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80后

相关博文
  • 热度 10
    2015-12-31 12:04
    2103 次阅读|
    8 个评论
      跟一位资深工程师博主座谈,他跟我说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你们媒体有没有关注90后的工程师的需求?”他对我说。   一语惊醒梦中人。   前两年我们还在公司招人不好招,谈到85后的工程师,基础知识和技术比不上70后,也比不了80至85之间的大学毕业生。今年一下子,他就跟我谈90后工程师了。   他对我说,我们70后已经不再是工程师主力人群了。70后是创业主体,即使是一路以来做工程师,现在创业主力军,至少是要做个管理层,更有大志者,基本上就直接去做老板,管公司业务、管公司外部关系、跟更多不同行业的人,去做好企业生态,包括谋求资金、政府关系等各方面的事情。毕竟70后的人脉资源的价值,看起来远比个人的技术实力更重要。   好吧,我相信你。   80后上升到中层管理者,技术活就开始丢给90后去做了。从我们公司看,也是这样啊。90后小伙子编的文章,可读性上来了。70后写的文章量少了不说,文字间太多老气横秋,新鲜感篇少。(当然,内容价值还是很高的)   如何做好90后喜欢的内容,90后的工程师,到底要关注什么内容,怎么做出内容让90后的人喜欢看,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附上电子工程专辑的微信调查数据截图:     对调查结果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 电子工程专辑 ”微信账号。(直接在微信上搜索公人号“电子工程专辑”即可关注)    
  • 热度 26
    2015-4-27 17:26
    2582 次阅读|
    5 个评论
    《芯跳不止》为我所读的第一本元器件行业的非专业类书籍, 书籍作者的经历和书籍本身的内容让我视野和思路打开, 今日特写读后感分享给行业有心人. 《芯跳不止》的主要作者是张立恒,80后帅哥一枚, 郑州恒迈巨集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与其结识于国际电子商情博客(其笔名为张弓). 张弓的博客 开于2009年, 共发文72篇,访问量近300W次,估计在国际电子商情非运营商博主里能近前10. 本人的博客开于2014年,在实操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创作高质量的原创博文的困难性,如果还要坚持,只有让同为80后的我对张弓肃然起敬。慢慢的就厚脸皮的与牛人发生了关系,在得知其出书后,更感叹万分,立马向其预订了5本以表敬意。 本书全名为:《芯跳不止---身边的集成电路江湖》   书的内容在我看来分2部分 1. 为国内外集成电路的发展史和与发展相对应的21家原厂的前世今生,展现出集成电路企业从生到死,从技术研发出发到并购与挥刀自救,各路英雄豪杰恩怨情仇的江湖故事。 2. 作者 作为元器件分销商业务的个人经历和对半导体行业、对分销行业的思考,展现出一个江湖里小虾米的生活和奋斗状态。 充实的279页内容,无不体现出作者的才华和用心。   阅毕,有如下几点感悟: 1. 正所谓以古 为鉴 ,可知兴替 。本书对大多数元器件从业者了解国内外集成电路的发展史非常有帮助. 侧面也对国外集成电路、某某IC企业为何如此NB作出解答,毋庸置疑,本书加深了我对行业的理解和认识,扩展了视野. 2. 对创作行业文章和书籍的借鉴意义 半导体、集成电路是一个高精深、专业而枯燥的行业,一开始就很好奇:处于行业底端的他写书的内容是什么? 原本我以为张弓用个人的精彩的创业史和思考集去吸引读者,没想到作者用研究历史的角度来展开,运用诗情画意的方式去介绍,可谓另辟蹊径。 3. 国内外集成电路起源不同,结果差别大。 从书中可以看到,国外集成电路发展早,而且是技术牛人发起,算是技术革命,技术推动前行;而国内的发展晚,多为政府引导,市场为主。这一点我就不展开,其中原由大家深思。 研究行业史、整理行业信息是本书的主要卖点,在电子、元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里相信还有很多点值得挖掘,没有思维枯竭的那天,只有不动脑筋的作者。此书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为作者点赞。 唯一提的个人之见为:这个行业的人要不然是高大上喜欢轻松的,要不然就是小业务喜欢容易的,希望能多用些流行的表达方式去接地气,用更多鲜活、真实的例子去打动读者。   谈完书后,再来谈谈书籍之外的收获。 为什么成功的不是我?为什么出书的不是我?从书中我找到了成功背后的答案,很好的案例说明! 1. 书的前言中提到,张弓小学3年纪开始喜欢上写作,上初中些作文可以不打草稿,工作后一直坚持写作和发博文,更主要从1997年开始每天写日记,一坚持就是10几年。这就不难解释其文笔的来源,书籍的诗句为何五彩多姿。 2. 本书的作者为张立恒和刘莲芹。从作者处确认到刘莲芹为其背后的贤内助。同回郑州创业,没钱的日子一起熬,为写书给张弓8个月的全职的创作时间,期间还帮忙找枯燥的资料、出谋划策。这样的老婆,羡慕死我! 3. 草根出身做业务,一直很用心。我也是业务出身,体会到用心不用心的结果。10多年作为一个分销商的业务、小老板的历练能把自己的公司做到千万业绩、能有研究行业历史的想法、搜集归纳 集成电路星景图 、 分销代理星景图 、 国产集成电路厂商品牌一览 ,关键还能落地,不是用心,我就找不到其它理由! 4. 耐得住寂寞。书里的内容没有太多感情se彩,基本都是把行业历史和行业信息做真实的编排,而200多页的信息先要找到、不断求证、理顺、成文,大部分都是枯燥而乏味的工作,从作者出求证到:其闭关8个月每天坚持16小时才得以完成。 以上4点是我看到的,没看到估计还有很多。从他这里才真正了解到出一本书是这么不容易!进而想到一个人要真正做出一点成绩,除自身各种机缘还必须加上无数的努力才有机会!作者的案例让我更平和,不去贸然羡慕别人的成功;也让我更积极,案例诠释道理,照此学习曙光不远。   初期对作者的欣赏除博文外,还有一个重要原由是其公司官网。 近一年多,个人作为独立的元器件互联网探路者,看了不下2000个网站,其官网 http://www.371ic.com/ 是极少几个让我一眼难忘的。其首页布局不拘一格,借用芯片走线的的方式来呈现各大板块,倍具创意而显得简单大方、体现公司的专业性,颜色多而不感花哨,内容少却不影响理解。截图在此共分享:     现下做网站极其容易,很多贸易商的老板根本不重视,而张弓的官网一看就与众不同,与众不同说明运营者的用心;可是体现创意还让人感觉舒服,就是运营者的才华。 首页里面还可以看到张弓的公司非常注重网络营销:博客、社区、微博、微信、淘宝店一应俱全,之前跟华强北老板分享时提到,现下分销行业里信息越来越透明、终端客户越来越分散的情况下分销商只有注重网络营销才能与时俱进。张弓提前做到了,难怪其生意能逆流而上。   最后提其代理的品牌Wiznet,说实话这个品牌是因这个网站而得知。小地方分销商能获得代理权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说明。 首先,分销商谈大厂代理难,就找小原厂嘛,国内外中小IC原厂一大把,要有大视野。 其次,就算找到小原厂,人家也看重市场、代理商资源,按说一个小地方的分销商有多少谈判筹码?我相信张弓如果没有多年的行业积累,做实事服务终端客户,再加上用心为其推广,别人才不会给机会!   文至末处,一本书,一个网站,一个公司,一个代理权背后都是一个有心有才的男人的煎熬、付出、思考、不懈的行动。 同作80后同行,为你写这篇读后感,是被你的用心打动而为。 显而易见,集成电路行业只会越来越激烈,希望能看到本文的行业从业者未来能更用心,如张弓一样打动行业人;希望更多同行能读到张弓的《芯跳不止》,望张弓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心跳不止,奋斗不止!
  • 热度 22
    2011-4-25 13:02
    1595 次阅读|
    2 个评论
    茅侃侃 12岁,他成为江湖无敌的计算机“大拿”(北方方言,即在某一方面最有权威的人)。 16岁,他成为史上第一代BBS技术论坛斑竹。 17岁,他成为亚洲最年轻的微软三项认证获得者。 23岁,他凭借创意和技术吸纳3亿资产,跻身国内亿万富豪榜。 一个高中肄业的少年CEO,从浪子回头到身家过亿,成就励志传奇。 他就是茅侃侃。他是继韩寒之后,第二个高中没毕业却成功获得主流认可的年轻人。尽管现在才27岁,茅侃侃的职场生涯却已长达10年。 郑州晚报消息 自2007年起,茅侃侃以“创意企业家”、“青年创业先锋”等身份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着名高校进行演讲,树立了80后财富新贵等形象。 新书献给依然在打拼的同龄人 最近,这个天才的年轻人,写了一本新书《像恋爱一样去工作》。他从自己十年职场生涯中挖掘典型案例,围绕“就业”、“创业”两大核心主题,与自创的恋爱法则相结合,现身说法,希望能给他的同龄人以启示。 茅侃侃说:“每一个创业者,都必然要经历艰辛、努力、奋斗、被误解、阶段性成功、寻求更大发展的过程。”他佩服马云,佩服史玉柱,也佩服比尔· 盖茨和乔布斯。如果问他,这些商业奇才给他最大的启示是什么,茅侃侃会回答:“他们自己吹的牛全做到了。”在他的新书中就有一个章节是“不要迷失在通往吹 牛的路上”。 正如他在自序中所写的:“我走访了大量失业中的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以及徘徊在城市边缘的‘蚁族’们,我发现他们有梦想,有能力,也有闯劲,缺少的只是实 践的经验以及正确的处世方法。”因此,27岁时,已在职场摸爬滚打10年并积累了丰富战斗经验的茅侃侃,决定写一本书,献给那些依然在“蜗居 ”“蚁族”的道路上打拼的同龄人。 “你可以不知道路在哪儿,但一定要知道坑在哪儿。”他说。 不要用一个人的现状去判断他的未来 昨日,《像恋爱一样去工作》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会议厅召开首发式。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的徐小平,还有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作为特别嘉宾出席了发布会,一同畅谈新书,论道职场,与现场大学生代表热烈讨论就业、创业等热点话题。 在谈及这个天才少年时,着名企业家俞敏洪说:“茅侃侃的成长,再次证明了我说的一句话,不要用一个人的现状去判断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