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北美

相关博文
  • 热度 24
    2014-4-24 15:15
    3222 次阅读|
    10 个评论
    人物九 老I   本来没有打算把老I单独抓出来聊聊的,正好在网上看见波士顿一年一度的马拉松比赛的新闻,联系着去年老I参加这个比赛的经历,就把这位老兄的事儿也翻出来叽呱叽呱,活跃一下气氛。     老I是一标准的老美,人送外号帅哥。在公司呆了十多年了,也算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了。老I干活儿中规中矩,既不像老D那么天马行空,也不如老H那么锋芒毕露,没有太多的聊点可以磨磨唧唧。不过老I工作以外的一些方面到真是可以摆话摆话,那就是关于每日的体育运动。     之前发的文有XD回复时提到,到老美这旮旯出差时看见,这边的不少人中午不午休,跑去锻炼什么的。这话不假。国内每天参加锻炼的人,刨开专业人士,估计不是老的就是小的(上学的)了。老年人锻炼一则是关注健康,二则也可以打发打发时间,丰富日常生活。学生们锻炼要么是静不下来,踢踢足球打打篮球什么的,要么就是要考试达标,不练不行了。具体到不老不小的中间这一大拨人,尤其是俺们这种干工程的宅男们,参加日常锻炼的就少了去了。当然,要是把挤公交挤地铁也算上,那参加日常锻炼的比例就会立马飙升了。毕竟挤车也是个体力活儿,而且时间还不短,强度也不能算低,有氧还是无氧运动先不讨论,挤一趟车下来,不定身上就是一身臭汗了。     换到老美这儿,情况就不一样了。用全民健身来形容还真像那么回事儿。别的不说,甭管是大夏天正午的烈日当头,还是大冬天的寒风刺骨,都能够看见人在路边跑步,骑车什么的。男女老少都有,当然,跑步的年轻人更多一些,老年人更多是在暴走。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烈日之下,四周亮得都到了睁不开眼的程度了。人家那空气的PM2.5就算不在2.5以下,也差不了多少了。就冲着这空气质量,那阳光哗的一下全透下来了,走在外面不戴墨镜那眼睛都瘆得慌。要在国内,赶上个大晴天,大中午的出门,那姑娘大姐还不重重保护?太阳伞,帽子,防晒霜,严防死守,恨不得纹丝儿不漏,生怕近光者黑了。可放在地球这头,人家还专门挑这种时候出门晃悠。跑步一般就只穿一个小背心,有些男的直接赤膊上阵,一不留意,呼的一下一肌肉型男就跑过去了。而且这个事吧,不论男女,都生怕肌肤的曝光率不够。就是有些体型臃肿一点的主儿,宁可让层层的游泳圈在光天化日之下有节奏的荡漾,也要保证身体发肤跟阳光来个亲密接触。国内的mm们以白为美,老美却以白为耻(当然指白人)。人家要的是小麦色的皮肤,肌肤胜雪对人家来说就是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其实想想,人都这样,越是得不到的,越是觉得珍贵。在国内,到处都是美白的化妆品,但是在老美这儿就几乎找不到。不仅是老中老韩还有小日本的审美观类似,老印也是推崇浅色肌肤的。据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老印的社会等级大体上能够从肤色上面表现出来。越是肤色浅的,一般来说可能家族属于上流社会的几率就越高。刚到老美这边的国内mm好多都会为打不打太阳伞而纠结一番。走在这边的大街上,人家老美恨不得脱光了来晒,这边却还打个伞,那感觉实在是太怪异了。呆的时间长了一般人都会入乡随俗,但是弄个大帽子什么的变相代替一下太阳伞的小动作一般也还是会有的。     一不留神,话题都不知道飘哪儿去了,赶紧收线回来,聚焦在老I上面。老I是绝对热情的投入日常运动。他在公司的运动时间一般都是在中午时分。要不就是出去跑步,要不就是骑车。大强度的跑一圈或者骑一圈回来,冲一个澡,然后下午舒舒服服的接着干活儿。说到这儿,另一个事儿不妨提一下。老美基本上没有睡午觉的习惯,这应该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老美的学校上课忒早,早上七点钟小孩子就站在外面等校车了(这家长5,6点就得起来,逆天了)。中午没有午休时间,然后下午两三点就放学了。放学之后就是小孩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时间。当然,课外活动也是以体育活动为主的,这就难怪为什么老美的职业体育如此的发达,人家可是真真儿的从娃娃抓起的,当然也包括不睡午觉的习惯。只要不是工作上面时间安排不开或者天气太糟糕,老I每天中午都会出去嗨一番。有时单超,有时几个人一起,一付生活乐无边的表情。而且啊,人家的运动还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动一动就算了,人家还是玩儿真格的。就拿跑步来说,人家可是跑马拉松的!当然,那个一般得到周末去跑,上班时间跑马拉松也太那个了不是。说到马拉松,对我们一般的老中来说都太遥远。别说马拉松了,问问自个儿,上次跑1000米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老美跑马拉松的人其实还真不少,在这边呆的这几年,还真遇上了不少人好这一口,男女老幼的都有。既然有市场,这边也就有了很多马拉松的培训,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训练和加长跑步的距离,从1/4程到1/2程,再到全程。     说到马拉松就不能不提到波士顿的那个国际马拉松比赛。这个比赛算是有国际影响的赛事了。当然最大的轰动还是在于去年的爆炸案。两个愣头青搞了两高压锅到现场引爆,造成多人伤亡。事发的时候,老I正在距离终点半英里的地方夯次夯次的跑,突然间就被警哥给拦住了,一时间还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老I虽然参赛,但离危险的距离还是足够远,真正危险的是老I的家人。当时他的家人正好在终点等待,第一个**爆炸发生在他们的左边,还没有回过神来,第二个**就跟着在他们右边炸开了。他们正好就在两个**之间,还好,幸运的逃过一劫。当然事后肯定要花相当的时间来平静下来。     老I的家人是幸运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幸运。公司里面一个新来一年多的哥们儿是从波士顿那边的大学毕业的。波士顿是个牛校云集的地儿,麻省理工,哈佛都在这旮旯。遇到波士顿马拉松这种每年一次的大型国际活动,自然是少不了学生的参与的。前年的马拉松,这哥们儿还在读书,当时他就在发生第一次爆炸的炸点对面的餐馆吃饭。去年因为工作了,自然没有办法去现场了。不过,他有不少在那边很多学校的朋友还是过去了,其中就包括一死一伤的两个波士顿大学的中国mm。当时是一群学生出去吃饭,饭后就说顺便去看看马拉松。其中还有一个mm因为穿高跟鞋的缘故不想走路,就没有过去。结果去的一拨人就不幸中招了。听说当时有三个人站在一起,爆炸了之后立马就是一死一伤,还有一个很幸运没伤着。那哥们儿说起这事儿的时候还非常感慨,毕竟这个事情就发生在认识的朋友身上,想想都觉得难过。一晃眼,一年就过去了,老I看来并没有受到去年的影响,照例又去参加了波士顿的马拉松。当然,这哥们儿每日中午的户外时分也在继续升温,毕竟又一个春天已经到了。
  • 热度 26
    2014-4-21 10:04
    3069 次阅读|
    8 个评论
    人物八:老H   聊了好一阵子了,主角都是老外,虽然话题也不时拐到老中身上来,但毕竟还是作为背景角色。不过话又说回来,典型的老中形象估计大伙儿也都忒清楚,聊起来太过无趣,还是找些不大一样来的说说。   老H ,老中,推算一下估摸着是2000年前后过来的。路数还是老路数,过来读书,然后工作。老H最大的特点就是四个字,牛逼烘烘。人长得瘦瘦小小文质彬彬的,没什么特点,但是跟他打打交道就能够深刻体会什么叫做人不可貌相了。   老H的功底很深,器件物理也好,电路系统也好,都能来,都是猛将兄的级别。人说半罐水响叮当,这话用在老H身上绝对的错误。人家那罐水可是满满当当的,但是响起来却也一点不含糊。遇到开会探讨技术问题,说着说着老H就进入状态了。用激情投入,指手画脚来形容那个阵仗感觉程度还是略微弱了点儿,用发飙来形容,在感觉上面更贴切一点。因为这哥们儿肚子里面有货啊,谁做的东西里面要是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那自然是一下子就能被他给揪出来。这还不算,如果人家的做法跟他的思路不一致,那他也一定要捣腾个三六九出来。不论小会大会,只要一吱声,那是绝对的不怯场,哪像一般老中那种唯唯诺诺的含糊劲儿。那劲头,连老美遇着都犯怵。人家老H可不是光卖狗皮膏药大力丸的主儿,干起活儿来那也不含糊,人家不仅眼高,手也高,说的做的都是一个数量级的。就冲着人家那锋芒毕露的状态,那绝对是高碳钢锻打出来的刀,硬度超一流。不过要是钢里面含碳量飕飕的升上去了,硬度那肯定是high高了,但那韧性估计就得打点折扣了。直而不弯,这应该是老H的一个软肋了。   当年老H过来读博的时候,学校不错,专业这一块在全美也是数一数二的地方。老H的水平自然不用说了,他做的不少东西多少年之后也都被后面的学弟学妹们奉为经典。他的老板是位后起之秀,但已经是大牛大象的级别了。这还不算,老H的答辩委员会里面还有另一位超级大牛。一山容二虎,或多或少吧也会有点硌应吧。待到老H答辩的时候,不管人家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反正是提出了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和要求。跟老H同届的一哥们儿(也是老中)也遇到了类似的状态。那哥们儿比较事故一些,主动去找人家老大谈话,不耻下问的请人家指点指点,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改改,该怎样改,然后按图索骥,最后也还算是顺顺当当的毕业了。到了老H这儿,这哥们儿可就牛气冲天了,完全不吃这一套。你要硌应他,他拍拍屁股就闪人了。拿个硕士的本儿,博士直接不要,立马找一工作挣钱去了。这世道,谁怕谁啊。   出来工作之后,老H当然还是老样儿。人说这刀子要是太锋利了,使着的时候是很方便,但也忒容易伤人。具体到老H身上,这些年来的经历就颇为磕磕绊绊的了。从学校出来,基本上隔几年就得换一次工作,之前的不清楚,反正上次是被公司给开掉的。原因很简单,很多人对他有意见。具体到面上,就是诸如团队合作欠缺之类的道道。人事人事,有人就得有事儿。这可是不分东方西方的。老美面上给人感觉是彬彬有礼的,见着谁都是笑呵呵的,说话也比老中们直接一些,但并不是说人家心里面想的也是一样的。该使绊子该发狠的时候,那人家是绝对的当机立断,毫不留情的。老H虽然技术上面很牛,但在公司其实也就是个下层干活儿的工程师(大部分老中也就只有这个待遇),而且还是一老外。赤条条一个人,又没有什么关系背景,真把人家惹了,找个理由被开掉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这些年来,老H在每个地儿都呆不长,颠沛流离的,身份(绿卡)也一直没有搞定。都是奔5的人了,到现在听说还是一个人单着。想想也是,千里马也要有伯乐才行。要没有汉武帝,那卫青也不过就是一个养马的,霍去病也不知道在哪个角落窝着。换个角度,人都不是在真空里面活着,都是社会的人。不论哪样的社会里面,条条框框,明规则暗规则潜规则都是少不了的。不按游戏规则出牌的,要么实力足够强大能够脱颖而出,要么就是被嗯到烂泥里去了。所以说,该适应的其实还是得适当的适应。在这边干工程师这一行,其实环境相对来说已经算是比较简单的了,大多数时候都只是涉及到技术问题。对这边的相当部分干技术的老中们来说,基本上都属于底层的劳动人民,跟上面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战场还是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的。下面这帮打杂干活儿的,对上面的老大们哪能有什么威胁,所以根本就在人家的雷达警戒范围之外。再加上人家面儿上的风度,见面也都是寒暄有礼的,那生存环境就更显得简单平静了。真的遇到中招,除了自个捅了娄子以外,很多时候都不是专门冲着某个人来的,基本上都属于一打一大片,或者是殃及池鱼的类型。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面,老H也还是频频中招,想起还是满感慨的。希望这哥们儿以后不要过得那么拧巴,生活工作上面都能够顺当些吧。
  • 热度 24
    2014-4-14 11:13
    3556 次阅读|
    6 个评论
    人物七:G女士   这次话题的主角是位女士,虽然不知道确切年龄,但肯定还是比我等大些,毕竟人家在这家公司就呆了差不多十年了。不过因为人家跟我等甚少打交道,又是女性同事,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用上女士的称谓吧。   G女士来自东南亚,从长相上面跟国人没有明显区别,猜测人家祖上应该是跟我等的先辈有些关系的。不过平日里人家似乎对于我们这帮老中不是太感冒,相比之下跟老美们的交流要多一些。人的性格还是可以从行为上看出来的,G女士的性格应该是自负加上偏内向吧。平日里面话不大多,但是表情是随时都比较酷的那种。G女士应该会一些中文,多少不知道,毕竟交集太少。就这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知道。那次一群人出差开会,会后吃饭喝酒的时候一帮人在神侃,老D老E正在热切的讨论关于东亚东南亚用毒虫泡酒的事情,G女士也是难得的很兴奋的参与讨论(酒精的作用?),大概是说了什么东西,看我等老中没有反应过来,直接蹦了一句中文出来,乖乖,立马闪翻了。还好平日比较收敛,没当着这位老大用中文胡乱发飙。要不然,那就是当着和尚骂贼秃的后果了。不过还真别说,普通话在这边还真不一定就是安全语言,说不定啥时候就遇见一老美跟你冒几句出来,回过神来一打听,不定人家老婆就一中国人。   G女士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做事极度的细腻,同时对问题的考虑也钻得相当的深刻。平日里面很少看见G女士到处晃悠或者跟人八卦啥的。她在公司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坐在座位上面干活儿,就跟一尊佛像一样在那儿打坐修行,一声不吭,保持绝对的寂静。曾几何时,G女士电脑的风扇出了状况,不断发出嗡嗡的声音,我们这些隔了几条街的人都被搞得头痛不已,而G女士却是我自岿然不动的淡漠,继续自个儿的功课。当然,公司的另一个记录也是G女士首创外加保持的。一天,突然听见她的隔间传来一声大响,然后就看到她的椅子吧唧一下散架了。老美的椅子可不是豆腐渣工程,一定要保证两三百斤重的体型坐上去也不会出状况,不然出点问题生产厂商还不把裤子都得当掉拿来赔啊。而且,体型庞大的老美可不是小概率的比例。按照老美自个的说法,地球那一头的中国印度人实在太多了,比老美多了那么多倍,为了保持地球的平衡,老美只有在每个人的体重上面做文章了。以G女士那样娇小的体型,居然能够把老美的椅子给硬生生的坐散架,足见这位老大的功力有多么的深厚。当然,这些废话都是扯淡的,但是G女士做的活儿那真不是一个漂亮就能够形容的,绝对对得起她的态度的。她做的东西,各个犄角旮旯,根根梢梢的细节都是尽量详尽的考虑到。只要一读她写的文档就知道,不仅是关于项目的各个细节,连哪一天开了什么会,哪个人在会上提出了什么相关的观点,对某个问题作了什么解释,包括她对问题和解释的理解,甚至对方如何确认的,都有极为详尽的记述。看她做的电路,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了无数的内容,特别是对于layout的注释极为详细,每个管子,每个电阻单元怎么放,按什么顺序,为什么这样放…简直是详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她的文档往往都会成为给新人模仿的模板,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成功复制出这个奇迹。这个方式方法是性格决定的,无法山寨,特别是当活儿很急的时候。正是因为她的这个特点,遇到要设计审查(design review)的时候,老大们都下意识的把她抓去,很多设计当中非常细节的问题往往她都能够给抓出来。   除了极度的细致以外,G女士对于问题深度的把握也不亚于前面聊过的老D等人。G女士跟老D不是校友,但也是老美一所顶级的理工院校博士出身。对于新鲜事物同样有着天然的兴趣和嗅觉。做东西也同样注重建立起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不过G女士跟老D还是有满大区别的,一个是G女士相比而言更偏重实际一些,想法更接地气;相对应,老D则更天马行空,飘忽在上一些,或者说更有颠覆性;另一个就是老D对于写文档之类的事情非常的不感冒,只有实在躲不过了才对付一下。如果用两条平行线来形容两个人,那老D那根线在天上延伸,G女士的线则在地上延伸,同样的方向,同样的犀利。   侃完了工作上面的事情,最后也稍微八卦两句。G女士当然是已婚人士,但是直到现在都还丁克着,这也是为什么她能够如此专一的投入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里有小孩和没有小孩的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听说她老公是跟公务员类似的工作,或许即使有了小孩,她老公也能够担当奶爸的角色吧?那样G女士还是可能大力投入工作的。
  • 热度 39
    2014-4-9 20:50
    10424 次阅读|
    23 个评论
    人物六:老F   老F是从印度来的,到公司时间也有七八年了。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说到这边的印度人,那话题就多了去了。多到完全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老中和老印之间的比较永远是一个热门话题。都是亚裔,都是人口大国,都在老美这地儿属于外来人口,走的也都是技术路线,连申请绿卡也是仅有的两个有排期的国家。虽然背景上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中差异还是很大的,两者之间甚少交集。具体怎么样,那就慢慢侃吧。      老印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吹,能显摆,这在老F身上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相比而言老中的工程师大多都是闷葫芦。特别是80年代之前出生的,接受的教育都是推崇闷头干活儿的老黄牛精神,鄙视那些花里胡哨的跳站的家伙。 周围接触的老中,一方面因为文化背景,一方面也因为语言,往往都是干了十分,说出来的最多六七分,少的甚至都不吭气。老印就不一样了。你不管人家的英语里面有多少的咖喱味,反正那也是人家的母语。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又不是用来评分的,老中听不懂人家的话不要紧,老美能听懂就行了。只见人家一天到晚呱啦呱啦的吧唧,哪怕只做了四五分,也早就被吹成了十二分了。要是把一老中跟一老印放一块,十之八_九会出现,活儿大部分都是老中干的,但是关于项目进展的信息基本上都是从老印口里出来的。然后上面老大们的印象里面,尤其是那些非技术出身的老大们的印象里面,那就是老印把这事儿给解决。 至于老中,就只是幕后一个苦力打杂的角色。所以要是遇到要干啥苦活累活,多半是老中在那里卖力,然后遇到升职什么的好事儿,老印吱溜就蹿到前面去了。很多老中不愿意跟老印搅和在一起,这也是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 一次,老F跟一老中(权且称作老Q)一起做项目,我们时不时都能够看见老F抄着个手呱啦呱啦的指导人家干干这个,看看那个,跟领导训话似的。私底下一帮老中都在叨咕,人家老Q不论是学历,技术,工作经验跟老F比,都只有高没有低的,唯独就是比老F晚来了两年,当然,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老Q是个闷葫芦,典型的光做事不吭声的老黄牛。 两人被凑在了一起,主要的活儿都是老Q在做,还搞得老F跟老板似的在那里发号施令,这算是哪门子事儿啊。到了后面进Lab测东西,一天到晚老Q就泡在Lab里面,不时老F会去晃悠晃悠貌似指导一番工作。隔了几天,看终于看见老F也做在Lab里面干了一阵子活儿了,然后就听说那几天烧了N块片子。这还真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啊。动手的都成孙子了。 更让人唏嘘的两人在公司的结局。据说老F为了升职,还越级跟上面的老大交流了交流,然后升了职立马就跳到另一个分部去了。而埋头努力干活儿的老Q在一拨的裁员当中不幸中招,被撵出了公司,私底下听到的一个原因就是跟人的交流不好,很难在公司中,特别是在上面的老大心中建立起足够的认知度。这就是文化差异啊。   既然说到这里,就多聊两个事儿。一个事情发生得早一点,还是在学校里面的时候。实验室里面一老中跟一小印还有另一个人一起做一个课程的项目。因为是终期的项目,要在最终的课程成绩里面占相当的比例,所以大伙儿都很重视。小印大概是因为修的课多吧,做项目的时候基本上就失踪了。等到最后要上台报告的前一天,小印出现了。从头到尾问了很多的问题,然后主动请缨,第二天做报告的时候他上去讲。那老中在实验室里面也是一个出了名的角色,当即就把小印给顶回去了。事后聊起这个事情,我们都在感叹,这人跟人的脸皮厚度还真是大不一样。要是事儿不是自己做的,理不直气不壮的,换了我等那是一定低调再低调,生怕给人发现了。可是人家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在外面展示标榜自己的机会。 另一个事儿是一次公司开会,来了一个部门的老大的,老印,给我们介绍一个新开发的东西。身边跟来了四五个人,有三个是老中吧,就坐在边上。老印在上面高屋建瓴的说得口沫横飞,天花乱坠,但是只要涉及到任何的具体数据和内容,一律立马让边上坐着的人作答。不能不说人家真是高明,抓大放小,把握全局,至于具体干活儿的细节那是手下人的事情。这一点我等老中还真是得学学,一味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可能到最后也就是一打杂工的命。 常常看见报到说硅谷的 科技公司里面当头的有多少多少的老印,而老中就只是凤毛麟角,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老中在表达自己上面太过腼腆和低调。你都不开口,在这个全球各色人等汇集的弱肉强食的地方,怎么能够混得一席之地呢。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出来的老中工程师很多都是属于从小老老实实读书,心无旁骛的乖孩子,经过各种考试,大学,研究生,硕士博士的重重筛选,想法多的,活跃的可能大多都早就到现实中去拼杀去了。余下的跟老印比比,那自然是自叹不如了。       话又说回来,虽然老印们普遍比较喜欢显摆,也容易让老中们产生出面对王婆一般的抵触情绪,但喜欢显摆并不能一定代表着人家肚子里面没有货。有不少老印手里其实还不只是有两把刷子那么简单。曾经听过一个老印的讲座,那绝对是功率器件领域的超级大牛,IGBT就是人家发明的, 能不牛?人家的讲座上面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对于自己光辉业绩的盛赞,比如什么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自己发明了什么,什么理论又是自己第一个提出,当下自己提出的东西又有多大的影响力,诸如此类。在人家的字典里面,绝对没有酒好不怕巷子深这样的规则。谦逊这个词儿在人家那里的定义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差别的。人家的逻辑是,既然都在卖瓜了,自己都不给自己努力夸一下,还怎么能期望人家来夸自己?老印们的夸夸其谈容易让人产生这帮人就会吹牛的错觉。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人家有那么一部分人是既在显摆,也在刻苦修炼。也恰恰就是这一拨儿人,很值得老中们学习学习。其实放眼看开,在这边混得好的老中,其实也都是敢于和勇于开口的那一拨人。   人说老中是散沙一片(对与不对这里先不讨论),与此相对,老印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抱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有足够大的人脉网络。别的不说,我以前住的小区里面有不少的老中和老印。只要不是下雨,每天下午5点到7点,小区的湖边就是一大群的老印。好几十号人,那真是男女老幼,全家出动。一个小区里面的老印之间基本上都很熟悉。反观老中,估计小区里相互间认识的就没有两人,最多就是混个脸熟,见到点个头,知道是住这嘎达的就到头了。在公司里面,老印们的人际网络也是铺天盖地的,这个网络在公司内部是跨越各个地方的分部,延伸到各个角落。很多时候,老印的信息都很灵通,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立马就知道了,而老中很多时候火都落到脚背上面也还是懵懵懂懂的。得益于老印的这个特点,老F在公司也是消息灵通人事。各个地方要是发生点什么,人家总是属于最先知道的那一拨儿。时不时跟人神侃的时候还爆点什么内幕消息之类。人家可不仅仅是跟同一地儿的人在神侃,公司在各地儿可都有人家的眼线,当然,他也是人家在我们这地儿的眼线。这一点上面老中还真是要跟人家学习,不要死抱着那种老死不相往来,或者文人相轻的思想。其实老中也不完全是独狼,公司里面在一个地儿工作的老中之间还是很熟的。但是和老印们比起来,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不断扩展自己的网络方面,确实还有太大的差距。   老印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能吃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提到老中的文章就喜欢说中国人是个吃苦耐劳的民族。其实跟国内国外比较一下,就不难发现,吃苦耐劳其实往往是跟经济基础挂钩的。没有经济实力,除了吃苦还能干嘛?当年国内出来的留学生,身上揣的钱就只够路费,生活都是靠奖学金的。上次跟一个毕业于麻省理工的前辈聊天,人家八十年代到的美国,到了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向学长借钱,不然房租都给不出来。人家那时候,为了省一块钱还是五 毛钱的地铁票,大雪天拖着一个行李箱,轮流抱着小孩子走几站路去超市买菜。我等这一批出来的已经是2000后了,不少人都在国内或多或少工作过一阵子,基本上出来身上都有个三四千块钱,能够对付几个月了。而现在出来的小孩子们,像之前我们隔壁的那三人,来了不到一个月,就三辆崭新的SUV停在楼下了。 因为经济基础不一样,所以关心的东西就不一样。当年的人更关注的是怎么生存下去,现在的小孩子关心的东西更多是怎么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起来。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处事态度,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跟现下国内出来的小孩子们比较起来,老印们的条件显然不是那么乐观。据说很多老印都是拿的贷款出来的,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通过一个最快的途径找到一份工作,然后打工还贷,再把家里的人搬运过来。所以,这边的绝大多数老印学生都是读一个硕士,而且每个学期尽量多修课,早一个学期修完学分,拿到学位就赶紧去找工作。这或许也是读博士的老印比例较低的一个原因吧。 这里想起一个曾经听说但未经证实的故事。我等在学校的时候,一般都是助教助研(这就是所谓的奖学金,其实就是校内打工),一个月千把块钱。住宿方面一般都是在校外几个老中合租,一人一个房间,共用客厅厨房,一个人摊下来两三百一个月(各地儿不同,不要深究)。一次听说学校里面有一群老印,十几二十个人住一个公寓(这个当然是私下的操作,公寓管理方肯定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因为睡不下,就只有分批去睡,有的白天睡,有的晚上睡。谁要是拿到了奖学金,就可以搬出去,然后又有新的人加入进来。这个事情是听说的,没有办法验证真实性,但是身边却还真是见过另外的一出。 以前住过的一个小区里面的邻居是印度人,年轻人是做软件工作的(平均收入比做硬件的高)。两室一厅,住了两户人,两户人都有小孩,而且是婴儿,然后两户人都有老人过来帮忙带小孩。可以想象那屋子里面挤了多少人。换老中应该极少有人能够接受这种状况的。工作结婚生子了都是这样,就不能不让我觉得之前的那个故事的真实性大增啊。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面锤炼出来的印度人,一旦眼前有什么机会,那迸发出来的小宇宙和能量足以把我等往往还有点清高思想的老中轰得无影无踪,就更不用说一天到晚幻想着享受生活而不面对现实的人了。这也就难怪这边混高层的老印远比老中多了。 话又说回来,虽然很多时候还是看不惯老印们的一些做法,但是人家身上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这一篇东西具体着墨写老F的内容不多,大部分时候都在东拉西扯的瞎侃了,不过相信对于老F是个啥样的人,应该也还是有点谱了吧。
  • 热度 23
    2014-3-25 19:54
    3243 次阅读|
    8 个评论
    人物四五:老D和老E   之所以把D和E并在一起,是因为这两哥们儿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从同一所老美的顶级理工院校博士毕业,到公司的时间都在5年以内,而且也经常混迹在一起,都属于晚来晚归的夜行动物。相比之下,老D的工作时间更加反常规,他正常的上班时间一般在中午12点前后,下班时间自然也就在晚上8,9点之后了。如果说老E晚上七八点走还能够说得通,毕竟人家是光光一个,老D晚上可劲儿的在公司折腾就有点另类了,他可是结了婚的人。换我等这样干,家里面估计早就闹翻天了。好在老D家里那位也是一个纯事业型的,冲着那职业,估计收入比老D只高不低。两个人也没有看到有要小孩的意思,真是一心一意搞事业和享受生活。   老D是从东欧过来的,数学底子很好,学物理出身,据说还拿过什么数学比赛的奖之类。从老D身上,你是能够切实体会到扎实的数学基础对技术发展的强大影响力。老D做东西很重理论指导,经常是不慌不忙的先从理论上面推导一番,或者通过计算优化得出一个方向性结论或者具体的优化结果之后,才开始动手做细节的东西。按照老D的观点,在理论上得出可行的方案才有继续下去的必要,而且只要理论上面证实了可行,剩下的具体解决方案的实现就不是什么大事儿了。当然,这种方式也时不时把跟老D一起做东西的有些人搞得怨声载道的,说这哥们儿的想法也太理想化了一点,实际要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老D就会不紧不慢的来讨论一下,然后这哥们儿的思维就开始天马行空,浮云满地的发散开来了,不时蹦几个新点子出来,不一定都能解决问题,但是大伙儿叽里咕噜讨论一番,不定解决方法就有点影儿了。因为脑子转得快,老D对未知的新事物那是绝对的兴趣浓厚,不过要让他去做重复性的劳动就有些勉为其难了。所以人都说这哥们儿适合去大学里面当教授,只要点子多就行了。这样的人才,在公司里面则是要遇到能够用他的老板才行。让老D做新产品研发,那是正对他的胃口,要是只是“微创新”的小敲小打或者是苦逼的体力活儿,人家就完全没有兴趣了。好在他的老板也是恰好是充满学术气质的技术牛人,能够充分理解老D的“苦衷”,然后把这块钢用在最需要的地儿,最后落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要是遇上一个产品推动型的老板,估计老D也早就不在这旮旯了。   老D平日里很阳光,也甚是健谈,可以在公司旁若无人的滔滔不绝,也经常“肆无忌惮”的高声大笑。往往听到有人在叽里呱啦旁若无人的打电话,或者讨论问题,那十之七八是老D正在激情澎湃。如果去和老D讨论什么问题,这哥们儿的态度是绝对没法说了,而且耐心还是超出正常范围的好。为了说明一个东西,他可以从最细枝末叶的边角余料开始解释,一路绕上绕下,不厌其烦的照顾每一个细节,然后到达终点。有时你的觉得他实在有点唐僧了,但他还是兴致勃勃的继续着。   老E跟老D不同,他是来自北美的,给人感觉比老D低调很多了。老E就一很简单的人,没有什么城府,一门心思都花在干活儿上面。不论老板给他什么活儿,也不管活好活坏,反正都是闷着头的捣腾。一天到晚,不论乐呵呵也好,愁眉苦脸也好,都是挂在脸上。时不时跟老D热烈讨论一下,然后夹杂很多扯淡相互打趣,给公司里面沉闷的气氛添加了不少的人气。大概是因为跟老D毕业于同一所学校,两人在学术上面的态度还是很类似的,虽然工作之外都是嘻嘻哈哈的模样,但回到工作上面都是那种一丝不苟,穷追猛打的类型。老中的工程师做东西经常是做到差不多就行了,只要结果没啥问题,别的也往往不太深究了。而他们的风格则迥然不同。遇到什么问题那是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非要折腾个所以然出来才罢手,而且如果可能,一定要在理论上面找出依据或者推导出来。往往很多关键的进展就是从一些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当中提取出来的。这一风格或者也跟他们毕业的学校有关。公司里面几个从这所顶级牛校出来的人,不论年轻的还是年级大一点的,都有这种风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同样的环境中泡上8-10年,怎么也会打上不少的烙印吧。不要看学术上面老E很是老练,但是生活当中这哥们儿就是一个大男孩儿。公司有什么活动的时候,别人要不就是拖家带口参加,要不就是把男女朋友带过来,这哥们儿可好,直接把他老妹给带过来了。遇到公司万圣节搞化妆午餐,老E也总是积极参与(这种事情老中一般就当一看客,估计90前后的这批小孩子会有些不同吧)。前一阵子头一次听说这哥们儿有女朋友,然后还是一个满世界跑的主儿,这会儿好像跑到中国来呆几个月。干啥不知道,没问过,只是不知道会不会被雾霾给熏回来。
相关资源