IT需求,Google收购了YouTube,建立了Google+社交网络。但是基于视频分享的网络仍然受限于通讯带宽,无法比得上FaceBook的图片分享的方便性,因为图片分享需要带宽较低。这也导致Google急于切入通信运营领域,要实现超低成本的Gbps级别的带宽服务。 而对于IT的第五阶段,个人贴身服务和大数据,Google有强劲的地图信息系统,让苹果因为自身的地图程序的不足而相形见绌。Google的智能眼镜可以随时收集信息好提供导航等服务,Google的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提供贴身的出行服务等,同时Google已经在自己的智能手持设备上考虑实现Google钱包等各种功能,已经有相当的布局。 总的来说,PC领域的用得好的需求,Google已经做的足够好,搜寻到多种信息整合,这一点足以让她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强大。而在云计算上推行Chrome的云操作系统等并没有达到预期,但是Google的跟进和整合能力非常强大,从iPhone出世而收购Android系统并发布,从收购YouTube到建立Google+,等等,以及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很强大。Google发展的兴趣点非常多,如果一个点不成功,还有其他的点保持跟进,都能够保证Google自身不断追赶IT的浪潮。 和IBM作一个对比,Google是一个聪明而精力旺盛的学生,才思敏捷,反应很快。但IBM才是有足够智慧的高深玩家,有可能一时反应稍慢,但是看清形势后留有大量的后手,长袖善舞,功力源源不竭。 10.Intel的无奈 Intel属于IT的第二阶段,就是性能和性价比快速提升中做大巨大贡献。摩尔定律的提出者,也是摩尔定律的忠实信徒,笃信性能的持续提升和价格不断下降。除此之外,在IT的第三阶段,用得好,人机交互和体验上没有建树,连微软都在Kinect设备上实现了很好的体感识别,连NVIDIA都成功发布移动芯片Tegra系列到第三、四代的时候,Intel的移动芯片仍然没有真正成功,当然Intel的实力不可小觑,后面持续在移动芯片上发力,可能还会有一席之地。 但在IT的第四阶段的社交和信息获取,并不擅长,更不用说第五阶段了。 目前来看,Intel只能在CPU领域继续深耕了,和如今的戴尔、惠普在PC领域停留一样。 后话,说明一下,以上的IT的分阶段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企业是不同阶段都在一起发展的,例如苹果做PC时,同样也在考虑易用性,鼠标就是苹果发扬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