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emc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2025-3-28 10:00
    41 次阅读|
    0 个评论
    电磁骚扰的特性概述如下: 频谱特性 : 单位脉冲具有最宽的频谱特性,意味着它包含从低频到高频的广泛频率成分。 频谱中的低频成分与脉冲的面积相关,脉冲面积越大,低频成分越丰富。 高频分量则主要取决于脉冲前后沿的陡峭程度,脉冲边缘越陡峭,高频分量越显著。 数字电路中的电磁骚扰 : 数字电路需要按一定的时序工作,晶体振荡电平必须达到一定幅度。 这种要求使得晶振产生的骚扰具有带宽覆盖广、骚扰电平高的特点。 这种骚扰不仅影响电路本身的稳定性,还可能对周围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天线对电磁骚扰的影响 : 当收发天线的极化方式和方向特性相同时,电磁干扰(EMI)的辐射和接收最为严重。 天线面积越大,接收和辐射的电磁能量越多,EMI的危害也就越大。 骚扰的传播途径 : 电磁骚扰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辐射、传导、耦合以及这三者的组合形式。 辐射骚扰通过空间电磁波传播,影响距离较远的电子设备。 传导骚扰则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导体传播,对相连的设备造成干扰。 耦合骚扰通过电磁场或电容、电感等耦合机制,将干扰信号传递到其他电路中。 电源线传导骚扰 : 电源线传导骚扰主要由共模电流所引起。 共模电流是流经电源线两根导线上的相同方向的电流,它会在电源线上产生电磁场,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辐射骚扰 : 辐射骚扰主要由差模电流形成的环路所产生。 差模电流在电路中形成环路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对周围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 2025-3-21 09:28
    41 次阅读|
    0 个评论
    电感 磁珠 低频大能量噪声 高频小能量噪声 多用于电源滤波回路 多用于信号回路 侧重于抑制传导性干扰 主要用于抑制电磁辐射干扰 是一种储能元件,用在 LC 振荡电路,中低频的滤波电路等,其应用频率范围很少超过错 50MHZ 是能量转换(消耗)器件,是用来吸收超高频信号,象一些 RF 电路, PLL ,振荡电路,含超高频存储器电路( DDR SDRAM , RAMBUS 等)都需要在电源输入部分加磁珠 地的连接一般用电感,电源的连接也用电感 信号线则采用磁珠,选择的磁珠阻抗应为信号线负载阻抗的 2~3 倍以上 时源芯微 专业EMC解决方案提供商 为EMC创造可能
  • 2025-3-17 17:11
    76 次阅读|
    0 个评论
    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开展标准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随着汽车电子系统复杂度提高,电子消费品、航空机载领域应用不断升级和测试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行业内对智能化与自动化测试、高精度抗扰度测试及复杂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检测技术需求增加。 为响应政府号召,更好服务北方区域客户群体,广电计量北京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实行规模设备技术改造升级,护航多领域产品电磁安全,减少电磁污染;新增的4套测试系统近日一并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助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民用消费品、航空机载等国家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迸发新动能。 EHP200A型长、中、短波 电磁场选频分析仪 产品简介: EHP200A通过光纤与计算机连接可进行各向同性测量;具有频谱分析功能,最小可以达到 1 kHz 的分辨率带宽可以对电磁场强及频率进行详细的分析;具有高达 80dB 的动态范围,内置可充电锂电池,可支持长达12 小时的连续测试。 技术优势: ●频率范围:9 kHz~30 MHz ●电场范围:0.02~1000 V/m ●磁场范围:0.6 mA/m~300 A/m ●数据存储量:32700个 应用场景: 此设备拥有高分辨率,最大测试频率范围可扩展到30MHz,可满足主机厂日益增长的测试需求(如人体电磁暴漏测试项目等)。 TIS 700S车载微脉冲发生器 技术优势: 此设备可完成JASO-D001脉冲A2、B2、D2,NISSAN 28400 NDS03脉冲B2,互感脉冲、自感脉冲的全部测试功能;且内置60V 30A耦合网络,可根据客户要求配不同的波形发生模块。 应用场景: 此设备用于检测汽车电子零部件,实验室可测试脉冲种类已扩充至10余种,可满足主机厂更多标准测试要求(如JASO-D001-1994 :A-1、A-2、B-1、B-2、D-1、D-2、E)。 振铃波模拟器 技术优势: ●5.7 寸彩色触摸屏前面板操作 ●测试电压最高可达 6.0 KV ●内置三相耦合/去耦网络,最大电流可达 16A ●系统内置故障报警功能 ●具有测试排程功能 应用场景: 适用于民用消费品领域检测,可开展振铃波抗扰度试验并满足IEC 61000-4-12:2017、EN 61000-4-12:2017、GB/T 17626.12-2013测试标准。 三相电源特性与谐波闪烁系统 产品简介: Asterion系列是最新一代开关电源,可提供高精度、低失真和快速动态响应的精确输出。凭借广泛的可编程性和用户界面,它提供了丰富的功能集和功能:交流和直流输出能力、宽输出频率范围、任意和谐波波形生成、瞬态列表排序、数字功率分析仪测量、实时波形显示,以及在由多相和并联组组成的系统中配置的能力。 技术优势: ●Asterion电源突破性表现的核心在于AMETEK的强大的iX2电流倍增技术。使用此项技术,Asterion电源的输出电压下降到额定电压一半时,输出电流可增加到额定电流的两倍。这保证了Asterion电源可在极宽的电压范围内实现满功率输出。 ●交流电压量程可达400VAC, 直流电压量程可达500VDC。 应用场景: 实验室电源特性相关测试能力大幅提升,可满足承接汽车、民品、航空机载领域以下标准测试要求:HB 20326.3-2016、HB 20326.5-2016、HB 20326.7-2016、RTCA/DO-160、GB 17625.1-2012、GB 17625.2-2007。 广电计量北京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 广电计量北京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是广电计量立足北京、面向华北布局的中心实验室。近年来,实验室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增强能力建设,扩大服务领域范围,现试验场所面积约1200平方米,并配备5个半电波暗室、4个屏蔽室、2个电源特性测试区域及400余台套先进测试设备,可满足试验外场测试需求,累计为全国范围内600余家客户提供3000余次技术服务。 在特殊装备领域,实验室具备丰富的重点项目及比测测试经验,可为航空航天、陆地装备、潜艇及舰船等行业产品,提供JY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试验、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试验、供电兼容性试验等技术服务,可覆盖GJB 151/2A-97、GJB 151B-2013、GJB 1389A-2005、GJB 1389B-2022、GJB 8848-2016、GJB 181-86、HB20326.2~8-2016等多项行业标准。 在汽车领域,实验室具备近10年测试经验,为国产、德、日、韩系等10余家主机厂提供电磁兼容检测服务,试验涉及各种汽车电子零部件。 在民用消费品领域,实验室具备电气和电子设备的10余项电磁兼容测试能力,涉及医疗、轨道交通、电力及工业等各个行业。 未来,实验室将不断以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助力各领域客户解决产品全寿命周期遇到的各类电磁兼容技术问题,着重以科技创新推动京津冀产业创新,为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贡献技术之力!
  • 热度 1
    2025-2-24 14:34
    1034 次阅读|
    0 个评论
    在电磁兼容(EMC)领域,解决干扰问题的核心在于围绕 EMC三要素 —— 干扰源、耦合路径、敏感设备 ——进行系统性分析与设计。以下从三要素出发,结合具体案例与策略,探讨如何实现电磁兼容性优化。 时源芯微 专业EMC解决方案提供商 为EMC创造可能 一、EMC三要素的理论框架 根据电磁兼容理论,任何EMC问题的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干扰源的存在、耦合路径的传导或辐射、敏感设备受到干扰 29。因此,解决EMC问题的核心策略是: 抑制干扰源 :降低干扰源的强度或频率; 阻断耦合路径 :减少干扰传播的可能性; 保护敏感设备 :提升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二、针对三要素的解决方案与案例 1. 抑制干扰源 干扰源是EMC问题的起点,常见干扰源包括高速数字电路、开关电源、电机等。抑制方法包括: 滤波与去耦 :在电源入口或高速器件(如IC)的电源引脚处添加高频去耦电容(如0.1μF陶瓷电容),吸收高频噪声。例如,某医疗设备的推杆电机因频繁正反转产生高频脉冲,通过在电机电源线端口加入共模滤波器(如BDL滤波板),显著抑制了传导噪声。 降低信号跳变速率 :通过串联电阻或选择低速芯片,减少信号边沿的陡峭度(如将微控制器时钟频率降至系统最低需求),从而减少高频谐波辐射。 优化电路设计 :对高频噪声源(如继电器)进行物理隔离或阻尼处理,例如汽车点火系统采用带阻尼的屏蔽线缆抑制高频辐射。 案例 :某胃镜设备因推杆电机切换时产生电磁脉冲干扰视频信号,导致成像花屏。通过定位干扰源为电机高频切换噪声,在电机出线口增加共模滤波器,并将电机电源线替换为屏蔽线束,最终解决干扰问题8。 2. 阻断耦合路径 干扰传播路径可分为 传导耦合 (通过导线)和 辐射耦合 (通过空间)。阻断路径的关键措施包括: 屏蔽与接地 :对敏感区域(如时钟电路)使用金属屏蔽罩并多点接地,减少空间辐射干扰。例如,汽车电子中采用金属化处理的塑料外壳,结合单点接地法,有效隔离内部电机噪声。 优化PCB布局 : 分区设计:将高速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大功率器件分区域布局,减少串扰。 关键信号线保护:对时钟线、高速总线采用“包地”设计(两侧布设地线),并避免长距离平行走线。 屏蔽电缆与磁环 :在信号线或电源线上绕制高磁导率(高μ值)的铁氧体磁芯,抑制高频噪声传导。例如,某车载系统中,通过MIPI信号线使用双绞屏蔽线缆,阻断电机噪声耦合至视频链路78。 案例 :某工业控制器因电源线与信号线并行布线导致传导干扰,通过重新设计PCB分区,并在电源入口处增加1μF高频电容,传导干扰降低15dB以上。 3. 保护敏感设备 敏感设备(如高精度ADC、传感器)需通过硬件与软件结合的方式提升抗扰性: 硬件防护 : 隔离技术:采用光耦或变压器隔离敏感信号,阻断共模干扰路径。例如,某医疗设备在模拟信号输入端增加光电隔离模块,显著提升抗EFT(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能力。 冗余设计:在关键信号通道(如复位线)增加TVS二极管或RC滤波电路,抑制瞬态脉冲10。 软件抗干扰 : 数字滤波:对采集数据采用滑动平均或中值滤波算法,消除偶发噪声。 看门狗与冗余校验:通过定时器监控程序运行状态,防止因干扰导致死机。 案例 :某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因CAN总线受电机辐射干扰导致数据异常,通过软件端增加CRC校验和硬件端增加共模扼流圈,实现双重防护。 三、综合应用与行业趋势 在实际工程中,EMC设计需多维度协同: 正向设计流程 :从产品开发初期即考虑EMC三要素,例如汽车电子采用多层板设计以减少地回路阻抗,并通过仿真软件预判干扰风险。 测试驱动优化 :通过EMC测试(如辐射发射RE、传导抗扰度CS)定位问题频段,针对性优化。例如,某消费电子设备在3GHz频段辐射超标,最终通过调整时钟布线并增加屏蔽层解决。 未来趋势 :随着新能源与智能驾驶的普及,EMC技术正向 芯片级解决方案 发展。例如,敏业科技推出的滤波芯片模块,可集成于PCB电源入口,显著简化高频噪声抑制设计。 总结 EMC问题的解决本质是对三要素的系统性控制: 抑制源头、阻断路径、保护终端 。通过硬件优化、软件算法及测试验证的多层次设计,可显著提升设备可靠性。实际案例表明,快速定位三要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是高效解决EMC问题的关键。
  • 热度 1
    2025-2-18 10:48
    484 次阅读|
    0 个评论
    时源芯微 专业EMC解决方案提供商 为EMC创造可能 引言: ESD 为何成为电子设计的核心痛点? 静电放电(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是电子设备失效的“隐形杀手”。据统计,全球每年因 ESD 导致的电子器件损坏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尤其在 5G 、物联网等高频高速场景下, ESD 防护更需兼顾性能与成本。本文将深度解析 ESD 防护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参数选型及 EMC 对策,为工程师提供实用解决方案。 一、 ESD 防护器件的结构特点 1. 分立式与集成式结构 分立式结构:以 TVS 二极管、压敏电阻( MOV )等独立器件为主,通过外接电路实现防护。例如, TVS 二极管采用 PN 结雪崩击穿原理,封装形式多样(如 SOT23 、 SOD323 等),适用于接口保护。 集成式结构:将 ESD 防护功能嵌入 IC 设计,如增加片上保护二极管或优化电路布局。此类设计可减少 PCB 面积占用,但需在芯片设计阶段完成 EMC 规划。 2. 封装与材料创新 微型化封装(如 DFN 、 QFN )适应高密度电路需求,同时需控制寄生电容(通常要求 <1pF )以避免信号衰减。 屏蔽罩设计:通过金属屏蔽层隔离静电耦合,例如在散热器与敏感电路间增设等位体结构,将 ESD 抗扰度提升至 15kV 以上。 二、 ESD 防护的工作原理 1. 核心机制:瞬态电压钳位与能量泄放 当静电脉冲(如 IEC6100042 标准定义的 8kV 接触放电)侵入电路时, ESD 器件(如 TVS 二极管)迅速响应(纳秒级),通过雪崩击穿将电压钳位至安全值,并将电流导向地线,避免敏感元件损坏。 2. 多级防护架构 一级防护:在接口处设置 TVS 二极管,吸收大部分能量。 二级防护:通过电阻、电感等元件限制剩余电流,形成 “纵深防御”体系。 三、参数选型的关键维度 1. ESD 等级匹配 根据应用场景选择 HBM (人体模型)、 CDM (器件充电模型)或 IEC6100042 等级。例如,消费电子需满足 IEC Level4 (接触放电 8kV/ 空气放电 15kV )。 2. 电压与电容权衡 工作电压:击穿电压需高于信号峰值(如 USB 3.0 接口选 5V 以上 TVS )。 寄生电容:高速信号(如 HDMI )需选择低电容器件( <0.5pF ),避免信号完整性劣化。 3. 封装与布局优化 微型封装(如 SOD523 )适合紧凑型设备,但需注意散热与焊接工艺; 布局时优先靠近被保护器件,减少回路电感。 四、 ESD 与 EMC 协同设计策略 1. 前期规划: EMC 设计前置 在 PCB 设计阶段预留 ESD 防护区,结合屏蔽、滤波(如π型滤波器)降低电磁干扰。 2. 结构优化与测试验证 机械设计:调整散热器位置或材料,阻断 ESD 电流路径; 测试标准:通过 ESD 枪测试(如± 15kV )与辐射抗扰度测试,确保整机兼容性。 3. 系统级防护案例 某智能穿戴设备采用 “ TVS+ 磁珠 + 共模滤波器”组合方案,将 ESD 故障率降低 90% ,并通过 FCC 认证。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