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时源芯微|开关电源 EMC 问题整改实用技巧分享
2025-5-19 16:53
28
0
分类:
PCB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开关电源 EMC 问题的整改小技巧,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学习。
一、干扰特性与初步判断
- 干扰类型与频段关系:在 150kHz - 1MHz 频段,干扰主要以差模为主;1MHz - 5MHz 频段,差模和共模干扰共同作用;5MHz 以后,基本上为共模干扰。差模干扰存在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两种形式。通常,1MHz 以上的干扰多为共模干扰,而低频段则以差模干扰为主。可以通过在 Y 电容引脚上并联一个电阻串联电容的电路,用示波器测量电阻两引脚电压来估测共模干扰。
二、硬件电路整改措施
- 保险部分处理:在保险之后添加差模电感或电阻。
- 滤波器应用:小功率电源可采用 PI 型滤波器,且靠近变压器的电解电容建议选用容量较大的。
- 前端 EMI 零件选择:前端的 π 型 EMI 零件中,差模电感主要负责低频 EMI,其体积不宜过大(如 DR8 体积较大,可选用电阻型式或 DR6 更好),否则辐射可能难以通过测试。必要时可串联磁珠,因为高频干扰会直接飞到前端而不沿线路传播。
- 传导超标问题分析:
1)传导在冷机时 0.15MHz - 1MHz 频段超标,热机时有 7dB 余量,主要原因是初级 BULk 电容的 DF 值过大。冷机时 ESR 较大,热机时 ESR 较小,开关电流在 ESR 上形成开关电压,会在电流 LN 线间流动,从而产生差模干扰。解决办法是使用 ESR 低的电解电容或在两个电解电容之间添加差模电感。
2)测试 150kHz 总超标时,可先加大 X 电容,若干扰下降,说明是差模干扰;若效果不明显,则为共模干扰。也可将电源线在大磁环上绕几圈,若干扰下降,同样说明是共模干扰。若干扰曲线后面较好,可尝试减小 Y 电容,检查布板是否存在问题,或在前端加磁环。
- 电感量调整:可适当加大 PFC 输入部分单绕组电感的电感量。
- PWM 线路调整:将 PWM 线路中的元件主频调到 60kHz 左右。
- 变压器处理:用一块铜皮紧贴在变压器磁芯上。
- 共模电感问题:共模电感两边感量不对称,如有一边匝数少一匝,也可能导致传导在 150kHz - 3MHz 频段超标。
- 干扰关键点:传导干扰主要有两个关键频点,即 200kHz 和 20MHz 左右,这两个点也反映了电路的性能。200kHz 左右主要是漏感产生的尖刺,20MHz 左右主要是电路开关的噪声。若变压器处理不当,会产生大量辐射,即使加屏蔽也难以通过测试。
三、元件更换与优化
1)将输入 BUCk 电容更换为低内阻的电容。
2)对于无 Y 电容电源,绕制变压器时,先绕初级,再绕辅助绕组并使其密绕靠一边,最后绕次级。
3)对于 π 型滤波电路中,若有一个 BUCk 电容躺倒放在 PCB 上且靠近变压器,此电容对传导 150kHz - 2MHz 的 L 通道有干扰。改良方法一是将此电容用铜箔包起来屏蔽后接到地,或用一块小的 PCB 将此电容与变压器和 PCB 隔开,或将其立起来,或用一个小电容代替;二是用一个 1uF/400V 或 0.1uF/400V 电容代替,并将另外一个电容加大。
- 电阻添加:在共模电感上并联一个几 k 到几十 k 的电阻。
四、屏蔽与接地处理
- 共模电感屏蔽:用铜箔将共模电感屏蔽后接到大电容的地,或用一块铜皮将共模电感包起来再连接到地。
- 开关管处理:
1)用一段铜箔将开关管和散热器包绕起来,铜箔两端短接,再用一根铜线连接到地。
2)将开关管用金属套起来连接到地。
- 差模电感添加:在共模电感前加一个小的几百 uH 差模电感。
五、其他整改措施
- 磁环应用:加大 X2 电容只能解决 150kHz 左右的频段问题,对于 20MHz 以上的频段,需在电源输入端加一级镍锌铁氧体黑色磁环,电感量约 50uH - 1mH。
- 电容与电感加大:在输入端加大 X 电容、共模电感和滤波电容。
- 辅助绕组处理:将辅助绕组供电二极管反接到地,并将辅助绕组供电滤波电容改用瘦长型电解电容或加大容量。
- 差模电路添加:若 150kHz - 300kHz 和 20MHz - 30MHz 这两处传导都不过,可在共模电路前加一个差模电路。同时检查接地是否有问题,该接地的地方一定要加强接牢,主板上的地线要理顺,不同地线之间的走线要顺畅,避免互相交错。
- 整流桥并电容:在整流桥上并电容时,考虑共模成分时应邻角并电容,考虑差模成分时应对角并电容。
差模电感加大:加大输入端差模电感。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